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北京 100037)
摘要:本文从技术标准、技术保障、核安全文化三个方面论述大数据管理在我国核电建造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大数据;核电建造;应用前景
引言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快速普及以及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的大规模爆发,人类已经全面进入到大数据时代[1]。大数据具有4V的基本特征,即规模(Volume)、高速(Velocity)、多样(Variety)、价值(Value)。借助于云计算的处理与应用模式,通过全数据相关分析法,可以实现智慧预测和价值服务。大数据已经成为组织的重要资产,数据分析能力正在成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2]。
核电站是当今复杂程度最高的工业设施之一,其建造具有专业性强、交叉作业多、技术难度大、高低峰波动性大、工期要求紧等特点,除了满足一般工业设施的质量要求外,还要满足严苛的核安全标准要求。历经30年不间断的核电建造实践,我国核电建行业已经针对核电建造行为、物项实现了集成管理,并积累了海量数据。
1技术标准的制定与优化
通过长期的核工程、核电工程建设实践,我国核电建造行业正在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在核电建造标准方面,以法国RCC-M标准、美国ASME标准为基础,结合国内的有益实践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已经发布了185项标准。
然而,在大数据时代下,行业标准体系、企业标准体系建设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例如,1996年版的核工业定额沿用较长时间,作为行业定额发布和更新的时间相对滞后。即便是是企业定额的编制工作也是滞后的,一方面源于对该项工作的认识程度所限,另一方面传统定额测定方法费力、耗时。传统的工时定额测定方法以技术上的实现为目标,但是忽视了从业人员的主观因素。基于经验数据、现场测定、工作视频等,结合大数据的理念,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组织文化,有可能实现工效的真实反映乃至于实时反映。
实际上,对于核岛安装工程而言,已经形成了大数据管理的雏形。上世纪90年代,我国核电建造企业通过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实践,在法玛通“点系统”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应我国核电建设特点的核岛安装工程点系统。“点”是核岛安装工程中用来衡量工程进度的综合性指标,即在标准工作状态下,一个熟练的法国工人一小时完成的工作量。它不但反映了接货、检查、验收、运输、预制、安装、完工报告编制等安装活动的全过程,而且考虑了工作难易程度、作业条件、机具先进程度、施工人员经验、管理水平等因素。至关重要的,它是通过一定的规则和数学模型计算得来的。目前,通过点系统的运作,已经实现计划统计、投资管理、成本核算的统一管理。点数据库已经存储了大量的经验数据,有待于进一步总结内在规律,促进技术和管理改进,大数据管理还有很大的延伸空间。
2现场施工的技术服务保障
相比于国外先进的建筑业企业,我国最优秀的技术力量、最富经验的技术人才大部分沉淀在项目上,图纸及规格书以外的广义数据、处理质量事故的经验数据也都分散于项目之中,并随着项目任务的结束而逐渐消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出于核安全的特殊要求,核电站建造必须采用精细化管理方式,专业分工程度非常高,这种结构已经为数据的积累提供了天然的基础。例如,我们在无损检测过程中,已经积累了海量的X光片、CT光片,而且这些底片都是数字化的。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找到质量缺陷的共模因素,通过适当的统计分析我们也可以找出影响质量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甚至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APP应用,即时指导现场的施工作业。在核电检修领域,现场三维成像扫描仪已经得到了应用,可以把安装过程中使用的数字化三维设计图、完工以后的电站竣工图与现场实际扫描数据结合起来构建数据库,再通过一定手段提高数据的直观化、可视化程度,为后续检修工作打下基础。
在高质量的完成工作任务,需要进一步挖潜大数据资源,发现并盘活信息资产,重新定义并持续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核安全文化行为大数据
历次核事故的成因主要归结于人因因素,而人是构成组织的基本单元,人的安全意识则寓于组织文化当中。
国际原子能机构所属国际安全咨询组织(INSAG)于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事故后评审会议总结报告》中首次引出“安全文化”一词。INSAG出版的《安全文化》一书,对核安全文化定义如下:核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然而,核安全文化的积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甚至是代代传承,几乎所有行为都能够与之关联。我们关心的问题是:能否找到一种手段或途径,针对核安全文化这样的抽象概念赋予形象而又可视化的表达,进而予以评价乃至于预测。
施工建造是确保反应堆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我国核电建造企业在60年的核工程建设实践以及30多年的核电建设当中,构筑了深厚的核安全文化底蕴。我国核电建造行业拥有超过10万人的从业大军。这些从业人员每人每天都与互联网发生关系,在互联网上存储了大量的公开信息。此外,通过一定途径可以掌握从业人员的教育背景、成长环境、心理素质、驾驶习惯、规则的遵守情况、无人监督下的公德行为、即时通讯工具的信息统计等等广义数据。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完成定量转化,并结合有关案例进行相关性分析后,有可能揭示质量事故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的联系,可以用于实时评价个体的行为趋势,进而做出预测和判断。
我国核电建造行业已经积累了重要的信息资产,关键在于如何盘活这笔资产并转化为核心竞争力。这些广义数据具有足够大的样本,正在经历或即将经历无序积累、有序积累、深度挖掘、分析应用等阶段。规章、制度、技术、标准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可复制性,唯有文化是长期积淀而成,具有不可复制性。无疑,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核安全文化将成为核电建造企业最为核心的竞争力,因为企业所提供的不仅仅是工程及服务的交付,而是一份儿责任,更是一份儿保障。未来,有必要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直观化、可视化评价体系,便于自我评价和改进,进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最终提升客户的忠诚度。
参考文献
[1]遇冰琪.大数据对企业决策行为影响及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4,3(31):117- 118.
[2]吴晓杰.大数据浪潮推动企业管理变革[J].现代商业,2014,1(5):198-199.
论文作者:曹利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5年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4
标签:核电论文; 数据论文; 文化论文; 我国论文; 标准论文; 企业论文; 程度论文; 《电力设备》2015年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