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武术和中医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重要的瑰宝,武术与中医的融合发展迎合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人民健康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日益显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以体促健”列入其中,“体医融合”的观念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采用体育非医疗手段参与医疗服务,推动社会绿色化、节约化、可持续发展。(武术的地位)本文在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深入探索武医结合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有助于转变以药物治疗为中心的现实状况,开创体育与医疗技术、人才融合的新局面,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健康中国 武术 中医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6-0271-02
1.武医结合的理论基础
1.1 武医结合的同源性
传统武术与中医同根同理,二者有着共同的哲学方法论基础。天人合一观、阴阳辩证思想、五行生克学说共为传统武术和中医学的立身之本。
“天人合一观”渗透在中国传统武术的整个文化体系中,武术视人体身心和谐为真,人际和谐为善,天人和谐为美。“心者身之主”而心不离身,“身者心之躯”而身不离心,以整体观为指导,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和锻炼。中医理论强调人的生命活动和宇宙自然是休戚相关的。人与社会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密不可分。人是社会中的一员,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在不断适应社会变化,以维持生命活动的稳定和平衡。
阴阳学说是武术理论的哲学构架,阴阳范畴在武术中衍生了一系列对应的概念,动静、攻防、刚柔、虚实、开合、进退、屈伸等。王宗岳《太极拳论》开首就指出太极是以“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动之则分,静之则合”的变化为基础。阴阳开合,是尽拳术之妙。而《内经》认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中医学常用阴阳学说来解释人体结构。如人体上部属阳,下部属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四肢外侧属阳,内侧属阴等。阴阳学说还用来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武术中的形意拳与五行学说关系紧密,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衍生出具体的五拳技击变化。以金木水火土对应人体五脏,运用五行相生的关系指导练拳健身,有着积极作用,充分体现了形意拳“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的拳术特点。五行学说也应用在中医学,解释脏腑的生理及相互关系,阐释五脏病变的发生于传变,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
1.2武医结合的交融性
武术与中医学有着大量的交叉交融地带,中国医学理论自然地对武术理论及其流派技术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中医预防、诊治过程中也借鉴、运用了传统武术的知识和手段。“拳起于易,理成于医”,便是对这种关系的恰当概括。
武术的某些拳种以中医学的整体观为指导,合理地应用五行相生的原理,以及生克制化的变化规律来增强脏腑的机能,畅通周身经络,纠正阴阳偏亢,调整气血平衡,补虚泄实达到“内外兼修”、“扶正祛邪”的功效。如太极拳是以阴阳之理,辅以经络学说、导引术、吐纳术等创编的一种拳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备养神、益气、通经络、行气血、养筋骨等效应。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也在武术运动中充分体现,在锻炼项目上,按照每个人的年龄、性别、体质来选择合适的方式;同时,在锻炼方法上,注重壮内和培养真气以达到健内安外的健身效果。总之,武术与中医的相互交融,为武医结合提供了实践之源。
2.武医结合的现实意义
2.1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生长以及生态环境恶化,人民身体健康又面临巨大挑战。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2017年国民体质检测报告中显示,平和质人群比例随年龄增长,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25~44岁年龄段人群平和体质占比最低,这反映出我国青年体质偏颇情况较为严重,疾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最主要的疾病谱,提高全民健康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是我国决胜小康、向中国梦进发的重要保障,是全球卫生与健康治理中的责任和担当。为此,贯彻落实全民健康的大健康观,并且要贯穿于人民生命发展周期。创新性地发展中医养生传统文化和中华体育精神相融合,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群众共同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全民有较高参与疾病预防与治疗的自觉意识,传播健康中国人的正能量。
2.2创造体育与医疗结合新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健康事业发展过份依赖以疾病治疗为主的医药制造业各要素投入,一方面造成国家和个人医疗开支大、负担重,国民健康状况却依然堪忧;另一方面导致健康行业发展狭隘化和局限化,造成全民健康事业的不可持续化。体育与医疗的融合发展,是对健康事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同时也引领各自领域的发展。体育与医疗技术融合,就是将体育手段与医疗手段双方在健康促进的共同目标下,设计能够组合、共用或互补衔接的新模式。考虑到每个人的独特性,因人而异地将体育技术与医疗技术相结合,有效解决人民健康问题,降低医疗开支。合理地运用体育非医疗手段代替医疗预防的方案,能够让人们在无疾病、亚健康等状态选择最佳的干预方式,有效地防治疾病。深化机构体制改革,打破体育、卫生两个部门长期以来各自发展的局面,不断加快改革和完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项支持保障制度与实施细则。
2.3培养武医精通的复合型人才
自古习武之人多谙医术,有史可鉴,涌现了许多武医结合的实践者。郑怀贤教授则是代表性人物之一,被后人尊称为“武医宗师”,是中国著名的武术家、中医骨伤科家。因此,对于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传统武术的同时,融合中医疗法的学习,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是顺应体育与医疗结合的战略要求,是成为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强大动力。
各体育院校和医学院可以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及优势,创造新的教育模式和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以及健康中国的纲要规划。武术教育重视人文教育和人格教育;中医药教育强调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二者充分结合,充分利用资源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深化发展武术与医学为一体的教育,是实现武术发展与创新的重要举措。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于2016年首届开设武术医学方向专项班,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对民传学生开设武术和中医康复推拿专业课程,培养具有一定医学知识的民传专业高级创新性人才,使学生具备“精推拿、通武术、懂英语”等技能,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武医的空缺,而且可以开辟新的就业市场。
3.结语
体医融合发展是推动健康革命的迫切需要,体育已发挥着无法替代的强大作用。在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我们还需加快转变思想观念,坚持和完善体医结合管理体制,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推动健康中国的新征程迈出稳健的一大步。
论文作者:尹伊伊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3月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武术论文; 健康论文; 中国论文; 体育论文; 阴阳论文; 医疗论文; 中医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3月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