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传统文化保护如何与农村发展相结合
孙运稳
(云南省宣威市落水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 云南宣威 655414)
摘 要: 农村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和人民精神感情的根源。它也是中华民族最璀璨的精神财富之一。然而,由于农村城市化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古老民居、祠堂和古树被盲目拆除,在现代化浪潮中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被逐渐破坏,有些甚至消失。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农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迎接这一挑战,政府各方提出了许多措施,美丽农村的建设就是在农村开展的具体实践。这项举措为发展传统乡村文化提供了重要机遇,这不仅能唤起人们的乡土意识,而且还能协调城村发展。换言之,积极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民族灵魂,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非凡的意义。
关键词: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保护;农村发展
引言
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反复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思想的精华以及特有的魅力,而乡村往往拥有许多珍贵的文化资源,以保持其本质特征。传统乡村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其核心是非物质形态,如民间工艺美术。物质是它的外在表现,而传统建筑具有同样的价值。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几千年来一直以传统文化为载体进行继承和发展。它是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柱。它有很强的生命力。经过多年的洗礼和沉淀,传统文化依然充满青春活力。旅游价值与遗产价值并存。因此,保护和发展农村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有悠久的民族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但是,在快速现代化的进程中,许多传统文化被无情地抛弃或随意篡改。农村传统文化必须受到重视和保护。所以,我们应当采取必要的对策,即选择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将其融入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
1 保护农村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1 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在传统文化上得到满足
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对与精神需求日渐突出。古村落出土的大量古董文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证,也是传统文化的事实证明。例如,宣威中国传统手工艺食品文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已成为宣威文化保护和农村发展的代表性项目。广大人民的爱国主义、诚实守信、和谐共存、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与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求契合度很高,是我国思想建设主要源泉。因此,保护优秀的农村传统文化就是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贡献。
1.2 对于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有极大促进作用
随着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逐步加强,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经济方面的巨大潜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可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方面传统民间文化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促进作用,做成独特的文化产业,逐渐发展成为解决“三农”问题最为有效的工具。例如,宣威的普力大桥以及尼珠河大峡谷生态旅游,宣威一年一度的山歌对唱大赛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加强保护是农村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是要保持思想健康,合理利用加大力度保护文化资源,发展民间文化产业,对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激发农村活力,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传统文化是一种精神文明文化,在处理人际关系、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能够有效地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在某种方面上减少农民“unbalanced”在心理学上的社会发展和变化,影响农民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团结和聚集农民,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等,为维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保驾护航。
2 现下在保护农村传统文化上面临的问题
2.1 农村传统文化频遭破坏
首先,传统建筑经常被摧毁。随着新农村规划中文化内涵的缺失,美丽乡村的建设成为对现代建筑风格的盲目追求,失去了原有的简约性。许多古镇重视发展而忽视保护,毁坏了许多珍贵的古建筑和文物。第二,非遗产文化日益消失。由于农村人口的流动具有不确定性并且变化巨大、当地文化支柱的缺乏、中青年人对经济价值低的民间艺术缺乏兴趣以及人才队伍的缺失,这些原因客观上造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
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的新形势下,水利事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逐步进入保障国民经济发展、推动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新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部署,明确提出“质量第一”“质量强国”理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水平,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加强全面质量监管[1]。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长江流域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致力于不断优化质量监督工作体制机制,强化质量监督管理,创新质量监督工作方式,深入探索和研究长江流域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
2.2 文化保护机制不完善
规范管理,完善传统文化保护机制。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角度探讨了关于我国经济的供求机制,规范了文化市场的管理,保证了我国乡村文化市场的蓬勃高质量发展。为了树立共同发展的理念,合理协调招商引资与农民利害关系,因为农民是传统农村文化的持有者。本文试图通过农村集体经济(如村民的旧房子)来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以保证村民从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获得利益。做好民间文化工作者的培训工作,积极培养农村文化干部。
文物执法机构主要由文物、建设、工商部门组成,而不是单独的文物保护组织。由于缺乏协调机制,文物的破坏无法及时控制。
进博会是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的强有力信号,也是传统外贸向跨境电商转型升级的契机。通过网络,人类曾让讯息无界,如今依旧是网络,跨境电商正在此书写品牌无界的历史。进博会只是一个起笔,更多的精彩将会由此展开。
2.2.2 缺乏可行的激励机制
在上述模型中,车辆转向架运行速度为140 km/h。非线性冲击子工况如表1所示。由表1中的5种子工况可排列出30个计算工况。例如,计算工况1:处于AW0状态,左轨轨缝错牙(前矮后高),右轨无病害;计算工况30:处于AW3状态,左轨存在低接头,右轨轨缝错牙(前高后矮)。
2.2.3 资金来源不足
2.2.4 市场化保护的古建筑产权的瓶颈
保护传统文化,无论是非物质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还是有形形式的恢复和管理,这都是需要有足够的财政支持。目前,只有国家财政支持,所以资金来源单一,并且缺乏有关对私人、社会和外国投资吸引健全的政策机制,缺乏资本投资保障,这样致使对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不足。
恢复和保护历史文化是非常困难的。员工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策略,农村文化的传承面临着无人传承的尴尬局面。在古民居的保护和利用中,农民的利益也成为农村文化资源保护的最大障碍。农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因此,村民在景区倾倒垃圾是一种严重的现象,阻碍了游客的游览和游玩。
产权归属复杂是古建筑的一个问题,很大一部分产权模糊不清。古建筑保护和私人权利之间存在难以协调的冲突。
3 传统文化保护与当前农村发展相结合的思路与对策
3.1 规范管理机制,实现共同发展目标
2.2.1 缺乏独立的保护组织
3.2 拓大融资方向,注重保护开发
建立合法、科学的投融资体系,探索各种有效的融资方式,形成多元化、主体化的投融资主体。例如,我们将出台鼓励投资、从投资中受益、我保护政策。利用有限的专项资金共同管理文化保护和发展项目。这些计划将增加农村文化遗产恢复和保护的资金。目前,重点抢救和保护省级重点保护单位和国家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加大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比重,完善文化产业基础设施,为文化项目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文化项目应有的产业效益。
Knowing that the initial angles of joints J1,J3?J7areand the desired joint anglesarethe changing curves for the angles of joints J1,are shown in Fig.5.
3.3 树立文化品牌,搭建文化遗产平台,打造优质传统文化产品
具有农村特色的文化产品要以专业化、规范化的形象进入市场,成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产品,申请专利,打造“中国文化”名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不但要立足于中国,更要立足于世界。我们要乐观自信大胆地走上世界文化舞台,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中高效利用国内外各类媒体和新兴的高科技信息技术,开展全面、多层次、立体的文化宣传以及进行推广,充分发挥中国文化的影响,为传统乡村文化的发展开拓广阔的市场。
3.4 整合旅游业态,挖掘传统文化魅力
文化旅游互相融合、互补。探索传统文化在乡村旅游不断发展发展中的魅力,使乡村旅游化身为弘扬文化的大门。充分利用文物、传统手工工艺品、农耕文化元素等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旅游业的优势。扩大和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文化宣传和展示功能,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和创造文化体验项目;不断深入研究学习特色民族风情、发现创造民俗特色节日、生活习惯、传统礼仪等民俗资源,灵活样式多样的特色文学旅游产业。将旅游文化与民间活动完美结合。
3.5 发扬创新理念,创造创意产业
文化是生命的升华。传统文化要与时代一起进化,必须在继承和发展其传统特色和魅力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活力。因此,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应是换汤不换药,而应是一场充满文化创意的改革,这是对创新的最终分析。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丰富。只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发和整合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结合现代先进技术生产文化创意商品,就能实现文化传承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可惜我无能用后续的写作告慰这种鼓励。一个月很快过去。我写出的文字连我自己都羞于出手。看过稿子的王朝垠对我说,别灰心,慢慢来。大约是看我过于沮丧,他邀我去他家喝酒。
4 结语
在农村的传统文化是非常优秀的,他的传承与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如果把传统文化的优良萌芽种在乡野肥沃的土地上,再加上勤奋的灌溉和耕作,那么灿烂的花朵一定会盛开。事实表明,传统文化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积累,市场经济为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一个重大舞台。传统优秀文化保护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的推动,是突破传统文化保护天花顶、正确选择、保障传统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党的政策、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农业惠及农民,决心惠及农民。同时,必须把握正确保护的方法和目标要求,以文化与农村发展相结合为前提,相互促进,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尚前浪.云南边境傣族村寨旅游发展中的生计变迁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8.
[2]苏兴花.滨州秦皇河龙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D].浙江海洋大学,2018.
[3]齐剑晶.城门镇林浦村历史文化保护与社区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7.
[4]石磊.泰安市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7.
[5]高隽璐.重庆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控制引导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7.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7344(2019)27-0279-02
收稿日期: 2019-6-8
作者简介: 孙运稳(1968-),男,汉族,云南宣威人,馆员,大专,主要从事群众文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