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箱真空吸鱼泵试验中的技术问题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勇,冯书庆[1](2021)在《网箱养殖鱼类起捕技术现状》文中认为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渔业是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国以海水养殖为重点的海洋渔业迅猛发展,网箱养殖是我国海洋渔业生产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网箱总数超过200万只,其中深水网箱约1万多只。养殖产量的大幅增加对捕捞、起运提出了新的要求,当成鱼销售时,必须适时地把活鱼起捕上来,并保持较高的成活率,因此,
楚树坡,徐志强,汤涛林,王志勇[2](2020)在《基于incoPat数据库的吸鱼泵专利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吸鱼泵是一种重要的渔业现代化设备,在水产养殖和渔业捕捞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快速、全面地了解全球吸鱼泵相关专利的申请情况,本研究基于incoPat数据库,根据国内外申请趋势、地域分布、国内主要申请人和典型专利技术等方面的数据,对全球范围内的吸鱼泵相关专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吸鱼泵的发展趋势与世界海洋捕捞产业以及深远海养殖业的发展趋势一致;国内企业、专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均已意识到吸鱼泵的潜在市场价值,对吸鱼泵技术的研究投入了较多关注,并且积极申请专利保护;尽管国内吸鱼泵相关专利申请在数量上占据较大优势,但大部分专利技术的质量与渔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本研究的分析结果能够为吸鱼泵技术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0,10(6):29-34]
田昌凤,陈晓龙,车轩,刘兴国[3](2020)在《养殖池塘单罐真空式吸鱼泵的设计和试验》文中研究说明为解决池塘养殖鱼类的提升、输送和转运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单罐真空式吸鱼泵,其依靠真空泵产生的负压将鱼吸入罐体内,通过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真空吸捕启停程序,连续不间断重复真空与释放动作,利用鱼和水自身的重力作用排出罐体。性能测试显示:单尾活鱼的质量≤3 kg,长度10~70 cm,鱼水比1∶2.3,单罐真空式吸鱼泵抽吸能力为11 t/h,吸鱼速率约为270 kg/min,放鱼速率约为540 kg/min,吸鱼泵罐体上真空表读数为0~-0.04 MPa,活鱼无损伤。研究表明,单罐真空式吸鱼泵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移动灵活,适合小型池塘养殖鱼类的吸捕作业,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捕捞效率。
陈晓龙,田昌凤,刘兴国,黄一心,车轩,杨家朋,洪扬[4](2020)在《吸鱼泵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渔获的起捕是水产养殖和商业捕捞中的重要环节,人工操作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对鱼体造成较大的损伤。吸鱼泵作为渔业生产活动中重要的机械装备,具有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鱼体损伤率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水产养殖和捕捞等行业的欢迎。介绍了常见的几种吸鱼泵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其主要的应用领域;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吸鱼泵在基础研究、远洋捕捞、水产养殖捕捞以及智能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特点;结合国内外吸鱼泵研究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今后吸鱼泵的功能定位及研究方向,以期为推进吸鱼泵在国内的普及应用,提高渔业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提供参考。
徐茂森,黄斌,牟介刚,谷云庆,周佩剑,吴登昊[5](2019)在《高速摄影技术分析射流式鱼泵流量对鱼运动规律影响》文中认为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初步研究了草鱼、团头鲂和鲫鱼等3种鱼类在射流式鱼泵内的运动规律,分析了鱼类逆流游动率、逆流游动过泵时间、姿态变化率及鱼类与泵壁面碰撞所受力与工作流体流量之间的关系。试验研究表明:在5种工作流体流量工况下,随着工作流体流量的增加,鱼类逆流游动率逐渐降低,过泵时间逐渐减少,姿态变化率逐渐升高,所受碰撞力逐渐升高;在工作流体流量较低时,鱼类逆流游动率超过85%,过泵时间均超过300 ms,姿态变化率均小于6%,所受碰撞力在1~3 N的范围内;在工作流体流量较高时,鱼类逆流游动率在50%~85%之间,过泵时间在125~175 ms之间,大多数情况下姿态变化率9%~18%之间,所受碰撞力在5~7N的范围内;在试验所用3种试验鱼中,草鱼的过泵时间最长,姿态变化率最高,并在大部分工况中所受碰撞力最大。
徐茂森,龙新平,牟介刚,郑水华,周佩剑,任芸,吴登昊[6](2019)在《喉管与喷嘴截面积比对射流式鱼泵输送性能及鱼损的影响》文中提出为探究喉管与喷嘴截面积比对射流式鱼泵输送性能及鱼损的影响规律,该文设计了喉管与喷嘴截面积比分别为1.75和3的射流式鱼泵,以鲫鱼为试验对象进行鱼类输送试验,获得了不同喉管与喷嘴截面积比射流式鱼泵的输送能力及单位质量能耗,并采用表观损伤统计、解剖和血清指标检测等方法分析了射流式鱼泵喉管与喷嘴截面积比对鲫鱼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被吸流体流量工况下,喉管与喷嘴截面积比较小的射流式鱼泵输送鱼类能力较强,且单位质量能耗较低。试验中喉管与喷嘴截面积比为1.75的射流式鱼泵输送鱼类能力达到1913kg/h,而单位质量能耗仅为1.51 kW?h/t。鱼类损伤的主要类型是局部鳞片少量脱落(轻度损伤),约占所有过泵鱼类的10%。在相同被吸流体流量下,喉管与喷嘴截面积比较小的射流式鱼泵中鱼类轻度损伤率较高,而喉管与喷嘴截面积比对重度损伤率影响较小;喉管与喷嘴截面积比较大的射流式鱼泵在输送过程中对少数鲫鱼肝脏造成的损伤较严重;而不同喉管与喷嘴截面积比射流式鱼泵输送过程均会对鲫鱼肾脏造成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在24 h内可以恢复到未过泵时的水平。综合考虑输送能力及鱼损情况,喉管与喷嘴截面积比为1.75的射流式鱼泵更适合鱼类输送。研究结果可为射流式鱼泵推广应用提供支持并可作为其优化设计的参考。
赵张敏,朱阳[7](2019)在《大型深水网箱真空吸鱼泵设计研究撤稿》文中认为随着海洋渔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近海捕捞资源的逐渐趋于匮乏,因此,在政府引导下,我国不少沿海渔民调整规划,由海洋捕捞转向海水养殖。同时,为了保护近海生态环境,养殖者购置了成套的大型深水网箱,采用了远海深水渔业养殖方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但是远海深水渔业养殖的不断发展,不少问题也随之暴
徐茂森[8](2018)在《射流式鱼泵输送性能及鱼类损伤与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射流式鱼泵具有鱼类输送损伤小、可不间断输送、结构简单、运行维护方便等诸多优点,在水产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对于射流式鱼泵性能、鱼类损伤、泵内鱼类行为及其胁迫下的鱼类应激响应等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完善。该研究属于流体力学及水产科学的交叉领域,需要采用多种研究手段并兼顾这两种学科的研究特点。为此,本文采用以试验研究为主并辅之以数值计算的研究方法,结合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和水产科学的分析测试手段,以射流式鱼泵内鱼类生命和游动状态为出发点,并兼顾射流式鱼泵自身的输送性能,重点开展射流式鱼泵输送性能及鱼类损伤与行为的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在相同面积比和输送高度下,射流式鱼泵的输送能力随着工作流体流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单位质量能耗在工作流体流量适中时达到最小值;在相同被吸流体流量和输送高度下,面积比越大的射流式鱼泵输送鱼类能力越小,且单位质量能耗越高;在相同面积比和工作流体流量下,射流式鱼泵输送高度越高,其输送能力越小且单位质量能耗越高。射流式鱼泵输送不同种鱼的能力不同,在相同工况下,输送团头鲂的能力最强而输送草鱼的能力最弱。(2)在相同面积比和输送高度下,鱼表观损伤率随着工作流体流量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而内部组织损伤率随着工作流体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被吸流体流量和输送高度下,面积比越大,鱼表观损伤率及内部组织损伤率越低;在相同面积比和工作流体流量下,输送高度越高,鱼表观损伤率越高,但内部组织损伤率受输送高度的影响较小。(3)在压力梯度作用下,鱼类鳃盖及鳞片可能受到损伤,且工作流体流量越大鳃盖和鳞片受力越大,鱼体越靠近壁面鳃盖和鳞片受力越大;在剪切流动的作用下,鱼鳃盖及鳞片可能受到损伤;在回流区域中,鱼在收缩室内拥堵并相互刮蹭导致鳞片脱落;空化是鱼类鳞片脱落及眼睛损伤的潜在风险,且鱼类累积死亡率随空化数的减小而增加,其中鱼鳔损伤是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鱼在收缩室及喉管内受到损伤的风险最大,因为该位置存在巨大的压力梯度和强烈的剪切流动,同时空化和回流现象也发生于此。(4)射流式鱼泵的输送过程会使鱼产生应激反应。在相同面积比与输送高度下,鱼应激反应程度随着工作流体流量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泵内空化对鱼损伤影响较大,无空化工况中鱼主要脏器未显现损伤迹象;而在空化工况中,鱼肝脏和肾脏可能受到损伤且在24小时内无恢复迹象,鱼呼吸代谢所受影响也较大。回流工况中鱼在泵内也消耗了大量能量并进行了剧烈的无氧呼吸。在相同被吸流体流量及输送高度下,面积比越大,鱼肝脏损伤的风险越大,而鱼有氧呼吸所受影响越小;在相同被吸流体流量下,由面积比不同的射流式鱼泵输送过程胁迫下的鱼应激反应、肾脏损伤、血糖代谢和无氧呼吸无明显差异。在相同面积比和工作流体流量下,输送高度越低,鱼肝脏损伤的风险越大,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受影响越大;由不同输送高度的输送过程胁迫下的鱼应激反应、肾脏损伤和血糖代谢无明显差异。在相同工况下,不同种鱼的应激响应有所不同;鲫鱼应激反应更剧烈、持续更久,其肝脏更易受损且恢复时间更长;草鱼肾脏更易受损且其呼吸代谢受到的影响最大;团头鲂受射流式鱼泵输送过程的影响最小。(5)鱼在泵内多处于逆流游动状态,逆流游动率随工作流体流量的增加而降低。在较低工作流体流量工况下,逆流游动的鱼在收缩室及扩散管内可出现悬停状态,而在收缩室内悬停则可能堵塞收缩室。大多数鱼的姿态改变发生在扩散管中,且姿态改变率随着工作流体流量的增加而增加。逆流游动的鱼在泵内停留时间随工作流体流量的增加而缩短,在高工作流体流量工况中,不同种鱼之间停留时间差别极小;而在低工作流体流量工况中,草鱼在泵内的停留时间最长。(6)单条鱼过泵会引起局部压力脉冲并在其通过后恢复,但不会影响流量。鱼群过泵则会引起更长时间的局部压力变化及流量降低,但均可在其通过后恢复。不同种鱼在过泵时均会引起泵内流体静压分布变化,其在喉管处时静压升高幅度较大,而其在扩散管时静压升高幅度较小。鱼体越宽,其对泵内流体动压分布影响的程度及范围越大;鱼在喉管及扩散管时均会引起其周围动压升高。在相同被吸流体流量和输送高度下,面积比越大,动压及静压分布受鱼影响的程度及范围越小;在相同面积比和输送高度下,工作流体流量越大,动压及静压分布受鱼影响的程度及范围越大。泵内流体轴向速度分布受鱼影响的范围较大,鱼在喉管位置时其下游出现低速区,该区域在鱼类运动至扩散管后逐渐消失;径向速度分布仅在围绕鱼体周围处产生变化,但其分布受鱼的体型、泵内位置及运动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在相同被吸流体流量和输送高度下,面积比越大,速度分布受鱼影响的程度及范围越小。在相同面积比和输送高度下,工作流体流量越大,速度分布受鱼影响的程度及范围越大。在回流工况中,鱼穿越收缩室内回流区时会使回流区暂时消失,而当其运动至扩散管处时回流区再次形成。(7)鱼在收缩室及喉管中前段所受轴向力与主流方向相同;鱼在喉管中后段时,其所受轴向力与主流方向相反,其所受轴向力先增大后减小;鱼进入扩散管后,其所受轴向力与主流方向相反且逐渐减小。鱼在扩散管内所受轴向力随工作流体流量的增加而增加。鱼在依次通过收缩室,喉管及扩散管的过程中,其体表静压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在泵内断面变化处,鱼头部与尾部所受静压差别较大;而喉管及扩散管内,其体表静压分布较为均匀。鱼在依次通过收缩室,喉管及扩散管的过程中,其体表动压变化与静压相反;在喉管及扩散管前段,鱼越靠近泵内壁面其所受动压越大;在扩散管中后段,鱼类表面动压分布相对均匀。在相同被吸流体流量和输送高度下,泵面积比越大,鱼体表静压和动压变化幅度越小且分布越均匀。在相同面积比和输送高度下,工作流体流量越小鱼类身体表面静压和动压变化幅度越小且分布越均匀。
徐茂森,龙新平,祝叶,李莉,吴宁,阮晓峰[9](2017)在《射流式鱼泵输送草鱼的性能研究》文中指出为了分析射流式鱼泵输送草鱼的性能及其损伤因素,文章设计了一台喉管直径为60 mm的射流式鱼泵,开展了草鱼输送实验,并采用高速摄影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射流式鱼泵在扬程2.24m时最高草鱼输送能力达918 kg·h-1,其所需水功率为2.83 k W。进一步的检测表明,部分实验鱼有鳞片脱落的情况,但未出现游泳异常,解剖后也未发现内脏受损等情况;实验鱼在过泵后呼吸频率及部分血液指标存在明显变化,但在24 h内基本可以恢复。数值模拟和高速摄影方法分析得出,剪切层是造成实验鱼泵内鳞片脱落的主要原因,撞击伤是由内流偏转诱导实验鱼撞击泵内壁面产生的,包含压力梯度在内的水力因素都可能使实验鱼产生应激反应。但由于鱼类在泵内时间极短,上述因素都不会致实验鱼死亡。
黄道沛,李存军[10](2016)在《基于负压原理的射流式吸鱼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射流式与真空式吸鱼泵是深水网箱养殖、拖网围网作业及鱼获加工运输的主要设备。射流式吸鱼泵存在鱼体损伤大、效率低的缺点,而真空式吸鱼泵对鱼体几乎是无损的,但由于其连续性的问题,其效率也不高。本文在对比研究两者的工作原理之后,提出利用真空式吸鱼泵对鱼体无损的优点来改进射流式吸鱼泵的方案。通过理论推导,证明其提高了射流式吸鱼泵流速,减小了输送压力,有效解决输送效率低,鱼体损伤大、存活率低的缺点。
二、网箱真空吸鱼泵试验中的技术问题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箱真空吸鱼泵试验中的技术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网箱养殖鱼类起捕技术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箱起捕模式分析 |
1.1 吊杆起捕 |
1.2 吸鱼泵起捕 |
1.3 螺旋提升机起捕 |
2 网箱起捕技术发展 |
3 建议 |
(2)基于incoPat数据库的吸鱼泵专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专利申请量趋势分析 |
2 各国家/地区/组织专利申请量 |
3 国内重点申请人分析 |
4 典型专利技术分析 |
4.1 离心式吸鱼泵 |
4.2 真空式吸鱼泵 |
4.3 射流式吸鱼泵 |
4.4 拖网网囊泵吸系统 |
5 结语 |
(3)养殖池塘单罐真空式吸鱼泵的设计和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吸鱼泵工作原理及主要设计技术参数 |
1.1 原理及结构 |
1.2 主要性能参数 |
2 主要部件设计 |
2.1 基本要求 |
2.2 进鱼管 |
2.3 吸鱼泵罐体 |
2.3.1 罐体容积 |
2.3.2 罐体壁厚 |
2.4 真空泵基本型式 |
2.5 控制系统 |
3 样机试验 |
4 结果与讨论 |
4.1 结果 |
4.2 讨论 |
4.2.1 鱼水比对吸鱼效果的影响 |
4.2.2 吸鱼泵其他参数 |
5 结论 |
(4)吸鱼泵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吸鱼泵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
2 国内吸鱼泵研究进展 |
3 国外吸鱼泵研究进展 |
4 研究建议 |
4.1 降低鱼体损伤率 |
4.2 提高吸鱼泵的工作效率 |
4.3 增加吸鱼泵的多功能性 |
4.4 提高吸鱼泵的智能化水平 |
(6)喉管与喷嘴截面积比对射流式鱼泵输送性能及鱼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装置 |
1.3 试验方案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喉管与喷嘴截面积比对泵输送性能的影响 |
2.2 喉管与喷嘴截面积比对鱼类表观损伤的影响 |
2.3 喉管与喷嘴截面积比对鱼类主要脏器的影响 |
3 结论 |
(7)大型深水网箱真空吸鱼泵设计研究撤稿(论文提纲范文)
1 工作原理概述 |
2 真空吸鱼泵相关参数计算 |
3 确定真空泵 |
4 结语 |
(8)射流式鱼泵输送性能及鱼类损伤与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吸鱼泵研究现状 |
1.2.2 环形射流泵研究现状 |
1.2.3 水力因素对鱼类损伤现状 |
1.2.4 鱼游运动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对象 |
2.2 试验装置 |
2.2.1 射流式鱼泵 |
2.2.2 射流式鱼泵试验台 |
2.2.3 数据采集及高速摄影系统 |
2.2.4 鱼类损伤检测试验台 |
2.2.5 鱼鳔压力试验台 |
2.2.6 鱼类生理指标检测试验台 |
2.3 试验策略 |
2.3.1 射流式鱼泵基本性能试验 |
2.3.2 射流式鱼泵输送鱼群试验 |
2.3.3 空化损伤试验 |
2.3.4 鱼类生理指标检测试验 |
2.3.5 射流式鱼泵内鱼游运动观察试验 |
2.4 小结 |
3 射流式鱼泵内鱼游运动计算方法与验证 |
3.1 理论基础 |
3.1.1 控制方程 |
3.1.2 湍流模型 |
3.1.3 动网格技术 |
3.2 无鱼条件下射流式鱼泵内部流动数值计算 |
3.2.1 计算域及网格划分 |
3.2.2 计算设置 |
3.2.3 模拟方案比较与验证 |
3.3 基于图像序列的射流式鱼泵内鱼游运动数值计算 |
3.3.1 图像及轨迹处理方法 |
3.3.2 计算域及网格划分 |
3.3.3 计算设置 |
3.4 小结 |
4 射流式鱼泵输送能力及鱼类损伤研究 |
4.1 输送能力的影响因素 |
4.1.1 工作流体流量 |
4.1.2 面积比 |
4.1.3 输送高度 |
4.2 鱼类损伤的影响因素 |
4.2.1 鱼类损伤类型 |
4.2.2 工作流体流量 |
4.2.3 面积比 |
4.2.4 输送高度 |
4.3 泵内流动因素对鱼类损伤的影响 |
4.3.1 压力梯度 |
4.3.2 剪切流动 |
4.3.3 回流现象 |
4.3.4 空化 |
4.4 小结 |
5 射流式鱼泵胁迫下鱼类应激响应试验研究 |
5.1 鱼类的应激响应 |
5.2 工作流体流量对鱼类应激响应的影响 |
5.2.1 应激性 |
5.2.2 内脏损伤 |
5.2.3 呼吸代谢 |
5.3 面积比对鱼类应激响应的影响 |
5.3.1 应激性 |
5.3.2 内脏损伤 |
5.3.3 呼吸代谢 |
5.4 输送高度对鱼类应激响应的影响 |
5.4.1 应激性 |
5.4.2 内脏损伤 |
5.4.3 呼吸代谢 |
5.5 不同种鱼之间应激响应差异 |
5.5.1 应激性 |
5.5.2 内脏损伤 |
5.5.3 呼吸代谢 |
5.6 小结 |
6 射流式鱼泵内鱼游行为及其与水流相互作用 |
6.1 射流式鱼泵内鱼游行为 |
6.2 鱼游行为对泵性能及流动的影响 |
6.2.1 壁面静压及流量 |
6.2.2 内部流动 |
6.3 泵内流动对鱼游行为的影响 |
6.3.1 轴向受力分析 |
6.3.2 体表压力分布 |
6.4 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工作总结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符号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射流式鱼泵输送草鱼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装置 |
1.2 实验材料及环境 |
1.3 实验方法 |
1.3.1 射流式鱼泵草鱼输送 |
1.3.2 草鱼过泵后生理指标检测 |
1.4 数值模拟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射流式鱼泵草鱼输送能力 |
2.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2.3 实验鱼损伤统计 |
3 讨论 |
(10)基于负压原理的射流式吸鱼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作原理 |
2 性能分析 |
2.1 射流泵的基本参数 |
2.2 射流泵的性能方程推导 |
2.3 本吸鱼泵的性能分析 |
3 总结 |
四、网箱真空吸鱼泵试验中的技术问题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箱养殖鱼类起捕技术现状[J]. 王志勇,冯书庆. 水产养殖, 2021(07)
- [2]基于incoPat数据库的吸鱼泵专利分析[J]. 楚树坡,徐志强,汤涛林,王志勇.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0(06)
- [3]养殖池塘单罐真空式吸鱼泵的设计和试验[J]. 田昌凤,陈晓龙,车轩,刘兴国. 渔业现代化, 2020(05)
- [4]吸鱼泵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J]. 陈晓龙,田昌凤,刘兴国,黄一心,车轩,杨家朋,洪扬. 渔业现代化, 2020(04)
- [5]高速摄影技术分析射流式鱼泵流量对鱼运动规律影响[J]. 徐茂森,黄斌,牟介刚,谷云庆,周佩剑,吴登昊. 农业工程学报, 2019(17)
- [6]喉管与喷嘴截面积比对射流式鱼泵输送性能及鱼损的影响[J]. 徐茂森,龙新平,牟介刚,郑水华,周佩剑,任芸,吴登昊. 农业工程学报, 2019(09)
- [7]大型深水网箱真空吸鱼泵设计研究撤稿[J]. 赵张敏,朱阳. 水产养殖, 2019(05)
- [8]射流式鱼泵输送性能及鱼类损伤与行为研究[D]. 徐茂森. 武汉大学, 2018(06)
- [9]射流式鱼泵输送草鱼的性能研究[J]. 徐茂森,龙新平,祝叶,李莉,吴宁,阮晓峰. 南方水产科学, 2017(01)
- [10]基于负压原理的射流式吸鱼泵研究[J]. 黄道沛,李存军.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