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家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建设项目更加复杂、建设周期不断变长,传统的建筑行业质量管理缺陷不断凸显,因此将BIM 技术应用于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中是十分必要的。利用BIM 的核心建模软件Revit建立4D 施工资源信息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IFC 的质量管理信息平台,从而更好地指导复杂工艺的施工。实践证明,通过BIM 技术的应用,在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了施工时间,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
关键词:BIM 施工质量管理
导言
目前国内BIM的应用尚属初级阶段,除施工阶段BIM应用点基本可以形成体系外,设计阶段还主要体现在某些点的应用,还未能形成面,与项目管理、企业管理还有一定距离,运维阶段的BIM还处于探索阶段。但BIM的价值已经被行业所认可,BIM的发展与推广势不可挡。
1 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1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施工团队的人员素质与施工质量息息相关,是决定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很多企业在施工团队建设上遇到了很多现实问题,如多年来存在忽视施工团队、人员素质建设的情况,导致施工团队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这些问题将更加凸显。目前,建筑行业劳动力主要来自农村,文化水平素质整体较低。工人参加的培训少,业务素质较低,获得技能等级证书以及岗位资格证书的少。因此在施工中经常出现违规操作现象,给管理增加了难度,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
1.2法律意识淡薄
很多施工人员法律和法制意识观念淡薄,施工过程不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不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完成施工作业。一些施工人员在施工时不能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为了获得更高利润,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施工过程中为节省成本、赶工期等,不能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违规操作。这些问题是项目工程施工出现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监理的监督作用不足等更为质量事故埋下了重大隐患。
1.3建筑信息化水平低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并将一些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建筑行业,在推动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了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由于国内相关信息系统基础不健全,行业需求牵引不足,导致我国的建筑行业信息化水平较国外同行差距较大。行业内部和外部信息共享障碍多,材料、工艺的不断变化加剧了这些差距,进而导致质量问题不断出现。
1.4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不健全
我国建筑行业规模虽然在不断扩大,但是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却没有相应地改进,无法适应目前行业发展的要求。许多企业管理秩序混乱,没有健立健全合理、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难以落实以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方针。多数企业只能在事故出现后才能发现质量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因此项目质量难以保证。随着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周期长,工序不断复杂,交叉作业较多等现实情况的出现,给质量管理提出了新挑战。
2 BIM技术在工程项目质量控制阶段的应用
2.1施工人员的BIM技术管理。相比于传统的管理模式,BIM技术的应用可大大提高管理者和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缩短项目工期。利用BIM技术对项目进行建模,项目管理者可以对项目有一个清晰、直观、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利用信息模型,管理人员可以对项目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把握质量控制要点,梳理质量控制难点,降低质量管理事故的概率,从而有效规避一些质量管理风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应用BIM技术,施工人员可以通过信息模型演示,快速、形象地了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结合传统的施工前交底模式,将大大提高施工质量。
2.2施工设备BIM技术管理。结合项目环境,通过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可以选择最优的施工设备。通过对施工动画分析,可获得施工设备入场时机,减少施工设备停机时间,减少施工设备成本。此外,通过对施工动画的分析,可确定施工设备布置方案,进一步优化施工过程中施工设备管理。
2.3施工材料BIM技术管理。BIM技术可建立施工材料数据库,其信息可包括材料成分、供应商、质检报告,产品合格证等。通过将项目实体模型与项目进度计划相结合,可获得项目各时间段所使用材料的种类和用量情况。保持资源用量均衡,节约材料管理成本,可调整原始的施工段划分,使材料的供应更加科学合理。此外,BIM技术应用可实现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进行查找和管理档案都非常方便快捷,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通过统一存档和备份处理,使原来繁琐的档案管理工作变得简单,减少占用空间,节约成本,提高了资料管理的安全性。
2.4施工过程BIM技术管理。BIM技术可以迅速构建虚拟现实环境,对各个施工过程进行模拟,优化施工段和施工面的划分。同时可以仔细分析不同工艺的特点,结合项目的特点,选择合理的工艺流程。此外,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可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在项目未开始前就做好预防工作,真正做到未雨绸缪,降低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可缩短工期。
2.5全过程管理模式。BIM技术可以在项目各个阶段使用。在项目设计阶段,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共同参与项目的前期设计,各方可以在BIM技术平台上进行充分的交流。利用Revit软件判断项目各个专业之间是否存在冲突现象,减少因专业设计冲突留下的质量隐患。在项目施工阶段,将材料、机械设备等质量相关信息导入到BIM技术模型中,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随时监测施工质量。工程项目验收时,BIM技术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相关信息。在项目运行及维护阶段可以利用BIM技术模型检查质量问题部位,分析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确定质量问题事故责任人,确定最佳解决方案。
3 BIM技术发展建议
目前,随着建筑行业对BIM技术关注力度的不断增加,为推动BIM技术在建筑业中更好地应用,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①在政府和行业层面,应大力推进BI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工作。政府应积极参与BIM技术标准的制定,完善BIM技术应用体制和规范。同时,政府和行业应将BIM技术知识作为相关执业资格证书考试和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在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院开设BIM相关课程培养专业化人才。②由于软件开发商往往仅考虑自身所在领域具体情况,没有考虑与其他领域兼容性,因此在应用BIM技术软件时往往会出现应用软件之间交互性较差的问题,往往导致BIM技术应用软件之间缺乏交互性。因此,在BIM技术应用层面应不断地完善其接口设计及架构功能。③建筑企业要高度重视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积极转变思维模式,认识到BIM技术的巨大优势。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BIM管理模式,充分发挥BIM的信息和协同管理效能,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学习和借鉴国内外BIM应用的成败经验,并做好自身应用的积累,保持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结束语
BIM技术在工程中质量控制成效显著,首先构建建立4D施工资源信息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IFC的质量管理信息平台,便于收集和管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信息,保障了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在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了施工时间,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
参考文献
[1]胡杰.BIM技术在施工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铁路技术创新,2016(2):63~67.
[2]洪磊.BIM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7(1):32.
[3]张建平,李丁,林佳瑞,等.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6,41(371):10-17.
[4]刘占省,赵雪锋.BIM技术与施工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1):32.
论文作者:冯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4
标签:技术论文; 项目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质量问题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阶段论文; 建筑行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