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 8000认证与中国企业发展_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SA 8000认证与中国企业发展_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SA8000认证与中国企业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发展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80X(2004)10-0044-08

一、经济全球化和SA8000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候鸟企业”的跨国公司总是想方设法在成本最低处生产,到价格最高处销售,以谋取最大利润。中国由于劳动力价格低廉,加之政府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来华创立生产基地,这大大地增加了中国的对外出口,即使在2004年上半年宏观调控的背景下,中国产品对美欧日三大主要市场的出口仍然以15%—20%的高速增长。然而这却危及到发达国家传统势力的利益。这些势力包括与中国产业结构类同的企业、竞争力已经明显落后于中国民营企业的大财团、老的制造业行业协会、工会组织等利益集团。他们反对其国内企业因商务成本的因素而投资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他们非常警惕中国商品对他们国家市场的“渗透”。现在这股势力又在造势,以影响其就业结构和社会稳定为由,不断寻找证据,指责中国企业违反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的相关惯例,主张本国政府对中国企业加以惩罚,同时要求本国公司在选择中国商品进口时,要考查中国制造和加工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标准,其目的就是为了遏制中国商品的进口,我们不妨把这种新型壁垒称为“劳保”壁垒(王泠一,2004)。具体地说就是要求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合约工厂实施SA8000标准认证,如果中国企业实施SA8000规范,则将继续维持合作并增加贸易订单,否则将中止合作。

自1991年美国牛仔裤品牌Levi-Strauss在类似监狱一般的工作条件下使用年轻女工的事件被揭露,促使跨国公司认识自己对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所应承担的责任,并被迫率先制定“生产守则”。针对跨国公司生产中的劳工状况问题,西方国家的消费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发起对跨国公司的批评运动。这一社会运动直接导致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服装、运动鞋与玩具制造业中的品牌制造商与零售商,如耐克、阿迪达斯等跨国公司以“自我约束”为特征的“内部”生产守则演变为以“社会监督”为特征的“外部”生产守则,制定全球统一的劳工标准,推动全球化朝积极的方向发展,SA8000便应运而生。

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 International Standard)是1997年由总部设在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发起并联合欧美跨国公司和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SA8000标准由9个要素组成,其主要内容是:①不使用或不支持使用年龄在15周岁以下的童工。②不使用或不支持使用强迫劳动:严禁强迫劳动,包括强迫犯人及契约劳力;不可要求员工在受雇之时交纳押金或存放身份证于公司。③健康与安全:提供健康和安全的工作环境,对员工有系统地进行健康和安全培训,采取必要措施以防止工伤。④结社自由及集体谈判权利,尊重员工建立和参加工会并集体谈判的权利;在那些有法律限制这些自由的地方,雇佣方要提供相似的方式以给予结社和集体谈判的权利。⑤不从事或不支持歧视:禁止基于人种、社会阶层、出身、宗教、残疾、性别、同性恋倾向、社团或政治身份及年龄方面的歧视,禁止性骚扰。⑥惩戒性措施:禁止体罚,精神或肉体的压迫或言语辱骂。⑦工作时间,每周不得超过48小时,每7天至少有一天休息时间;自愿加班应得到比正常工作更多的工资且每周加班不得超过12小时。⑧工资报酬必须达到法律或行业规定的最低标准,并且必须足够满足员工及其家庭基本的生活需要,不得因纪律惩罚而被削减。⑨管理体系:必须有一套管理系统以保证对标准中各要求的长期贯彻执行;制定并签署一份社会责任政策,并承诺遵守SA8000标准、法律法规,并持续改善,这一政策必须公开透明。

SA8000作为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标准,为发达国家对内向企业提供了社会责任规范,任何企业或组织可以通过SA8000认证,向客户、消费者和公众展示其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和承诺,SA8000是社会价值引入企业实践的重要标志;对外向发展中国家设立了一种新的国际贸易壁垒。

我们知道,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行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是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国际标准。ISO9000是企业质量管理和保证良好的控制标志;ISO14000则证明其制定了环境政策并建立了管理实施系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企业的要求从单纯注重产品质量到关注对环境的影响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从关注对环境的影响到注重人的权利,把企业作为国家的公民乃至全球的公民来要求是社会的又一大进步。目前推行的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标准被认为是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及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补充和发展。

二、SA8000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目前,SA8000标准重点推行的领域包括:①零售业。2002年,沃尔玛遭遇迄今为止最大的劳工诉讼案件,涉及职工50万人。该案对推广SA8000产生了全球性的影响力。②跨国制造企业的采购商。20世纪90年代的耐克案件在发展中国家曾引起了广泛关注。当媒体披露耐克公司设在印度、孟加拉国等国的工厂大量使用童工时,许多消费者自愿组织起来,抵制耐克产品,使该公司不得不开始制定社会责任守则。③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供应商。成衣制造、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往往引起劳工问题的纠纷。中国出口到欧美国家的服装、玩具、鞋类、家具、日用五金等产品均受到SA8000的约束。从行业来说,SA8000对劳动密集型的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最大;从地域来说,SA8000对中国沿海与国际跨国公司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地区影响最大。

根据比较优势发展原则,当我们的人均资本拥有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部门将在中国丧失比较优势。加入WTO的最大意义即在于限制政府以行政手段来扶持不具比较优势的制造业的行为,使中国的产业能够更好地遵循比较优势的道路来发展。而中国具有出口优势的基本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以纺织业为例:纺织服装业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之一。从出口来看,国内服装业也占据了重要地位,2003年,中国纺织工业的纤维加工量达2000万吨,占世界纤维加工总量的30%,纤维制品出口占全球比重的17%。从2005年1月1日起,世贸组织将取消对全球纺织品的配额限制,但是,美国、加拿大、欧盟等一些纺织品进口国对此并不感兴趣。目前,这些国家正在积极增加纺织品的配额限制。因此,随着中国在世界纺织制造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作为纺织出口大国在没有买方出口配额的情况下不能再无视进口国所要求的条件了。近期,包括中国、印度、韩国以及部分南美国家在内的22个纺织品出口国,对美、加及欧盟等国提出抗议,指责这些国家不完全执行世贸纺织品和服装协定(ATC),并强烈要求世贸组织保证以上进口国家在年底配额一旦取消后,不再使用预备保护措施。所谓预备保护措施,是指近年欧美等国积极推行的环保及劳工贸易壁垒(如SA8000等),欧美等主要纺织品进口国,要求各纺织品出口国的工厂在工资待遇、医疗保险、环境生态等方面要符合其要求。随着2005年1月1日起纺织品配额的放开,一些国家会使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或反倾销等办法来限制中国服装的出口,而SA8000标准将肯定成为其中的一个手段,SA8000是不可回避的。

作为世界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生产链上的重要一环。外资零售业,如沃尔玛已经把中国当作其最为重要的采购基地。欧美一些主要的进口国,将禁止或延缓进口没有环境保护措施和有童工问题的企业生产的纺织产品。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浙江永康的许多外贸出口企业就经常收到类似“通知”的传真,被告知从2004年5月1日开始,欧美开始强制实施SA8000,过不了这一关,企业的产品将被限制出口到欧美市场。很多国外采购商在下订单前都要验厂以查看工人的待遇。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的一些企业开始接待SA8000审核员,他们不看产品质量的好坏,而是把目光盯在备用药箱上;他们不问企业生产情况,而是问职工发了多少工资、多少加班工资以及职工的医疗保险和劳动保障等情况。广东、浙江萧山和杭州的一些企业已经发生过因为没有通过SA8000标准而失去订单的事件。不久前,在福建泉州,一位欧洲采购商在对某大型玩具公司进行企业社会责任执行情况的审查时发现,该公司在使用一名童工,于是当即终止了合作,使玩具公司一下子丧失了几千万元的出口订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沿海地区已经有8000多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接受过欧美国家的社会责任审查。不少外方考察代表直截了当地表示,如果中国企业实施SA8000规范,则将继续维持合作并增加贸易订单,否则将中止合作。而在广东省和江苏省,2004年以来也确实发生了多起中国企业拒绝接受SA8000认证而被外方中止合作的案例。目前,珠三角部分企业已经陷入“认证危机”,长三角、华东沿海及内地企业也同样面临这一问题。雅戈尔集团副总经理孙云彪认为,即使发达国家不对产自中国的产品整体实施SA8000标准,也会有一些国际采购商因为其他原因而向中国的生产商要求其必须通过SA8000认证。而企业假如不做好这方面准备,丢失订单将屡见不鲜。

SA8000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进入国际市场的障碍。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劳工成本是最大的比较优势,以中国纺织业为例:中国纺织工人工资水平约是泰国的一半,约是日本的1/40,约是美国的1/20。而SA8000将改变中国企业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SA8000需要企业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申请与维护这一认证体系,这无疑会大大增加直接显性成本,这是企业不敢或不愿进行SA8000认证的最根本的原因。

表1 世界纺织工人人均小时工资的比较单位:美元

┌──────┬─────┬─────┬─────┬─────┬─────┬─────┬─────┬─────┐

││ │ │ │ │ │ │ │ │

│年份 国家 │

中国

日本

美国

韩国

│ 土耳其 │

印度

│ 巴基斯坦 │

泰国

├──────┼─────┼─────┼─────┼─────┼─────┼─────┼─────┼─────┤

1998 │

0.62

20.70 │

12.97 │

3.63

2.48

0.60

0.40

1.09

2000 │

0.69

26.14 │

14.24 │

5.32

2.69

0.58

0.37

1.18

└──────┴─────┴─────┴─────┴─────┴─────┴─────┴─────┴─────┘

资料来源:Robin Anson,Trends in World Textile and Clothing Trade[J].International Textile Outlook,January-February2003.

三、当前中国企业进行SA8000认证的现状及原因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劳工组织对在中国的合约工厂推广SA8000的要求比较强烈,如广东有家企业没有达到当地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国外客户停单2个月,企业被责令整顿。1997年以来,中国先后共有约8000家企业被国外企业要求通过这一认证或被审查。目前,中国已有42家企业通过了SA8000认证,但这42家企业申请SA8000认证并不是自发的,而是由国外企业推动的。深圳市沙井镇一家有3000多名员工的港资企业发现,执行SA8000标准,每月将增加300万元的支出(主要是加班工资和安全设施的支出),企业根本无法承受。浙江宁波一家拥有2000名工人的大型服装企业负责人分析,如果他们的公司实施SA8000标准,将至少每年增加1000万元的劳动力支出。据介绍,该公司现在是三班倒,每班700人左右。若实施SA8000标准,由于工作时间的限定,必须增加一班工人(700人),企业每年将多付工资及“三金”900多万元,还不包括福利、社会保险等费用。如果中国企业真正执行SA8000标准,一些企业将会面临严峻挑战。由于SA8000标准正在迅速逼近,很多企业都对SA8000标准表现出异常关心又不敢贸然申请认证的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

现在,中国东南沿海省份越来越多的企业介入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但这一运动在实际当中对于提高劳工标准和保护劳工权益的作用是有限的。由于中国产品价格优势相当部分来自于对劳工利益的侵蚀,厂家是不会主动进行SA8000认证的。一些厂家是为了获得订单而应付检查,使得SA8000标准的监察认证中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甚至弄虚作假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为了通过检查而不惜向检查认证人员提供虚假的工资单和工作时间记录,威胁工人必须按照企业规定口径回答检查认证人员的询问等。有的检查认证人员本来就对劳工标准问题不甚了解,或者是出于商业利益的驱动,明知其中有问题而故意放任或纵容。一些有责任感的检查认证人员对企业在SA8000标准检查中做假之事表示愤慨但又无可奈何。身兼深圳市政协委员的雅芳婷集团有限公司主席许章荣指出:深圳市执行《劳动法》的尺度一向比省内其他地区严格,但因从严执行《劳动法》却惹港商非议,认为深圳市执行有关法律过严,部分港资工厂甚至酝酿把生产基地迁至其他地区。

从国情来看,SA8000中规定的“结社自由及集体谈判权利”目前在中国也是很难真正实施的: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国有企业的工会组织不是由工人自发组织形成的,工会受企业党组织领导,是企业党组织的助手,工会组织并没有真正发挥代表工人利益的作用;“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更谈不上成立工会维护员工利益的问题。很多企业不把员工当成企业的人力资本,而只是把员工当成生产的工具。尤其在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雇佣方更不会真正给予员工结社和集体谈判的权利。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一线员工,由于他们受教育的水平低又没有技术优势,很容易被替代,为了生存只能忍气吞声,接受不公平的待遇。

四、中国企业进行SA8000认证的可行性分析

我们不能片面地将企业社会责任说成是企业自身道德观的产物,不能离开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等外部驱动力来理解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能否切实履行SA8000标准,是和目前企业面对的整个社会环境有直接关系的。

1.在某种意义上SA8000标准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贸易壁垒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大量关税壁垒被消除和规范,发达国家部分产品由于成本或价格的原因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使得部分工人面临失业的威胁,于是出现了以维护国家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等为理由而设立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寻求遏制发展中国家提高竞争力的手段,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对其出口。处于全球生产链环节上的发展中国家,企业社会责任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许多跨国公司订单的附加条件中。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SA8000认证影响最大的是纺织服装业、玩具业和制鞋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也正是中国具有较高比较优势的出口产业。SA8000标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种“劳保”壁垒,遵守SA8000并不是企业的一种主动行为,而是一种外在的要求。因此,企业是否实行SA8000认证,能否执行SA8000标准以及执行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外部压力的大小和企业的成本—收益比较。

2.中国劳动力市场特征是低端劳动力供过于求

在中国,由于人口因素,改革开放解放出来的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城市下岗人员的再就业以及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大量缺乏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涌入劳动市场,低端劳动力的需求价格弹性是非常大的,只要劳动力价格提高一点点,劳动力的供给就会大幅度增加,致使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低端劳动力资源的过剩在较长的时间内是不可能改变的。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新的调查统计,全国企业新员工的平均工资水平是660元,而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许多中小企业的工资只是接近甚至低于这个水平。(中国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指出,2003年底,中国内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00万人,登记失业率4.3%,尽管实际的失业数高于这个数字,但该数字已达到了内地23年以来的最高点,2004年中国内地将再增加劳动力900万人,并将失业率提高到4.7%左右。在这种就业形势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很难有动力执行SA8000标准。

3.企业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

中国公有制企业还处于转型过程之中,由于产权关系不明晰,很多企业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忽视可持续发展。美国管理学家多纳德逊和邓非(Donaldson & Dunfee,1994,1995)认为,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职工、投资者、地方政府、社区居民、消费者等)的利益要求必须做出反应,这是因为“企业是社会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利益相关者显性契约和隐形契约的载体”。倘若企业忽视其社会责任,对其利益相关者的合理利益要求不做慎重考虑且尽量满足的话,那么这种企业的长久生存和持续发展就很成问题了。然而,无恒产者无恒心,无恒心者无信用。短期行为使企业经营者竭泽而渔,不考虑自身的社会责任,不关心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处于一个急功近利的历史阶段,当然也就不会认真执行SA8000标准了。而民营企业普遍强调投资回报的最大化和成本控制的极限化,在劳动条件保障方面往往投入不足。一些民营企业甚至还没有工会和详细的劳动保障记录。如果这样应对SA8000认证,显然是必败无疑的。

4.企业缺乏双赢的科学发展观

面对产品的卖方市场和劳动要素的买方市场,缺乏科学发展观的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不会充分考虑员工的利益。这样的企业就像弗里德曼所言:“公司的社会责任就是为股东赚钱。”企业只为“股东利润最大化”而生存,把利润作为惟一的追求,在经营行为上就难免把职工作为获利的工具,把自然资源作为肆意掠夺的目标。由此出现了很多被媒体称之为“血汗工厂”的企业。这些工厂的劳工生活和工作环境极为恶劣,健康、生命和人权都没有保障,工资极低,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中国制造企业的生产条件、劳工待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尤其在纺织服装业、制鞋业、玩具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主要是靠产品的价格竞争,根本顾及不到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因刷制化学涂料或胶水而出现的慢性中毒事件已屡见不鲜。缺乏双赢的科学发展观,追求成本最低,缺乏社会责任感,几乎成为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通病。

5.企业没有真正意识到SA8000认证的重要性,社会也缺乏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机制

SA8000认证是跨国公司及其在中国的合约工厂的“形象工程”,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SA8000的重要性,只是在中国走走过场,被动应付。究其根源,从社会大环境看,SA8000认证作为一种外来的运动,并没有融入中国的劳资关系调节体系,目前,只是企业与客户或供货商与跨国公司之间的经济行为。作为中国企业,申请SA8000认证是外部环境逼迫我做,而不是我主动要做,是为了获得订单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而作为跨国公司更大程度上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国际形象。SA8000认证在中国更多地带有商业性质和商业目的。

从纵向的时间序列看,欧美发达国家在经历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源的优化整合阶段之后,企业已步入了“国家的公民乃至全球的公民”这一全新竞争阶段,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对一流企业“高标准、严要求”的公认指标。从1999年美国推出“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到2001年英国的Footsie for Good等,社会责任股票指数为上市公司提供了企业对社会和环境负责任的程度,把它作为吸引社会投资者投资的一种手段和激励措施。国际社会已经越来越看重企业社会责任,并把它加以量化。而中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社会环境缺乏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机制。

目前,SA8000并没有引起国内大多数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根据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的调查。200名受访官员中知道“公司社会责任”或SA8000等名词的仅有6人。国际贸易政策分析专家邓肯·格林在调查了中国的服装业后说:“中国有很好的劳动法,但并未得到实施。很多工人不清楚自己有休假的权利、加班要有限制,甚至连劳动合同都一无所知。”对于工作时间问题,中国《劳动法》明确规定:每周工作时间为40小时,每7天有2天休息时间;自愿加班应得到比正常工作更多的工资且每周加班不得超过12小时。与SA8000对于工作时间的要求相比,中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比SA8000还要超前。然而,又有多少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切实执行了《劳动法》呢?很多工人每周能休息1天就很不错了,每周工作时间超过70小时的企业比比皆是。由于员工没有维权意识,由于制度缺陷造成维权成本过高,工作超时却不给补贴的现象在中国中小企业中司空见惯,为节省成本开支而招募童工的事情也屡有发生。

上述主、客观问题如不能切实加以解决,中国企业进行SA8000认证的可行性是值得怀疑的。

五、中国企业应如何应对SA8000认证

执行SA8000标准对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来说意味着成本增加,但可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突破“劳保”壁垒,为企业赢得发展空间。“企业社会责任”不是可有可无的“公益成本”,企业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经营环境。通过SA8000认证能够展示中国企业以人为本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以及先进的经营理念,赢得社会声誉和认同,减少市场阻力,降低环境风险、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社会形象,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长期盈利能力,使企业得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执行SA8000标准对中国企业既是挑战,更是机会。

人们通常认为追求企业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但这种简单的二分法已越来越显得不合时宜。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对于当今世界面临的许多紧迫问题,最有效的解决之道往往是追求双赢,既造福于社会,又有益于企业,关键是要找到二者的交集部分。企业要关注经济利益、员工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很多企业成败的案例都证明,企业要谋求长期的发展,这三个方面的利益缺一不可。虽然现在中国企业都处在发展期,但是,如果不按照高标准去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别说企业的发展,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会有问题。

事实上,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只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就能基本上通过SA8000认证。当今中国很多企业已经走过了初期的创业阶段,企业已经具有了一定实力去实行SA8000认证。当“国际劳工标准”逐渐成为一种国际商业贸易的规则时,如果本土企业对此仍茫然无知,必将被国际市场所遗弃。好在SA8000认证目前还不是带有强制性的必须普遍遵循的游戏规则,中国企业还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相应的准备。

执行SA8000标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企业应从战略角度思考,积极改善劳工标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根本出路,除了传统的成本节约战略外,更应以社会责任为企业宗旨与远景的组成部分。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上的投入不是额外的,而是和生产成本、原材料成本一样,是企业基本运作的一种必要支出,把SA8000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将社会责任的投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变被动为主动,努力实现企业经济利益、员工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多赢。从泰国的一家纺织企业(Beauty Essential Co.Ltd)成功实施SA8000来看,可以说明SA8000并非是不可逾越的障碍(Kaewta Rohitratana,2002)。Beauty Essential是泰国一家中等规模的有两个加工厂的服装企业,员工超过600人,公司成立于1998年,注册资本25万美元,为国际品牌如Calvin Klein、Tommy Hilfiger和Nautica生产服装,产品100%出口。通过不断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1999年,Beauty Essential已经获得ISO9000和ISO14001系列国际标准认证。2000年,Beauty Essential成为泰国第一家获得SA8000认证的纺织企业。在SA8000认证过程中,Beauty Essential最困难的是减少加班时间。因为按照泰国法律规定,每周工作时间84小时是合法的,为了能遵守SA8000的指导方针,公司不得不把每周加班时间从36小时降到12小时,而这也是劳资双方共同期待的事情,通过科学的管理,经过3个多月的生产过程再造,工作环境改善了,节约了加班成本,公司最终克服了加班问题,通过了SA8000认证。

以中国纺织业为例,随着2005年1月1日进入“后配额时代”,纺织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虽然中国具有制造成本上的比较优势,成本低是中国纺织经济的一个强劲动力,靠的是劳动力便宜、地价便宜,对全球市场也有重大影响,但世界服装业的品牌创新中心、市场控制能力、新技术新材料等知识产权仍然主要在发达国家手里。中国的纺织业主要是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等简单加工,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而且这种制造成本优势正面临着SA8000的挑战,使得国内服装业继续走粗放型生产老路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面临成本上升、技术条件不足的制约。此外,外资进入中国内地逐渐增多,已有500多个国际服装品牌以属地生产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如果中国企业仍然停留在OEM、ODM等简单加工层面的产业链的最低端上,随着成本优势的逐渐消失,将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1.中国企业进行SA8000认证所必须具备的内部条件

企业必须真正意识到SA8000认证对企业的重要性(如增强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提高企业声望,更容易招募到优秀员工、留住人才并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企业的盈利,减少运作成本,SA8000认证既是挑战又是机会,是中国企业真正走向世界的推动器等),使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以积极的态度应对SA8000认证。同时,SA8000标准是劳动者的保护伞,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员工的维权意识,建立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迫使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关注其社会责任。

2.中国企业进行SA8000认证所必须具备的外部约束机制

政府应以人为本,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监督机制,把SA8000融入中国劳资关系调节体系,严格执法,企业如果不履行这些社会责任和义务,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从某种角度讲,SA8000认证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新型贸易壁垒,外向型企业只有接受SA8000认证,才能顺利步入国际市场,从而迫使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全球协议”,真正融入经济全球化,提高企业的国际市场地位。

3.立足国情,积极应对SA8000认证,使SA8000标准为我所用

对中国企业来说,SA8000有其合理的地方和不合理的地方,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做法。目前,SA8000标准还不像WTO条文那样带有强制性的必须普遍遵循的游戏规则,中国企业还有一定的时间、空间和机会来进行相应的调整,立足国情,积极应对SA8000,使SA8000为我所用。企业应该从战略角度思考,积极改善劳工标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根本出路,除了传统的成本节约战略外,更应以社会责任为企业宗旨与远景的组成部分,把企业在社会责任的投入视做企业基本运作的一种必要支出,把SA8000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将社会责任的投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变被动为主动,努力实现企业经济利益、员工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多赢,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  ;  ;  ;  ;  ;  

SA 8000认证与中国企业发展_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