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声调方言天水话的两字组连读变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天水论文,变调论文,声调论文,方言论文,两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其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陇中片,是三声调方言。天水话的声韵及单字调详情见另文《甘肃天水方言音系》,本文集中讨论天水方言的两字组连读变调情况。
一、天水方言音系概况
1.1天水话有25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
1.2天水话有31个韵母,不包括儿化韵。
1.3天水话有3个单字调,不包括轻声。
平声 13上声 53去声 44
二、“重重型”两字组连读变调
天水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可分为“重重型”与“重轻型”两种类型。本节讨论的是“重重型”两字组连读变调。需要说明的是,天水方言单字调只有三个,平声不分阴阳,但是不同来源的平声字,连调模式有区别。为叙述方便,下文除照称“平声、上声、去声”三个单字调名称外,还使用“阴平”、“阳平”两个深层调类名称。“阴平”字指古平声清音字和古入声清音字、次浊字,“阳平”字指古平声浊音字和古入声全浊字。请看“重重型”两字组连读变调表:
表1
天水方言的“重重型”两字组,前字和后字各有四个调类,共有16种组合。变调发生在前字为阴平和前字为上声的5种组合中。前字为阴平的,后字若为阳平、上声、去声及部分阴平字,后字均不变调,前字都由13变为21。前字为上声的,变调只发生在后字为上声的部分组合中:后字不变调,前字由53变为21。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2.1 “阴平+阴平”。这类组合中,大部分词语不变调。例如:
[13 13]
部分口语常用词语后字不变调,前字由13变为21。例如:
[13-21 13]
上例“东西事物、工夫”等两字组合的后字在北京话和其他许多方言中大多读轻声,但天水话中均读单字调,而不读轻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助词“的”、叠音词的后一字在北京话和其他许多方言中都读轻声,但在天水话中,若前字为阴平字,则仍读单字调,而不读轻声。例如:
[13-21 13]
2.2 “阴平+阳平”。这类组合中,后字不变调,前字由13变为21。例如:
[13-21 13]
上例中“包袱、聪明”等两字组合的后字在北京话和其他许多方言中都读轻声,但在天水话中仍读单字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阳平字“头”作名词后缀时,在北京话和其他许多方言中都读轻声,但在天水话中,处于阴平字后字时,仍读单字调,而不读轻声。例如:
[13-21 13]
2.3 “阴平+上声”。这类组合中,后字不变调,前字由13变为21。例如:
[13-21 53]
上例中“牲口、清楚”等两字组合的后字在北京话和其他许多方言中都读轻声,但在天水话中仍读单字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上声字“子”作名词后缀时,上声字“里”作方位词时,上声字“了”作助词时,在北京话和其他许多方言中都读轻声,但在天水话中,处于阴平字后面时,仍读单字调,而不读轻声。例如:
[13-21 53]
2.4“阴平+去声”。这类组合中,后字不变调,前字由13变为31。例如:
[13-21 44]
上例中“兄弟弟弟、周正”等两字组合中的后一字在北京话和其他许多方言中都读轻声,但在天水话中仍读单字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去声字“上、下”作为方位词或趋向动词时,在北京话和其他许多方言中都读轻声,但在天水话中,处于阴平字后面时,仍读单字调,而不读轻声。例如:
[13-21 44]
2.5“上声+上声”。这类组合中,大部分词语不变调,例如:
[53 53]
部分凝固程度高的口语常用词后字不变调,前字由53变为21。例如:
[53-21 53]
三、“重轻型”两字组连读变调
本节讨论的是“重轻型”两字组连读变调。请看“重轻型”两字组连读变调表:
表2
天水方言的“重轻型”两字组,前字和后字各有四个调类,共有16种组合。变调出现在13种组合中,前字均不变调,后字无论单字调读什么,均变为较轻较短的21,我们用调号1表示。表中的空格表示没有相应的轻声词语。如上文所述,北京话和其他许多方言中读为轻声词语的“阴平+阴平”、“阴平+阳平”、“阴平+上声”、“阴平+去声”组合,在天水方言中都读为“重重型”。这四种组合在天水方言中,除了“阴平+阴平”有轻声词外(这些词与其他方言相应组合的轻声词语有差异,见下文),其他组合没有轻声词语,因此出现了三个空格。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3.1 “阴平+轻声”。这类组合中的后字多为阴平字。这些组合多是书面语而不是口语常用词语,后字也读轻声。例如:
[13 1]
下面两个词是例外,前一个词后字为上声,后一个词是叠音词。如上文所述,天水方言中类似的词读“重重型”而不读轻声。
[13 1]
3.2 “阳平+轻声”。这类组合多为口语常用词。例如:
[13 1]
有些组合不是口语常用词语而是书面语,后字也读轻声。但这些词语的后字一般是阴平字。例如:
[13 1]
名词后缀“子、头”,处于后字位置、表示方位或趋向的“里、上、下”,助词“的、得、了”,以及叠音词的后一字均读轻声,这一点与北京话及其他许多方言一致。例如:
[13 1]
3.3 “上声+轻声”。这类组合多为常用口语词语。例如:
[53 1]
有些组合不是口语常用词语而是书面语,后字也读轻声。但这些词语的后字一般都是阴平字。例如:
[53 1]
名词后缀“子、头”,处于后字位置、表示方位或趋向的“里、上、下”,助词“的、得、了”,以及叠音词的后字都读轻声。这一点与北京话及其他许多方言一致。例如:
[53 1]
3.4 “去声+轻声”。这类组合多为常用口语词语。例如:
[44 1]
有些组合不是常用口语词语,而是书面语,后字也读轻声。但这些词语的后字一般都是阴平字。例如:
[44 1]
名词后缀“子、头”,处于后字位置、表示方位或趋向的“里、上、下”,助词“的、得、了”,叠音词的后字都读轻声。这一点与北京话及其他许多方言一致。
[44 1]
四、现象和规律
4.1平声的分化
天水方言单字调中平声不分阴阳,但在两字组连读变调中平声一分为二:古平声清音字和古入声清音、次浊字一路走,我们称之为“阴平”;古平声浊音字和古入声全浊字一路走,我们称之为“阳平”。古平声字的清浊在两字组连读变调中得到了区分,可以说,天水话在两字组连读变调中“平分阴阳”。这一点可以从四个方面得到证明:
第一个方面,由“重重型”变调类型可知,部分“阴平+阴平”两字组合及“阴平+阳平”、“阴平+上声”、“阴平+去声”三种两字组合中,前字要变调,由13变为21,但是“阳平+阴平”、“阳平+阳平”、“阳平+上声”、“阳平+去声”四种两字组合中,前字不变调,仍读单字调13。第二个方面,由“重重型”和“重轻型”两种变调类型的具体例子可知,名词后缀“头、子”、处于后字位置的表方位或趋向的“里、上、下”、助词“的、了”及叠音词的后一字,如果前字是阴平字,则不读轻声,而读单字调;如果前字是阳平字,则读轻声。第三个方面,阴平为前字的组合中读“重轻型”的词语少,因为北京话及其他许多方言中读“重轻型”的“东西事物、聪明、牲口、兄弟弟弟”等口语常用词语,在天水话中都读“重重型”。而阳平为前字组合中的口语常用词,如“棉花、麻烦、云彩、时候”等,基本同北京话及其他许多方言一样读“重轻型”。第四个方面,阴平字和阳平字作两字组后字时也有区别:阴平字作后字时常读轻声,即使在一些非口语常用词中,如“方针、侵略、刑法、财物、产生、表彰、战争、报销”等组合中的后字,也读得又轻又短,这一现象在阳平字作后字的两字组中很少见到。
天水话两字组“平分阴阳”在对比词语中体现得很清晰:
还值得注意的是,天水话中,虽然古平声字和古入声字混同为一个舒声调类,但在连读变调中二者又显示出了差别:古平声次浊字跟着全浊字走,古入声次浊字跟着清音字走。
4.2轻声的性质。魏钢强把汉语方言中的轻声分为“调值的轻声”和“调类的轻声”,前者指轻声字调值轻短;后者指轻声字失去原调类的字调,即使调值并不短。有的方言的轻声兼具两种特点,属于“调值调类的轻声”。
天水话的轻声读得又轻又短,属于“调值的轻声”;同时,轻声失去了原调类,又属于“调类的轻声”,因此天水方言的轻声可以称为“调值调类的轻声”。
从轻声的定义再来审视天水方言中的这些词语:东西[13-21 13]、包袱[13-21 13]、牲口[13-21 53]、兄弟弟弟[13-21 44]、金的[13-21 13]、姑姑[13-21 13]、砖头[13-21 13]、包子[13-21 53]、天上[13-21 44],尽管在北京话及许多方言中它们都读轻声,但是在天水方言中,这些词语的后字调值并不轻短,也没有失去原来的调类,因此我们仍然认为它们是“重重型”的两字组变调而非轻声词语。
4.3阴平字的轻声化。天水方言轻声的另一个特点是“阴平字的轻声化”。如前文所述,阴平字作后字时常读轻声,即使在一些非口语常用词中,也读得又轻又短。因此天水方言中,以阴平为后字的轻声词语要比以其他声调作后字的词语多,也比北京话等许多方言以阴平为后字的轻声词语多。联系到“重重型”变调多发生在前字为阴平的组合中,且变调结果都是前字变为21,可以说,调域低、调长短是天水方言阴平字在连调中的总特征。
4.4上声的变调。“上上变阳”是北京话的一大特点,也见之于其他许多方言。天水话中两上声字相连,部分凝固程度高的口语常用词前字变调,由53变为21;其他词语不变调。这说明天水话中“上上”变调还不够成熟,处于扩散阶段。但是天水话的“上上”变调是否属于“上上变阳”类型,容待以后详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