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在市场中的竞争都越来越激烈,现如今各大企业基本都采用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其实也就是除主体业务外,其他业务全部外包,所以,在日常生产经营中需要引进大量的承包商来完成检验检测、维保检修、技术服务等工作,承包商在生产经营承担的作用越显突出,由于承包商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已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影响,加强承包商安全管理势在必行。
关键词:承包商;管理;问题,对策
引 言
承包商具有流动性、临时性、专业性、技术性的特点,企业需要有效协调管理进入企业的不同专业、不同技术、不同结构、不同规模的承包商主体,以及承包商与承包商之间、承包商与工人、正式员工与承包商员工之间的管理,特别是安全管理关系,保障各承包商能在自己的承包业务范围内安全地完成相关工作。
1 承包商现状
1.1 非法用工
由于临时性工作多,承包商会临时招人进入工厂,甚至会在不通知发包单位、未进行任何安全教育的情况下,随意招聘工人进行危险作业,这就使得施工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而且存在无证违法用工的风险。承包商为抢时间和节约成本,不依法为员工参加工伤保险和购买其他商业险,特别是短时间作业时,在无任何保险的情况下就违法使用临时员工,为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带来风险。
1.2 招投标不规范
承包商在现代市场竞争机制下,采取不正当手段低价竞标方式取得项目,中标后由于成本因素,采取降低安全技术措施标准和减少安全措施费用,降低安全管理人员等级、减少用工量、用工人员质量等一系列不负责任的方式降低项目建设成本,给作来安全带来严重风险,发生事故后有的承包商一走了之,给受伤人员、发包单位和地方政府留下无尽烦恼。
1.3 不服从安全管理及自我管理不到位
部分专业技术性要求较强的承包商,以专业管理特点为由,在未制定安全作业技术方案、未对作业方案认真进行风险分析、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情况下,不服从发包单位安全管理部门的安全管理,凭经验和习惯作业,这就极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承包商项目管理相关方对作业过程失于管理,承包商为省钱、省事、赶工期不愿管理,发包单位以包代管推卸责任,属地单位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使制定的安全技术措施得不到落实,很容易使作业过程失控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另外,由于发包单位资金不足,不能及时支付工程款,也会导致承包商以此为由不投入安全措施或投入不足,安全劳保用品配备不足等,并抵制发包单位安全管理部门的管理,给安全管理带来难度,导致作业风险增大。
1.4 防护和应急意识能力不足
有的员工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不会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有的员工图作业方便,不愿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承包商为节约成本,不为员工配备必要劳动防护用品;员工也没有维权意识,不知道主动向承包商索要劳动防护用品,事故发生时失去最后一道防线,导致事故损失加重。承包商由于人员变动频繁,应急知识培训不到位,应急演练不落实,没有事故应急处置的意识和技能,在事故发生后不会正确处置,盲目施救,常导致事故扩大。
1.5 非法分包
承包商取得项目后,采取层层非法分包,以包代管,总包与分包之间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没有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安全管理落实不到位,存在安全管理的真空地带,总包方难以组织协调和管理,责任压不到基层,产生较大安全风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承包商施工管理改进措施
2.1 建立健全建筑行业配套机制
第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有关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施工安全,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安全责任划分、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行为都有法可依,规范市场行为;第二,建立风险担保机制。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分承包商利润空间狭窄,其抗风险能力较差,从而形成“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可以效仿国外工程风险管理办法,建立建筑工程担保机制,保证分承包商守信履约,避免因分承包商偷工减料而造成工程质量下降;第三,建立完善的惩罚机制。一旦发现分承包单位存在转包、层层分包以及挂靠资质的行为,或者造成严重安全事故及质量问题的,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可依法吊销其施工资质证书。
2.2 慎重选择分承包商,加大对其资质条件的审核力度
在选择分承包商时,总承包单位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好分承包商的资质审查工作,强化事前控制,保证分承包商的“合法性”。第一,要审查分承包商的安全生产许可证,严禁没有此证的单位进入施工现场;第二,要审查分承包商的施工资质,不得承包超过其资质范围的工程项目;第三,坚决不能选择挂靠在其他单位名下的分承包商,避免转包、层层分包现象的出现;第四,要加大对分承包商的工伤保险缴纳情况的审核力度。所选择的分承包商一定要依法为施工人员缴纳工伤保险,保障施工安全;第五,要审查分承包商法人的相关证件、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相关证件等。
2.3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
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第二,做好新进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及对员工的日常安全知识培训;第三,做好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在工程项目施工前,项目的相关技术人员向分承包商的施工班组及作业人员进行有关工程安全施工的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从而有效地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了解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避免各种违规操作造成安全事故。
2.4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众多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两方面:客观环境的变化与主观因素的变化。客观环境的变化主要指的是工程项目的工作场地及工作内容不断变化,增加了安全管理的协调难度;主观因素的变化指的是施工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以及施工现场的各参与方也在不断变化,另外,工程项目的施工工期也会经常出现被不合理压缩的问题等。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要全面地看待上述因素的变化,安全管理模式也要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进行调整,并采取相应的安全管控措施,保障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处于全方位、多角度的安全监管状态中。
2.5 缴纳一定的安全责任保证金
总承包单位在与分承包商签订分包合同时,为了保障施工安全,应规定其在进入施工现场前,按照合同缴纳一定比例的安全责任保证金,用于分承包商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劳动防护用品的购置及使用、高空作业人员的体检、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对安全文明施工方面的奖惩等。另外,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总承包单位还可将这部分资金用于施工人员的工伤救治。在工程项目完成后,安全生产责任保证金如有剩余,总承包单位要退还给分承包商。
结束语
总而言之,承包商是整个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在管理过程中,只有从根本上落实部门直线责任和属地管理,严格控制准入、强化过程监管、加强对承包商培训、加大考核力度、督促承包商加大安全投入等,才能提高承包商施工安全管理意识,有效的遏制承包商事故的频繁发生。
参考文献:
[1]王鹏.全过程抓好发电企业外委队伍的安全管理[J].通讯世界,2017(09):205-207.
[2]周志超,赵华.油田企业承包商HSE管理几点对策探讨[J].湖南安全与防灾,2017(04):48-49.
[3]修春来,张志闯,王红丽.企业承包商安全管理系统方案[J].信息系统工程,2017(02):135+138.
[4]高超,曾海伟,鲜俊.新安全生产法下承包商的安全管理[J].安全,2016,37(09):47-49.
论文作者:杨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承包商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作业论文; 单位论文; 员工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