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养老“医”、“ 养”分离,医疗服务和长期照护的需求将呈快速增长态势,现有的家庭养老、医疗服务方式将承受巨大的挑战。新疆由于其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在医养结合养老方面存在不同于国内其他省市的鲜明特点,如何正视自生的优势和不足,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是完善新疆地区医养结合模式,改善民生、促进健康老龄化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健康老龄化;医养结合;特点;挑战
老龄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必须经历的阶段,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2015年中国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2.1亿,占总人口的15.5%;截至2013年底,60岁以上人口达253.18万,比上年增加11.98万人,人口老龄化比例达到11.18%,预计到2035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24.8%,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大量老年人口的日常照料、护理问题突出,对现行养老和医疗体系带来严峻挑战,如何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从国家层面布局统一规划,差异性管理是我区健康老龄化,保障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提升老人幸福指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
1 医养结合的定义
医养结合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 养”包括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2]。利用医养结合的发展模式将养老和医疗相融合[3],实现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2对“医养结合”的服务需求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美状态。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1]:我国 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的 3.2倍,老年人消耗的医疗费用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 1.9 倍。慢性病以医院治疗为主,导致费用支出高、医疗保险资金压力大。加强对老人慢性病的预防,这远比疾病治疗更有意义,也能够更好的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
3 医养结合服务业发展现状
3.1 国外现状
美国在应对老龄化过程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养老模式[4],主要有生活自理型、生活协助型、特殊护理型、社区养老型,养老机构有护理人员24小时值班,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帮助老人完成进食、更衣、洗澡等日常行为,提供社交和娱乐活动,实现“安养-乐活-善终”,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日本养老服务模式是以家庭或亲属照顾为主体、辅之以公共福利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的养老服务。一大特点就是制定了完备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政策明确了服务对象,规定了国家和地方政府责任,为养老服务指明了方向。澳大利亚养老服务制定了严格的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准入退出制度,政府成立专门的卫生老年部监督各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设立老年照护评估组,对老年人进行医疗、护理、心理等多角度、全方位评估,医疗机构派人指导护理安全、合理用药等医疗服务。
3.2 国内现状
2008年国家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2015年11月国家发布《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提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5],国内其他省市也形成了多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由于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少数民族所占新疆总人口比例较高,由于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少数民族老人更愿意居家养老,有的老人甚至认为去养老机构养老就是被孩子抛弃的极端想法,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错误观念会逐渐减少。新疆老年病医院联合乌鲁木齐市28家养老机构发起成立的“医养协作联盟”,是乌鲁木齐市开展医养结合模式的一个尝试;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七道湾院区的新疆首家公立老年病医院成立。自治区中医医院开办的养老公寓,乌鲁木齐市大湾北路东社区建立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医养结合模式试点均已蓬勃发展,新疆的医养结合养老也在快速的发展,但是总的来说存在机构较少,现有床位和服务能力不足的矛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我区开展医养结合存在的问题
4.1 传统文化的影响
老年人对“天伦之乐”的追求使他们不愿去机构养老,然而居家养老受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老人生病的时候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基本的医疗需求得不到保障,现代家庭功能的变化、人口流动、子女工作繁忙、照料资源不足、空巢家庭出现都使得传统的居家养老变得越来越困难,在新的健康养老形势下必须注以新的内涵和调整,才能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其健康生命长度。
4.2政策落实和监督不到位
养老机构建设用地、设备购置、运营补贴、医疗保障等方面的给予的优惠政策不明确,落实到位情况较差,老人在养老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不能享受医保报销的难题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医养结合机构的准入、退出机制不明确,公办养老机构本应该发挥“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现实却因为医养结合机构的高价格和老人的低收入,成为少部分经济条件较好老人的福利,部分民办养老机构游离于政府监督之外,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缺乏监督和科学的评价。
4.3服务层次偏低,覆盖范围较窄
医养结合模式养老机构大都存在医疗机构分设、医疗管理分割、医疗资源、医疗保障分散现象存在,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率不高,医疗资源浪费,从而导致没有更多的资源和能力去更好的照顾老人,不能满足老人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4.4 专业人才数量缺口较大、质量不高
专业的老年医护人员不足是制约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养老机构医疗、护理人员岗位定性不明确、薪资待遇水平不高、职业发展规划不完善、社会认可度低、护理工作强度高、职业归属感不强,专业人才匮乏且流失率较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井喷式需求。
5促进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支持
制定科学具体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规划,完善相对应的土地、人员编制、设备购置、药品管理、经费保障,依法依规成立统筹协调医养结合工作行政管理机构,制定和完善养老行业标准;健全医保制度,扩大医保支付范围,提高老年人医疗保险报销比例,逐步探索将符合规定的医疗、康复、护理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积极引导商业保险为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助力,统一认识、职责确保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5.2 遵循市场规律,强化宏观调整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广泛开展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积极探索政府、盈利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等多方力量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统筹整合各种资源,多层次、全方位的开展养老服务产业,使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两个轮子同时驱动,公办和民办优势互补,形成结构合理,相互促进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大发展。
5.3 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服务水平
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心理等方面的医学人才,制定优惠措施,积极引导大中专院校学生毕业后从事医养结合工作,建立健全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职称评定、合理薪资水平,职业认同感等体系的建设,保障医养结合人才队伍的稳定,为医养结合服务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5.4 大力发挥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鼓励机构开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进如养老领域,开展中医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干预以及药膳食疗科普等活动,加强中医药健康养生养老文化宣传,培养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提高“治未病”的能力,减少患病的风险。
5.5 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创新
发展智慧养老服务新局面,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创新,建立医养结合绿色通道。针对家庭、社区、机构等不同应用环境,发展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等,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本文深入分析了现阶段医养结合服务养老模式存在的优势、劣势,阐述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内涵,目前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还处于转型探索发展阶段,受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社会、政府政策的影响较大,鉴于我区老年人口日益增多,养老机构较少,养老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应该基于健康老龄化需求,建立多层次多形式能够满足不同经济条件老人养老需求,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立足区情,为广大老年群体提供优质、高效、持续、安全的养老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4年度国民经济统计数据,2015.
[2]茅斐.银色浪潮—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N]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5a226401018jm7.html,2012-09-12.
[3]王丽华,段力萨,刘阳,等.三级综合医院开展“医养结合”路径实践探讨[J].中国医院,2016,20(4):32-34.
[4]Matus-Lopez M,Cid pedraza C.Building Long-Term Care Policies in Latin America:New Programs in Chile[J].Journal of the America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2015,16(10):900-904.
[5]李秀明,冯泽永,王霞,等.部分二级医院开展医养结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1:16-18.
注: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6BGL106)
论文作者:刘维,杨林,齐新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机构论文; 健康论文; 模式论文; 新疆论文; 医疗论文; 老人论文; 资源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