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主义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新变化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550(2001)09-0034-06
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的新时代,资本主义这个早已被马克思和恩格斯宣判了死刑,又被列宁称为“腐朽、垂死”的资本主义旧制度却突然回光返照般地出现了“腐而不朽、垂而不死”的新情况。这使许多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产生了怀疑,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感到困惑和迷茫。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新情况?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同时马克思也明确指出:“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3页。)我们在认识和处理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时,既要坚定地相信“两个必然”,同时又要牢记“两个决不会”,从而得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与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利用资本主义”的结论。
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经济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特别是冷战结束和两极对立的格局解体后的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一个不同于以往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在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自由竞争阶段和一般垄断阶段之后,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现在又出现了向全球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发展的新趋势。在这一阶段,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发展,由此带来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面貌的极大变化,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生了新的改良和调整。
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一个最突出的变化是其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5%。到2000年,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约为30万亿美元,其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约占75%,美国约占27%。按不变价格计算,198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与1950年相比,美国增长了1.7倍、德国增长了3.5倍、日本增长了9.2倍。按现价计算,2000年,美、德、日的国内生产总值又比1980年分别增长了2倍、0.3倍和3倍。除自然资源之外,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生产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物质财富和科技成果,拥有世界90%的专利技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核能、半导体、合成化学等技术诞生并迅速发展。80年代以后,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宇航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快速成长,喷气式飞机、通讯卫星和互联网把地球日益紧密地联系成一个“地球村”。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功绩:“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在战后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半个多世纪里,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生产力又超过了以前一切世代的总和,而且发生了质的变化,由工业经济时代进入了信息经济时代或科技经济时代。
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社会生产力本身具有在原来基础上加速发展的规律。
第二,战后新科技革命浪潮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最根本原因。资本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原因就在于它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通过调整以适应和促进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对剩余价值的如饥似渴的拼命追求和国际国内的激烈竞争都迫使资本家重视科学研究,不断改进和引进先进技术,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便战胜对手,占领市场,赢得竞争。这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科技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第三,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资产阶级国家和国际垄断同盟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第四,经济全球化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以科学技术为主要推动力和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克服了地理和疆界的障碍,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国际资本互相渗透,国际贸易优势互补,国际金融互相影响,国际科技交流迅速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科技人才大量引进,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发生变革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随着新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迫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相应的调整,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并进一步向全球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发展。资产阶级学者把这一阶段称为“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后现代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等等。这主要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来反映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从三个方面对生产关系进行了自我调整:一是继续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二是加强和完善社会福利政策;三是加强和完善资本主义的全球宏观调控体系。
(1)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是战后初期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并且确立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体制。但此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滞胀的现象,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理论需要发展和完善。货币主义、供应学派等经济理论开始流行,逐步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探索新的宏观调控的行之有效的模式。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通过发展国有经济对整个经济运行实行宏观调控。根据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对资产阶级有利的原则,资本主义国家时而实行国有化,时而实行私有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国有经济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垄断资产阶级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国家作为最大的资本所有者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独特的作用。这个“总资本家”直接参与社会再生产,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推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改造,促进地区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保证私人垄断资本获得最大利润。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相结合,以私人资本为主体和最终目标,共同构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整体。
第二,财政调节。即通过财政收支(税收)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调节。具体包括:用于科研、基础设施、交通、环保等方面的国家投资;政府采购支出;转移支付;社会保险、社会福利;财政补贴;税收政策;鼓励和扶植重要经济部门,限制某些产业和部门的发展,调整资本流向。
第三,金融调节。主要包括: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限额、变更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以此调整货币供求量,抑制通货膨胀,避免经济过冷过热,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第四,收入政策。利用工资和物价政策,调整雇主和工人阶级的利益,保持社会稳定。
第五,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减少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盲目性和经济危机的发生。主要包括:经济预测、综合平衡、经济政策协调等。
第六,行政和法律手段。国家作为上层建筑保护经济基础,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
第七,国际调节。由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面通过国际合作和国际组织协调资本主义全球利益。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调节的目的是为资本主义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为资产阶级谋取最大利益。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节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主要表现在: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顺利快速的发展,减轻和延缓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利于地区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均衡发展;减少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两极分化,发展了社会保障事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协调了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减少了资本主义国际矛盾和冲突。
但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节是有限的。国家的干预调节要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是属于各种不同的利益集团的垄断资本家互相争斗的合力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反映。国家调节经济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只能局限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允许的范围内。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但永远也不可能完全消除这些矛盾,不可能消灭必将置资本主义制度于死地的经济根源。
(2)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
任何文明的社会制度都应当建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这是广大劳动人民艰苦奋斗和坚决斗争取得的社会成果。在资本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教会和民间互助组织外,基本上不存在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政策措施。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中级、高级阶段之后,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长期不懈的斗争,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也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这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应付天灾人祸的能力,也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主要有三种:社会保险、社会援助和免费教育。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医疗保险、老年保险、家庭补贴和失业保险。社会援助制度是对低收入或无收入者提供社会援助,主要包括:65岁以上老人的医疗援助、住房补贴、食物券、儿童营养补助、单亲家庭补助等。(注:李琮主编:《当代资本主义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社会保障费用的主要来源是国家税收和各种地方税收,由政府和社会保险机构向雇主、被雇佣者和个体劳动者征收的社会保险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开支已经占各国财政收入的1/2到2/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
1948年英国工党首相艾德礼宣布英国已是“福利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起,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开始实行社会福利政策,从此,“福利国家论”就在资本主义世界广泛盛行。资本主义舆论界大力美化和鼓吹“从摇篮到坟墓”的完美无缺的社会福利制度,认为“福利国家”实现了“收入均等化”、“充分就业”和“混合经济”,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质变,原先的私人资本主义的收入不均、贫富差距很大、阶级对立严重的现象已经消失,变成了为全体社会成员谋福利的人道主义的公正社会。
事实上,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只不过是资本主义发展到比较高级的阶段,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迫不得已而实行的社会改良主义政策。“福利国家”并不是资本主义的质变,也不是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恩赐。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剥削制度,不可能通过自身的改良而消除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的根本对立。只要资产阶级仍然凭借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对工人阶级进行剥削,千方百计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那么任何高水平的福利政策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触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福利国家已经成为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外衣,成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好手段。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在客观上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的稳定和改善,但这并不是资产阶级的恩赐,而是完全来自于工人群众的劳动成果,来自于剩余价值,“羊毛出在羊身上”。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可以刺激生产和消费,扩大国内市场,加强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和控制,掩盖其剥削本质,缓和阶级矛盾,真可谓一举两得。
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并没有实现“收入均等化”和“充分就业”,没有消除贫困和两极分化,也没有减轻剥削。在当今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有许多著作反映了社会存在两极分化的现实。例如:迈克·哈林顿所著《另一个美国:美国的贫穷》、里昂·凯瑟琳所著《美国的贫穷和剥夺》、奥斯卡·奥纳第所著《富裕中的贫困》、格拉德温的《美国的贫困》、威廉·奥哈拉的《美国的贫困:趋势与新模式》等等。这些著作都从不同角度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本质和真相。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如果愿意,它们完全有能力解决贫困问题和两极分化问题。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决定了它绝对不会解决贫富两极分化问题,相反是以此为基础的。要维持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就必须维持和制造不平等、不民主、失业和两极分化。资本主义的发展既是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美国的经济从1991年开始复苏到2000年,已经实现连续9年的较快增长,创战后经济增长的新纪录,被称为“新经济”。尽管如此,美国贫富悬殊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美国预算和政策优先研究中心1999年9月发表的题为《收入差距扩大》的报告表明,最富的270万美国人的收入相当于最穷的1亿人的收入。该中心2000年1月18日发表的一份题为《两极分化:对各州收入趋势的分析》的报告中说,90年代末,美国收入最高的1/5的家庭的年平均收入为13.75万美元,是收入最低的1/5的家庭的年平均收入1.3万美元的10倍。首都华盛顿的贫富收入差距最大,达到27倍。在46个州中,最富的1/5家庭和最穷的1/5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大于20年前。(注:转引自《光明日报》,2000年2月28日,《1999年美国的人权纪录》。)《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2000年2月21日一期的文章指出,1979年,收入最高的5%家庭的平均收入是20%收入最低家庭的10倍以上;到1999年,这个差距已经扩大到19倍。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社会福利政策,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在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下,资本主义被迫学习社会主义的某些做法,改变剥削方式的结果。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工人阶级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越来越多,而且资本流向世界,利润流向西方,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能够更多地掠夺全世界劳动人民所创造的财富。全球工人阶级受到全球资产阶级剥削的程度越来越高,某些国家实行的福利政策改变不了资本主义全球剥削和掠夺的本质。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两制关系中,谁胜谁负的竞争和斗争仍在激烈进行,认清和揭露资本主义的实质,批驳其谎言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利于提高全球工人阶级的觉悟和阶级意识,加强全球工人阶级的大团结和大联合。
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的新趋势
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的首要经济特征是对全球市场的依赖进一步加深,南北矛盾日益突出。资本主义总是根据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生产关系进行调节。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对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所作出的反映。资本主义在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后,正在进入它的最高阶段——全球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它正在一步一步走近全球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大门,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了。经济全球化已经使生产的社会化达到高级阶段,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迫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调整其生产关系,向全球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但资本主义全球扩张正在接近它的极限,在资本主义无路可走的时候,它必然要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大道,这就是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的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它诞生之日起便走向了世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在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发展,帝国主义时代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了。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法文版和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资本主义已成为极少数‘先进’国对世界上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制的世界体系。”(注:《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37页。)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由于国际垄断组织的出现,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已经超越了国界的限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本周转和循环要通过世界市场来实现。这样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就扩展到全世界。国际垄断资本越来越多地依赖世界市场来调剂其生产。垄断资本主义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的这种新变化对其生存和发展真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海外资本输出十分有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情况完全不同了,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由于绝大多数国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因此这些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和扩张的过程,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了,各国相互依赖的关系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循环扩展到全球范围,实现了资本全球化,使资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大限度的增值。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苏联东欧转向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实行不同程度和方式的改革开放,全球范围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平行市场体系的对立已经不复存在,几乎所有国家都被纳入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国家也必须参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参与国际资本的循环,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并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否则就只能自我封闭,自取灭亡。
资本的国际大循环使全球经济联为一体。在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发展中国家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在国际贸易领域,尽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额要超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额,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领域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中国家为发达国家提供了绝大多数燃料、原料,是潜力巨大的商品市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的增长或衰退,都会对发达国家经济贸易的现状和前景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以头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为例,发展中国家向它提供进口燃料的80%,工业原料的26%,资本货物的25%和消费品的53%。美国20个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有11个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占美国贸易总额的26%以上。(注:迈克尔·托达罗:《经济发展与第三世界》,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第515-516页。)据美国商务部估算,每10亿美元的出口大约能提供2.5万个工作岗位,因此美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状况也影响着美国的就业和社会稳定。
但是在当前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在资本的国际大循环中,由于资本、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了中心——外围的关系或外围对中心的依附关系。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的国际大循环开辟了新领域,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资本运动已经扩展到全球范围,生产过剩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吸收,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在资本主义中心区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则越来越受制于发达国家,处于不平等和受剥削的地位。在旧殖民主义时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的剥削和掠夺,是与其占领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领土面积成正比的;而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则是与其渗透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的程度成正比的。
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向全球扩张的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的全球化。全球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性,它的逻辑仍然是:资本企图通过自身矛盾的普遍化的方式来克服矛盾,以向国外转嫁危机的办法来解决危机。在全球经济繁荣的表象背后,还有超过全世界1/5的人口在饥饿和贫困线上挣扎。当今世界,由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水平上占有绝对优势,它们的跨国公司控制着全球主要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由此可以用低廉的价格去购买发展中国家的原料和劳动力,而以高价出售自己的产品,从中谋取高额垄断利润。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还控制着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它们是国际经济交往“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操纵者,制定这些规则当然首先是本着对它们有利的原则。同时,它们还依仗强权,一方面要求发展中国家大幅度地开放市场,另一方面又以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在本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阻挠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这种不平等的国际竞争的结果是造成了国际范围内更加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和南北对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的《1999年人类发展报告》表明:生活在富国的人口虽然只占全世界的1/5,但他们却占了全世界86%的国民生产总值,82%的出口市场份额,68%的外国直接投资。而生活在最贫穷国家的1/5的人口,在上述各项中只占1%。上述两类人口的收入差距已由1960年的30:1扩大到1997年的74:1。
单纯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统计数据看,经济全球化时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大大超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数额,似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不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和投资中所占的份额也不大。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发展中国家所提供的能源、原材料、劳动力和市场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什么作用,恰恰相反,发达国家过去和现在的富裕和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痛苦之上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和物质财富源源不断地转移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导致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国际贸易和投资额也不能反映建立在发达国家控制之下的旧的不合理的经济秩序之上的国际贸易的价值量与实物量之间的严重不合理的“剪刀差”,以及由此带来的发展中国家的物质财富和人力资源的巨大流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这种不平等的交换关系,本质上反映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雄厚的资本和发达的科学技术优势剥削发展中国家的不合理的国际生产关系。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进行国际调控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缓和了其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有利于缓解和掩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有效地保障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富裕和稳定,使其在更为有利的条件下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延长了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的寿命。
全球垄断资本主义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更多地依赖全球市场来调整其生产关系以维持它的生存和发展,全球市场成为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的命脉所系。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的命运取决于全球市场能在多大程度上容纳资本主义调节其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一旦全球垄断资本主义自我调节其国际生产关系的能力达到极限,资本主义就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正如列宁所说:“垄断是从资本主义向更高级的制度的过渡。”(注:《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84、805、808页。)不管是一般垄断、国家垄断还是全球垄断,都是生产力社会化不断发展的表现和要求,是资本主义自身的对立物和社会主义的客观物质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早已指出:“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4页。)资本主义要生存下去,就要不断使生产力获得发展,并相应地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当资产阶级不能使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再也没有调整余地时,资本主义的末日就来到了。经济全球化使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扩张接近极限,生产社会化也达到高级水平,资本主义全球渗透和扩张的极限已到,这个外壳就要被炸毁了,新的社会主义世界体系将由此诞生。
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的第二个重要经济特征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
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往往互相矛盾,互相冲突,甚至以邻为壑,导致世界经济的动荡和贸易战频繁发生,贸易保护主义极大地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效益“双输”的后果。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国家被迫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
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即现在的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的有关经济职能部门,都成为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和监督的主要组织机构。除了这四大全球性国际经济组织外,一些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在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例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自由贸易区等。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人为使资本主义经济顺利发展,协调相互经济关系,商讨解决全球性问题,自1975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西方七国首脑会议,面对面地直接进行政策磋商和协调。俄罗斯参加后变成八国首脑会议。
由24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协调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组织。经合组织的目的在于通过该组织控制各成员国的经济贸易,协调成员国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政策,使成员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消除财政赤字,控制通货膨胀,改善国际收支,促进世界贸易,扩大就业等。
通过上述多种形式的资本主义国际调节,使资本主义全球化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扩展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生存空间,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稳定和发展。但是这不可能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改变不了资产阶级极端自私自利和最大限度地拼命追逐剩余价值的贫婪本性,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平衡发展的规律仍在起作用,这就决定了全球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各垄断资本集团间必然要爆发各种矛盾和对抗,并将伴随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的全过程,从而阻碍和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这些矛盾和斗争当前主要表现在:资本主义三极——美国、欧洲联盟和日本之间争夺世界市场的贸易战,国际金融领域美元、欧元、日元的货币政策和国际地位的斗争,美、欧、日三者之间国际垄断资本的渗透与控制的矛盾和斗争,三者在高新技术领域内的激烈争夺。这些斗争将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对全球垄断资本主义和整个世界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的第三个重要经济特征是,跨国公司在资本主义全球经济体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组织形式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本的全球化。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帮助下,跨国公司通过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跨国购买和兼并,不断壮大其实力,扩大所占市场份额。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成为跨国公司。根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公布的材料,1968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有7276家,国外分公司和子公司达273000家,净资产约2000亿美元。1998年,跨国公司已达4.4万家,下属子公司则多达28万家,产值占世界经济生产总值的40%,贸易总额的50%,国外直接投资的90%,高新技术专利的80%以上。跨国公司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跨国公司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垄断组织,是当代国际垄断的主要形式。由于它拥有庞大的经济、政治实力和全球化的生产、销售、服务、科研、信息机构,它的势力已渗透到全球各地的各个领域,对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一,跨国公司推动了生产与资本的全球化,从而大大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经济生活的相互依赖,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第二,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了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全球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资本的运营规模和效益,加快了资本积累,为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第三,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一方面跨国公司抢占全球市场,大规模输出商品和资本,赚回大量外汇,壮大了母国的实力,加强了垄断资本的全球控制。同时也有利于东道国经济发展、科技管理进步和解决就业问题。但是另一方面,跨国公司输出资本和技术也可能引起母国经济的“空心化”,加剧其失业问题,同时也可能与东道国企业发生矛盾和冲突。
第四,有利于全球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从经济命脉上控制发展中国家,同时又可能为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机遇。发展中国家为了自身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在利用跨国公司有利的方面的同时,要采取措施应对面临的挑战,趋利避害,减少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跨国公司的依赖,防止跨国公司的政治渗透和经济控制,维护政治独立和民族国家的根本利益。
第五,对国际金融领域有巨大影响。跨国公司操纵着庞大的国际借贷资本,形成了巨大的国际金融市场,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推动力量和外汇的最大经营者,直接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跨国银行的全球控制与争夺完全服从于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目的,超过了民族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调控能力,加剧了其与东道国的矛盾和世界经济的不稳定,造成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混乱无序和巨大风险。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推动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全球垄断资本主义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国家的全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活动归根到底是服从和服务于垄断资本的全球统治和扩张需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内尽一切可能,利用一切机会,谋求和保护大垄断资本的利益;在国外则通过国际谈判和签订双边和多边条约推动本国垄断资本的对外扩张,扩大本国垄断资本在全球市场中的领地,形成新的经济殖民主义。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是垄断资本全球扩张的主力军,是新经济殖民主义的急先锋。跨国公司的经营是国际性的,但其所有权是有国籍的,其利益的代表和监护人是本国政府。资本主义国家在垄断资本的压力和操纵下,日益深入广泛地干预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承担起保护和促进跨国公司的国际经济活动的任务。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上,跨国公司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国家的支持。这样垄断资本的竞争和争夺实际上在某些方面变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和争夺。
全球垄断资本主义是以强大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后盾,以跨国公司为主力军,以国际经济组织为主要调节和指挥机构,以追求全球超额垄断利润为目标,向全球渗透和扩张的资本主义。全球垄断资本主义归根到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使生产力高度发达、高度社会化和资本高度国际化的必然产物。全球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和资本输出,客观上为发展中国家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提供了机遇。资本主义国际垄断同盟的国际调节促进了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是,全球垄断资本主义不过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发展,国际垄断资本以全球市场为领地,进一步把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纳入其剥削体系,把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关系从国内扩展到全球范围。全球垄断资本主义既不可能改变在资本主义体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的贫富分化和南北对立的矛盾,也不可能改变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本质,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历史规律,相反却大大加速了这一进程,使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更近了。
[收稿日期:2001-05-10]
[修回日期:2001-06-28]
标签:经济全球化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经济论文;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美国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西方世界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 经济学论文; 社会福利论文; 帝国主义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