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乡镇企业第二次飞跃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农村富余劳力的主要“吸纳器”,农民脱贫致富的主渠道,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的激烈竞争,乡镇企业老的竞争手段、管理方法和技术设备跟不上市场的步伐,所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存在的一些问题越来越突出,如经济效益差、低水平重复建设,管理水平低等。
笔者认为影响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思想认识不足。一些生产经营者,仍然安于现状, 墨守陈规,怕担风险,怕负责任,特别对项目难选、资金难筹、人才难找、产品难销等问题,束手无策,有的干脆撒手不干,图个自在。有的想搞政绩工程,乱上项目,遍地开花,结果市场“一喘气”,企业就“吊氧气”,一蹶不振,浪费资源。
2、管理措施不力。小部分企业管理机制仍未理顺, 非经营性支出过大,挤占了生产性支出,使产品成本过高。有的生产经营者还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好货不愁销”、“皇帝女儿不愁嫁”,没有在产品营销上下功夫,最终导致产品积压,被市场冲垮,深陷亏损的泥沼而无力自拔。
3、人才极度匮乏。目前,乡镇企业的职工素质普遍较差, 多数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企业中去,以致人才更为匮乏,产品更新换代十分缓慢,主导产品多年不变,适应不了市场的需要,市场日益萎缩。
4、资金严重不足。 由于大部分乡镇企业所需的资金过分依赖银行,加之银根紧缩,银行的信贷资金极为紧张,造成资金供求矛盾更为突出,以致有的企业生产设备老化,效益较低;有的企业技改则无法如期竣工;有的开工不足无法达到满负荷生产;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5、发展环境恶化。当前, 大多数企业仍然是乡镇政府的“附属物”和村委会的“小钱柜”,在人事、财务甚至经营决策上没有自主权。有的部门和单位从自身小集体利益出发,想方设法,巧立名目到企业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款,这不仅加重了企业的负担,还过多地牵扯了企业负责人的精力,使企业疲于应付,影响正常生产。有的乡镇为了完成财税任务,逐年升级加码,超调利润,致使“肥的拖瘦,瘦的拖垮”,发展后劲不足。
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解决乡企所面临的问题,挖掘新的增长点,再创新优势,推动乡镇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必须从以下方面去努力。
一、在转变观念、壮大规模上要有大突破
乡镇企业要实现二次飞跃,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充分发挥优势,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实施规模经济战略,形成有“特色”的产品和产业,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
首先,要破除三种观念。一是破除“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小农经济意识和怕失权、怕失利、怕失位的思想,树立社会化大生产的观念;二是破除等、靠、要的被动思想,树立“早调整早主动,晚调整必被动,不调整更严重”的观念;三是破除重复建设、产品雷同、内耗加剧、各自为战的封闭意识,树立上下一盘棋、规模效益型发展观念。
其次,要着力结构调整。要充分利用农村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加工成本较低,充裕的劳力资源,大力发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实现乡镇企业战略性转移。一要大力发展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连结在一起,实行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使工业依靠农业,农业依靠科技和加工,达到优势互补,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二要狠抓以骨干企业或名优产品为龙头的企业,努力开发和生产适销对路、知名度高的新产品,大打名牌战略,带动同类中小型企业,延伸产业链,形成群星闪烁、众星拱月,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格局。三要紧紧围绕以成品厂家为核心的大型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或挂靠等方式,生产配套产品,从而在大企业的带动下,走小而专、小而精、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的路子,占据自己特有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逐步形成“小巨人”。
第三,要注重规模经营。浙江万达集团、江苏森达集团都是从摆地摊开始,通过借名牌、租名牌生产,吸引资金,聚集人才,扩大规模,最后左右市场。江苏的红豆集团、浙江的横店集团等也都是通过资本的集中和企业的“聚核”,实行规模经营,实现飞跃。因此,对经济效益好、初具规模的企业,要突出抓好内涵调整,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引导企业走向“产业多样化、企业集团化、产品高档化、经营外向化”的路子,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要坚持劳动与技术密集相结合,不断强化技术改进和新产品开发,既扩大总量又提高质量,实现内涵、外延一齐上。对基础差、存量效益有限的企业,要果断采取措施,盘活存量资产,抓紧实施一批“大、新、高、外”项目,增强抗御市场风浪本领。
二、在深化改革、转机换制上要有大突破
当前,投资政府化,产权不明晰,职责不明确,“泥碗铁化”等问题,是企业机制弱化、内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按照以转换经营机制、增强活力为出发点,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推行股份合作制为主渠道,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乡办、村办、联户办、户办及合资、合作、联办等“多轮驱动、多轨运行”的新体制,放胆走“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私营经济、搞活混合经济”的发展路子。在措施上,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模较大、素质较高、效益较好的企业,组成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按公司法规范运行;对有一定规模、产品销路较好,但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一般的企业,推行股份合作制;对小型、微利、亏损企业,采取兼并、租赁、承包、拍卖等办法,盘活存量资产,提高经营效益;对已改制的企业,进一步做好巩固、完善和提高,发挥最大优势。在方式上,因厂制宜,不搞“一刀切”、“一风吹”,积极探索,强调“卖”字,突出“股”字,少搞“租”字,力求彻底、不留尾巴,不搞翻牌公司,切实推进乡镇企业再上新台阶。
三、在加大投入、合理布局上要有大突破
乡镇企业要大发展,就要上大项目,上好项目,没有项目,发展就是一句空话,而上项目关键要打破资金投入这一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瓶颈”,学会找米下锅,开辟资金投入新渠道。
一是向上争资金,贷钱己用。利用有特色的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老建、金融等部门的扶助资金和专项贷款,重点扶持重点及优势项目的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出口创汇和农产品加工;二是朝下集资金,散钱整用。大力引导、鼓励农民实行集资入股、合资、合作等形式兴办企业,特别是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带技术、带资金、带信息返乡投资办厂;大力提供部门与乡(镇)村办企业,采取乡镇搭台、部门帮扶的举措,切实有效地解决资金困难;三是向内挖资金,死钱活用。对那些微利及亏损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卖、包、联,走“公有私营”、“国有民营”之路,并搞好清理债权债务,清仓查库,盘活存量资产,做到死钱活用,补充“血液”。四是从外引资金,他钱我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四处找伙伴,吸引中外商人、企业家来投资、办企业。
在搞好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努力做好布局文章。要打破“厂自为战,镇(村)为战”区域界限,合理配置资源,推进城乡一体化,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要加快三大产业的内在融通,通过资产重组提高产业间的相互依存度。要加快工业小区建设,以优惠政策、优质服务鼓励乡、村或个人到小区兴办企业,吸引境内外客商到小区投资办厂,形成国道、省道沿线的一条工业走廊,兴起一批产业关联度高、技术含量高、产值利税高的产业群,积极为农村富余劳力拓宽就业门路,努力使乡镇企业朝着更高层次发展。
四、在强练内功、开拓市场上要有大突破
乡镇企业必须切实强化四个管理,努力向管理要质量、要市场、要效益。
一要强化成本管理。积极推行“成本前置、成本否决”等先进经验,把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作为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核心来抓,量化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成本目标,硬化成本管理责任,使经济走出高投入、低效益的怪圈。
二要强化财务管理。对资金周转、产销率、增值率、利税率等体现企业生产经营实绩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考核,减少跑冒滴漏,尽快提高经济效益。
三要强化质量管理。着力在内部管理上下功夫,健全各项制度,扎扎实实地练内功,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能够通过国内市场的“通行证”,赢得消费者的“信誉证”。
四要强化营销管理。要精心研究国内外市场行情的变化,分析消费者的心理,及时作出生产与经营的应变决策。要加强销售队伍的建设,运用灵活的机制和策略开拓市场,努力提高促销、拓销的层次和水平,千方百计开拓乡镇企业的国内外市场。
五、在科技兴企、优化环境上要有大突破
为了适应日益激剧的市场竞争,乡镇企业必须在增加科技含量、优化发展环境方面下好三着棋:一要加快人才的培育。既要挖掘“土的”,大胆起用本地能人,将那些懂经营、会管理、有能力、有开拓精神的能人推向厂长(经理)岗位,又要积极引进“专”的,为乡镇企业发展增添活力。二要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和开发,推动产品更新换代,提高科技含量,力争在短时期内赶上先进水平,抢占科技和市场的制高点。三要进一步优化环境。要在着力搞好水、电、交通、通讯等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制定优惠措施,实行咨询、立项、审批等一条龙服务,做到先发展后规范,先让利后收税,先服务后收费。要制止向企业乱收费、乱检查、乱摊派,严格禁止“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切实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