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江苏 泰州 225300
【摘 要】为了评估术中低体温的护理风险,从而给予患者更好的医疗服务,进而为我国外科的医护人员提供更多的临床经验,因此要求相关医护人员,综述术中低体温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我国术中低体温护理的干预措施及监测方法,进一步探究其研究进展。然而,从现阶段我国医疗水平来看,术中低体温属于手术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常规护理方法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措施;监测方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外科的诊疗技术水平取得一定的进步及发展[1]。与此同时,外科手术的工作重心逐步向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监测转变。其中,术中低体温指患者于手术期间任何时间段体温低于36摄氏度,属于手术常见并发症,不仅能降低耗氧量,还能造成一系列术后并发症,例如:麻醉延迟、凝血功能异常及术后寒战等[2]。鉴于此,本文针对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措施及监测方法的研究具备显著价值作用。
1术中低体温的概述
术中低体温属于手术常见并发症,指患者于手术期间任何时间段体温低于36摄氏度。结合相关统计资料发现,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超过55%以上[3]。术中低体温不仅减少机体代谢率,降低耗氧量,加大患者组织器官对于缺氧的耐受力,还能造成一系列的术后并发症,例如:麻醉延迟、凝血功能异常及术后寒战等,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4]。
有学者经研究表明,于19至21摄氏度的手术环境内,超过50%以上的患者引发术中低体温。正常层流洁手术室的最高温度为25摄氏度,最低温度为22摄氏度[5]。在实际手术的过程中,室内温度普遍低于25摄氏度,患者体表温度过低,极易引发术中低体温,特别是小儿及高龄患者低体温的症状较为明显[6]。同时,于手术前使用低温消毒液进行消毒,造成体表热量流失[7]。
结合相关资料发现,全身麻醉手术时间高于3小时,普通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均可造成患者术中低体温,特别是麻醉剂,不仅损伤患者中枢神经,破坏机体温度正常调节,还阻碍机体内神经传导,无法以环境温度完成体温调整[8]。
2术中低体温护理的干预措施
2.1术中外周保温
(1)预热术前环境;结合相关资料发现,正常层流洁手术室的最高温度为25摄氏度,最低温度为22摄氏度,湿度高于40%,低于60%。在实际手术的过程中,室内温度普遍低于25摄氏度,患者体表温度过低,极易引发术中低体温[9]。同时,受室内空气快速对流的影响,加快患者机体散热的速度,造成患者的体温过低。有学者经研究表明,选择25摄氏度提前预热手术室,预热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不仅能显著提高患者的食管温度,还能预防术中低体温[10]。因此要求相关医护人员,于患者进入手术室前30分钟内,选择25摄氏度提前预热手术室。同时,以患者体温为基础,动态调整手术室温度,购买相应的温湿度表,便于及时调节[11]。
(2)预保温体表;预保温指在患者手术前以主动保温方法为主,保持患者的正常体温。结合相关资料发现,于术前60分钟内实行预保温,不仅能保证患者术中核心体温,还能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甚至阻止麻醉引发的再次分布性低体温。常规的自然保温方法,主要包括:穿脚套、穿头套、加盖无菌巾及加盖预热棉被,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肢体暴露,保证体表热量聚集,属于被动型保温法,复温效果差,适用于温暖环境内的小手术患者,存在先天性缺陷[12]。
充气式保温毯是现阶段临床效果最佳的保温方法。有学者经研究表明,将充气式保温毯按43摄氏度提前预热20分钟,保温至手术完毕,体温保护效果良好,明显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甚至针对一部分新生儿使用定制保温毯,能保证新生儿的体温,无法满足围手术期的体温恒定,与循环水变温毯共同使用效果更好[13]。
循环水变温毯是现阶段临床效果良好的保温方法,不仅能保证患者的体温,还能提高患者的体温0.5至1.5摄氏度,适用于手术暴露面积大及手术时间过长的患者[14]。有学者经研究表明,相较于空气加温系统,选择水循环服装或加盖热循环暖风毯的效果更好。值得注意的是,在加盖变温毯前,仔细检查设备性能,避免由于变温装置失灵导致患者体温下降或烫伤[15]。
亚低温治疗仪器指利用驱动加热液体于水毯内循环,再以微电脑为监控手段,给予患者热量,恢复患者体温。有学者经研究表明,选择亚低温治疗仪器不仅能保证患者的体温处于正常范围,还能降低术中低体温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16]。
结合相关资料发现,我国大部分患者缺乏基础的疾病知识,或不熟悉就医环境,在手术过程中,极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改变血液分布,直接影响微循环及回心血量,造成术中低体温[17]。因此,要求相关医护人员,在临床护理术中低体温患者的过程中,坚持以患者为主体的原则,结合手术的具体情况,逐步转变传统理念,加大对于心理干预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以亲切的服务态度,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正确认识术中低体温,指导患者完成床上排便,缓解患者的紧张感,增强患者的依从度[18]。
2.2术中体腔保温
(1)主动升温法;受“冷稀释”作用的影响,在手术过程中,输注与环境温度一致的血液或液体的量越大,患者的体温下降的越快[19]。常规的加温输液设备,主要包括:血液加温器、温箱、恒温加温器及输液加温器等[20]。有学者经研究表明,选择37摄氏度加温输注液,能有效保证患者的体温,但是少部分学者认为,加温液体经延长管连接静脉,存在一定程度的热量损失,必须上调加热温度为39至40摄氏度,效果良好,适用于手术输液量大、手术时间长及特殊手术人群[21]。同时,要求加温库血的医护人员,坚持谨慎负责的工作态度,落实加温的工作流程,即:放置库血于37摄氏度的水浴箱10分钟,不仅无法影响红细胞的完整性,还无法增加游离血红蛋白及血清钾。因此,在临床护理术中低体温患者的过程中,要求相关医护人员,坚持以患者为主体的原则,综合评估患者的体温波动幅度,严格把握输注液体的温度,以输液加温仪为主,设定初始温度为37至40摄氏度[21]。同时,结合手术过程中患者低体温的程度,主动调节患者体温,获得升温法的临床最佳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一部分液体药物无法加温,避免破坏其药效,例如:维生素、袋血浆及青霉素等[22]。
在手术过程中,选择未加温的冲洗液进行冲洗,造成外周血管收缩,流失热量,导致患者的体温降低。有学者经研究表明,选择36至37摄氏度冲洗液完成冲洗,能显著减少患者术中寒战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体温,具备显著价值作用[23]。
特殊升温法;术中输注氨基酸能显著减少术后寒战的发生率,无法影响患者术后体温恢复。有学者经研究表明,在进行腹部手术的过程中,一旦患者的鼓膜温度不超过36摄氏度时,以每小时200毫升的速度输注18-氨基酸,刺激释放代谢类激素,利用营养素的生热作用,保证患者的体温,显著减少术后寒战的发生率,无法影响患者术后体温恢复[24]。
热湿交换器,英文简称HIE,又称人工鼻,适用于调整维持呼入气体温湿度。有学者认为,人体的呼吸能流失占总体10%的热量。因此,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热湿交换器加温加湿患者呼出的气体,有效预防患者术中低体温,适用于麻醉时间长、手术时间长及高龄的患者[2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术中低体温护理的监测方法
3.1术中低体温护理的监测方法
结合相关资料发现,一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术中体温监测仅占19%,术中采取保温措施仅占35%,全麻手术中采取体温监测仅占23%,局部麻醉手术中采取体温监测仅占5%。由此可见,一部分医护人员对于术中体温监测的重视程度不足,术中温度监测意识亟待提高[26]。同时,患者的体表温度无法成为术中体温的衡量标准,普遍以核心温度为主要衡量标准,例如:以肺动脉、膀胱、食管远端、鼻咽及鼓膜处进行温度测量[27]。核心温度的监测难度大,安全性有待提高,特别是鼓膜,鼓膜温度能真实反映患者的下丘脑温度,易损伤耳道;鼻咽温度的监测受干扰因素多,准确性有待提高。临床监测普遍以肺动脉温度为核心标准,由ICU病房内完成[28]。现阶段临床常用的体温监测方法为直肠温度,无法受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能真实反映大血管及心脏的温度变化幅度,是良好的测量位置,对于医护人员的要求相对下降。因此,要求相关医护人员,坚持以患者为主体的原则,结合手术的麻醉类型、患者意识、方法及位置,采取适宜的体温监测方法,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保证患者的体温处于正常状态[29]。
3.2术中低体温护理的监测时机
有学者认为,核心体温监测适用于手术时间大于60分钟的全身麻醉手术,保持每15分钟监测1次的频率。在临床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对于体温监测时机的重视程度不足,仅依靠加盖棉被,忽视术中低体温,造成不可预估性损失[30]。因此,要求相关医护人员,于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实施麻醉前,手术开始前,间隔15分钟监测1次,建档登记。同时,随着患者的体温波动幅度,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保障患者的体温高于36摄氏度,及时观察患者的体表温度及全身情况,尤其是四肢的末梢血液运转[31]。
4总结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医院数量的不断增多,医疗技术水平的逐步成熟,为了评估术中低体温的护理风险,加快护理措施的变革,分析术中低体温护理的干预措施及监测方法,进一步探究其研究进展,具备显著价值作用[32]。然而,从现阶段我国的医疗水平来看,受传统因素影响较为严重,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高,常规护理方法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不仅造成一系列术后并发症[33],例如:麻醉延迟、凝血功能异常及术后寒战等,还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34]。因此要求相关医护人员,坚持以患者为主体的原则,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步转变传统理念,制定相应的保温方案,以外周保温为主,预热术前环境,以体腔保温为辅,实行肺动脉温度监测,严格把握监测时机,提高术中低体温的护理质量[35]。同时,不断增强自身护理水平,积极引进科学的护理理念,与现有的护理方法相融合,便于解决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更好的服务于社会,进一步为推进我国护理行业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36]。
参考文献:
[1]权莉.外科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8):64-65.
[2]林晓薇.手术期间患者低体温的预防性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9):354-355.
[3]冯立,张笑萍,于丽,等.一例低体质量食管化学烧伤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9):1453-1455.
[4]杨碧惠.围术期保温护理对老年手术患者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4):447-449.
[5]胡玲,谢红珍,杨翠凤,等.保温对全麻唤醒手术患者寒战躁动及术中苏醒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5,30(14):50-52.
[6]杨洁,闰升荣,果旭,等.手术室温度对输液温度影响的实验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24(12):67-68.
[7]刘辉,李韶玲,海燕,等.系统性保温干预对小儿微创取石术围手术期体温影响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1):51-52.
[8]高素兰.不同保温措施对手术患者围术期体温变化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5):3598-3599.
[9]杨小珊,陈劲.充气预热预防老年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2):146-147.
[10]曾鹏,李菊芬.充气式保温毯在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357-360.
[11]李胜云,魏薇,潘芦翎.三种不同保温措施对胃癌根治术患者体温变化影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9):780-783.
[12]宋秀华.循环水变温毯对手术病人体温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1):33-34.
[13]吉琦,王丽,掌孝荣,等.手术间温度与人体舒适度及患者体温关系的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6):157-158.
[14]廖琦,蒋维连.术前访视中应用综合坚强概念对口腔癌手术病人焦虑及抑郁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27):3425-3426.
[15]龚艳,蒋维连,崔莉青.基于坚强概念的心理干预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焦虑与抑郁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2):125-126.
[16]李永秀.液体加温对围术期患者体温及寒战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1):105-106.
[17]文素芳,林高翔,谭永星;等.两种加温输液液体加温效果及对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0):3-5.
[18]马蔚蔚,李春娥,汪世高,等.围术期“温暖护理”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22):31-33.
[19]吕红梅,陈君华,覃丽华,等.联合保温措施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体温和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5):1795-1797.
[20]李晓玲,文素芳,何春红,等.电子输血输液加温仪在预防乳腺癌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0,9(11):12-14.
[21]顾超琼,刘刚,黎晓燕,等.不同温度冲洗液对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老年病人保温影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06-108.
[22]吴岚,马挺,王天龙,等.术前输注支链氨基酸对老年人开腹手术围术期体温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9):770-772.
[23]Torossian A.Survey on intraoperative temperature manage-mentin Europe[J].European Journa I of Anaesthesiology,2007,24(8):668-675.
[24]程秀卿.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5):29-30.
[25]钟丽敏,靳丽敏.液体加温对剖宫产术患者寒战与低体温的预防作用[J].当代医学,2015,21(34):70-71.
[26]钟桥生,王蓓,付树英,等.输注氨基酸治疗术后低体温寒战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5,42(3):313-319.
[27]江天燕,谢丽叶,龙春梅,等.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5,36(4):804-805.
[28]房师荣,高玉芳,刘聿秀;等.循环水变温毯联合泡沫敷料预防体外循环手术压疮54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8):94-95.
[29]夏姣艳.术中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11(11):357-358.
[30]傅玉萍,郭健凌,谢雪莲,等.输血输液加温器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27-228.
[31]王曾庚,杨春丽,聂祥碧;等.热湿交换器和加热湿化器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影响的荟萃分析[J].江西医药,2013,4848(1):42-44.
[32]江家树,汤展宏,赵晓琴;等.加热湿化器对急性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率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5,37(12):1721-1723.
[33]李小珍,蒋银芬,刘励军;等.重度烧伤患者核心温度的监测[J].江苏医药,2016,42(4):460-461.
[34]陈远进,李雪儿.综合保温护理预防经皮肾镜手术术中体温过低的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6,15(2):103-106.
[35]肖建琴,牟晓春.氨基酸联合加温灌注护理在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意义[J].13(6):39-41.
[36]赵征华,兰星.术中保温护理对麻醉恢复期影响的Meta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4,29(14):80-84.
论文作者:侯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5
标签:体温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摄氏度论文; 温度论文; 术后论文; 寒战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4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