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运用效果分析论文_程小霞

(甘肃秦安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甘肃秦安 741600)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方法:以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妊娠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将其分为两组,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术后各项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3级以上疼痛的患者所占比例为62.50%,对照组为12.50%,观察组3级以上疼痛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及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50%,对照组患者为75.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和术后各项指标,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剖宫产;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4-0227-02

对于难产的妇女,剖宫产手术应用的较多,剖宫产可以解除难产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危险[1]。但是,随着年轻妇女的耐受力的减弱及现代技术的进步,我国孕妇分娩过程中应用剖宫手术的情况逐渐增多。剖宫产具有恢复快、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但是剖宫产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一旦出现护理不当的情况,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本研究探讨了剖宫产产妇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妊娠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将其分为两组,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中,年龄分布为20至37岁,平均年龄为(25.90±1.12)岁,孕周为35至37周,平均孕周为(36.21±0.55)周;观察组中,年龄分布为21至36岁,平均年龄为(25.81±1.12)岁,孕周为36至38周,平均孕周为(36.39±0.32)周。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具体措施如下:(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在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交流,考虑到患者的审美需求,倾听患者的真实想法,鼓励患者积极应对,开导患者,尽量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消除患者疑虑。(2)术中护理。播放轻音乐,指导孕产妇进行正确的深呼吸,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必要时给予患者正确的生产指导,辅助医师进行助产护理,改善产妇不良情绪,缩短婴儿娩出时间。(3)术后护理。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伤口情况,要对患者伤口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避免感染,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叮嘱患者不能熬夜,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睡眠时间充足,促进产后恢复。合理安排患者饮食,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护理人员要量给患者准备容易消化、富含维生素、蛋白质、清淡的食物,禁止患者食用调味料多、刺激性辛辣的食物,避免影响疤痕恢复。此外,护理人员还要让患者多食用粗纤维食物、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3]。

1.3 观察指标

患者住院期间,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疼痛情况,同时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 术后疼痛程度评价标准

无疼痛为0级;轻度疼痛,能正常生活睡眠,可忍受为1级;轻微干扰睡眠,中度疼痛为2级;干扰睡眠,重度疼痛为4级;干扰睡眠较重,剧烈疼痛,伴有其他症状为4级[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观察组3级以上疼痛的患者所占比例为62.50%,对照组为12.50%,观察组3级以上疼痛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比较[n(%)]

3.讨论

随着产前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处理难产和抢救母婴生命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剖宫产。近年来,我国剖宫产患者的人数明显增多,剖宫产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青睐。研究[5]显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剖宫产患者产后护理中,效果较为理想。积极观察阴道感染情况,平常要淋浴,不要坐浴,要注意保持卫生。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多做翻身运动,鼓励患者多下床走动,增加胃肠蠕动,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和胃胀气的发生[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3级以上疼痛的患者所占比例为62.50%,对照组为12.50%,观察组3级以上疼痛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及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50%,对照组患者为75.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这一结果说明,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剖宫产产妇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和术后各项指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郭玉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3):252-253.

[2]梅小霞,杨岸新.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 1(4):101-102.

[3]蔡巧珍.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22):63-64.

[4]张瑞永.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5, 18(17):33-34.

[5]黎晓萍.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7, 7(9):217-218.

[6]吴小娟,梁媛媛.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的应用效果[J].医药前沿, 2014,37(36):307-308.

论文作者:程小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5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运用效果分析论文_程小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