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在急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体会论文_潘艳玲

预防性护理在急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体会论文_潘艳玲

(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 广西 百色 533000)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急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诊2106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其中的40例患者运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另40例患者添加预防性护理(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VAP发生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长和住院时长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急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性护理;预后;急诊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345-0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指的是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h之后至结束机械通气后48h之内患上的肺炎,属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一种,是患者接受MV过程中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9%~27%[1],死亡率高达24%~71%[2]。急诊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是降低接受机械通气患者患VAP及改善VAP患者预后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预防性护理在VAP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2106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添加预防性护理措施,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基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VAP定义

MV治疗超过48h后肺部新出现的渗出影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并且具备下列三者之一者:①体温超过38℃;②白细胞总数超过10000/mm3;③呼吸道多量的浓性分泌物。

1.3 预防性护理措施

首先,加强医院内部感染控制力度,定期检查物体表面以及室内空气微生物情况,每天2次室内消毒,及时清除废弃物,确保病房卫生没有死角区域,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保证患者病房环境的舒适与卫生。其次,强化相关医疗设备的无菌化处理,强化消毒隔离处理,严格管理护理人员无菌化操作,确保无菌化操作具体到各细节。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手部清洁,触摸患者气管切开伤口或黏膜分泌物时,应带上无菌手套。控制吸痰次数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患者感染风险[3],在吸痰护理中,负压控制在40~53kPa,时间保持在15s内,避免长时间吸痰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还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抗生素使用量,尽可能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4]。

另外,要重视预防护理细节,如护理前后需要对气管插管深度做记录,避免导管移位产生气道损伤而感染;做好气囊附着分泌物清洁,保证气囊持续充盈状态;做好口腔护理,每天进行2次口腔清洁护理,避免口腔感染;加强营养管理,提升患者机体抵抗力等。

1.4 评估指标

两组患者VAP发生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长及住院时长。

1.5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VAP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12.5%、7.5%,对照组VAP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22.5%、17.5%,两两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长及住院时长分别为8.5±1.7、12.4±2.3天,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长及住院时长分别为15.4±2.9、24.1±3.8天,两两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改变了正常气道的防御机制,削弱了吞咽和纤毛的清除能力,细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或经气管壁与气道间的间隙移行引起感染[5];反复的吸痰排痰等操作增多,气管导管气囊压迫等因素,易造成气道黏膜的损伤;患者营养不良及长期处于卧床状态等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增加患者受感染的机会;某些药物如镇痛剂及镇静剂的使用使患者咳嗽、吞咽等保护性反射减弱甚至消失,不能有效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内分泌物,以及胃内容物易反流造成误吸,从而易引发VAP。

针对上述因素,本科室对可能发生VAP患者添加预防性护理措施,进一步加强对接受MV的患者的护理管理,如在护理操作中,更多的是达到无菌化处理,减少感染源,同时提升患者机体的抵抗力,达到内外双重的抗感染能力;强化各项流程与规范的管理等[6]。取得较好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VAP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12.5%、7.5%,对照组VAP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22.5%、17.5%,两两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长及住院时长分别为8.5±1.7、12.4±2.3天,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长及住院时长分别为15.4±2.9、24.1±3.8天,两两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预防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急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娜,赵丽娜,李春香.急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9):79-80.

[2]米玉红,刘双,陆艳辉,等.急诊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因素及其病原菌特点分析[J].国际呼吸杂志,2009,29(16):966-969.

[3]于力,黄颖.观察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控制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3):244-245.

[4]刘川.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感染的因素及预防[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2):49-51.

[5]陈士昌,李东伟,刘双.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5,43(5):495-597.

[6]魏华丽.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17-18.

论文作者:潘艳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6

标签:;  ;  ;  ;  ;  ;  ;  ;  

预防性护理在急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体会论文_潘艳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