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创新是党的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学习《江泽民文选》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选论文,是党的论文,理论论文,事业论文,江泽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重视创新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江泽民一贯的思想。他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1] (P64)他特别注意理论创新的重要性。江泽民于2001年8月31日在国防大学与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学员座谈时指出:“理论创新,是党的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1] (P334)他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就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坚持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取得的最伟大的成果。其他的一切创新都是在这种理论创新的指导下和推动、影响下进行的。”[1] (P64)所谓理论创新,是指对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新的理性分析和理论解答。没有创新的理论就没有创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本身就是理论创新的成果。江泽民同志关于理论创新的思想,对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这些思想集中体现在《江泽民文选》中。
一、党和人民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
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一刻未曾离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我们党在理论上的创新与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相辅相成。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不断深入,使得从实践中来的理论不断得到发展,反过来,发展了的理论继续更深刻地指导着实践的深入。我们的理论与革命建设实践的关系已经为中国党和人民多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所证明。理论上停滞不前,党和人民的事业必定原地踏步,以至倒退。因而,我们党十分重视理论指导。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强调:“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2] (P533)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理论指导问题,多次强调理论指导的重要性。早在1988年春,他就强调,改革开放的建设大业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他说:“总结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什么时候思想上比较解放,理论上有重大突破,我们的事业就充满生机和活力,就能从胜利走向胜利;反之,什么时候思想路线不对头,理论上出现重大失误,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3] (P21)1989年3月,他指出:“我们正处在经济、政治、文化全面而深刻改革的时期。这是建党以来党面临的又一次大变革。越是大变革时期,越是需要理论指导。”[3] (P43)正因为理论指导对于革命和建设十分重要,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所以只有适应人民群众革命和建设新实践,不断创新的理论才能够对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予以正确指导。
江泽民同志在强调重视理论指导的重要性的同时,也特别强调加强理论创新的问题。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强调:“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其实质是强调必须坚持实践,在实践的检验和推动中学习理论、发展理论、创新理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他告诫我们: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他指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二、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001年8月31日,江泽民强调,进行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始终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1] (P355)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问题。他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4] (P12)他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振兴中华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1] (P227)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样是理论创新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这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1] (P492)理论创新绝不是无中生有、割断历史,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离开科学理论的指导,理论创新就有可能偏离正确的轨道,就会产生出根本错误的理论,从而给实践带来重大损失。在理论创新过程中,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敢于想前人所未想,言前人所未言,在前人基础上拓展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努力提高理论创新的水平。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进程中来落实,要用实践的效果来检验。”[1] (P339)
理论创新还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理论创新的根本原则、根本方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是理论创新的关键。江泽民同志指出:“不能拿本本去框实践,而是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这是我们树立和发扬好的学风最根本的要求。只有抱着这样的态度,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学深学透,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用好用活。”[1] (P132)我们在以往的革命和建设中常常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每一个论断都看作是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影响很深,结果是主观上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但客观上却常常脱离实际,教训惨痛。同时,我们也有理论创新的宝贵经验,当新的挑战对理论创新提出迫切要求时,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了理论上的两次伟大飞跃,既继承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不受它的个别论断和个别词句的束缚,从而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1995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明确指出:“我们要以邓小平同志为榜样,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尊重科学规律,继承前人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不断在实践中认识真理、发展真理。”[3] (P439)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时,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蓬勃发展、充满活力。他要求,在新形势下进行理论创新,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思想路线,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在研究和解决重大课题的过程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三、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优良的学风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进行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优良的学风。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希望大家坚持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求实的学风。”[5] (P278)他还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几点具体要求:“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力戒浮躁,潜心钻研;要认真读书,多思慎思,关注现实世界,注重学术积累;要厚积薄发,出精品,出上品;要加强团结、和谐合作,在学术研究中相互切磋,共同进步。”[5] (P278)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时,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了学风问题。他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严谨而不保守,活跃而不轻浮,锐意创新而不哗众取宠,追求真理而不追逐名利。做人、做事、做学问相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有坚持老老实实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扎扎实实地做学问,才能成为一名对祖国和人民有贡献的学问家。他还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地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学术研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价值取向。
理论创新还必须坚持“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反映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繁荣和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的重要方针。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开展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的问题。他说:“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在实践中不断认识真理、服从真理、发展真理。要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1] (P493)他还要求我们的学者“不仅要善于相互开展活跃的学术活动,而且要善于同国外同行开展有益的学术交流,既增进对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趋势和最新成就的了解,又积极展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风采”。[1] (P493-494)
四、理论创新必须培养一批创新人才
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进行理论创新,归根到底要靠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创造性劳动。大力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繁荣,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作用。在北戴河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需要造就一批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造就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术带头人,造就一批年富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好、锐意进取的青年理论骨干。”[5] (P276)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时,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当今世界的人才竞争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领导人才、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竞争,也包括文化人才的竞争,当然也就包括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竞争。他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要求我们必须建设一支强大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中央也需要掌握一支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专门队伍。”[1] (P490)江泽民同志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组织人事部门、宣传部门、教育部门和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党校等等,要共同努力,进一步形成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激励、选拔和任用的良好机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茁壮成长。
五、理论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理论创新最深厚的源泉是不断发展着的社会实践。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要求和实践创造,是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说到底,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江泽民同志指出:“理论创新的源泉在实践,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1] (P132)江泽民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造精神,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使理论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1] (P66)
江泽民指出:“理论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1] (P1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到底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直接参与,我们的一切事业都会落空,一事无成。因此,我们应结合人民群众新的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解释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和战斗力,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总之,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江泽民同志关于理论创新的系列论述,对于开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向我们提出了许多重大课题,急需进行创造性的理论探索。“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努力为推进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5] (P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