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水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水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精密性,将监测数据的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本文从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预先质量控制,过程质量控制和事后质量控制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为提高水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
引言
水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一直以来都是开展水质评价、环境管理、环境科研等工作的重要平台。在实验工作开展期间,为了更好的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满足多元化的实验需要。文章尝试从实验质量控制的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以求更好的提升实验质量和效果。
1预先质量控制
1.1监测人员素能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各种先进的水环境监测设备仪器陆续被引进,监测的技术方法越来越多元化,这些客观条件的进步使得实验室监测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作为监测工作主体的操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和职业素养对监测结果质量仍然发挥着关键作用,监测人员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高水平的实践能力,熟悉掌握各种监测方法,有着丰富的监测经验,并能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必须经过严格考核取得合格资质才能上岗。
1.2仪器和实验室环境的质量控制
水质分析的实验方法中,仪器及实验环境也将会对质量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具体实验中还应仔细甄别各种仪器,分析仪器是否会对水环境监测实验结果带来误差,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改进和纠正。同时,还应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如实验室温湿度、电源及卫生清洁工作等都要多加注意,保证实验室环境符合实验需要,检查是否有设备故障,试剂过期等,减少外部环境对实验质量的影响。
1.3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是实验室监测的操作依据,监测方法尽量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或者行业内标准方法,当选择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时要对标准的适用性进行充分论证,当现有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于具体监测工作不能做出准确指导时,应制定相应作业指导书来规范具体的监测工作,实验室监测工作的开展要严格按照标准监测方法和作业指导书操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应及时对监测工作标准方法等标准文件进行更新,保证使用的监测标准方法为现行有效版本。
1.4试剂质量控制
试剂质量是影响水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试剂试用期间,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应的采购标准采集合适的试剂,保证其质量能够达到实验室的要求。在选择试剂时应充分考虑试剂是否经过深审核、包装是否完整,实验期间一旦发现有试剂不符合规定要求,要立即停止实验,并退回试剂,以保证实验质量效果。
1.5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是监测工作的物质条件,实验材料的采购、运输、保管、领用、销毁都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办法,材料的生产厂家信息要建立完善的资料档案,实验材料的管理由专人负责,保证材料处于有效期内,材料的领用要做好详细登记,如果发现材料或者试剂超出有效期要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保证实验材料处于有效期内,保证实验室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2过程质量控制
2.1采样管理
采样管理主要分为两个模块:样品定义和样品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系统开发时,为便于不同监测项目的监控与管理,将样品设计为监测过程的检索单元来动态反映监测过程状态和监测结果查询,并赋予其承载监测类型管理和品牌规格管理的内容。由于不同样品对应的监测项目和内容不同,为更好识别、区分和管理这些不同,系统对样品信息进行结构化处理,以便信息检索和共享管理。样品定义是对样品进行唯一性标识,实验室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样品编号程序。可根据不同部门、样品种类、样品来源等进行分类编号。样品标识具有唯一性,以方便样品在整个监测过程中的传递和查询。样品是监测过程的载体,其管理亦是实验室管理的基础。样品管理包括采样、分瓶、接收、领用、留样、处理和查询等模块。实验室监测业务以采样计划的制定为业务的开始点,主要完成制定登记计划信息、样品采集信息、计划期间每天的监测样品(样品的采样点)监测项目的设计及采样人员的安排。根据监测项目分配不同类型的瓶子,区别主要在于样品瓶的材质、容量、加入固定试剂的不同等。样品接收人员清点样品数量、种类和状态确认无误后,通知分析人员来领用,并留取水样以备复检、仲裁用。对于超过留样日期需要进行处置的样品,系统中会记录处置方式、处置日期等信息。整个采样全过程会实时动态地处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掌控和监视之内。
2.2样品的保存与管理
不同水质的水样,由于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为了减小外部环境对样品的影响,就必须要做好样品的保存与管理工作。在保存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对样品进行冷冻和冷藏,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能够有效抑制各种微生物的生长,防止样品变质。二是加入对样品无影响的化学保存剂,达到保护样品的目的。同时,在样品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做好样品分类工作,注明样品各种细节,如样品编号、采样方法、采样时间、采样工作人员等。这样在后期的实验中即使出现了质量问题,也有迹可循,能够及时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保证实验质量。
2.3实验过程质量控制
实验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指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下面几点:①纯水的要求,分析工作通常使用纯水,通常实验室用纯水的电导率要保证电导率为(25℃)≤5μs/cm,纯水的使用要做到按规定准备和检验,建立完善的检验登记存档制度。②空白试验,空白实验的实验数值和重现性要满足实验室内部所规定的质量控制标准,当出现空白实验的数值出现不满足规定的情况时,要从纯水质量、试剂质量、设备仪器的灵敏度和精确度、样品制备、器材的清洁度、系统误差等环节入手寻找原因。③双样平行及加标回收率,双样平行及加标回收率的抽样测定要按照随机原则,确保双样平行的相对偏差及回收率达到规定的质控指标,标准物质的加入量和待监测样品中监测物质的浓度基本相当,通常规定加入标准物质的量不大于水样中待测物质浓度的0.5~2倍。④标准曲线,标准曲线的斜率受到环境温度、试剂批号和存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标准曲线每月监测一次,将标准曲线的波动区间严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测点数不少于6个,确保相关系数高于0.999,斜率和截距保留小数点后4位,引用标准曲线时,优先选取曲线中直线部分或最优测量区间,各个指标标准曲线的斜率应逐次对比,若斜率相差较大时,应从相关等方面查找原因并修改。
3事后质量控制
事后质量控制是整个水环境监测质控的重点,也是改善水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后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水样监测实验室数据与记录控制,内审,以及管理评审等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环境监测工作中实验室质量控制作用巨大,其是保证实验数据准确合理的关键所在,而要做好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也绝非一朝一夕的工作,其需要结合工作室内容,实事求是的开展各项工作,需要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水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重点探讨[J].侯继萍.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2).
[2]我国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陈添敏.科技资讯.2018(27).
[3]水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探讨[J].赵雪松.水利科技与经济.2015(05).
[4]曹华杰,刘莉华,邹东福,盛溪,李海涛.水环境监测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的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20):40-43.
论文作者:陈书红1,张玥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0
标签:样品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实验室论文; 水环境论文; 试剂论文; 标准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