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学生竞争力的培养路径与策略研究
尹向艳
(宝鸡文理学院 教育学院,陕西 宝鸡)
摘 要: 每一次时代的转型,本质上都是一次知识的转型。人工智能产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必须在与人工智能合作的同时充分发挥人类独有的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沟通力、学习力及同理心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以培养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竞争力。
关键词: 人工智能;学生竞争力;培养路径
信息社会的伟大预言家凯文·凯利曾说:“如果你问我未来20年最重要的技术是什么,我会告诉你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会像200年前的电力一样重要。”信息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再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10年之后,一些00将步入职场;20年后,10后也将参加工作,那时将是人工智能大展身手的年代。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素质的人才来应对这些强有力的竞争者?
一 基本概念
(一) 人工智能
1950年,计算机之父·图灵提出设想—“机器真的能思考吗”,人工智能的研究目标由此明确。现在公认的人工智能起源是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约翰·麦卡锡、马文·明斯基以及克劳德·香农等人在达特茅斯举行研讨会,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个名词。[1]人工智能的定义简单来说就是让机器完成一些需要人的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务。
(3)推进自动化监测技术,提高监测能力。自动化监测是地下水监测的发展趋势,新建设的监测站点一般都安装了自动化监测设备,提高了监测精度和频率[13]。同时应该加快推进人工长期监测点的改建工作,提高自动化监测点比例,全面提升地下水自动监测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二) 分类
1.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指的是只能完成一项单一任务的智能,它不具备自我意识。我们现阶段所使用的人工智能都属于弱人工智能范畴。
作为整个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教育目的反映了教育在人才的培养规格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上,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报告首次提出“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并将“立德树人”置于“全面发展”之前,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教育方针的继承和发展。
学期结束后,观察组学员的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学员的教学满意度调查中教学计划、教学管理、专业认同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教师态度、教师水平、学术期望项目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2。
(三) 特点
1.灵活性。可以适应不同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由波场变换理论可知,完成瞬变电磁场到波场的变换需要一系列变量,其中,由仪器实测各个测点的感应电动势可以计算出用发送脉冲电流幅值归一化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对其利用数值积分进行计算得到瞬变电磁垂直磁场值,即可获得基于瞬变电磁扩散场的数据P(s,t),U(s,q)则可以通过式(2)求解。完成波场变换后,采用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对转换波场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单位测点的虚拟波场值,即可进行合成孔径成像数值计算。
3.个性化。在大数据的支撑下,满足各类人群的不同需要。
2.包容性。涉及到计算机、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几乎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
二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怎样的人才
多元智能型人才,如表1所示。
表1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类型
2.尊重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某门学科怀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愿意花费时间与精力去学习、去钻研。许多学生因为父母的压力和安排,被迫参加许多的课外兴趣辅导班,但好多学生都半途退出了,究其原因是,父母在为孩子选课的时候没有尊重孩子的兴趣,既然他们不是因为自己的真实兴趣而学,即使赶鸭子上架,
创新、创造是使人类社会保持进步的动力之一,所以在培养学生的时候要着重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观点与想法并用创新性的方法与策略来解决问题。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信息爆炸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会更加紧密,而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是愉快合作的基础。拥有发现美、欣赏美并鉴赏美的能力是陶冶人情操的法宝。同理心是感知与理解他人情感的桥梁,沟通人与人的心灵,促进人与人的交往。新时代的到来会催生许多新兴产业,产生许多新的岗位,知识的快速更迭,需要未来的人们具备终身学习与快速学习的能力。学会批判性、高阶性思考、发展解决问题能力、养成创新型思维才能让学习者在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的时候充满自信。[3]
三 新一轮教育改革:培养人工智能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一)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从“标准到非标准”
1.缓解了当地年轻劳动力流出的现象,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刚刚上面讲到的由于一系列原因导致劳动力流出从而发生恶性循环,这种原因对经济的影响十分巨大。当地政府通过招商引资让企业在这些地方发展,给当地提供了就业岗位。由于土地荒芜,政府通过各种措施让有能力的人在当地发展现代农业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这些政策改变了当地以前劳动力流出的现象,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1.教育理念多元化。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人工智能时代知识的快速更迭,需要学生不断地充电,不仅要赢在起跑线还要赢在长跑上。终身学习更多地是学习交叉学科的知识,而交叉学科在提升学生智慧和情商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工智能具有高智商但是低情商的特质,这正是人与工智能与人的最大区别之一。终身学习为创造力的培养提供新鲜血液。
2.教学方式非标准化。在人工智能时代下未来教育打破了单一固定的学习空间和场景并为学生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教学方式也不仅仅局限于当前传统的讲授方式,线上线下师生互动、人际互动模式、自主学习与个性学习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利,为创造力萌发提供优质土壤。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个人自身成长的需要。从竞争格局来看,未来掌握单方面技能、做重复性工作的人将面临失业危机,这就要求我们在创意领域大展身手。当前的教育模式是“标准化的教学+标准化的考试”,容易被考核的、量化的、确定性的知识成为教学和考试的重点。[1]这样的流水线式培养模式的好处是可以更高效、更经济的培养大规模的人才。但是它往往是以牺牲了学生的个性、兴趣为代价,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正如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崇尚个性化,反对呆板与僵化,教育也要从“标准化到非标准化”过渡与发展。
2.借助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方面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合作交流通道,通过信息技术,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时时交流,讨论。[6]另一方面,它拓宽了学生的交流空间,学生随时可以接触到来自全球世界各地的人,多元文化的交流在扩展他们知识面的同时也为他们打下了与他人良好合作的基础。
(二) 学生合作沟通力的培养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靠“单打独斗”就取得成功的人将越来越少,个人所取得的成就大小将取决于他聚集人才的能力,与他人合作,聚集更大的能量。[4]人际交往能力是人社会性的体现。而人工智能“智商高”而“情商不高”,因此擅长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将使得学生在未来社会取得非常重要的竞争优势。
1.实景体验式学习。以社会为学校,跳出围墙,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辅导低年级学生做作业、图书馆服务、孤儿院献爱心等这些活动,在社会活动中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合作沟通能力。美国的精英教育特别强调社会服务,把它当作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把整个社会视为教育的场所,教育环境、教育材料、教育工具等资源都较学校丰富并增加了几倍,学生接触的人与物也纷繁复杂,其合作交流能力也在处理不同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中得到锻炼与提升。
3.课程设置非标准化。模糊学科边界。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解决需要知识和多种技能的整合使用,没有绝对的单一学科的问题,因此学生在术业专攻的同时要具备多能。现在学校教学大量以学科方式产生,开设多种课程,但是学科之间没有交叉,彼此独立。学生无法进行深度学习。学校通过开设融合课程、综合课程来满足学生深度学习的需要,通过理解不同学科领域的范式,增加知识储存量,扩大知识面,获得多元思维方法。美国为了培养学生的科技理工素养,实施STEM教育,即科学(Science),技 术(Technology),工 程(Engineering),数 学(Mathematics)这几门学科的融合课程[5],加强其人才的全球竞争力。
(三) 学生学习力的培养
1.宽容学生犯错、允许学生试误。人的年纪与他的学历力往往成反比,人随着年纪的增长学习力却逐步下降。成年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倾向于运用已有的经验与阅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儿童由于年龄与知识累积的原因敢于冒险与犯错,而许多创新性的观点就是在不断地犯错与试误中取得的。爱迪生之所以被称为发明大王,就是因为他不断失误并且对错误持宽容的态度。在一次次的发明灯泡失败后,他甚至开玩笑似的说到:“至少我知道了一千种不能做灯丝的材料”。但是现在大多老师对于学生犯错还是抱着不能容忍、一棒子打死的处理方式。这需要教师重视宽容孩子犯错在培养学生学习力中的作用。
2.强人工智能指能够完成人类所能够完成的所有任务的智能,它具备人的思维,能像人类一样思考。[2]目前现实中还并不存在强人工智能,只是出现于小说及科幻电影中。
从多元智能角度来看,标准化、重复性的脑力和体力劳动都可以由人工智能来很好地完成,如表格中的前四项智能,而在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等方面人工智能实现程度较低,所以在培养学生时,可以聚焦于这些不容易被淘汰被替代的能力上,如创新、创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鉴赏美的能力、同理心、自主学习能力等。
也上不了高架。家长与老师需要做的是呵护、尊重学生的兴趣,而不是扼杀与打压,放下作为家长与作为老师“权威”,细心观察孩子的好恶,引领他走向感兴趣的领域。
(四) 学生同理心的培养
同理心从定义上来说即是一种能够理解和分享别人感受的能力。德国教育家库尔特·哈恩:“我认为教育首要的职责是确保这些品质的存在:进取的好奇心,不可战胜的精神,追求坚韧,明智的自我否定,当然首要的是同理心”。
人工智能胜在“智”而缺乏“情”,未来学生要在瞬息万变的时代获得更好的发展,同理心是其必须具备的品质。
创新就是对事物的认识能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这样也才能产生挑战极限的成果。河北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经过十几年对治理土壤污染的研发,选择了用有机硅新材料合成“世界唯一,中国首创”的有机硅功能肥,形成一个多功能系列肥料新体系,不仅大幅度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尤其是能有效的治理板结土壤、酸性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尤其对治理盐渍化土壤、盐碱土壤有特殊的效果。
1.倾听学生的声音。当学生的声音没有被忽视,感觉被尊重,他们才会有能量,才会去传递能量,才会去听别人的倾诉,看见别人的情绪,试着体会别人的感受。教育的本质是一颗树摇动另一颗树,教师和家长首先需要具备同理心,学生才会上行下效。
646 钙泄漏发生机制及其与心房颤动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 申 华,奚 望,王 擎,高 阳,李妙龄,王志农
2.经典阅读。现在伴随着科技的越来越发达,学生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在碎片化知识的阅读与浏览上,却缺少经典作品的滋润。而经典阅读能使得学生接触到无数智慧心灵,他们来自全世界各地,不同时代,穿越时间与空间的阻隔,同学生进行心灵对话,思想碰撞,为学生体会各种情感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从而促进学生同理心的建立与形成。
四 结语
人工智能在取代一些行业的同时必定会再来新的机遇。但是不管时代怎么变化,我们都应立足于“人”的发展,发挥作为“人”的优势,社会,学校,教师及家长共同合力来培养既能很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又能拥有卓越竞争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作冰.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革命[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2] 人工智能发展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OL].中国社会科学网www.cssn.cn, 2017-04-05.
[3] 蔡自兴.中南大学公开课 : 人工智能 PK 人类智能[OL].网易公开课 open.163.com.
[4] 马玉莎.高中生合作意识及其培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
[5] 喻小波.我国中小学创新能力提高——STEM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6.
[6] 张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变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本文引用格式: 尹向艳.人工智能时代学生竞争力的培养路径与策略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27):16-18.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27.006
作者简介: 尹向艳,女,汉,陕西省榆林市,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标签:人工智能论文; 学生竞争力论文; 培养路径论文;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