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探讨_农产品论文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探讨_农产品论文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竞争力论文,农产品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高速增长,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供求总量趋于平衡。但农产品品种结构单一、产品品质低、农业科技滞后等一些严重制约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深层次问题日益暴露出来,特别是近年来,农产品市场越来越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强大冲击和严峻挑战:一是我国加入WTO在即, 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农产品凭借其质量和价格优势,将更多地进入我国,对我国农产品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二是在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许多农产品由于品质关系,难以满足加工需求;三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和营养型过渡,对农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四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与东南亚国家类似,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激烈,要求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鉴于上述情况,研究如何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问题显得日益紧迫。本文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一、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概念

竞争力是近年来经济界的一个新话题。但何谓竞争力,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美国竞争力委员会主席、Motorola公司董事长Georg M.C.Fish认为,竞争力是企业比其竞争对手更有能力去创造、获取、应用知识。1994年《世界经济论坛》提出竞争力是一国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我国经济学家樊纲则认为竞争力是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强调竞争力的概念最终可以理解为成本概念,即如何以较低的成本提供同等质量的产品,或以同样的成本提供质量更高的产品。还有人认为竞争力是特定产业的产出品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以上关于竞争力的种种定义,尽管表达不一,但其基本含义是相同的,即所谓竞争力是一国产业和企业通过在市场上销售其产品而反映出来的生产力。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一个看似明确却难以定义的概念,近年来虽频频出现于有关报刊文章中,但至今少见对其进行明确的阐述和探讨。基于对前面所述竞争力概念的理解,我们认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就是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获利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中,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市场营销和满足消费者需求表现出来的生存、发展和获利的能力。它包含了下列几层意思:①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概念,在短缺经济状态下不存在这一问题。只有在农产品非常丰富的市场经济情况下,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问题才日益显现出来,生产者只有为消费者提供价格更低、质量更好的农产品,才能实现农产品的价格。②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农产品通过在市场上与其它竞争对手相比较而反映出来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是一种比较生产力,它既以农产品的价格和质量为基础,又与一定的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密切相关,最终体现在产品上。农产品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比较生产力的竞争。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高低由农产品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所决定。市场占有率是衡量和检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指标,它的高低直观地反映了竞争力的大小。③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概念是相对的,它的大小通过相互比较而确定,而且这种比较受一定条件限制,通常是在同类产品之间进行,不同类的产品不具完全可比性,因而也就谈不上比较其市场竞争力的大小。④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包括现实的市场竞争力和潜在的市场竞争力,前者就是在当前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包括农产品的生产能力、现有技术水平和市场营销能力等;后者指未来的持续发展能力,包括潜在的各种资源条件和研究发展能力等。

二、影响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众多因素,不同的因素对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定义可以看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通过农产品的实际价格、实际质量和市场占有份额综合体现出来的,农产品生产成本、质量和市场营销能力在其中起了最直接、最关键的作用。因此,成本、质量和营销能力是直接决定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最为主要的因素。

1.成本因素。市场竞争的基本形态为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农产品价格竞争的基础在于个别生产成本与行业平均成本之间的差额。某种农产品只要其个别生产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成本,其个别生产价格就会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在按照由社会生产价格决定的市场价格出售时,不仅可以获得平均利润,而且还可以获得超额利润;或者,可以在获得相同利润的情况下,降低其销售价格,增强其市场竞争优势。反之,如个别生产成本高于行业平均成本,则个别生产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只能获得低于平均利润的利润,甚至亏损。所以,价格竞争本质上是成本竞争,成本的高低决定了竞争力的高低,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成本低,竞争力强;反之,成本高,竞争力弱。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关键是采用先进技术,改善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尽可能地减少单位产品中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的支出。影响农产品成本的因素很多,除生产费用外,农产品的经营规模、区域布局、生态环境、生产条件、加工条件、政策变化等诸多因素也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农产品生产成本水平。这些因素间接地影响和制约着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高低,是影响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间接因素。

2.质量因素。农产品质量是决定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另一个主要因素。从经济学意义上说,农产品质量是农产品适合一定用途、满足社会需要所具有的特性,其实质就是农产品的使用价值。农产品质量的好坏,体现了农产品使用价值的大小和满足消费需要的程度。随着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农产品在市场上已经接近或处于饱和状态,市场价格差异缩小或消失,消费者对质量提出了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要求,农产品市场竞争由过去的价格竞争为主转向质量竞争为主。农产品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决定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高低。一般来说,在价格一定的情况下,质量越好,竞争力越强;质量越差,竞争力越弱,二者正相关。农产品质量的高低,是由农产品所具有的特性决定的,这些特性多种多样,含义广泛,不仅包括可以直接定量的,如水稻的米长、蛋白质含量等技术等级指标,而且包括更多的很难直接定量的,如口感、色泽、气味等指标。因此,衡量农产品质量高低的标准也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不过,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农产品质量的好坏主要根据人们的需要和农产品满足消费者的程度,从实用性、营养性、食用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来评判的,而且不同的产品,其质量标准是有区别的,就是同一产品,用途不同,质量标准也不完全一样。如水稻,在供求关系紧张时期,消费者追求的主要是更多的数量来满足需求,因此,高产性就成了水稻栽培和育种的主要标志;而供求关系趋缓后,消费者关心的则是味道是否可口、营养是否丰富、食用是否安全,因此营养性、食用性和安全性等品质特性成了衡量水稻质量好坏的主要指标。从水稻的最终用途来说,作为饲料,蛋白质含量高,意味着质量好;作为酿酒原料,以低直链淀粉含量高作为优质的标志;而用来生产米粉,高直链淀粉含量高低成了衡量质量高低的主要依据。因此,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应根据消费市场对农产品用途的不同需求,开发不同用途的品种,扩大产品销路,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增强农产品整体竞争能力。

3.营销能力因素。农产品价值必须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农产品的成本优势和质量优势能否转化为竞争优势也需要由市场检验和衡量。市场营销是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的载体,包括从识别目标市场的需求到让消费者感到满意的所有活动,如市场调研、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市场促销、提供服务和品牌化等。营销能力就是上述各种活动能力的综合体现。农产品市场营销能力如何,决定了农产品在市场的地位和份额,从而直接体现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大小。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农产品带有强烈的地区色彩,一种农产品在某个地方市场饱和,并不意味着在其他地方市场也饱和,如芒果、荔枝、香蕉等水果,在南方常常过剩,而在北方市场却往往供不应求,把这些产品销往北方,不但能扩大销量,而且能拓展销售空间,提高其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所以,充分的市场调研、恰当的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正确的销售策略、有效的促销手段和良好的服务等一系列市场营销活动,不仅是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关键,也是实现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健全的营销体系和营销手段、方法所体现出来的综合营销能力对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类似乘数效应的作用。一个拥有成本优势和质量优势的农产品,完全可能因为其市场营销能力欠缺而实现不了较高的市场竞争力;而有市场营销能力优势的农产品,即使成本和质量优势不那么明显,也完全可能取得竞争优势,体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海南省的荔枝无论是生产成本还是产品质量,和其他地方相比均有较明显的优势,但由于销售渠道不畅,1999年大量积压,售价远低于成本也无人购买;而广东省的荔枝则销往全国各地,而且,价格也看好,在大连等地卖到十几元一斤,表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三、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一项全社会为之努力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主要取决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能否尽可能降低、农产品的质量能否进一步提高和农产品的市场营销能力能否进一步增强。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是:

1.加速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技术创新,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科学技术是优质、低耗、高效农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加速推进科技进步,加强技术创新,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根本途径。首先,加强农作物、畜禽和水产优良品种培育,优化品种结构。应按市场农业发展的需要,在保持高产的前提下,加强质量型品种的培育和提高现有品种、品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争取在新品种选育上有重大突破。其次,加强农作物栽培和畜、禽、水产饲养技术的研究。重点加强农作物的耕作改制、精量播种、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栽培技术以及畜、禽、鱼集约化饲养配套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确保优良品种生产出优质产品。再次,加强农产品产后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强农产品产后相关技术,特别是农产品的采收、包装、储藏、运输和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快现有农产品储运、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同时重点建设一批农产品精加工企业,尽快改变农产品生产重产前、产中,轻产后的状况,使农产品不但产后能继续保持优质,而且还能提高其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最后,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其中,最为迫切的是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变单纯靠行政手段的传统推广形式,走行政组织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产学研、技工贸、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建立农业科技推广的良好运行机制。同时大力开拓和发展农业技术市场,加强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增强投入,改善条件,稳定推广队伍,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此外,还要加强对农民的科技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素质水平,增强其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农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

2.改善经营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随着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业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与此同时,农业生产的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也不断增加,造成农产品成本水平持续上涨,致使许多农产品经济效益下滑,有的甚至大规模亏损,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应进一步强化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努力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首先,加强经济核算,降低单位产出的物质消耗和活劳动消耗。在当前以农户家庭经营的情况下,尤其要提高投入产出效率,通过改进生产技术,加大科学投入,提高经济效果;优化配置固定资产,提高其使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折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产品的活劳动消耗等办法,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水平。其次,挖掘潜力,提高单产。进一步加强科技与农业生产的结合,推广和普及优质品种和先进的种植、养殖配套技术,采用现代管理手段,努力提高单产水平,从而降低单位成本。再次,实施产业化经营,建立适度生产规模。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品种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优势品种和有地方特色的名、优、新、稀产品,根据农业不同生态特点和农产品的生物学特性,实施区域化布局、基地生产、产业化经营,建立农产品的适度生产规模,扩大商品总量,以进一步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注重市场研究和开拓,提高市场营销能力。我国农产品生产过去长期存在重生产、轻流通的现象,目前,这种状况虽有很大改观,但农产品市场发育仍不成熟,农产品销售体系仍不完善,农产品营销队伍、农产品商标、品牌和市场监督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农产品的正常生产和交易,制约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应加强以下工作:首先,进一步培育和完善各类市场,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鼓励社会各方面多渠道积极投资,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商品交易规模、商品流向、交通条件等不同情况,建立不同类型、具有地方特色的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逐步形成包括各种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自由贸易市场在内和农产品现货市场体系。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在加快农产品市场硬件的同时,搞好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把各地的批发市场联结起来,形成没有地区封锁、没有部门分割的全国统一农产品大市场。其次,培育和完善市场中介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支持和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发展各种合作性质的流通组织,如销售合作社、运输合作社、专业协作组、各种协会、中心等,从而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其自我服务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为农产品顺利进入市场,加快流通创造条件。再次,注重市场开拓,加大营销工作力度。要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手段,加强对市场动态、人们消费习惯和消费变化的预测和分析,加强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搞好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流通和管理。运用各种营销技术和手段,注重农产品的商标保护和优质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工作,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把优势农产品推向市场,创建能被社会广泛认可且具较高声誉的名牌产品,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标签:;  ;  ;  ;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探讨_农产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