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新理念 开创新局面——学习高中语文新大纲的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理念论文,高中语文论文,新大纲论文,开创新局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大纲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思想在教材编写、教学和考试等方面的具体体现。从1999年开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有关专家对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简称“旧大纲”)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简称“新大纲”)已于2000年3月颁布,今年新学期将与普通高中新教材一起在全国各地普通高中正式施行。新大纲是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根据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进行修订的,它吸收了近两年来语文教育讨论的积极成果,体现了语文教育观念的重大转变。
新大纲“新”在哪里
新大纲共分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教学评估、教学设备五个部分。
在“导言”中,新大纲一开始就将语文定性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并将旧大纲中的“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改为“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恰当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观。在对高中语文教学指导思想的表述中,新大纲增加了“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的内容;在“教学目的”中,增加了“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等要求。这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精神。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中,新大纲不再分“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而按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顺序将旧大纲中的36条删减为18条,其中阅读9条,写作7条,口语交际2条。对语文教材选文的要求,新大纲除了保留“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题材、体裁、风格应该丰富多样”,“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外,增加了“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体现教学目的,适合教学”等要求。新大纲对各类课文的比例也作了明确规定:“选文以我国现代作品为主,古代作品占有适当比例,兼顾外国作品,比例一般可为5:4:1。”另外,还要求“课文总数应不少于140篇,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一般各占50%。在全部课文中,文学作品可占60%”。在“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中,新大纲根据新的课程计划,删去“课程结构和课时”一节,将六条“教学原则”改为五项“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一是“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二是“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三是“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四是“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五是“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要加强课内外的沟通,可以采用读书报告会、辩论会、专题研究和社会调查等形式,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还可以组织各种文学社团,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在“教学评估”中,新大纲特别强调“教学评估需要依据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进行,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对教师的评估要“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要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估依* 据”。对学生的评估,要“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新大纲还对语文考试命题提出了倾向性意见:一是“着重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加强积累”;三是“注意检查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四是“考试方式要多样化”,“要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鼓励学生有创见”,“要讲究主观性试题命题和阅卷的科学性”。在“教学设备”中,新大纲根据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各地“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高中语文教学配备相应的设备”。同时从教师本身和学校两方面提出了要求:“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校应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和培训,鼓励支持他们开发、制作教学课件”。新大纲还有三个附录。一是“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词”,包括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二是“古诗文背诵篇目”,包括要求背诵的20篇古文、50首诗词曲。三是“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列有20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
教学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认真比较新大纲与旧大纲,我们不难发现新大纲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强调了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二是淡化了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强调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实践性。三是增加了对“教学评估”与教学设备”的表述,体现了新形势的要求。四是取消了旧大纲规定的“基本课文篇目”,规定“古诗文背诵篇目”,体现了注重传统文化精华的学习;规定“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意在加强语文学习的课内外结合。随着新大纲的颁布,新教材也随之问世,新教材在“二省一市”(山西省、江西省、天津市)使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2000年下学期将在全国各地启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新大纲对语文教学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等均作了明确而恰当的定位,教师在领会大纲实质、钻研教材内容的前提下,一要树立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目标观;二要树立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三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知识学习与智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教师要坚决摒弃把教材看作是一个“简单例子”的教材观,摒弃“满堂灌”、“解剖式”的教法观,将学生当作“知识容器”和“解题机器”的学生观。
找准新大纲与新教材的结合点。根据新大纲编写的教材,在选文上注重文章的思想性、审美情趣、文化含量和人文因素。阅读部分注重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淡化纯技术性、操作性的训练;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口语训练提供了一些来源于生活的案例和范例,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可以说,新教材较好地贯彻了新大纲的基本精神,是新大纲的最重要载体。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大纲与教材的对接点,要充分发挥创造性,落实好新大纲、新教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内容。
切实改革教学方法。“穿新鞋,走老路。”这不只是少数人对使用新大纲、新教材的担忧。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探寻新的教学规律。一要革除旧的教学模式,如阅读教学不再搞繁琐分析,突出教学重点,注重整体感知,大胆地运用思路、情境教学法。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优化教与学各个环节。三要以学生为本,还课堂琅琅书声,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对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
高中语文新大纲的颁布和施行与新教材的启用,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件大事。它将给我国中学语文教育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广大教师领会了新大纲的精神,掌握了新教材的体系,树立起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开拓创新,一定能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局面。
标签:高中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