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琳[1]2002年在《适应WTO要求的西部开发税收政策选择》文中认为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因此,西部大开发应立足于全球经济的竞争与合作,以开放的姿态谋求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区域经济政策进行全面的支持,既要符合WTO的基本要求,又要为西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仅以税收政策为出发点,希望为西部大开发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对国内外税收政策的研究成果作了比较全面的归纳总结,并从税收对区域资源配置的影响、税收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和税收对区域对外贸易的影响等叁个方面论述了税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以此为理论依据,本文在收集大量案头资料的基础上,以辩证唯物主义态度,客观地剖析了建国以来我国各时期的税收政策,并对现行税收政策进行了简要介绍。在回顾西部发展历史与对比东西部发展差距的基础上,本文对西部现状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其中较为详细的阐述了原有税收政策对西部发展的制约。 本文通过对WTO相关条款的研究,总结出WTO规则对我国税收政策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已出台的西部开发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评价,并参考和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一组适应WTO要求的西部开发税收政策。其中包括重新构建西部税收优势;为人才到西部创业创造宽松的税收环境;改变股票交易印花税的纳税地点和收入分享办法;开征“西部开发税”等配套税种;开征“环境保护税”,把保护生态效益和外向型经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赋予西部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立法权。最后,本文针对税收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强调了税收监管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加强税收监管提出了建议。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文创造性地对税收政策的概念作了新的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税收政策体系设计。其中的某些做法借鉴了国外的经验,当然更突出了西部地区的特点,因而非常具有实际意义。
卢薇[2]2004年在《我国西部涉外税收制度的改革》文中提出中国西部地区包括了中国叁分之一的行政省区市,分别是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部地区有秀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地域辽阔,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经济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巨大,它们之间经济的差距和矛盾,已日益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加快开发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要把开发西部地区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故在2000年6月17日我国政府发出开发西部经济的总动员,一项关系民族复兴伟业的世纪工程——西部大开发从此拉开帷幕。 众所周知,发展西部地区经济最重要的是要吸引投资,而吸引外商投资又是重中之重。与此同时,税收政策作为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在西部大开发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国现行的涉外税收优惠法律制度是在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根据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开放地区的先后顺序,针对不同情况分别制定的,因此,我国涉外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已不再适应我国目前西部大开发的国策,并日益显示其弊端,成为阻碍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故探讨西部涉外税收法律制度的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中国政府对西部地区实行经济大开发战略的经济环境下,结合中国西部各省市地理位置,通过分析西部地区现有外商投资状况、涉外税收的历史、现状、改革及相关优惠政策,探讨目前涉外税收制度存在的内在缺陷并相应提出如何进一步深化西部税收制度改革和调整的对策。特别是对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税收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论述,最终得出西部涉外税收究竟将如何发展以适应我国西部经济大开发战略。 总之,深化改革传统的税收体制、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实施吸引力强大的金融政策、实现最佳的涉外税收效益、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为西部地区企业走向世界市场铺路,最终促进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同时,希望西部涉外税收制度的改革对我国的经济产生推动作用,并由此可引发巨大的商机给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又一发展空间,让中国的经济腾飞之路更加精彩。
徐玉梅[3]2004年在《WTO体制下中国税收法制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一般的社会共同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关系。税收法制建设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可靠、正确处理税收关系、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对外经济交流和维护国家权益方面,都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于2001年11月10日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加入WTO必然对我国的税收制度和政策产生影响。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要,改革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中不适应国内以及国际经济发展要求的部分,建立一个既顺应WTO贸易自由化基本规则,又兼顾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特有国情的税收制度,已显得十分迫切。本文结合WTO存在的基础及其涉及税收的几项基本原则,参照主要WTO国家税收法制的基本情况和世界各国税制改革发展趋势与特点,正视我国当前的税收法制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关税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2、税法体系结构不合理,缺乏权威性。3、我国现行税制结构虽趋于合理和简化,但税种重复和缺位问题依然存在。4、税收立法权限体制的内部结构比例失调。加入WTO对我国的税收法制建设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如果我们抓住这次机遇,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对我国的税收法制建设进行全面整顿,就会使我国的税收法制建设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我国的税收法制与世界接轨。这对于加强我国与世界的联系,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维护我国的国家主权,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针对我国税收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1、关税减让在中国的适用与调整关税结构。2、
钟亚晖[4]2001年在《促进西部大开发的近期财政政策选择》文中研究指明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地区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我国,突出表现为较大的东西部经济差异,这种状况已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要改变这种局面,仅依靠市场力量是难以做到的,需要发挥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去缩小地区差距。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我国政府当今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中财政政策作为政府的重要宏观调控手段,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尝试从市场与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应该保持何种关系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的特殊性和西部开发的制约因素,提出现阶段西部开发中的主要财政政策选择。并指出西部开发是一项长期的浩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本文在提出政策的选择建议时,注意了其调控过程中时间上的阶段性和财政政策的针对性,力图体现财政政策在促进西部大开发中的实践意义。本文运用了演绎展开的逻辑思维方法,在总体结构上,采用了政府-财政政策-具体政策选择这种逐层深入的论述方式;在各个章节中,先做理论铺垫,然后对国内外经验进行实证分析或借鉴,并结合西部开发中的制约因素和政策自身存在的缺陷,提出财政政策的选择建议和改革措施。全文由以下五章构成:第一章论述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是本文的基础,也是后面进行财政政策选择的基本出发点;第二章论述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提出政策选择的总体思路;第叁、四、五章是在前两章的基础上,从投资政策、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叁个方面提出了西部开发的政策思路,从而到达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这也是全文论述的重心所在。本文主要内容和观点概述如下:第一章: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的作用首先概述发展经济学的不平衡增长理论,指出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市场机制的力量趋向于导致出现极化效应,增大地区差<WP=3>距,同时结合国外的实践进行实证分析,说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单靠市场机制是很难缩小地区差距的,需要政府予以调节。从我国的实践来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明显的极化效应—东西部的巨大经济落差,这种状况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制约作用,因此,西部大开发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相对均衡发展有着现实的迫切性、必要性和可能性。与东部相比,西部在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条件、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劣势,单靠市场机制是难以改变其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的,因此,要促进西部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发挥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正确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相互关系:即在西部开发中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是基础性和持续性的,政府的政策和投资是前期性和引导性的,政府和市场的功能是相互补充的。在西部开发的基础阶段,政府必须立足于市场经济,致力于完善市场机制,转变职能,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的直接控制和对经济运行的干预,给予西部应有的激励扶持,为西部开发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从而促使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效应向扩散效应转化,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相对均衡增长。第二章:区域经济发展中财政政策的作用财政政策作为政府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方面对促进区域经济相对均衡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财政政策的制定在促使地区差距缩小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在与西部开发实际相结合的方面考虑不足,难以改变西部在经济发展中的劣势,因此必须加以改革,以发挥财政政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政府财力不足,而西部开发的资金需求量又十分巨大,因此,在选择促进西部大开发的财政政策时,将整个西部开发分为叁个阶段:基础阶段—攻坚阶段—巩固阶段,并由此界定本文涉及的时间范围是西部开发的基础阶段。以此为前提,要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出最大的功效,财政政策应立足于市场,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机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不<WP=4>同地区进行不同的资金扶持,培养经济增长极,为西部经济的整体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粘合民间资本参与西部大开发,弱化极化效应,强化扩散效应,以有效地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这一章既是前一章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作用在财政方面的深化,也是对以后各章中具体财政政策选择的前提和铺垫。第叁章:西部开发中财政投资政策选择财政投资的方向和形式的选择,对提高投资质量、快速高效地增强区域经济的相对均衡发展影响甚大。分析造成西部开发最大障碍的重要原因,在于西部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投资环境差,使西部难以吸引投资,陷入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拉大了东西差距,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开发的当务之急。基础设施具备公共产品的特性,其适应性和超前性发展,是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和重要保证。财政政策选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投资对象,是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其弥补市场失灵、完善市场环境作用的体现。但是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可运用的财政资金不足,加上西部投资效益差,自身资本积累不足,致使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匮乏的矛盾比较突出,因此,应借鉴
刘子恺[5]2013年在《论WTO背景下企业所得税制度》文中认为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目前世界上最炙手可热的经济组织,对于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2001年以来,随着加入WTO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国已逐渐成为WTO中重要的一环,并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与其接轨。这不仅仅是为了履行当初的入世承诺,更是我国发展经济、维护国家贸易利益的重要步骤。法律法规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基本框架及规则,是一国治国的基本准则。我国不断改进、创立法律法规,使之与WTO归责原则相符合是我国与WTO接轨的重要步骤,也是其必要组成部分。在税法方面,由于其与我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在加入WTO后,对于税法方面的不断改进是我国法律改革的重中之重。企业所得税法作为我国税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同样不可避免的要与我国作为WTO一员的地位相适应。2008年,我国新企业所得税法开始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制度取代了旧的企业所得税制度,这次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发展,一改过去陈旧的规定,无论从其立法目的、具体内容亦或是立法精神上,都更加符合WTO对于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的需求,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四年多的实践中,事实也证明了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度是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其也与WTO制度取得了很好的衔接。然而,金无足赤、法无完法,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我们解决。
张新华[6]2002年在《加入WTO后我国税收政策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加入WTO后,为了使税收政策适应WTO原则要求,并能充分运用其“例外”条款对我国国内经济进行必要的保护。研究我国加入WTO后的税收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入WTO后,对我国税收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按照WTO规则的要求进一步改革我国现行税制,使我国税制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二是应针对加入WTO后我国国内经济所受的影响,调整税收政策,在不违背WTO原则要求的前提下,保护我国民族经济,提高我国民族经济的竞争力。 当前我国税收政策存在许多的问题及与WTO规则不适应之处,应结合我国国情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从税收原则、税收法律、税收制度各个方面,探讨加入WTO后的税收政策。加入WTO后,我国税收政策设计必须在WTO框架下遵循税收中性和非中性(宏观调控)相结合的税收原则。在以税收基本法为母法,以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相配套的税收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对税制结构和税种进行优化。同时考虑到加入WTO后,国际贸易自由化和网络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对我国的税收政策带来的冲击和跨国经营快速发展对我国反避税问题提出的挑战,我国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和跨国公司避税问题是税收政策设计不可忽视的领域。
陶明[7]2005年在《专卖管制下的中国烟草业》文中提出本论文研究的是烟草产业的政府管制和专卖制度变革问题。虽然烟草行业一直是在世界范围内受政府管制较多的一个行业,但我国学者以往的研究侧重于对那些“基础部门”,诸如电信、航空、铁路、电力等自然垄断产业开展研究。烟草行业和专卖制度这一领域目前来说仍然很少涉及。在烟草专卖制度确立和实施的10多年中,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正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烟草专卖制度如何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烟草行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将对烟草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从国外实行专卖制度情况来看,1991年我国通过《烟草专卖法》的时候有71个国家实行专卖制度,到2001年只有不足20个国家和地区继续实行专卖制度,这种情况很值得研究。在国外,烟草业的管制模式始终受到理论界和学者的关注,他们从公共卫生经济学、管制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等不同的视角做了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而国内缺乏系统地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中国烟草业和烟草专卖制度的理论文献,多半仅是停留在政策层面上的研讨,即使也涉及到一些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也只是在研究中从逻辑上必然要涉及到而已。事实上,自中国加入WTO以后,各方面都非常关注烟草专卖制度的走向,加速变革,融入国际烟草经济大循环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因此,重要的不仅仅是借鉴而是参与,要参与就必须研究如何衔接。从这个意义上说,也需要将中国烟草行业自实行专卖以来的政府管制行为放在特殊的位置上加以研究。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论文运用产业的管制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采用分析、比较、实证的手段,以中国烟草专卖制度的检讨为切入点,以政府管制的职能转变和专卖制度变革和重构为基本视角来分析我国烟草专卖管制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在新的形势下烟草专卖制度的发展路径,并通过对世界各国烟草业管制的国际比较,尝试从行业自身和外部环境层面提出制度变革的政策建议。 本论文由十一章组成.其中第一章为绪论,首先明确了研究的问题和选题的意义。接着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专卖制度存在的理论解释,论述了烟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在讨论学术界对经济学上的垄断、专卖的理论界定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所指的烟草产业实行专卖管制和政府垄断经营的具体含义,并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范围和方法。 接着,第二章提出了一个烟草产业实施政府管制和制度变革的初步分析框
侯水平[8]2003年在《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西部开发》文中提出历史为西部发展同时提供了两大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我国加入WTO。这标志着我国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推进西部大开发。但是,任何机遇都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带来预期的效果。机遇只是一种可能,要转化为现实,需要人们在充分认识它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本文首先对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我国的影响等有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比较系统地梳理与评析,对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以及如何深入研究和具体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在此基础上,对实施西部开发叁年来积累的重要经验和涉及到的若干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进行了初步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其主要特征是:(1)国际统一市场下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交织融合。(2)是一种有着多方面和多层次内容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3)高新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与通讯技术迅速发展,为其提供了驱动力。(4)跨国公司急剧扩张,为其提供了载体。(5)是由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主导的。(6)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基本形成。(7)是动态发展的。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也推动着区域经济集团化;在加速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制造新的贫困、扩大全球性的两极分化,并加重环境负担。 发展中国家应认清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可逆转与不可回避性,勇敢地面对;要看到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刺激经济效率,提供新的增长契机,也可能会损害它们的利益;认真分析其带来的机遇和可能遇到的风险,采取适当的对策。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提升我国经济综合实力,也是我国进入世界经济体制的重要条件;能够促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改善经贸环境,有利于招商引资,为进出口贸易带来机遇;直接推动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等。但与此同时我国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给我国的一些产业造成冲击;在其进程中受到不公正的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待遇;削弱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与保障能力;对本不发达的金融市场构成潜在的威胁;可能使失业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及加剧两极分化等。参与经济全球化也给西部带来了一些特殊机遇,使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环境更加宽松。但西部地区目前存在着一些与参与经济全球化不相适应的问题,也面临更多的和一些特殊的困难与挑战。 Wll)由于对国际经贸拥有广泛的管辖范围而被称为“经济联合国”,对经济全球化具有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导向作用。加人WDO与西部大开发这两大历史性事件同时发生,不会仅仅是时间上的偶然巧合,其实施的过程和产生的影响也绝对不会是平行线,一定具有某种必然的内在联系,更会相互影响。党的16届3中全会决定阐明了科学的发展观,要求“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从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上指明了这一内在联系。实施西部大开发既是邓小平分两步走战略设想的实践,也是根据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以增强我国综合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做出的战略决策。加人Wm既是20多年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也是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以积极的姿态应对经济全球化,利用两种资源,着眼两个市场,以大开放促西部大开发的需要。 由于具有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这就使西部大开发与我国历代所进行的西部开发不同,也与国外欠发达地区开发有很大区别。加人W飞D与实施西部大开发,从国际国内全方位地定位了西部经济社会在新世纪发展的大环境,并由此制约着发展的方向和路径选择。实施西部大开发如果不考虑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其大趋势不一致,有关政策措施将难以顺利推行。反之,则可顺势而为。因此,需要以新的观念、从新的角度更深刻地认识西部大开发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努力增进其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良性互动,减少相互冲突和摩擦。 回顾世界各国开发欠发达地区的实践,积累了“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各种措施有力推进;制订详细的发展规划;制定完备的区域开发政策法规;优先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人才培养与科技发展;采取多种优惠扶持政策;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技术创新以及开发与保护并重,推进可持续发展”等经验,但也有不少值得吸取的教训。需要总结和借鉴这些经验,认真分析现阶段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环境,充分认识与国外欠发达地区开发的异同,选择适当的西部开发模式。 经济全球化制度安排中存在对不同地区影响的差异性,其实质是发展机会 一2一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和经济利益的非均衡性并具有加剧“两极分化”的内在推动力,它反映了国际经贸规则的统一性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这种非均衡性在区位关系中得到体现。一国内部的不同地区所处的区位具有从属、相对独立和非冲突的特点。用区域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法律问题—经济全球化制度安排属于国际经济法范畴—还是学术上的空白,在这方面的努力,将引导建立一门新的交叉性的经济学分支—“法律区域经济学”。揭示该区域差异性有助于全面正确评估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以及不同地区经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制定正确的应对战略。西部地区需要清醒地认识其所
马奎[9]2002年在《中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市场化研究》文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中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市场化的市场化才刚刚开始,还只是表面的市场化,因此欠发达地区如何加速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充分利用市场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建立适应市场机制要求的经济体系,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成为理论和实际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欠发达地区经济市场化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全文共分叁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第二、第叁、第四章。首先对欠发达地区与经济市场化进行一般理论分析。欠发达地区主要是指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经济结构的二元性、低下的生产率、高人口增长率、市场发育程度低、经济的依附性等是其共同的经济特征。这种共同特征是就欠发达地区而言的,当然欠发达地区内部发展也具有非均衡性。经济市场化就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再生产过程的各个领域转变成为以市场为主导的状态。具体而言就是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行为要以市场为导向,生存和发展完全取决于市场的评价;经济活动的客体要接受市场的检验以决定其价值能否得到实现;经济活动的范围不受行政条块的羁绊,完全由市场的需要来确定;经济活动的运行方式是多元的,竞争的,是通过一系列市场规律来发生作用的,而不是单一的,垄断的;经济活动的调控是市场与政府的优化组合。也就是说,经济市场化是经济整体的市场化,是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市场化程度的综合。经济市场化的基本特征表现为自主性、分散化、多元化、规范化、契约化、少干预等。目的就是要建立市场经济的“现代体制”。在我国就是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次对经济市场化的相关理论如市场自由化、市场功能、市场失灵理论,马克思,邓小平市场理论进行阐述。马克思、邓小平市场理论是我国进行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指南,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我们的改革才有方向。再次研究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市场化离不开借鉴国际经验。首先对美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市场化进行研究,它代表的是一种有调节的市场经济模式。日本欠发达地区经济市场化则是代表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政府如何主导,对我们有借鉴,值得研究。巴西欠发达地区经济市场化是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的一种模式。通过对几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其经验教训,为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市场化提供宝贵经验。中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市场化不仅是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为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市场化提供保障。从欠发达地区市场化的测度看,欠发达地区市场化程度不高,虽然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来,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但由于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以及政策的倾斜差异,欠发达地区市场化程度不高是可以理解的。因此经济市场化对欠发达地区的影响就很明显。第二部分,包括第五、第六章。首先是对中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市场化的背景进行考察。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市场化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同中国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紧密相连,同时欠发达地区经济的落后迫使自己不得不进行市场化改革。国际、国内的经济发展环境,与欠发达地区自身的发展要求相结合,使欠发达地区经济市场化处在复杂的环境中。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市场化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至1978年,这一阶段基本上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是反市场阶段,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促使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阶段是1978年至1984年,市场化的初始阶段;第叁阶段是1985年至1992年,市场化展开阶段;第四阶段是1993年到现在,市场化的深化阶段。在经济市场化过程中,还存在局限性,从而限制了改革的发展。这些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缺乏市场主体、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机制很难发挥作用,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政府管理与市场发展很不协调,从而导致了东西经济发展差距逐步扩大。欠发达地区经济市场化进程缓慢原因是多方面,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陈旧,自然地理区位优势,基础设施落后,政府机构庞大,各种传统的制度(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根深蒂固,经济市场化改革同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短期矛盾冲突等,最根本的原因是用计划经济手段在进行市场经济建设。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市场化就整体而言是滞后的,在其内部是非均衡的,如城市与农村、农村内部交通便利的小城镇与边远山区等市场化的进程均有差异。第叁部分,包括第七、第八章。这一部分主要依据前面几章的分析对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市场化提出对策。在战略目标上,应该实施以市场化为中心的开发辐射式战略;在经济市场化的进程中要实行区域创新,要借鉴发达地区市场化的经验,避免传统模式,实现跳跃式发展;在市场主体上,在市场体系的建设上,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上都要实行创新,不仅要实行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更重要的是制度创新。在欠发达地区经济市场化进程中,要使市场经济体制适合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就要实行“可区域化”的经济市场化改革,对待不同的区域如平原、牧区、内陆、沿边等实行不同的市场化改革措施。尽管在市场化进程中各地实施的重点有先后的差异,但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建立市场经济“现代体制”。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节,我们要建立的市场经济“现代体制”就是市场与政府双重优化组合的体制,因此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还要注重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央政府还明显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因此其职能明显有别于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经济职能。对中央政府来说主要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推进市场化改革,培育市场,确立市场制度,为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兼顾效率与公平,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由于地方政府所处的制度环境不同,它的角色定位同中央政府有明显差异,属于“准市场主体”性质,因此地方政府在欠发达地区经济市场化过程中,就必须充当主力。在贯彻落实中央政府政策,实行政企、政社、政事分开,打破区域性行政垄断,组织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等方面要充分发挥作用。正如市场不是万能的一样,政府也不是万能的,它的行为要受到多种方面的制约。因此政府作用过度也会造成政府失败,对经济市场化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要对政府行为进行纠正。措施是精简机构,提高政府机构效率,加强社会的监督和约束。
田东霞[10]2005年在《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保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既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也是一个长久性的课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经济繁荣时期,还是经济萧条时期,中小企业都活跃在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舞台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中小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自改革开放后,中小企业得到空前的发展,他们与国有大中型企业一起,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我国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增加就业机会,活跃地区市场,方便群众生活,推动技术创新,增加出口创汇,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家确定和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借此历史机遇,改变观念,勇于创新,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但是,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仍然相对缓慢,大部分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与大企业相比,它们在获得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方面都存在着制约和障碍,加之其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不规范,技术开发水平低,产品竞争能力弱等因素,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作为弱势地区的弱势群体,西部中小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共同扶持。 中小企业由于其灵活的机制,适宜的规模,较低的管理成本,较强的应变能力等特点,因而更能适应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对培育西部地区市场主体,推动西部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国家以及西部地区应采取有效的保护和扶持措施,以引导、鼓励、规范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这己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当务之急。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虽然不一定都是由法律问题引起的,也可能不是仅有法律就能解决的,但是其中确有不少法律问题,或者这些问题最终只有借助于法律才能得以解决。因此,从法律保障角度提出并研究解决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本文选题最主要的目的和动机。 我们过去对市场经济法制的研究,多着眼于如何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作用和对国有大企业的改革和改组,而忽视了对中小企业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体系建设的研究,一直未能借助经济立法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较好的外部法律环境。本论文的选题,即是适应这种需要,定位于促进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研究。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通过制定专门的中小企业法或小企业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我们应借鉴国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建立健全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 目前对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研究,有许多视角,但大都是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中小企业的产业政策、融资政策、技术进步、规范管理、提升竞争力、改革和发展等方面问题,见诸报刊的文章大都强调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或者呼吁在某些方面对中小企业从政策措施上给予扶持;而从法律学角度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进行系统研究者很少,对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法律保障机制的系统研究,更为少见。本论文最大的特点,是从法律学角度出发,系统有机地结合国内外中小企业发展的经济学方面研究成果,来构建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以期在中小企业法律保障机制这一新的经济法研究领域做一些有益的探讨,并使其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法律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_本论文分别从中小企业理论概述、国外扶持中小企业的法律政策借鉴、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概述、西部地区中小企业设立法律制度研究、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研究、西部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律制度研究、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利用风险投资的法律问题研究、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利用二板市场的法律问题研究、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问题研究、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吸引外资法律问题研究,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法律保障等十一个方面研究了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保障问题,较全面地对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中涉及到的法律方面问题及其内在关系进行了归.纳和探讨。 论文在对和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相关的现行法律政策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西部中小企业发展法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缺陷,分别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为制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相配套的法规政策文件提供借鉴和思路。尤其是对当前经济和法律学界备受关注的中小企业利用风险投资,利用二板市场,融资的信用担保,现行的法人治理结构等热点问题作了重点分析和探讨。关键词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 适应WTO要求的西部开发税收政策选择[D]. 桑琳. 郑州大学. 2002
[2]. 我国西部涉外税收制度的改革[D]. 卢薇. 中央民族大学. 2004
[3]. WTO体制下中国税收法制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D]. 徐玉梅.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4
[4]. 促进西部大开发的近期财政政策选择[D]. 钟亚晖. 西南财经大学. 2001
[5]. 论WTO背景下企业所得税制度[D]. 刘子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
[6]. 加入WTO后我国税收政策研究[D]. 张新华. 湖南大学. 2002
[7]. 专卖管制下的中国烟草业[D]. 陶明. 复旦大学. 2005
[8].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西部开发[D]. 侯水平. 四川大学. 2003
[9]. 中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市场化研究[D]. 马奎. 武汉大学. 2002
[10]. 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保障研究[D]. 田东霞. 中央民族大学. 2005
标签:财政与税收论文; 税收论文; 经济全球化论文; 税收原则论文; 税收政策论文; 市场经济地位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地区经济发展论文; 经济研究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西部大开发论文; 经济学论文; 市场均衡论文; 政策影响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法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