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美术;艺术;授课
美术课程是发展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对学生美学意识的塑造和整体艺术修养的提升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可见,初中美术虽然不作为学生学习的主修课程,但它的教学依然对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丰富学生艺术内涵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那么,我们如何在初中课堂中展开美术的有效教学,才能达到最有效的教学目标呢?本文,笔者便从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策略进行探讨,以期能和各位一线教师共同学习与借鉴。
一、运用音美结合,挖掘情趣美育
美术和音乐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它们中却有着些许相同的艺术规律。画是静止的,音乐是流动的,将音乐与美术相结合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实现色彩与音符的完美碰撞,还能使得美术课堂形式更加多样化、丰富和具有趣味性,进而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的思维习惯。
例如,笔者在教学时借助戏曲元素,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教材内容强烈的戏曲色彩。所以当教师教学时,就可为学生选取具有特色,学生耳熟能详的戏曲选段,让学生静静戏曲文化的魅力。再如,当学习到现代美术时,我们就可选取具有强烈现代感的、明快的、节奏感强的音乐作为背景穿插于课堂,让学生充满激情和昂扬的感受,进行美术作品的欣赏以及创作。美好的音乐感受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集中起来,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创作氛围,帮助学生创造出无拘无束的思维环境,并根据自己的感觉塑造心中活灵活现的形象。通过不同节奏、不同特色的歌曲,学生的思维受到不同的影响,创作出来的作品也会有着风格特点上的不同。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音乐作为美术教学的辅助性材料,要能够做到适当适时穿插,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融合民间艺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运用民间艺术进行美术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对民间艺术有所了解,同样也是对民间艺术的一种传承。学生观看民间艺术作品和临摹制作民间艺术作品会得到两种不同的感受,可能在观赏的过程中,只注意到了艺术作品的形式美,但在临摹制作的过程中,便会体会到创作者的艰辛,对民间艺术作品所运用的创作手法、表现形式也会有新的认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笔者在教学生进行素描的学习时,笔者就尝试通过多媒体带学生去体会中国民间艺术的东西,像清明上河图、藏区服饰、少数民族特色等。让学生根据观看和了解进行临摹练习,感受不同的民间艺术风格与趣味。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便会发现,这些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很多东西均是临摹的难点,需要学生将构图、比例拿捏的恰到好处,还需要学生用耐心和细心进行临摹,才能临摹出优秀的作品。在学生进行素描练习时,美术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去当时具有中国民间艺术特色的地方进行摹写,在学生摹写的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特点与绘画要点,讲述关于中西方文化的区别。由此,可加深学生对于中国民间艺术的认识,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更为深入。让学生学习民间的知识,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民间文化与美术的融合,也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三、利用民间玩具,对学生造型思维的启发
民间玩具中也有许多有趣的造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运用民间玩具来启发学生的造型思维,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从而使学生创作的作品更富有趣味性。民间玩具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有不倒翁、旋木娃娃、布老虎、皮影戏、泥人、面人、糖人等等,种类丰富。这些民间玩具均可用于美术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的造型思维。
比如,在授课前,我搜集了一些民间玩具,并将这些玩具带入到美术课堂中,使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并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学生在看到不倒翁、旋木娃娃、燕车这些民间玩具的时候,非常感兴趣,并试着玩了其中的玩具,这些民间玩具的玩耍方式、造型也给了学生许多美术创作的灵感,可见学生的造型思维得到了提升。随后笔者给学生安排设计书包的任务,学生在设计书包时,不仅将玩具的造型也融入其中,还将书包本身就设计成了玩具的形式,学生将书包上加入了对话器、跟踪器、摄像头、时钟、飞行器、空气净化器、身份识别按钮等先进的科技,还专有一个休闲游戏机,可以说将生活中所有需要的设备、自身需要的游戏均纳入了其中。可见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民间玩具对于学生想象力的激发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美术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当运用民间玩具启发学生的造型思维,使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创作思维。
总而言之,教师应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欣赏课感受艺术之美,提升自身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梁恩桐.新课改背景下构建美术高效课堂的探究[J].美与时代(中),2019(10):69-70.
[2]王碧微. 初中美术课堂情境教学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8.
论文作者:王腾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学生论文; 美术论文; 民间论文; 玩具论文; 民间艺术论文; 艺术论文; 思维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