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水平、完善支部组织力建设,课题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党建+”模式将学生日常管理、骨干培养、新媒体建设、实践活动等模块有效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基层党支部管理监督能力、创新发展能力、领导执行力以及组织凝聚力,进一步发挥基层学生党支部在学生中的引领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关键字:党建+,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
一、研究现状
党的基层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提升党支部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来加强党支部建设。高校学生党支部占据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半壁江山,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力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近年来,各高校不断探索提升基层党支部组织力的新模式、新方法,进一步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2018年,湖北工业大学的吴婷婷等人总结凝练了新时代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力的基本内涵,分为管理力和监督力、学习力和发展力、凝聚力和动员力、领导力和执行力四个维度。2019年,河北工业大学的刘颖以支部建设同心圆的理念增强支部组织力建设,北京联合大学的吴巧慧通过政治、思想、纪律、管理四个维度增强支部组织育人功能。这些探索对于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研究提供了很强的借鉴意义。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在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当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严重制约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充分发挥。
(一)党内政治生活不够规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但是目前多数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内政治生活仍不够规范。一是表现在支部组织生活计划性不强、系统性不强,安排活动随意性较大,制度落实不严格,活动时间随意,组织生活毫无规律性;二是表现在支部活动开展形式单一、参与热情不高,部分学生支部组织活动以支部会议为主,形式单一、内容枯燥,部分党员对支部组织生活缺乏热情,参加活动的主动性不够;三是支部组织生活纪律性不强,部分党员对“三会一课”等日常党性教育重视度不高,支部开展活动重形式轻效果,忽略党员的过程监督,个别支部出现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的现象。
(二)基层学生党支部骨干队伍力量不充足
学生党支部面临党员教育培养和党员发展两项重大任务,对于支部领导干部要求越来越高,但多数学生党支部都是由辅导员、专业教师或研究生担任支部书记,再由其他学生党员担任支部委员。一方面,兼职支部书记精力有限,专业性不足,很难集中精力做好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另一方面,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因为工作调整或毕业原因流动性太大,稳定性不够,导致整个支部的学生发展、教育培养工作连续性不强,非常不利于基层支部党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以“党建+”模式提升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路径探索
高校提升学生党支部组织力需要在支部的自我管理能力、创新发展力、领导执行力、组织凝聚力上下功夫,坚持遵循党建基本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优化组织设置,突出政治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一)以“党建+日常管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提升支部组织力,要把党建工作融入支部成员日常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是党内组织生活的基本制度,是克服党组织软弱涣散不可或缺的重要制度,基层学生党支部必须认真落实,严格这行。同时,不断加强支部组织生活的管理监督,借助民主生活的机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查找问题,整改落实。一方面可以将党员民主评议指标量化,更客观公正地做好党员评议工作;另一方面可以采用“三会一课”积分管理方式做好“三会一课”制度的执行监督和管理。
(二)以“党建+骨干培养”提升领导执行力
提升支部组织力,要高度重视学生党支部干部选拔和培养工作。学生支部党建工作的开展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部干部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要大力选拔任命有担当、讲政治、有能力、守规矩的支委班子和学生党员干部,把优秀的学生党员用起来,让全体学生党员动起来,将全体学生带起来。同时,对于党员干部的培养工作要逐步加强,借助学习强国平台加强理论学习,以党员宿舍责任区、党员带班工程等平台为抓手不断强化业务能力,增强领导执行力。
(三)以“党建+新媒体建设”提升创新发展力
提升支部组织力,要不断发挥学习强国、钉钉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作用。面对“90”、“00”后的学生群体,党建工作也要不断增强互联网思维,抓住学生活动的主阵地,转变思维方式,采取需求导向。一要创新学习方式,多组织学生党员提倡的情景式、互动式支部活动,增强活动的吸引力;二是丰富学习内容,在学原文读原著的同时多联系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实际,将政治理论学习与专业学习、日常生活和生涯发展结合起来,丰富学习内涵。
(四)以“党建+实践活动”提升组织凝聚力
提升支部组织力,要善于将党建工作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真正为同学、为学校、为社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支部党员要依托支部立项等平台做好学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和学生宿舍文化的引领示范;依托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理解;依托假期社会实践平台促进党员了解社会发展实际,关心关注国情民情,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增强全体党员服务意识和协作能力,不断提升党支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更好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婷婷,张志国,陈梅花,闫秋霞.新时代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提升探索[J].领导科学论坛,2018(13):58-60
[2]吴巧慧.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育人功能的四个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7):132-134
[3]刘颖,王祖星,王敏达.基于“同心圆”式格局下高校党支部提升组织力的实践路向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138-139
论文作者:禹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2
标签:党支部论文; 支部论文; 组织论文; 学生论文; 党员论文; 基层论文; 组织生活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