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急性重症心肌炎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样改变分析论文_龙洁荣

1例急性重症心肌炎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样改变分析论文_龙洁荣

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人民医院 651600

患者,男性,46岁,因气促、无力半个月入院就诊。患者突然出现无力、气促、阵发咳嗽等症状后,于个体诊所接受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甚至还不断加重,症状持续半月,患者来医院就诊。患者无大量吸烟、饮酒病史,既往体健。入院时常规检查结果:脉搏为118次/min,体温为36.8℃,血压为111/81mmHg。患者口唇轻度紫绀,端坐呼吸,双肺呼吸音明显增粗,存在喘鸣音,心前区未触及震颤,未见明显隆起,行心界叩诊显示扩大表现。患者心率为118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区均为见有病理性杂音存在。患者腹软,均未存在反跳痛、压痛。心电图检查结果:Ⅱ、Ⅲ、aVF可见病理性Q波,V3R~V5R呈QS型,且其后的ST弓背向上抬高,抬高程度为0.1~0.3mv,肌钙蛋白、心肌酶谱均显示正常,胸片显示全心有明显扩大,脑利钠肽前体、肌钙蛋白T分别为3241pg/ml、1797ng/ml。患者入院就诊后初步诊断结果:冠心病、右室壁心肌梗死、急性下壁、心功能killip分级为Ⅳ级。对患者行心电动态监护,同时给予抗栓、吸氧、调脂、心功能改善等综合性治疗。治疗后,患者病情未见明显改善,转诊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患者入院后行心电图复查结果显示:患者表现为窦性心律,Ⅱ、Ⅲ、aVF仍可见病理性Q波,V3R~V5R仍呈QS型,动态观察未显示出ST-T演变。对患者行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左心功能有明显减低,全心表现为明显扩大,肺动脉存在轻度高压,右室前壁局部心肌回声有明显增强,且呈运动消失趋势,肺动脉瓣、肺动脉瓣均表现为轻度反流,三尖瓣表现为中重度反流,心包可见存在少量积液。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未表现出动态演变,再次对患者病史进行询问得知,其在入院前1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及发热病史。根据这一情况,再对患者行进一步辅助检查,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显著增高,血明显加快,将患者诊断为急性重症心肌炎,并及时对临床治疗方案进行调整,给予患者抗病毒、纠正心衰、磷酸肌酸、维生素C等措施进行对症治疗。接受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得到明显改善。2周后对患者行复查,结果显示心肌酶恢复正常,心电图显示为下壁导联Q波,患者顺利出院。

讨论

心肌炎为心肌细胞发生炎症病变引发的一种病症。患病后,患者主要表现为气短、心悸、胸痛、Adams-Stokees综合征等,患者临床表现与炎症病变分布程度存在密切相关性[1]。急性重症心肌炎还可称为暴发型心肌炎,其为一种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大的严重疾病。急性重症心肌炎指的是在较短时间内,大面积心肌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进而导致心肌酶谱迅速升高,最终引发电衰竭、泵衰竭,使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脏扩大、休克等一系列严重症状[2]。心肌炎性病变的发生会对心肌细胞除极产生严重影响,进而导致除极明显延缓,心电动力完全显示或显著减低。对患者行心电图检查时,通常主要表现出3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ST段显著抬高,具体表现为多变的ST段抬高,可消失的病理性Q波,心电图改变与急性心肌梗死存在较大相似度;第二种类型为非特异性ST-T改变;第三种类型为诸多中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或房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室性期前收缩或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或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或房性心脏颤动、心室或心房以及室内传导阻滞[3]。因此,在对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对患者行心电图检查之后,还需充分结合患者具体症状及体征、既往病史、心电图ST-T动态演变过程等诸多方面资料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然后在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疾病的漏诊和误诊率,提高诊断准确率。

该例患在进入医院就诊当日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但结合诸多方面资料进行全面分析,该例患者存在如下几个特点:①行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未存在ST-T动态演变;②患者未存在大量吸烟、饮酒,也无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相关危险因素;③行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全心明显扩大,同时,弥漫性室壁运动表现出明显减弱,且该种减弱并非心肌梗死后节段性室壁运动减弱;④生化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心肌酶学指标有显著增高,但是在升高幅度上,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存在明显局限性,具体为CK-MB参考值峰值未超过25U/L;⑤患者在入院就诊前1周存在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病史,同时,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患者C-反应蛋白、血沉均有明显增高。鉴于上诉诸特点,同时结合患者实际症状及体征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该例患者应诊断为急性重症心肌炎。

与急性心肌梗死相比,急性心肌炎的治疗措施及预后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临床诊断中,早期明确患者病情,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病情进展的控制、总体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的提高均极为重要[4]。由此可见,早期明确急性重症心肌炎诊断极为重要。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医护人员接诊时应咨询询问、查看患者病史,耐心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肠道感染病史,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仔细观察,同时安排患者接受相关辅助检查。目前,临床诊断过程中应用较为普遍的辅助检查手段主要有心肌酶学变化、心电图改变、心脏彩超心脏结构运动改变以及室壁运动改变等。必要时还可对患者行心脏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心内膜心肌活检等,再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最后确诊。

总之,在就诊过程中严格、规范执行相关诊断流程,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炎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覃兆玲.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分析[J].当代医学,2016,12(22):345-346.

[2]李玉芸,李春梅.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一例报告[J].青海医药杂志,2015,09(12):90-91.

[3]Hassan Tahir, Vistasp Daruwalla, Saleem Hayat,at el.Myocarditis Leading to Severe Dilated Cardiomyopathy in a Patient with Dengue Fever[J].Case Reports in Cardiology,2015,10(04):945-946.

[4]徐炯,李金秋.急性重症心肌炎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6(19):530-531.

论文作者:龙洁荣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  ;  ;  ;  ;  ;  ;  ;  

1例急性重症心肌炎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样改变分析论文_龙洁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