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有力地挑战了传统教师的“一言堂”,在课堂上给了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诸多教学公开课,观摩课上以及我们常规教学过程中,总少不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主要环节,但在听课与调查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较多,并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通过学习及自己的亲身体验,认为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有效; 主体; 研究; 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169-01
新课程标准下,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一种倍受欢迎的教学方式,它淡化了教师的教,突显了学生的学。它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教师“一言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给学生创造了更多发展的空间。
在很多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很多低效甚至无效的环节,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那么怎样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呢?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积极的良好的课堂气氛
积极的良好的课堂气氛,会给教师和学生愉悦氛围的刺激,使师生双方精神焕发,思维活跃,灵感迸发;双方在教学过程中情感交融,配合默契,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如何创设积极的良好的课堂气氛呢?
1.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得到学生的认可。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承其志。
2.以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地接受老师,喜欢老师,进而喜欢老师的课堂,喜欢学习。
3.以民主教学作风去组织教与学活动。这种教学作风,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内在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师生之间知情双向交流与反馈,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进行更多的认可和赞赏,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满足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要科学有效
小组合作的内容要精心选择,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我认为选择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并且深入了解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1.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
不能过易,这样的问题简单,学生自己就可以解决,没有价值;不能过难,太难的问题经过讨论也得不到结果,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一种挫败感,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
2.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恰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教学中,有的内容适合于合作交流,有的内容适合于独立思考。因而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一般说来,对于那些空间较大的问题,如条件、问题、思路、答案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如在科学课上,小组合作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在英语课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熟练运用句型进行交流等,这些都需要小组合作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三、组织有效地合作学习,合理分组是十分重要的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位学生都要参与,都能积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中有所获。所以分组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层次进行优化组合,实现优势互补,达到相互促进的教学目的。
1.生源均衡,优差互补。
每组以四至六人为宜,通常是前后桌组合,有利于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纪律容易控制。优生和后进生穿插安排在一个学习小组,以优带差,提高学习效率。假设每组按六人计算,先选择班级中最优秀的六人为每组的一号,再往后选六人为每组的二号,依次类推。这样的分组可以让学生在心理上容易接受,便于公平竞争,评价时也相对有说服力。
2.组内分工明确。
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使每个成员都担当特定的角色,并且每个角色都是不可替代的。所以要充分体现“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每个小组应设立小组长、记录员、报告员、观察员等角色,并应过一段时间后交换分工。
四、科学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评价能改善课堂秩序,调节学习氛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能改变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学习观念。
1.评价要及时、客观。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相当关注的,教师的及时、积极的评价会给学生小组和个人以继续学习的动力。虽然现在提倡激励式评价,但如果教师在评价时偏离常轨,一味去“讨好”学生,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学生可能会觉得教师太“假”,从而可能不信任教师,对教师产生抵触的心理。在对小组进行评价时,不能偏袒、有失公正、公平,这样会损害大多数小组和成员的利益,终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评价要全面
教师进行评价时,不但要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还要对小组整体进行评价;既要对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又要对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既要表扬那些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优等生,又要激励那些积极参与学习、态度认真的学困生。
3.评价方式新颖
新颖的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充满期待。比如,在一段时间里,我们采取给小组“长牙”的方式进行评价,每个小组就如新生的婴儿,他们的成长用长牙来体现。小组每回答对一个问题,就可以长一颗牙,长满20颗牙时,开始换牙,用不同颜色的笔来表示,率先换完28颗牙的小组获胜。所以,每个小组都特别期待每次的长牙过程。等孩子们对长牙的方式感到不以为然的时候,就换成其他的方式。这样,每个评价方式都为孩子们带来新鲜感,充满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J]. 岳文娟. 宁夏教育科研 2011年01期
如何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情感与态度[J]. 裴慧萍. 教育革新 2008年10期
论文作者:姚宗群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学生论文; 小组论文; 评价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教师论文; 长牙论文; 方式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