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步海阔天空——谈教师对惩罚行为的控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阔天空论文,退一步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读完《充分认识教师角色的特殊性》(《学前教育》1997年第4 期)一文,我忽然想起了一位教师在师德演讲中所说的一句话:“幼儿教师该让世界上最完美的人来当。”确实,幼儿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幼教工作的特殊性,从而又决定了幼儿教师角色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对幼儿教师的各方面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技能,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理智来面对孩子们喧闹的环境和每天层出不穷的“不听话”行为。而后者恰恰又是的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我们在幼儿园工作中常碰到诸如此类的情景:教师正声情并茂地讲述有趣的故事,突然哪个“小捣蛋”抽掉同桌的椅子让他坐空引起哄堂大笑,或动手动脚引来一阵阵告状声……这时,教师若处理不当就可能引起更大的喧哗、只得板起面孔大声训斥责一通。最终教室里恢复了平静,但原来愉悦的气氛已不复存在,教师那悦人的表情也难以即刻回到脸上。
可见,教师的情绪时常受幼儿行为的控制,这种情绪反过来又影响着教师相应的教育行为。教师对幼儿的大多数惩罚行为(如停止游戏、站到一边等)都是在情绪波动的状态下非理智地做出的。但实际上,并不是教师所有的惩罚行为都能获得教育实效。相反,许多惩罚行为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还有一些孩子则根本不理解受罚的真正原因而依然故我。幼儿这些故意的或非故意的受罚后行为都会再一次影响教师的情绪,从而影响教师的行为,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自控情绪波动,增强角色意识,把惩罚行为减少到最低限度呢?
蹲下来看孩子
一位作家谈到,有一次她偶然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风景才突然发现,在孩子的视野里,这世界是多么的不同!这件小事对她的启发很大,使她改变了看待孩子和教育孩子的态度及方式。
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蹲下来看孩子,就是放下教师的架子,平等地看待孩子并细致地观察、了解每一个孩子,掌握孩子各方面的特点,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设计组织教育活动。比如考虑孩子对教育内容是否感兴趣,挂图教具的位置是否适于孩子的视线,教师的指令和评价是否便于幼儿理解接受……这些因素考虑得越充分,就越容易得到幼儿的响应和配合,教育的效果也越好。
换位思考
如果说蹲下来看孩子是指要充分考虑某一阶段孩子的共性,那么换位思考则是指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多注意孩子的个性和特殊性。注意孩子的个性是指要因材施教,即针对各个孩子不同的能力、水平和兴趣,提出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方法,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或者采取不同的宽容度,而不是想当然地认为“人家都做到的事你为什么就做不到”。这种一概而论的言行很容易挫伤幼儿的积极性。注意孩子的特殊性是指要根据具体的情境,灵活地做出反应,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比如上课时无关刺激的出现、意外变故等等都容易对孩子造成影响,这时教师就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当时的心理,设身处地地为幼儿着想,机智灵活地采取相应的教育行为。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尤其是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自制力差等特点,使幼教工作较其他教育工作而言,对教师的教育“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那些充分了解幼儿并具有良好教育“机智”的教师更容易得到幼儿的支持和信任。
延缓处理
这是指孩子的行为虽然引起了教师的不满意反应,但为了避免这种情绪对教育行为产生负面影响,教师并不马上进行处理,而是等情绪平静之后再冷静地对待,以期采取更为理智的教育行为。
我们时常会有这样的感受,正在气头上时,做事很容易冲动,看问题也不大客观,等到事过之后冷静下来才发现当时很多想法都有失偏颇,说的话做的事也不够理智。对待孩子也是一样。有时恨其捣乱,觉得忍无可忍,非当场惩罚不可。但若能在当时克制一下,暂时“放他一码”,过后再找他谈话时,往往就会发现幼儿所犯的错误并非像原来所想的那么严重,更非一定要经过惩罚才奏效的。而且也正是这样的延缓处理,才使师生双方都有了一个缓冲的过程,避免了因当时的矛盾激化而影响到师生关系和整体教育的氛围。
适当满足
幼儿爱玩、好动、好奇心重,喜欢探究,这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如果幼儿的这些需求总是得不到满足,他们很容易做出一些令人头疼的举动。比如为了玩水而把盥洗室弄得一塌糊涂,上课了还在为刚抓到的小虫兴奋不已等等。教师碰到这些情况,就需要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适当地满足一下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比如为他们提供玩水的条件再加以教育引导,或给孩子观察、讲述小虫的时间等等,这样就容易使孩子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这种适当满足的方法还特别适于那些活动量大、“屡教不改”的“调皮大王”。他们精力充沛,能量过剩,教师稍不注意,就“惹是生非”,对待这些孩子,就需要了解他们的需求,多给他们安排活动,使他们的能量得到适当的释放,从而减少无关发泄行为的发生。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教师只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而非放纵),多一份平等,多一份尊重,就能创设一个两相愉悦的教育环境,就能减少师生间的负面摩擦,就能形成良好的教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