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 276808
摘要:目的:探讨绿原酸及其同分异构体对人血浆阿司匹林酯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司匹林酯酶体外培养体系中水杨酸(SA)和阿司匹林(ASA)浓度。通过对照组和添加单体成分的观察组间阿司匹林酯酶活性的改变分析各成分对阿司匹林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浓度下,绿原酸及其同分异构体对酯酶影响不显著,为临床使用阿司匹林与含有该类化合物的药物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阿司匹林;同分异构体;阿司匹林酯酶;高效液相色谱
阿司匹林在临床中应用大约有100多年历史。早期临床中主要用于抗炎镇痛。近几年对其药效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使其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线药物[1]。绿原酸药理作用广泛,它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中西药联合使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如果处方不当,容易造成不良反应。在临床中,阿司匹林往往与脉络宁注射液等中药联合使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疗效良好。参考相关文献[2]从而建立阿司匹林酯酶体外代谢系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司匹林酯酶体外培养体系中水杨酸(SA)和阿司匹林(ASA)浓度,探讨绿原酸及其同分异构体对人血浆阿司匹林酯酶活性的影响。现报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子天平;冷冻离心机;超纯水机;微型旋涡混合仪。
1.2药品 对照品阿司匹林和水杨酸;非那西丁对照品;绿原酸对照品;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对照品;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1.2方法
1.2.1制备标准溶液 称取6.00 mg阿司匹林对照品,放入10 ml量瓶,0.01 mol·L-1HCl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称取6.24 mg水杨酸对照品,放入10 ml量瓶,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称取2.50 mg非那西丁对照品,放入10 ml量瓶,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称取适量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均使用甲醇定容至10、1、0.5 g·L-1。
1.2.2体外培养血浆阿司匹林酯酶 将10 μl 阿司匹林溶液加入100 μl 空白人血浆,观察组加入单体成分,对照组加入等量甲醇,Tris 缓冲培养液补足至1ml,置于37℃的水浴摇床中振荡半小时后加入20 μl 非那西丁内标溶液,取0.5 ml于离心管中并加入0.5 ml乙腈,振荡半分钟,离心10 min 后取50 μl上清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血浆阿司匹林酯酶活性评价 以水杨酸浓度 /(阿司匹林浓度 +水杨酸浓度)表示阿司匹林酯酶的活性,以(观察组酶活性-对照组酶活性)/对照组酶活性评价阿司匹林酯酶活性变化。
1.3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 X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方法专属性研究 阿司匹林、非那西丁以及水杨酸的保留时间分别为6.38,8.13,10.23 min,分离度大于1.5,且无干扰项。
2.2 线性关系研究 取阿司匹林和水杨酸对照品,分别用0.01 mol·L-1HCl 和甲醇稀释,移取10 μl 阿司匹林和水杨酸标准溶液于0.98 ml 培养体系中,使两者总体积为1 ml。阿司匹林回归方程^Y = 0.5109X - 0.019 5(r = 0.999 7),最低定量限为0.06 mg·L-1。水杨酸回归方程^Y = 1.138 7X + 0.0718(r = 0.999 6),最低定量限为0.078 mg·L-1。
2..3 精密度试验与回收率研究 取阿司匹林和水杨酸对照品稀释成浓度不同的质控样品,取10 μl 阿司匹林和水杨酸质控样品于0.98 ml 培养体系中,使两者总体积为1ml。行HPLC 分析,计算得药物浓度,5次/d,连续5d;100 μl 空白血浆和不加空白血浆的培养液中加入10 μl 水杨酸和10 μl 阿司匹林,按照1.2.2项方法处理样品,行HPLC分析。结果发现阿司匹林和水杨酸的精密度试验和提取回收率良好。
2.4绿原酸及其同分异构体对阿司匹林酯酶活性的影响 在本实验浓度下发现绿原酸及其同分异构体对酯酶活性无显著影响;绿原酸及其同分异构体对阿司匹林酯酶的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绿原酸及其同分异构体不影响阿司匹林代谢,提示它们与阿司匹林出现代谢性相互作用几率较小。
3.小结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在本实验浓度下,绿原酸及其同分异构体对酯酶影响不显著,为临床使用阿司匹林与含有该类化合物的药物提供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卞合涛,王晔,龚黎民等.绿原酸对过氧化氢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0,26(12):1587-90.
[2]Bian H T,Wang Y,Gong L M,et al. Protective effect of chlorogenic acid on endothelial cells apoptosis induced by H2O2[J].Chin Pharmacol Bull,2010,26(12):1587 - 90.
论文作者:王从高,孙风先,张越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阿司匹林论文; 水杨酸论文; 活性论文; 血浆论文; 浓度论文; 异构体论文; 甲醇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