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第三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1)
摘要:目的 分析脑出血康复治疗介入时间和治疗效果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各20例,甲组于发病后72小时内实施康复治疗,乙组于发病72小时至2周内实施治疗,丙组于发病4周后实施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甲组患者NHISS评分显著低于乙、丙两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乙、丙两组,任何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康复治疗介入治疗时间越早,临床效果越好。
关键词:脑出血;康复治疗;介入时间;治疗效果
脑出血是一类高发的脑血管疾病,占到全部卒中的20%到30%,其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威胁其生命安全[1]。脑出血患者在对症治疗后往往还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但康复治疗的时间目前尚存争议,本文就三个不同时间段实施康复治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对比,现阐述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各20例。甲组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58—80岁,平均(68.8±4.2)岁。乙组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56—81岁,平均(68.4±4.0)岁。丙组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55—82岁,平均(69.0±4.3)岁。经SPSS19.0软件分析甲乙丙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计算出P>0.05,本次实验可行。
1.2方法
甲乙丙三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接受康复治疗,其具体措施如下:(1)健康肢体训练。需加强对健康肢体的锻炼,以对患肢的康复起到辅助作用。(2)心理护理。脑出血患者往往病情危重,患者多会伴有较大的心理负担,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给予患者恰当的心理疏导,并向其介绍相关疾病知识,缓解患者因突发性偏瘫、失语造成的心理障碍,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使其积极配合治疗。(3)床上功能训练。指导、协助患者在床上翻身,以免局部皮肤和组织长期受压引起压疮等并发症,并适当为患者按摩,定时为其变换体位。(4)针灸、推拿治疗。由专业的中医医生对患者进行针灸和推拿治疗,以改善其血液循环,提升其运动能力。(5)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需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根据其康复情况,有计划地开展刷牙、大小便、穿脱衣服等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1.3评价标准
1.3.1对比三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采取NHI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三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总分为42分,得分以低者为佳。
1.3.2对比三组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情况。采取Fugl—Meyer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评估三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运动能力,总分为100分,得分以高者为佳。
1.3.3对比三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采取Barthel指数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评估三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总分为100分,得分以高者为佳。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完成后,采取准差()标示计量资料,采取百分率(%)标示计数资料,将甲乙丙三组患者的各项研究数据输入到SPSS19.0软件中,并保证数据真实、准确,实施t值和X²检验,得出P值,在P<0.05时,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三组患者NHISS评分
三组患者在康复治疗前的NHISS评分相比P>0.05;在康复治疗后,甲组NHISS评分显著低于乙组,乙组NHISS评分显著低于丙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对比三组患者Fugl—Meyer评分
三组患者在康复治疗前的Fugl—Meyer评分无明显区别,组间对比P>0.05;在康复治疗后,甲组Fugl—Meyer评分高于乙组,乙组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丙组,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详见表2。
3,讨论
脑出血的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其致病因素较为复杂,与脑血管病变、情绪激动、吸烟酗酒等密切相关,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往往还会留下语言障碍、意识障碍、运动障碍等后遗症,影响其正常生活[2]。因此,还需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一项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其目的是改善患者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3]。康复治疗的方法一般包括心理干预、针灸推拿、床上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健肢训练等内容,是一项系统性的训练方案,但诸多研究证实,不同的康复治疗介入时间具有截然不同的治疗效果[4]。韩健妮[5]的研究认为,如果康复治疗的时间过晚,可能延误最佳的运动功能恢复时机,提升致残率。本次研究证实,在患者发病后72小时内实施康复治疗更利于改善其各项身体机能,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开展早期康复治疗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更为理想,患者NHISS评分更低,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更高,且三组差异明显,P<0.05,本次研究结果类似于郭军、马芳莲[6]的研究结果。可见,尽早对脑出血患者开展康复训练更利于其身体机能的恢复,临床医生应加以重视,尽量在患者发病后3天内开展康复治疗。
由上可知,对脑出血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治疗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红萍,王建国,宋明浩. 综合康复治疗的介入时间对脑出血患者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4):283-284.
[2]黄远秋. 脑出血康复治疗介入时间和治疗效果的临床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2016,6(21):198-201.
[3]陶峰,何嫱,张备,等. 不同介入时机康复对脑出血患者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6):501-504.
[4]莫天才,孙瑜,杨一帆. 不同时期康复介入对老年性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2013,33(9):2138-2139.
[5]韩健妮. 老年脑出血患者康复介入时间不同对功能恢复影响的对照研究[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03(26):111-111.
[6]郭军,马芳莲. 不同康复介入时间对于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9):163-164.
基金项目:湖南省卫生计生委科研基金课题(132015-150):长沙市第三医院后备人才培养基金项目。
通信作者简介:丁玲,女,1979年10月出生,湖南桃江,长沙市第三医院,硕士,副主任医师。
论文作者:丁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6
标签:患者论文; 脑出血论文; 评分论文; 三组论文; 能力论文; 日常生活论文; 时间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