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市明溪县实验小学,福建省 三明市 365200)
摘要: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营造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通过操作、讨论、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培养学生好学乐学的兴趣。
关键词:构建生命力的课堂;乐学
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数学课堂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学生才能乐意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营造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培养乐学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营造课堂氛围,唤发乐学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因此,创设愉悦和谐课堂环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1.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想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气氛,促使学生恰恰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愿意探求数学问题的良好情感。对学生中具有独特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要轻易否定,要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占有足够的自学时间,享有广阔的联想空间。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提出在长6米、宽4米的房间里铺地毯,商店有宽1米、2米、4米三种型号让学生自由选择。有的说“买1米拿起来方便”;有的说“选择4米的铺起来美观大方没有接口”;还有的说“选择2米,这样又方便又省钱,床底下可以不用铺”。课堂上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久而久之将会形成善问、会问的思维品质。
二、鼓励动手实践,激活内在动机
观察和实践是探究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动手实践具有综合的教育功能,它不仅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构建愉悦和谐的课堂,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学会用探究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弄清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教师事先让学生用硬纸板各做了一个等底等高的空心圆柱体和圆锥体,课堂上将学生带到沙堆边,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用黄沙注满,并反复地倒进倒出,逐步体会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使数学课堂变得宽松、乐学。这样做不仅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而且极大地激活了学生内在求知欲望。
三、强化参与意识,提倡合作交流
1.让学生感受成功,愿意积极思维
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就是传承人类的智慧,包括人类积累下来的对大自然的认识,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对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认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生是有限的,知识增长是无限的,要使学生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去掌握无限增长的知识,仅靠机械传授、被动接受知识是断然不行的,古人主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里的“渔”,实质上是指教给受教育者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这才是教育之本。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课堂上创设问题抢答、笔答题竞赛,可允许做好笔答题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师运用适当的激励语言“看谁说得最清楚”,“谁的方法最简便”,“哪个小组合作的既快又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展示学生的个性,实践证明,把竞争带进课堂,会使课堂更加充满生命力。
2.让学生体验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例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生活中各种圆的物品的圆心在哪里。
3.让学生感受乐趣,主动探索新知
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感两方面的动态的人了际交流过程。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调查表明:学生不喜欢学校的第一因素不是课程的压力,而是师生关系。学生需要老师的信任、公平、鼓励和表扬。任何一个教学目标只有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沟通这个潜在的和谐环节才能得以实现。没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扮演好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课后,也常常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探讨或其它活动等。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事实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焕发出求知的积极情感,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中测量圆的周长时,老师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我。有几种测量方法?”请大家实验一下,顷刻间,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我用这种方法,你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之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已的实验结果。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地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最后老师说明圆的周长和直径比为一个定值π,这个定值π叫做圆周率。这样,通过操作、讨论、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课堂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通过创设有生命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去创造,从而不断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不仅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学生的生命力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如何构建充满生命力的小学数学课堂[J].张松.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8)
[2]构建充满生命力的数学课堂[J].金建伟.新教育.2015(16)
论文作者:陈金英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数学论文; 生命力论文; 教师论文; 和谐论文; 思维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