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治疗中Ilizarov外固定技术的应用效果论文_梁达志

湖南省脑科医院手足外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探讨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治疗中Ilizarov外固定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48例,对所有患者感染端清创后,均应用Ilizarov外固定技术予以治疗。观察分析患者手术时间、骨牵移长度、牵移骨痂矿化时间、骨性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优良率及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膝关节功能与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48例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平均手术时间、骨牵移长度、牵移骨痂矿化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分别为(53.18±3.07)min、(4.98±2.16)cm、(11.75±3.35)周、(9.69±3.18)个月;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骨折愈合优良率分别为(4.18±1.25)个月、81.25%;患者手术后踝关节功能、膝关节功能与骨功能评分均较手术前高(P<0.05)。结论:采取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疗效较佳,可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膝关节功能与骨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Ilizarov外固定;胫骨感染;骨不连

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是骨科治疗领域一项技术难题,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局部大段游离骨移植与带供血血管骨移植两种,虽在修复骨缺损方面临床疗效显著,但因易引起医源性自体损伤而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1]。近年来,随着Ilizarov技术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专家发现[2],在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治疗上临床应用Ilizarov外固定技术,可使骨折复位,同时能促进骨端骨性愈合与软组织扩张重建。本研究旨在探讨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治疗中Ilizarov外固定技术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1月临床治疗的48例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39.64±5.27)岁;按照Gustilo分类:18例ⅢA型,21ⅢB型例,9例ⅢC型;自患病至接受本次手术治疗时间为6~10个月,平均时间(8.15±1.06)个月;接受1次手术7例,接受2次及以上41例。

1.2 方法

Ilizarov外固定技术共分为两期。首期手术目的在于修复创面与预防感染。操作方法:首先将石膏、夹板等原有的骨折外固定物拆除,替换为组合式外用骨固定支架,并将骨断端坏死软组织、死骨及窦道完全清除,打通髓腔,然后使用生理盐水与双氧水冲洗,并使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创面。针对严重感染患者,应首先用VSD材料将创面覆盖,再使用500mL生理盐水与160000U庆大霉素予以冲洗,每日2次,并持续封闭负压吸引,待感染得到控制后,再实施皮瓣移植手术,以保证血液供给情况良好的软组织覆盖创面。清创完成后,于骨断端放置1g万古霉素,待患者创面修复完全、无感染时,可为其进行二期手术。二期手术方法:先将首期手术使用的组合式外用骨固定支架拆除,并更换成Ilizarov外固定架,选择克氏针固定,直径1.5mm,固定环平面与克氏针数量均应结合其稳定需要选定。胫骨近端与远端各2个环,骨推移端的固定则使用1枚半环与2 枚克氏针。固定妥善后,对创面进行反复冲洗,并放置橡皮管引流,于无菌情况下行覆盖敷料、包扎操作。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治疗期间,观察记录48例患者的手术时间、骨牵移长度、牵移骨痂矿化时间与骨性愈合时间。②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优良率。骨折愈合评价标准:骨基本愈合,无感染,畸形角在7°以下,肢体不等长在2.5cm以下为优;骨愈合,但上述3项标准有1项未满足为良;骨愈合,但有2项标准未满足为可;骨未愈合,3项标准均未满足为差。

③比较手术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膝关节功能与骨功能恢复情况。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无肿痛,正常活动在92分以上;轻微肿痛,正常活动度的75%为87~92分;仅为正常活动度的50%为65~86分;严重肿胀,跛行为65分以下。膝关节功能采用HSS评估系统评价[3],骨功能则采用ASAMI评定标准[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本研究数据,采用()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骨牵移长度、牵移骨痂矿化时间与骨性愈合时间

4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3.18±3.07)min,骨牵移长度(4.98±2.16)cm,平均牵移骨痂矿化时间(11.75±3.35)周,平均骨性愈合时间(9.69±3.18)个月。

2.2 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优良率

48例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4.18±1.25)个月;骨折愈合优26例(54.17%),良13例(27.08%),可6例(12.50%),差3例(6.25%),骨折愈合优良率为81.25%。

2.3比较手术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膝关节功能与骨功能评分

48例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手术后踝关节功能、膝关节功能与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多数情况下是由严重创伤与初始骨折处理失当等原因引起,因骨折端局部血运不畅,若伤口迁延不愈,可造成损伤局部软组织感染、坏死,进而使得骨断端骨痂成骨,从而可促使患肢功能障碍,甚至有截肢的危险[5]。目前,常规治疗手段主要原则为先修复受损的软组织、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再临床运用局部大段游离骨移植促使骨缺损修复。但由于该手术对患者的医源性组织的损伤较严重,且术后易造成畸形愈合、延迟愈合或骨吸收障碍等不良并发症,使皮瓣区血液供应异常,因而不利于患者的患肢康复。Ilizarov外固定技术以张力—应力法则为主要原理,是指生物组织缓慢牵伸产生一定的张力,可激发坏死软组织及骨骸的再生能力,促进骨结构的重建。该技术在畸形矫正、肢体延长、骨缺损与骨不连临床治疗领域广泛应用,其优势在于手术创伤小,干骺端截骨血运良好,可促使软组织愈合并完全覆盖创面,从而实现缺损软组织的修复[6]。同时,Ilizarov外固定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患者可带架清创,及早进行功能康复锻炼。此外,应用VSD材料覆盖创面,并行持续封闭负压吸引,可促进创面血液微循环,提高杀菌能力,从而使创面愈合速度加快。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的48例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平均骨牵移长度、骨性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98±2.16)cm、(9.69±3.18)个月、(4.18±1.25)个月,骨折愈合优良39例;患者手术治疗后踝关节功能、膝关节功能与骨功能评分优于手术治疗前。表明采取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可加速其骨折愈合,促使其患者长度与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实施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修复其骨缺损,并使其踝关节与膝关节功能得以恢复。

参考文献:

[1]周祖彬,彭晓春,唐明杰,等. 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干感染性骨不连[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3):298-300.

[2]喻鑫罡,郭彦杰,陆连松,等. 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胫骨CiernyⅣ型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3):295-297.

[3]朱勇,朱永林,王效柱,等.不同HSS评分的K-L各期膝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清理联合康复治疗的疗效评价[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3):479-482.

[4]曹建明,朱巧辉,周亚净,等.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及骨缺损临床价值评述[J]. 医学信息,2015,28(27):222-222.

[5]孟祥永,崔旭娜,崔建胜. Ilizarov支架治疗感染性骨不连20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4,23(23):38.

[6]王书亮,许庆家,朱磊. Ilizarov外固定技术在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6,56(11):84-85.

论文作者:梁达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7

标签:;  ;  ;  ;  ;  ;  ;  ;  

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治疗中Ilizarov外固定技术的应用效果论文_梁达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