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服务地方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效考量与探索论文_薛,坚, 段军鹏

基于服务地方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效考量与探索论文_薛,坚, 段军鹏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薛 坚 段军鹏 甘肃 兰州 730050

摘 要: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为代表形式,分析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成效性问题,并针对此,在“三下乡”实例基础上,提出了以提升素质教育为主,延展社会实践基地功能,创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效举措。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效机制

前言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认知国情的有效途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增长大学生的见识、丰富大学生的阅历,使大学生能够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中得到锻炼,为国家、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基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本文探讨了如何发挥社会实践的成效机制服务于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在团中央号召和引领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得到了当地以及社会的认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实践形式大于内容

随着社会企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可和重视,高校和学生对实践也更加重视。许多高校以及上级组织部门为了鼓励大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社会实践参加情况与综合测评、评奖评优、学干党员推荐等相挂钩,这些措施对大学生实践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也导致了部分学生为了实践而实践,为了荣誉而走形式,形式大于内容,使得社会实践不再单纯。

2、实践立意缺乏深度,层次较浅

每年寒暑假都有大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大学生的思想和观点还相对青涩稚嫩,部分学生对实践方向把握不准,立意缺乏深度,社会实践内容与专业知识结合不足。许多高校组织的社会实践以参观为主,专题型实践少,实践层次较低。

3、组织机构不够完善,缺乏实践成果反馈机制

从大多数高校来看,缺少一套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科学管理制度和完善的组织机构,无法做到全面管理监督实践,不能建立交叉统一、全面覆盖的实践体系[1],缺乏对大学生实践调研的成果反馈机制,多数实践报告都变成了存档资料,没有被重视和进一步开发。

4、活动主题每年变化,缺乏长效性和实效性

部分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时,没有特色化的主题实践内容,使得每年的实践活动只注重了形式与任务,而忽略了连续性,使得社会实践每年都是新同学、新经验,忽略了社会实践深入服务当地社会,难以对当地人文、教育产生实效推动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建立适宜于当地需求的社会实践体系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出发点是通过社会认知,深入社会,锻炼自我,从而服务社会,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服务地方的作用,使得社会实践对大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其自发投身到服务地方的工作或思考中,必须对社会实践的成效进行评估[2],做出更为科学的实践部署。

1、以当地需求为出发,针对性开展社会实践

由于大多数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的,所以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必须遵照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开展[3]。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社会实践基地具有相似的社会状况,但在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文习俗是大相径庭的,对于社会实践活动就要依据当地的实际需要来制订。以甘肃农村为例,在并不发达的农村经济产业链下,电子商务在当地农产品营销中作用如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针对这一热点问题的社会调查就需要根据当地养殖或种植业的实际情况出发。

2、实例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连续几年来到甘肃白银靖远小芦初中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在此建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每年派出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以及综合素质强的大学生,开展包括支教、支农助农、课题调研、创新扶贫等内容。经过几年的成效对比,以及学校的反馈,“三下乡”活动的重心由之前的支教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引+综合素质的提高”实践活动。目前,三下乡小分队在学校里不仅开展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文化辅导课,还增开了思想政治、美术、书法、器乐、健美操、擒敌拳等素质类拓展课程,同时进行了中学生心理辅导、价值观引导,开展了主题辩论赛、朗诵比赛、文艺汇演以及中学生书画作品展等活动,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培养了小芦初级中学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提高了同学们的艺术修养。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延展

在目前高校社会实践体系构造中,校外实践基地是重要的实践平台,围绕该平台,在夯实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效与内容上,可以考虑拓展实践基地的外延,使其具有更强的活力为当地服务。

1、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爱国主义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理想信仰教育,使大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体验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4],同时,与当地教育形成互补,使青少年的思政教育落到实处。

2、加强心理呵护与咨询,围绕实践基地的支教活动,更多关注当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建立心理档案与心理帮扶,解决青少年学习生活中的困惑,为个人发展提供内驱力。

3、引入创新创业项目,与当地经济建没与产业发展对接,以具体项目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使社会实践基地兼具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四、总结

1、大学生社会实践不能满足于完成主题活动,要使其成为当地人文建设或振兴乡村计划的一部分。

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要以实际需求为指导,以实效性为落脚点,将主题活动与长效活动相结合。

3、围绕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可以开展多思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延伸,使其成为思政教育基地、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参考文献:

1. 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的再认识[J].薛坚,新教育时代.2017(11)

2. 高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的开展和思考[J].钟先锋,江志彬,胡伟军等,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7)

3. 大学生三下乡支教活动对当地乡村教育的影响研究[J].陈俊耀,罗特勒,梁凤翎等,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10)

4.高校团学“三下乡”项目实践引领的思政作用[J].景耀强,北京青年研究.2018(3)

论文作者:薛,坚, 段军鹏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基于服务地方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效考量与探索论文_薛,坚, 段军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