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多发性硬化MRI诊断及其胼胝体扩散张量成像探讨论文_隋欣,李响

隋欣 李响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要】 目的:探究颅脑多发性硬化MRI诊断及其胼胝体扩散张量成像。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30例颅脑多发性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同期选择30例前来我院体检的正常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所有人员进行扩散张量成像,记录观察组患者的MRI诊断影像资料,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扩散张量成像的异同。结果:对于颅脑多发性硬化采用MRI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各向异性分数值以及平均扩撒系数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颅脑多发性硬化患者采用MRI诊断以及胼胝体扩散张量成像,有利于该疾病的诊断、病情预测以及治疗效果评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颅脑多发性硬化;MRI诊断;胼胝体扩散张量成像;探讨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4-0095-02

多发性硬化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疾病,主要的特点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病变。患者在发病后会累及到脑室周围白质,脑干、小脑、视神经等,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而早期的诊断对于及时的接受治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主要对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3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采用MRI诊断及其胼胝体扩散张量成像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就有关内容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30例颅脑多发性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同期选择30例前来我院体检的正常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年龄在21~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6±4.8)岁,平均病程为(1.8±0.4)年,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肢体麻木、头晕、语言障碍等,在检查过程中所有患者没有使用激素治疗史;对照组人员中年龄在20~60岁之间,平均年龄(36.3±4.6)岁,同时这些人员中没有神经系统疾病,通过MRI检查没有出现异常,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基本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所有患者在检查过程中采用的是GE公司生产的Signa Excite HD 3.0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设置好相应参数之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的TIWI、T2WI以及FLAIRZ轴位扫描,同时对照组人员也按照此操作完成检查,之后进行弥散张量成像检查,本次检查采用的是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序列,扫描之前需要进行校准操作,之后设置好相关参数,扩散敏感梯度方向数为25个方向,整个扫描范围包括桥延沟至颅顶,扫描时间为3min50s。在整个检查结束后对相关的影像资料进行处理[2]。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颅脑多发性硬化患者采用MRI诊断的影像学表现,同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扩散张量成像指标进行比较,主要指标包括各向异性分数值(FA)以及平均扩撒系数(MD)。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两组人员的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颅脑多发性硬化患者MRI诊断影像资料表现

30例患者中通过MRI诊断有29例患者颅脑内部有阳性病灶,敏感性为96.7%。患者主要表现为圆形、卵圆形大小不等的斑块,直径在1.6~26.9mm之间,TIWI表现为低信号,而T2WI以及FLAIRZ则表现为高信号。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扩散张量成像指标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扩散张量成像指标比较如表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在FA值方面,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在MD值方面,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在扩散张量成像指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 观察组和对照组扩散张量成像指标比较(x-±s,×10-3mm2/s)

3.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MRI在诊断许多疾病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活体上测量水分子弥散运动与成像的唯一方法就是磁共振弥撒成像技术,而其中使用较多的就是弥散张量成像。弥散张量成像是利用组织中水分子弥散的各向异性实现对组织的微观结构成像[3]。

我院对30例颅脑多发性硬化患者与30例健康人员进行了MRI诊断以及胼胝体扩散张量成像,结果表明,在多发性硬化的阳性病灶敏感性方面达到了96.7%,在扩散张量成像的FA值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在MD值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在颅脑多发性硬化方面,采用MRI诊断以及胼胝体扩散张量成像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4]。

综上所述,对于颅脑多发性硬化患者采用MRI诊断以及胼胝体扩散张量成像,有利于该疾病的诊断、病情预测以及治疗效果评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于春水,李坤成,朱朝喆等.胼胝体扩散指标对鉴别复发性视神经脊髓炎和复发好转型多发性硬化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07):967-970.

[2]曾春,李咏梅.多发性硬化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1,40(20):2052-2054.

[3]陆婉杏.多发性硬化的影像学表现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05):651-652.

[4]金国宏,徐镇,魏璇等.3.0T磁共振扩散张量及其纤维束成像在脑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宁夏医学杂志,2014,36(01):28-31.

论文作者:隋欣,李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0

标签:;  ;  ;  ;  ;  ;  ;  ;  

颅脑多发性硬化MRI诊断及其胼胝体扩散张量成像探讨论文_隋欣,李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