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蛋白质水平对硒利用的影响

膳食蛋白质水平对硒利用的影响

一、饲料蛋白质水平对硒利用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岳士忠,王瑞萍,曹赞霞,乔玉辉[1](2021)在《蚯蚓(Eisenia fetida)对硒的富集转化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潜力》文中指出硒(Se)作为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维持机体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目前我国部分缺硒地区人均日摄入硒量仍不能满足卫生行业标准(WS/T 578.3—2017)推荐量,因此,寻找硒富集量大、有机硒转化效率高且生物可利用率高的硒强化材料的任务依然迫切。硒在生物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多与氨基酸结合,进而参与构成蛋白质。蚯蚓是一类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动物,系统分析了蚯蚓对硒的富集转化、蚓体硒的生物可利用率、硒对蚯蚓生长繁殖和蚓体营养成分的影响,并对蚯蚓作为动物源硒强化材料的应用潜力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以期为富硒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持。

王天鸽,赵志刚,支添添,周舟,韩成云[2](2021)在《富硒藻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硒是动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本文对常用富硒藻种、影响藻类富硒的主要因素、藻体的富硒机制、藻类对硒污染的环境修复、富硒藻对动物生长发育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等进行了综述和展望,为富硒藻类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张有利,徐常健,蒋志慧,郭永霞[3](2021)在《不同富硒酵母对水稻硒吸收分配和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硒是维持动物和植物生物学功能的必需营养元素,富硒肥料被广泛用于提升大米中硒水平的积累。针对硒元素缺乏导致水稻产量和品质降低的问题,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科学配比而成的含有富硒酵母和破壁型富硒酵母对寒地水稻生长性状、产量、硒含量、稻米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4个水平的富硒酵母和破壁型富硒酵母材料在水稻扬花期和灌浆期对叶面喷施,分别为富硒酵母375 g/hm2(S1)、750 g/hm2(S2)、1125 g/hm2(S3)、1500 g/hm2(S4);破壁型富硒酵母375 g/hm2(B1)、750 g/hm2(B2)、1125 g/hm2(B3)、1500 g/hm2(B4)以及一个对照组(CK)。结果表明:不同水平处理的水稻株高和有效穗数较CK组有增加趋势,但无显着差异(P>0.05)。与CK相比较,B4组水稻千粒重、产量差异显着(P<0.05),产量达到8172.0 kg/hm2;破壁型富硒酵母对增产效果呈现剂量依赖的方式上升。破壁型富硒酵母组叶片硒含量显着增加,硒含量B1<B2<B3<B4,且呈现剂量依赖式增加。S3组叶片中硒含量显着增加(P<0.05),S4组叶片中硒含量极显着增加(P<0.01)。水稻茎秆中硒含量S3、S4、B2、B3、B4组显着增加(P<0.05)。水稻茎、叶对于富硒酵母的吸收规律呈现出叶片硒含量均高于茎秆的趋势。相对于富硒酵母,破壁型富硒酵母能显着促进水稻叶片、茎秆对硒的吸收。S1和B1处理精米中硒含量显着高于CK(P<0.05),其余组精米中硒含量极显着高于CK(P<0.01),且随着喷施浓度的升高,各处理的硒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在破壁型富硒酵母施用剂量达到1500 g/hm2时,硒含量达最大,为0.107 mg/kg,与其他处理差异显着(P<0.01)。喷施破壁型富硒酵母剂量为1500 g/hm2时可改善水稻垩白率,提升糙米率,对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影响显着。综上所述,叶面上施用富硒酵母和破壁型富硒酵母均可促进水稻对外源硒的吸收和累积,且土壤施用剂量为1500 g/hm2的破壁型富硒酵母对水稻的生长、增产和硒的累积效果更好。

刘国庆[4](2021)在《肉仔鸡实用饲粮中硒适宜水平、生物学利用率及其在小肠中的吸收规律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共通过三个系列试验,研究了1-21日龄肉仔鸡实用饲粮中硒的适宜水平、肉仔鸡对不同硒源的生物学利用率及硒在肉鸡小肠中的吸收规律和机制。试验一研究了1-21日龄肉仔鸡实用玉米-豆粕型饲粮中硒的适宜水平。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384只1日龄雄性AA肉仔鸡随机分到6个处理中,每个处理8个重复,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或以Na2Se O3形式添加0.1、0.2、0.3、0.4或0.5 mg Se/kg基础饲粮,试验期21天,采用断线、二次曲线或渐近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评价饲粮最佳硒水平。结果表明,饲粮硒水平对肉仔鸡血浆、肝脏、肾脏和胰脏中的硒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血浆、肝脏和胰脏中脱碘酶(DIO)活性,肝脏、肾脏和胰脏中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XNRD)活性,肝脏中Gpx1、Gpx4、Dio1、硒蛋白(Seleno)h、Selenop和Selenou的m RNA水平,肾脏中Gpx4、Dio1、Txnrd1、Txnrd2、Selenoh、Selenop和Selenou的m RNA水平,胰脏中Gpx1、Gpx4、Selenoh和Selenou的m RNA水平及肝脏和肾脏中GPX4蛋白水平有显着影响(P<0.006),且随着硒水平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增加(P<0.04)。根据上述硒蛋白在血浆、肝脏和肾脏中表达结果拟合的断线、二次曲线或渐近线模型获得的适宜饲粮硒水平为0.07-0.36 mg/kg(P<0.0005);根据上述硒蛋白在胰脏中的表达结果拟合的断线模型获得的适宜饲粮硒水平为0.09-0.46 mg/kg(P<0.0001)。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满足饲喂实用玉米-豆粕型饲粮的1-21日龄肉仔鸡血浆、肝脏和肾脏硒蛋白充分表达的最适硒水平为0.36 mg/kg;满足胰脏硒蛋白充分表达的最适硒水平为0.46 mg/kg。试验二研究了1-21日龄肉仔鸡对不同硒源的生物学利用率,为饲粮中硒源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采用5×3+1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634只AA肉公雏随机分配到16个处理中,每个处理6个重复,包括5个硒源(亚硒酸钠(SS)、酵母硒(SY)、硒代蛋氨酸(SM)、硒代蛋氨酸羟基类似物(SO)和纳米硒(NS))和3个硒水平(0.15、0.30和0.45 mg/kg),所有处理共用一个不加硒的实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饲粮添加硒显着提高了21日龄肉仔鸡血浆、红细胞、肝脏、胰脏、肾脏和胸肌硒含量,血浆、肝脏、胰脏、肾脏和胸肌GPX活性,肝脏Gpx1、Gpx4、Selenou、Selenop和Dio1及胰脏Gpx1、Gpx4和Selenou的m RNA表达水平(P<0.05)。21日龄肉仔鸡红细胞、肝脏、胰脏和胸肌硒含量及肾脏、胰脏GPX活性可作为评价肉仔鸡对不同硒源生物学利用率的敏感指标。当对SS的反应设定为100%时,以上述敏感指标评价获得的SM、SY、SO和NS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平均值为259%(P<0.03)、249%(P<0.01)、229%(P<0.005)和48.4%(P<0.0001)。总体上,肉仔鸡对各硒源生物学利用率的高低顺序为:SM>SY>SO>SS>NS。试验三用原位结扎灌注肠段法研究了无机亚硒酸钠形态硒在肉仔鸡小肠中的吸收动力学和机制。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首先比较了灌注后不同时间点(0、20、40、60、80、100和120 min)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对硒的吸收规律。然后用含有0、0.0375、0.075、0.15、0.30或0.60μg/m L亚硒酸钠形态硒的灌注液灌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在灌注后100 min测定了灌注液中的硒含量,并对硒的吸收进行了动力学研究。最后采用含有0、0.15或0.30μg/m L亚硒酸钠形态硒的灌注液灌注十二指肠,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不同处理组的十二指肠粘膜差异蛋白质进行筛选,并用RT-PCR技术和PRM技术对目的差异蛋白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灌注后120 min内,小肠各段硒的吸收量均呈渐近线性增加(P<0.0001),而在灌注后100 min内,十二指肠和回肠段硒的吸收量呈线性增加(P<0.0001),灌注后100 min每个小肠段均达到最大硒吸收量的96.0%以上。硒吸收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灌注液硒含量在0.0375-0.15μg/m L时,不同结扎小肠段对硒的吸收速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当灌注液硒含量在0.30-0.60μg/m L时,空肠的硒吸收速率高于十二指肠(P<0.05)。硒吸收动力学曲线表明,硒在十二指肠的吸收以饱和载体转运为主,最大吸收速率为1271 pg/min/cm;而在空肠和回肠的吸收以非饱和扩散为主,扩散常数分别为2107和1777 cm2/min。此外,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获得十二指肠粘膜中4164个可定量的差异蛋白,根据差异蛋白的功能和特性从中筛选了21个目的蛋白做进一步验证,用RT-PCR和PRM技术分别验证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发现,F1P3D8(溶质载体家族成员25)、F1NTZ0(乙醇脱氢酶6)和F1NXH1(未定义蛋白)可能参与了肉仔鸡十二指肠中亚硒酸钠形态硒的吸收。结果表明,空肠是硒的主要吸收部位,回肠和十二指肠次之,十二指肠对硒的吸收以饱和载体转运为主,而空肠和回肠以非饱和扩散为主。综上所述,满足饲喂实用玉米-豆粕饲粮的1-21日龄肉仔鸡血浆、肝脏和肾脏硒蛋白充分表达的最适硒水平为0.36 mg/kg,满足胰脏硒蛋白充分表达的最适硒水平为0.46 mg/kg,此结果约是NRC(1994)推荐量的2-3倍和我国鸡饲养标准(2004)推荐量的1.1-1.5倍;肉仔鸡对各硒源生物学利用率的高低顺序为:SM(259%)>SY(249%)>SO(229%)>SS(100%)>NS(48.4%);空肠是肉仔鸡硒的主要吸收部位,回肠和十二指肠次之,十二指肠对硒的吸收以饱和载体转运为主,而在空肠和回肠中的吸收以非饱和扩散为主。以上研究结果对饲粮中硒源的合理添加和有效利用,保障肉鸡健康高效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贾雪婷[5](2021)在《饲粮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对盐池滩羊组织器官硒富集及肉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硒是维持人类和动物健康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在氧化还原反应、炎症反应、甲状腺激素代谢和生殖细胞发育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人体长期硒摄入不足易导致免疫力低下,增加多种慢性疾病及癌症的患病风险。本研究通过向盐池滩羊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酵母硒,探究其对盐池滩羊组织器官中硒富集情况及肉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生产富硒滩羊肉提供参考。试验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相关研究:试验一:饲粮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对盐池滩羊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32.00±1.95kg)、体况健康的滩羊公羔6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各处理组分别在基础饲粮(硒含量为0.16mg/kg)中添加28.94、105.46、258.51、564.60 mg/kg酵母硒,使饲粮硒含量达到0.25(Se-0.25)、0.5(Se-0.5)、1.0(Se-1.0)、2.0(Se-2.0)mg/kg,持续饲喂60 d。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饲粮酵母硒添加水平的增加,滩羊料重比呈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极显着变化(P<0.01),胴体GR值呈先降低后升高的二次显着变化(P<0.05),其余生长及胴体指标未发生显着性改变(P>0.05)。与Se-0.25组相比,Se-1.0组血液平均红细胞体积、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着上升(P<0.05)。与Se-0.5组相比,Se-2.0组血液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呈二次显着降低(P<0.05)。饲粮添加酵母硒至硒水平为0.5、1.0 mg/kg可显着增强滩羊血清、肝脏、肌肉组织的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肝脏、肌肉组织的硒蛋白基因表达水平(P<0.05),综合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不同酵母硒水平对滩羊肌肉p H值无显着性影响(P>0.05),但滴水损失随饲粮酵母硒添加水平的增加呈线性显着降低(P<0.05)。试验二:饲粮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对盐池滩羊组织器官中硒富集量及富集形态的影响试验设计及滩羊饲养管理同试验一。测定各处理组滩羊血清与组织器官中硒的富集量及肌肉中硒的富集形态。结果表明,Se-0.25、Se-0.5、Se-1.0组滩羊血清硒富集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Se-2.0组滩羊血清硒富集量极显着增长(P<0.01)。随着饲粮酵母硒添加水平的增加,滩羊肌肉、肝脏、肾脏、肺脏、心脏、胰腺与十二指肠中硒富集量呈二次极显着增长(P<0.01),脾脏与睾丸中硒富集量呈线性极显着增长(P<0.01)。当添加酵母硒至饲粮硒水平为0.25、0.5、1.0、2.0mg/kg时,滩羊肉中硒富集量可达到0.11、0.17、0.26、0.53 mg/kg。此外,肌肉中硒的富集形态及比例受饲粮酵母硒添加水平调控。采用蛋白酶解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可有效提取肌肉中不同形态的硒,提取效率平均达到75%左右。应用HPLC-ICP-MS方法在肌肉中共鉴定到5种硒形态,以Se Met为主(Se-0.5组>59%、Se-1.0组>77%、Se-2.0组>95%),且富集量随酵母硒添加水平的增长极显着增加(P<0.01),少量以Se Cys2、Me Se Cys、Se O42-、Se O32-的形式存在。综上所述,提高饲粮中酵母硒的添加水平,可显着提高盐池滩羊血清及组织器官中硒的富集量,影响肌肉中硒的富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肉品质。试验结果可为酵母硒在盐池滩羊养殖过程中的合理应用及生产富硒滩羊肉提供数据支撑。

滕振雷[6](2021)在《日粮硒水平对三倍体虹鳟肌肉蛋白质自噬性降解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硒是鱼类的必需微量元素,日粮中硒的缺乏或过量均会影响鱼类的生长。目前包括二倍体虹鳟(Oncorhychus mykiss)在内的许多鱼类的硒需求量已经被广泛报道,但是很少有研究关注三倍体虹鳟对日粮硒的响应以及需求量。研究表明,不同倍型的养殖鱼类在营养需求和饲料利用上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探讨了三倍体虹鳟的硒需求量以及日粮硒水平对其躯体生长的影响。鱼体的生长主要取决于肌肉生长,蛋白质在肌肉组织中的沉积速率可能是决定鱼体生长的主要因素。有证据表明,日粮硒水平对鱼类肌肉蛋白质自噬性降解系统具有显着影响。因此,本研究也从肌肉蛋白质自噬性降解的角度探讨了硒影响虹鳟肌肉生长的可能机制。本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以酵母硒为硒源,通过向低硒基础日粮中添加0(Se0)、0.1(Se0.1)、0.3(Se0.3)、0.5(Se0.5)、1.0(Se1.0)、4.0(Se4.0)和16.0(Se16.0)mg/kg的硒,综合评估三倍体虹鳟的日粮硒需求量及其机体硒状态对日粮硒水平的响应;(2)研究不同硒状态(缺硒、足量硒和过量硒)对虹鳟肌肉生长及蛋白质自噬性降解的影响,并进一步从蛋白质降解的视角来探究硒影响虹鳟肌肉生长的内在调控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三倍体虹鳟日粮硒需求量和机体硒状态的研究10周的养殖实验结束后,对三倍体虹鳟生长性能、硒蛋白m RNA水平、组织氧化状态以及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硒的缺乏和过量均不利于其生长。日粮硒在三倍体虹鳟肝脏和肌肉中的蓄积呈线性趋势,并且肝脏的硒沉积量远高于肌肉。在肌肉营养组成方面,饲喂Se4.0日粮的虹鳟肌肉粗蛋白含量显着高于Se0、Se0.1和Se16.0组。通过对虹鳟肝脏和肌肉中28个硒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日粮中4.0和16.0 mg/kg的硒添加显着提高了肝脏中10个硒蛋白基因和肌肉中9个硒蛋白基因的m RNA水平。对肝脏和肌肉中差异表达的硒蛋白基因的m RNA水平进行S型曲线回归分析,发现使肌肉中所有硒蛋白基因转录物丰度达到最大的最低日粮硒需求量为2.19 mg/kg,而肝脏中为1.28 mg/kg。这表明当日粮硒水平大于2.19或1.28 mg/kg时,可以分别满足虹鳟肌肉或肝脏对硒蛋白的合成需求。生长性能通常被用作评估鱼类硒需求量的指标,本研究中Se4.0组虹鳟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相比于饲喂Se16.0和Se0日粮的虹鳟显着升高。对饲喂不同日粮硒水平的三倍体虹鳟增重率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发现使三倍体虹鳟达到最大生长速率的日粮硒需求量为3.53 mg/kg。综合本实验的结果,确定了虹鳟机体硒状态对日粮硒水平的响应情况:饲喂Se0日粮的虹鳟处于缺硒状态;饲喂Se4.0日粮的虹鳟处于足量硒状态;饲喂Se16.0日粮的虹鳟处于过量硒状态。2.机体硒状态对虹鳟肌肉蛋白质自噬性降解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根据前期实验确定的虹鳟机体硒状态与日粮硒水平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了机体硒状态对虹鳟肌肉自噬水平及其上游调节通路的影响。首先对三种硒状态(缺硒、足量硒和过量硒)下虹鳟泄殖孔水平横截面白肌纤维切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硒状态的虹鳟泄殖孔水平横截面白肌的肌纤维数目没有显着差异,但是缺硒和过量硒状态组的虹鳟肌纤维直径显着低于足量硒状态组。此外,硒状态显着影响了虹鳟肌肉的粗蛋白和总硒含量,并且足量硒状态组虹鳟肌肉的粗蛋白含量最高,我们推论机体硒状态可能通过影响肌肉蛋白质的沉积来调控虹鳟肌肉生长。结合本实验室的前期研究基础,我们检测了不同硒状态下虹鳟肌肉的自噬相关基因(Atg)表达和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和P62)水平。结果显示,肌肉中许多自噬相关基因(Atg4b、Atg12l、LC3B、Atg13、Atg7、Atg5)的表达量在缺硒和过量硒状态组显着升高,并且缺硒和过量硒状态组虹鳟的肌肉自噬标志物LC3-II水平显着升高,P62蛋白含量显着降低,这表明缺硒和过量硒状态组虹鳟肌肉的自噬水平相对于足量硒状态组显着提高。对自噬的上游调节通路——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Akt-TOR)通路进行了检测,发现缺硒和过量硒状态显着抑制了虹鳟肌肉中Akt和TOR的磷酸化水平,降低了Akt-TOR通路的活性。对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AMPKα)的磷酸化分析也表明,缺硒和过量硒状态下虹鳟肌肉的AMPK活性显着升高。本研究表明,缺硒和过量硒状态促进了虹鳟肌肉的自噬水平,导致其肌肉生长和蛋白质沉积受到抑制。根据对肌肉自噬性降解相关通路的检测结果,我们推论Akt-TOR和AMPK通路可能是硒状态影响虹鳟肌肉自噬的潜在途径。此外,缺硒和过量硒状态下虹鳟肌肉的丙二醛(MDA)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显着升高,肌肉氧化应激加剧,这可能是机体硒状态影响Akt-TOR通路和AMPK通路的一种机制。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折线拟合模型得出了三倍体虹鳟的日粮硒需求量(3.53mg/kg),并确定日粮硒水平与机体硒状态的关系,初步揭示了机体硒状态对虹鳟肌肉蛋白质自噬性降解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日粮硒的缺乏和过量可能通过Akt-TOR和AMPK通路促进虹鳟肌肉蛋白质自噬性降解。本研究成果可以为三倍体虹鳟日粮中硒的添加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丰富我们对不同倍型鱼类营养需求的认识,同时也为日粮硒对鱼类生长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

刘宇宁[7](2021)在《硒醇和pH值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在畜产品检测中的应用》文中认为荧光探针是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和医学领域极具功能性的工具之一。荧光探针具有非侵入性、高固有灵敏度、可观的检测选择性、操作简便、低成本、快速响应、高时间分辨率和易于信号检测的适当有益特征,因此是化学和生化研究中的重要工具。近年来,食品中的残留物,有害物质,一些功能性产品中的重要成分以及食品新鲜程度的检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硒醇对畜禽的健康及肉品质都会产生影响。p H值是肉品质中非常重要的指标,通过p H的变化可以判断肉的新鲜度。目前报道的用于硒醇和p H特异性检测的荧光探针大多数应用于细胞模型或动物模型的实验,而针对食物样品中快速检测荧光探针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包含以下三个研究:1.硫醇标记型荧光探针用于硫氧还蛋白还原酶的标记与分辨。本实验设计并合成了用于标记生物硫醇的荧光探针Nap-I,通过在低p H下对硫醇干扰的屏蔽,选择性的标记含有硒醇的蛋白质。探针Nap-I在SDS-PAGE中对牛血清蛋白的检出限为37.5 n M。通过探针Nap-I测得滩羊血清白蛋白含量为38.82 g/L,血红蛋白含量为24.1 g/L。同时本实验基于探针Nap-I对来自大鼠肝脏的硫氧还蛋白还原酶进行了分辨,发现在p H=7.4时,线粒体中的硫氧还蛋白还原酶2的活性明显高于细胞质中的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的活性。同时,本实验还基于Nap-I对滩羊肝脏和背最长肌中的硫氧还蛋白还原酶进行了标记。2.硒醇特异性荧光探针用于滩羊组织器官样品中硒醇的检测。本实验设计并开发了一种“关-开”型的荧光探针Nap-DNB,用于在体外对生物硒醇进行检测。本实验采取了低p H的检测环境与较难破坏的反应位点相结合的措施,来规避生物样品中大量的生物硫醇的干扰。探针Nap-DNB可在15mins内对硒代半胱氨酸完全响应,检出限为7.2 n M。探针Nap-DNB成功的用于滩羊的血清、肝脏及背最长肌中硒醇的检测。通过对比发现,使用荧光探针Nap-DNB检测硒醇与商业试剂盒法对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检测结果是相似的。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均为Se1.0组高于Se2.0组。荧光探针Nap-DNB可以用于滩羊中硒醇的检测。3.p H响应型荧光探针用于鸡胸肉的新鲜度评价。在这项工作中,本实验设计并合成了对p H变化敏感的荧光探针Nap-MOR,用于p H值的测定。4-(2-氨基乙基)吗啉的PET效应使得萘酰亚胺的荧光随着p H值的降低而增强。基于探针Nap-MOR在弱酸性和弱碱性环境下的有效响应,可在p H=4.5-8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对比荧光探针Nap-MOR和p H计的检测结果,证明荧光探针Nap-MOR可以通过对鸡胸肉p H的测定,可用于评价鸡胸肉的新鲜度。综上所述,构建了三个具有优良荧光性能的新型荧光探针工具,分别在不同环境和实验条件下,应用于含硫醇蛋白质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的标记,硒醇的快速检测,以及鸡胸肉新鲜度的评估,为食品行业中肉品质相关指标的快速检测打下了基础。

李颖[8](2021)在《高生物量富硒酵母的制备和性能改善研究》文中提出硒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微量元素之一。补硒在癌症预防、肝脏保护、心血管调节、甲状腺激素维持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因此,从膳食补充和生理调控出发,开发高生物量的富硒技术和产品用于人群硒营养干预意义重大。酿酒酵母具有丰富的生物酶转化系统,可以将无机硒转化为高活性的有机硒,并合成多种益生营养物质,是一种理想的硒膳食补充剂。本论文以一株酿酒酵母出发,经紫外诱变及硒盐胁迫筛选得到的酿酒酵母菌株MY-02作为实验菌株,在混合硒源条件下制备高生物量的富硒酵母,并探讨了该菌株硒富集性能改善的生理和分子机制,以期为后续的富硒酵母特异性强化和应用研究提供可行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可概述如下:(1)以一株酿酒酵母CICC 31105作为出发菌株,通过多次紫外辐照诱变和抗性平板筛选,获得了一株高性能的富硒菌株MY-02。确定该诱变株的最优发酵工艺:亚硒酸钠添加浓度为35 mg/L、添加时间为第8 h、摇瓶发酵时间为30 h。在此条件下,菌株具有较高的富硒水平,其硒含量可达3129.40±50.12μg/g,生物量可达6.37±0.21 g/L,硒含量比出发菌株提高2倍。(2)基于离子通路调控,通过复配硒源优化MY-02菌株的富硒性能,探究了酵母富硒强化的相关生理机制。利用标准化的硒产量值平衡酵母生物量和硒含量,确定当亚硒酸钾和亚硒酸钠的添加比例为2:1时,酵母表现出优势的硒富集和转化能力,并在生长趋势和胞外p H水平上分析了菌株的生长特性。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能谱扫描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表征技术观察了酵母硒富集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和硒元素分布规律。通过测定硒代谢中的关键限速酶(硒磷酸合成酶)的活性,发现混合硒源处理可显着提高酶活,解释了富硒性能改善的生理机制。(3)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测定了不同硒源处理条件下酵母菌株的转录组序列差异,探究了酵母富硒强化的相关基因表达分子机制。功能注释分析结果表明,硒盐添加会上调与胞外硒转运和胞内硒转化相关的基因组,这些基因主要集中在氨基酸代谢、还原型辅酶Ⅱ代谢等生物过程中。基于钾钠离子调控的复配硒源培养可以上调硒转运相关的磷酸盐转运蛋白家族的相关基因,刺激硒代谢通路中的谷胱甘肽的合成通路,从而提高菌株的富硒性能。

靳展[9](2021)在《不同水平亚硒酸钠和油脂处理对獭兔生长性能、脂类组成及代谢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猪油具有一定营养价值,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但长时间多量摄入也会对动物机体造成损害,使动物机体产生过多的脂质过氧化物。微量元素硒是维持动物机体抗氧化性能的重要元素之一。本试验主要是研究在饲粮中添加猪油和不同水平的亚硒酸钠对生长性能,抗氧化性能以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此来探索更好的獭兔的饲喂营养标准。本试验设计为将60只健康、体重无显着差异(P>0.05)的45日龄獭兔随机分为四组,分别饲喂不同的饲料:标准饲粮(CON组),补充5%猪油的饲粮(HFD组),补充5%猪油和0.5 mg/kg亚硒酸钠的饲粮(LSE组)和补充5%猪油和1 mg/kg亚硒酸钠的饲粮(HSE组)。测量试验獭兔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的营养成分、肌肉脂肪酸组分、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表达情况。试验一:在饲养期间,每7d对獭兔进行一次称重,连续称重12周。试验结果显示:饲喂添加猪油和亚硒酸钠饲粮的獭兔表现出更好的生长性能,其最终体重,日增重和胴体重显着增加以及料重比显着降低(P<0.05)。各试验组獭兔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4.3%、25.2%和11.7%。各试验组獭兔的饲料转化率与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3.2%、20.6%和9.9%。与对照组相比,补充猪油和亚硒酸钠对獭兔的血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蛋白水平没有显着影响(P>0.05),但显着增加了血清胆固醇和球蛋白的水平(P<0.05),并显着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白蛋白的水平(P<0.05)。试验二:亚硒酸钠的添加显着增加了肌肉中的硒含量(P<0.05),猪油的添加显着增加了肌肉脂肪含量(P<0.05),而猪油和亚硒酸钠的添加对肌肉的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没有显着影响(P>0.05)。当饲粮添加0.5mg/kg亚硒酸钠时,獭兔的肌肉组织硒沉积量达到最高值,随着硒浓度的提高,硒沉积量并没有提高。此外,添加猪油和亚硒酸钠的试验组显着增加了肌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水平(P<0.05),并且显着降低了饱和脂肪酸的水平(P<0.05)。饲粮中添加5%猪油时獭兔肌肉组织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增加了3.3%。试验三:日粮中添加猪油和亚硒酸钠可增强獭兔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基因表达,在饲喂亚硒酸钠的试验组中检出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基因表达显着增强(P<0.05)。当饲粮中添加0.5mg/kg亚硒酸钠时,显着增加獭兔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的表达,但提高亚硒酸钠的添加水平,没有进一步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的表达。日粮中添加猪油会增加肌肉脂质氧化指数(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性物质),而亚硒酸钠的添加会协同降低脂质氧化指数(P<0.05)。在饲粮中添加猪油和亚硒酸钠可以改善獭兔的生长性能和脂肪酸组成,并且不会对动物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综上,在獭兔饲粮中添加5%猪油和0.5mg/kg亚硒酸钠并不会对獭兔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反而使生长性能更好,也改善了其肉品质。

阿拉达尔[10](2021)在《有机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瘤胃发酵、瘤胃微生物区系以及肝脏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探讨了有机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瘤胃发酵、瘤胃微生物区系以及肝脏功能的影响,旨在为硒在缓解放牧绵羊热应激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体内饲养试验,选用10只体重相近(25.88±4.14㎏)、年龄为7~8月龄的杜泊寒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2组,每组5只,其中一组为对照组(不添加硒),另一组为硒添加组(硒源为酵母硒,硒添加水平0.2 mg/d)。试验在放牧条件下于夏季温度最高的初伏到中伏之间进行,试验期共20天,其中预试期5天,正试期15天,试验期内每日6:00对硒添加组的羊只投喂酵母硒(和100 g玉米面混合投喂),7:00左右放牧。试验结束后对所有羊只进行称重并采集瘤胃液和血液,通过对瘤胃液以及血液相关指标的分析,分别从瘤胃发酵、瘤胃微生物区系以及肝脏功能三个方面探讨了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的影响。本试验得到以下结果:(1)以温湿度指数(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dex,THI)大于22.2作为热应激的判断依据,试验期平均THI为26.91,可以判断试验期内放牧绵羊处于热应激状态。(2)热应激条件下加硒对放牧绵羊的生长性能无显着影响,但硒添加组绵羊的增重和日增重在数值上均高于对照组。(3)硒添加对热应激条件下绵羊的瘤胃p H值无显着影响,但显着降低了瘤胃氨态氮(NH3-N)浓度(P<0.05);硒添加不影响瘤胃液中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但硒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有提高趋势(P=0.10)。(4)对照组和硒添加组瘤胃微生物分别检测到1 621和1 711个OTUs,其中共有OTU数为1 420个,对照组独有OTU数为201个,硒添加组独有OTU数为291个。(5)硒添加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瘤胃微生物的α-多样性无显着影响;采用binary-jaccard算法分别在属和OTU水平进行PCo A分析表明,两组绵羊瘤胃微生物的β-多样性具有显着的组间差异。(6)热应激条件下添加有机硒显着提高了放牧绵羊瘤胃中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未排位的鼠杆菌科(norank_f_Muribaculaceae)、未排位的克里斯滕森菌科(norank_f_Christensenellaceae)、瘤胃球菌科UCG-010菌属(Ruminococcaceae_UCG-014)、毛螺菌科FE2018(Lachnospirace ae_FE2018_group)和AC2044菌群(Lachnospiraceae_AC2044_group)、艰难杆菌属(Mogibacterium)和奎因氏菌属(Quinella)的相对丰度,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显着降低。(7)硒添加组绵羊瘤胃中梭杆菌目、鼠杆菌科、瘤胃球菌科UCG-004、UCG-005和UCG-010菌属、普雷沃氏菌科NK3B31菌群、毛螺菌科FE2018菌群、奎因氏菌属和艰难杆菌属显着富集;而对照组绵羊瘤胃中新月形单胞菌属3、厌氧球菌属、假单胞菌属和琥珀酸单胞菌属显着富集。(8)热应激条件下添加有机硒提高了放牧绵羊的血浆硒水平,降低了血浆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含量。(9)热应激条件下添加有机硒提高了放牧绵羊血浆葡萄糖(GLU)、总蛋白质(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的含量以及对氧磷酶-1(PON-1)的活性,显着降低了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总胆红素(T-BIL)含量,对甘油三酯(TG)无显着影响,说明有机硒具有防止热应激引起的肝功能损伤的作用。综上所述,放牧绵羊添加有机硒可提高机体的硒营养状况,具有缓解热应激的作用,这种缓解作用与其改善瘤胃发酵和肝脏功能以及影响瘤胃微生物区系有关。

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硒利用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饲料蛋白质水平对硒利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蚯蚓(Eisenia fetida)对硒的富集转化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潜力(论文提纲范文)

1 蚯蚓的作用
2 蚯蚓对硒的富集、转化及蚓体硒的生物可利用率
    2.1 蚯蚓对硒的富集
    2.2 蚯蚓对硒的转化
    2.3 蚓体硒的生物可利用率
3 硒对蚯蚓生长、繁殖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4 蚯蚓硒强化的应用潜力
    4.1 蚯蚓硒强化在农业生产系统中的应用潜力
    4.2 富硒蚯蚓的其他优势
    4.3 蚯蚓硒强化注意事项
5 展望

(2)富硒藻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硒的介绍
2 富硒藻类的开发现状
    2.1 富硒研究常用藻种
    2.2 藻类富硒研究的影响因素
        2.2.1 培养条件
        2.2.2 藻类富硒还受硒的浓度、形态影响
        2.2.3 不同添加方式对藻类富硒能力的影响
    2.3 藻体的富硒机制
3 富硒藻类的应用
    3.1 海洋问题
    3.2 动物生长发育
    3.3 人体健康
    3.4 食品方面
4 展望

(3)不同富硒酵母对水稻硒吸收分配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气象条件概述
    1.4 取样方式
    1.5 原子荧光吸收法
    1.6 稻米的品质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酵母硒肥料对水稻生长性能的影响
        2.1.1 不同处理株高和有效穗数、穗长的变化情况
        2.1.2 不同处理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
    2.2 不同酵母硒肥料对水稻硒含量的影响
        2.2.1 不同处理对水稻茎、叶中硒含量的影响
        2.2.2 不同处理对水稻稻米中硒含量的影响
    2.3 不同酵母硒肥料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2.3.1 外观品质
        2.3.2 碾磨品质
        2.3.3 蒸煮和营养品质
3 讨论
4 结论

(4)肉仔鸡实用饲粮中硒适宜水平、生物学利用率及其在小肠中的吸收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硒的生物学功能
        1.1.1 含硒酶与硒蛋白
        1.1.1.1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1.1.1.2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1.1.1.3 脱碘酶
        1.1.1.4 硒蛋白P
        1.1.1.5 硒蛋白U
    1.2 硒的需要量
        1.2.1 硒需要量的研究方法
        1.2.2 影响硒需要量的因素
    1.3 硒的生物学利用率
        1.3.1 硒生物学利用率的研究方法
        1.3.2 硒生物学利用率的研究现状
        1.3.3 影响硒生物学利用率的因素
    1.4 硒的吸收
        1.4.1 硒吸收部位
        1.4.2 硒吸收方式
        1.4.3 研究硒吸收的方法
    1.5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和研究目的
第二章 1-21日龄肉仔鸡实用饲粮中硒需要量的研究
    2.1 前言
    2.2 试验目的
    2.3 材料与方法
        2.3.1 试验设计与处理
        2.3.2 试验动物
        2.3.3 试验饲粮
        2.3.4 样品采集与制备
        2.3.5 样品分析
        2.3.6 数据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饲粮硒添加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血浆和组织硒含量的影响
        2.4.2 饲粮硒添加水平对肉仔鸡血浆和组织含硒酶活性及硒蛋白表达的影响
        2.4.3 非线性拟合方程及1-21日龄肉仔鸡实用饲粮硒需要量
    2.5 小结
第三章 肉仔鸡对不同硒源生物学利用率研究
    3.1 前言
    3.2 试验目的
    3.3 材料与方法
        3.3.1 试验设计与处理
        3.3.2 试验动物与饲粮
        3.3.3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3.3.4 样品分析
        3.3.5 数据统计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饲粮添加不同硒源和硒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死亡率的影响
        3.4.2 饲粮添加不同硒源和硒水平对肉仔鸡血浆、红细胞、肝脏、肾脏、胰脏和胸肌硒含量的影响
        3.4.3 饲粮添加不同硒源和硒水平对肉仔鸡血浆、肝脏、胰脏、肾脏和胸肌含硒酶活性的影响
        3.4.4 饲粮添加不同硒源和硒水平对肉仔鸡肝脏、肾脏、胰脏和胸肌含硒酶或蛋白基因m 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3.4.5 线性回归方程及相对生物学利用率
    3.5 小结
第四章 肉仔鸡对无机亚硒酸钠形态硒的吸收研究
    4.1 前言
    4.2 试验目的
    4.3 材料与方法
        4.3.1 试验设计与处理
        4.3.2 试验动物与饲粮
        4.3.3 小肠段灌注液的制备
        4.3.4 原位结扎灌注肠段的操作方法
        4.3.5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4.3.6 样品分析
        4.3.7 数据统计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无机亚硒酸钠形态硒在肉仔鸡小肠中吸收的主要部位和吸收规律
        4.4.2 无机亚硒酸钠形态硒在肉仔鸡小肠中吸收的分子机制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5)饲粮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对盐池滩羊组织器官硒富集及肉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硒的研究概况
        1.1.1 硒的存在形式及分布
        1.1.2 硒的摄入量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1.1.3 硒蛋白的营养功能
        1.1.4 哺乳动物体内硒的周转及其对硒蛋白表达的影响与调控
    1.2 硒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1.3 生物样品中硒的不同形态及其检测
    1.4 畜禽常规肉品质评定的关键指标
    1.5 盐池滩羊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饲粮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对盐池滩羊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2.2.2 试验设计
        2.2.3 饲养管理
        2.2.4 样品采集与制备
        2.2.5 指标测定
        2.2.6 数据分析
    2.3 试验结果
        2.3.1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对盐池滩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2.3.2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对盐池滩羊胴体性状的影响
        2.3.3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对盐池滩羊血液常规参数的影响
        2.3.4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对盐池滩羊血清及组织器官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3.5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对盐池滩羊肝脏及肌肉硒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2.3.6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对盐池滩羊常规肉品质的影响
    2.4 讨论
        2.4.1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对盐池滩羊生长性能和胴体性状的影响
        2.4.2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对盐池滩羊血常规参数的影响
        2.4.3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对盐池滩羊机体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4.4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对盐池滩羊组织硒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2.4.5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对盐池滩羊肉品质的影响
    2.5 小结
第三章 饲粮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对盐池滩羊组织器官中硒富集量及富集形态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3.2.2 溶液配制
        3.2.3 试验设计
        3.2.4 饲养管理
        3.2.5 样品采集与制备
        3.2.6 指标测定
        3.2.7 数据分析
    3.3 试验结果
        3.3.1 HPLC-ICP-MS方法验证
        3.3.2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对盐池滩羊血清及组织器官硒富集量的影响
        3.3.3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对盐池滩羊肌肉中SeCys_2、MeSeCys以及SeMet沉积量的影响
        3.3.4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对盐池滩羊肌肉中硒沉积形态及比例的影响
    3.4 讨论
        3.4.1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对盐池滩羊体内硒富集量的影响
        3.4.2 饲粮硒补充对肌肉中硒的富集形态及比例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4.1 结论
    4.2 本论文创新点
    4.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日粮硒水平对三倍体虹鳟肌肉蛋白质自噬性降解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前言
    2 硒及其生物学效应
        2.1 硒
        2.2 硒的生物学功能
        2.3 硒蛋白基因与机体硒状态评估
        2.4 鱼类硒营养研究概况
    3 硬骨鱼类肌肉生长与调控
        3.1 硬骨鱼类肌肉生长与蛋白质沉积
        3.2 肌肉蛋白质降解系统
        3.2.1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
        3.2.2 钙蛋白酶系统
        3.2.3 自噬-溶酶体途径
        3.3 自噬的基本过程
        3.4 自噬上游信号通路
        3.4.1 Akt-TOR通路
        3.4.2 AMPK通路
    4 三倍体虹鳟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三倍体虹鳟日粮硒需求量和机体硒状态的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实验鱼
        2.2 实验饲料原料
        2.3 主要试剂
        2.4 主要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饲料的配制与储存
        3.2 实验鱼的养殖
        3.3 样品采集
        3.4 生长性能分析
        3.5 营养成分测定
        3.6 总硒含量测定
        3.7 氧化状态及抗氧化机能分析
        3.8 食用风险评估
        3.9 实时荧光定量PCR
        3.10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生长性能
        4.2 组织硒沉积
        4.3 肝脏和肌肉硒蛋白基因表达
        4.4 血清和肝脏氧化状态
        4.5 肌肉营养组成
        4.6 食用风险评估
    5 讨论
    6 小结
第三章 机体硒状态对虹鳟肌肉蛋白质自噬性降解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实验鱼
        2.2 实验饲料
        2.3 主要试剂
        2.4 主要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实验鱼的养殖
        3.2 样品采集
        3.3 生长性能分析
        3.4 基本营养成分与总硒含量的测定
        3.5 肌肉氧化状态及抗氧化机能分析
        3.6 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分析
        3.7 肌肉组织形态学分析
        3.8 实时荧光定量PCR
        3.9 Western blot分析
        3.10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生长性能
        4.2 肌肉生长
        4.3 肌肉基本营养成分与总硒含量
        4.4 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
        4.5 肌肉氧化状态与抗氧化机能
        4.6 肌肉自噬水平
        4.6.1 自噬相关基因
        4.6.2 自噬标志性蛋白
        4.7 自噬上游调节通路
        4.7.1 Akt-TOR通路
        4.7.2 AMPK通路
    5 讨论
    6 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1 全文总结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7)硒醇和pH值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在畜产品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荧光探针
    1.2 硒与营养健康
        1.2.1 生物体内硒的形态及其功能
        1.2.2 硒与肉品质
    1.3 生物样品中RSeS的检测方法
        1.3.1 经典的RSeS检测方法
        1.3.2 荧光探针法检测RSeS
        1.3.3 可基于探针法检测的RSeS
    1.4 用于检测RSeS的荧光探针
        1.4.1 2.4-二硝基苯基为检测基团
        1.4.2 二硫键为检测基团
        1.4.3 苯并硒二唑为检测基团
        1.4.4 金硫键为检测基团
        1.4.5 RSeS荧光探针的设计策略
    1.5 标记型硫醇荧光探针的发展及其在硒蛋白检测中的应用
        1.5.1 卤素为结合位点
        1.5.2 迈克尔受体为结合位点
    1.6 pH与肉品质
    1.7 用于检测pH的荧光探针
        1.7.1 基于胺的可逆质子化的pH探针
        1.7.2 基于N-杂环质子化的pH探针
        1.7.3 基于酚羟基的pH探针
    1.8 研究目的与意义
        1.8.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8.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硫醇标记型荧光探针用于硫氧还蛋白还原酶的标记与分辨
    2.1 实验目的及意义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2.2.2 仪器
        2.2.3 探针Nap-I的合成
        2.2.4 探针的光谱测试
        2.2.5 样品的准备
        2.2.6 SDS-PAGE实验
        2.2.7 Sec/Cys与 Nap-I的烷基化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探针Nap-I的设计和合成
        2.3.2 探针Nap-I对 GSH的光谱分析
        2.3.3 不同 pH 下 Nap-I 对 Sec/Cys 的烷基化效率
        2.3.4 探针 Nap-I 的量子产率
        2.3.5 探针 Nap-I 的 pH 稳定性
        2.3.6 探针 Nap-I 的抗干扰
        2.3.7 不同pH下探针对不同蛋白质的选择性
        2.3.8 不同pH下探针对牛血清白蛋白巯基的标记效率
        2.3.9 不同pH下探针对滩羊血清中蛋白巯基的标记效率
        2.3.10 不同pH下探针对大鼠肝脏硫氧还蛋白还原酶的标记效率
        2.3.11 不同pH下探针对滩羊背肌肉硫氧还蛋白还原酶的标记效率
    2.4 小结
第三章 硒醇特异性荧光探针用于滩羊组织器官样品中硒醇的检测
    3.1 实验目的及意义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3.2.2 仪器
        3.2.3 探针Nap-DNB的合成
        3.2.4 探针的光谱测试
        3.2.5 滩羊组织器官样品的检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探针Nap-DNB的设计和合成
        3.3.2 探针Nap-DNB对硒代半胱氨酸响应的光谱响应
        3.3.3 探针Nap-DNB的量子产率
        3.3.4 探针Nap-DNB对不同干扰物的响应
        3.3.5 探针Nap-DNB定量滩羊样品中的硒醇
    3.4 小结
第四章 pH响应型荧光探针用于鸡胸肉的新鲜度评价
    4.1 实验目的及意义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4.2.2 仪器
        4.2.3 探针Nap-MOR的合成
        4.2.4 探针的光谱测试
        4.2.5 鸡胸肉产品样品的准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探针Nap-MOR的设计和合成
        4.3.2 探针Nap-MOR的不同pH响应的紫外和荧光光谱
        4.3.3 探针Nap-MOR对 pH值的可逆性测试
        4.3.4 探针Nap-MOR对不同干扰物的响应
        4.3.5 探针Nap-MOR对鸡胸肉新鲜度的评价
    4.4 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
    5.1 结论
    5.2 本论文创新点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作者简历

(8)高生物量富硒酵母的制备和性能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索引
第一章 绪论
    1.1 硒的简介
    1.2 硒与人类健康
        1.2.1 硒与地方性缺硒疾病
        1.2.2 硒与心血管疾病
        1.2.3 硒与免疫功能
        1.2.4 硒与癌症
        1.2.5 硒与甲状腺功能
        1.2.6 硒与生殖系统
    1.3 补硒策略及研究现状
        1.3.1 植物转化法
        1.3.2 动物转化法
        1.3.3 微生物转化法
    1.4 富硒酵母及其研究现状
        1.4.1 富硒酵母的简介
        1.4.2 硒在酵母细胞中的分布及存在状态
        1.4.3 酵母中硒富集途径
        1.4.4 富硒酵母的制备
        1.4.5 富硒酵母的营养功能
        1.4.6 富硒酵母的应用价值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菌株的选育及培养条件优化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主要试剂
        2.2.3 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酵母菌培养及保存
        2.3.2 酵母菌诱变与筛选方法
        2.3.3 酵母菌的生物量与硒含量测定方法
        2.3.4 酵母菌富硒条件优化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出发菌株的生长曲线测定
        2.4.2 紫外诱变致死曲线测定
        2.4.3 菌株的硒耐受性及筛选
        2.4.4 菌株稳定性分析
        2.4.5 富硒条件优化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菌株富硒强化的生理机制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硒产量测定
        3.3.2 生长曲线测定
        3.3.3 胞外pH测定
        3.3.4 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
        3.3.5 红外光谱分析
        3.3.6 硒磷酸合成酶测定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富硒酵母在混合硒源培养下的菌株特性分析
        3.4.2 富硒酵母的形貌分析
        3.4.3 富硒酵母的硒元素分布分析
        3.4.4 富硒酵母的硒磷酸转移酶活性分析
        3.4.5 酵母菌富硒强化的生理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基于转录组学的酵母富硒强化分子机制分析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主要试剂
        4.2.3 主要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样品制备
        4.3.2 转录组测序
        4.3.3 生物信息学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转录本测序数据与参考基因组的对比分析
        4.4.2 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4.4.3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注释分析
        4.4.4 硒富集相关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4.4.5 酵母菌富硒强化的综合分析
    4.5 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转录组数据分析
附录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不同水平亚硒酸钠和油脂处理对獭兔生长性能、脂类组成及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微量元素硒的介绍
        1.1 硒的起源
        1.2 硒的存在形式及硒源现状
        1.3 硒的吸收代谢途径
        1.4 硒的生物学功能
        1.5 硒缺乏与硒中毒
    第2章 猪油的概况
    第3章 獭兔的概况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高脂及不同硒水平对獭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1.1 试验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与分析
        1.4 讨论
        1.5 小结
    第2章 高脂及不同硒水平对獭兔肌肉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高脂及不同硒水平对獭兔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及其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有机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瘤胃发酵、瘤胃微生物区系以及肝脏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热应激概述
        1.2.1 热应激
        1.2.2 引起热应激的内外因素
        1.2.3 热应激的判断方法
    1.3 热应激对反刍动物的影响
        1.3.1 热应激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1.3.2 热应激对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1.3.3 热应激对肝功能的影响
    1.4 缓解热应激的措施
    1.5 硒对反刍动物的影响
        1.5.1 硒对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活动的影响
        1.5.2 硒对动物肝脏功能的影响
    1.6 论文的总体思路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场地、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2.2.3 试验设计
        2.2.4 主要仪器
        2.2.5 样本采集与处理
        2.2.6 测定方法与指标
    2.3 结果
        2.3.1 环境THI的变化
        2.3.2 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2.3.3 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2.4 讨论
        2.4.1 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2.4.2 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的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2.5 小结
第3章 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试验材料和试剂
        3.2.2 试验场地、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3.2.3 试验设计
        3.2.4 主要仪器
        3.2.5 试验方法
        3.2.6 分析方法
    3.3 结果
        3.3.1 瘤胃微生物基于OTU的 Venn图
        3.3.2 测序合理性
        3.3.3 α-多样性
        3.3.4 β-多样性
        3.3.5 物种组成及丰度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肝脏功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场地、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4.2.3 试验设计
        4.2.4 主要仪器、试剂及试剂盒
        4.2.5 样本采集和处理
        4.2.6 测定指标及方法
        4.2.7 数据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血浆硒含量的影响
        4.3.2 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血浆HSP-70 的影响
        4.3.3 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血浆GLU、TP和 TG的影响
        4.3.4 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
        4.3.5 门到属水平瘤胃微生物与肝功能指标的关联分析
    4.4 讨论
        4.4.1 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血浆硒和HSP-70 含量的影响
        4.4.2 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血浆GLU、TG和 TP的影响
        4.4.3 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肝脏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
    4.5 小结
第5章 总结论及创新之处
    5.1 本论文总结论
    5.2 本研究创新之处
    5.3 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饲料蛋白质水平对硒利用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蚯蚓(Eisenia fetida)对硒的富集转化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潜力[J]. 岳士忠,王瑞萍,曹赞霞,乔玉辉.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11)
  • [2]富硒藻类研究进展[J]. 王天鸽,赵志刚,支添添,周舟,韩成云. 宜春学院学报, 2021(09)
  • [3]不同富硒酵母对水稻硒吸收分配和品质的影响[J]. 张有利,徐常健,蒋志慧,郭永霞.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03)
  • [4]肉仔鸡实用饲粮中硒适宜水平、生物学利用率及其在小肠中的吸收规律研究[D]. 刘国庆.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5]饲粮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硒对盐池滩羊组织器官硒富集及肉品质的影响[D]. 贾雪婷.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6]日粮硒水平对三倍体虹鳟肌肉蛋白质自噬性降解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滕振雷. 华中农业大学, 2021
  • [7]硒醇和pH值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在畜产品检测中的应用[D]. 刘宇宁.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1)
  • [8]高生物量富硒酵母的制备和性能改善研究[D]. 李颖. 江南大学, 2021(01)
  • [9]不同水平亚硒酸钠和油脂处理对獭兔生长性能、脂类组成及代谢的影响[D]. 靳展. 吉林大学, 2021(01)
  • [10]有机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瘤胃发酵、瘤胃微生物区系以及肝脏功能的影响[D]. 阿拉达尔.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标签:;  ;  ;  ;  ;  

膳食蛋白质水平对硒利用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