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两次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的比较与启示_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20世纪两次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的比较与启示_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两次低潮的比较与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次论文,低潮论文,启示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146(2000)04—0086—04

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跌宕起伏,高潮低潮交替出现,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全面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是一项重要和复杂的任务,本文仅就20世纪初和20世纪末出现的两次社会主义运动低潮进行一些比较分析,从中寻找一些规律性的特点,以便发现一些对现实社会主义运动有益的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定位。

一 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历程的简略回顾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立即与工人运动的实践相结合,指导了1848年的欧洲革命及1871年的巴黎公社起义,使社会主义运动在19世纪出现了几次高潮,由于无产阶级革命获得胜利的主客观条件尚未完全成熟,这些革命实践先后都失败,随之出现几次革命高潮后的暂时低潮。1889年第二国际在巴黎宣告成立,国际工人运动又进入一个新的高涨时期。第二国际前期对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推动各国工人运动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恩格斯对第二国际各工人政党尤其是德国党内的各种机会主义进行了斗争,保证了第二国际初期活动能基本遵循正确的路线。

恩格斯逝世后,面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带来的一系列新的变化,第二国际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与斗争,马、恩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规律、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等理论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与考验。作为第二国际修正主义代表人物,爱德华·伯恩施坦从1896年至1898年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刊物《新时代》上以《社会主义问题》为总题目发表系列论文,开始全面批判马克思主义,尤其是1898年1月完成的《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 更是对马克思主义发起全面攻击与修正。针对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第二国际各政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并围绕法国米勒兰入阁问题形成了左、中、右三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分歧和斗争在进入20世纪日趋激烈,修正主义逐渐占据了第二国际各政党的统治地位,给各国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大多数社会党的领导人背叛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打着“保卫祖国”的旗号,公开支持帝国主义战争,许多人沦为社会沙文主义者,站到了各国资产阶级政府一边,使第二国际在政治上、思想上遭到破产,也使西欧各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在进入20世纪后转入一个低潮。

与此同时,时代的变化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机遇。在西欧各国社会主义运动走入低潮之时,东方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高潮却方兴未艾。列宁科学地分析了进入20世纪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异常尖锐,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已经成熟,同时,帝国主义时期各国政治经济发展又极不平衡,导致无产阶级革命条件的成熟也有先后。列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一国胜利论”,并以这一理论指导俄国的革命实践,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又努力地探索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理论,经过苏联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终于在30年代建立起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人民也开始了一个新的革命历程,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最终取得了这场革命的胜利。广大的东欧国家在苏联的帮助和影响下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先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到20世纪50年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时期。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最多的时候曾达到15国。社会主义国家领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工业产值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二。

从50年代中期开始,各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矛盾与困难。苏联30年代建立起来的政治经济体制,曾对苏联社会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战后没有随科技革命的发展而调整,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逐渐减弱,随之社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而东欧及其他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时,大多数照搬了苏联模式,没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同样使经济社会发展出现困难与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因为对一些理论及实践问题的认识发生分歧而爆发了几次大的论争,如苏南冲突、中苏关系破裂等,导致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严重对立,削弱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之间的团结。到80年代,许多社会主义国家指导思想严重僵化,政治上缺乏民主,经济上缺乏活力,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改革,重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与理论势在必行。

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运动,本来是各国通过改革,克服发展中出现的困难与矛盾,重新使社会主义焕发活力,推动社会主义事业走向新局面的历史进程,但由于许多国家改革的指导思想不明确,甚至以错误的思想作指导,使本来社会主义大发展的良好契机变成了社会主义的大挫折。从1989年东欧剧变开始到1991年底苏联解体的两年多时间里,苏联东欧国家打着“改革”旗号,提出所谓的“新思维”、“民主和人道的社会主义”理论,背叛和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全面否定并彻底破坏几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果,社会主义制度被和平演变。在这些国家中,原先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下了台,国家性质发生根本转变,原来10个社会主义国家分裂成了28个非社会主义国家,世界政治版图再次发生巨大改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只有中国等几个国家仍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的改革事业,使社会主义运动避免了灭顶之灾。

二 20世纪两次社会主义低潮的比较

20世纪初和20世纪末的两次社会主义低潮都给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巨大损失。两次低潮产生的过程虽不相同,但也有许多值得认真比较分析的地方。

首先,发生在20世纪两端的社会主义低潮有许多不同之处:

第一、两次低潮所处的时代条件与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的主题不同。20世纪初期,垄断资本主义代替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占据统治地位,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抢占和瓜分殖民地,引发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尖锐对抗与战争。第二国际各国无产阶级政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条件下正确对待帝国主义战争并利用战争造成的有利形势争取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进入20世纪后半期,旧殖民体系已经瓦解,经过全世界各种进步力量的不懈努力,人类在和平环境中发展了几十年,并将持续下去。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特别是那些领导自己的国家在比较落后的经济文化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政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和平的国际环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在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共处和竞争中不断取得优势。

第二、导致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两次低潮的具体原因不同。20世纪初的社会主义运动低潮是以第二国际的破产为标志的。第二国际一直存在激烈的思想斗争,前期反对无政府主义,后期主要反对修正主义。修正主义全面修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张用和平改良的方法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第二国际大多数政党及其领导人对修正主义缺乏清醒的认识,不能与之展开立场鲜明的斗争,面对20世纪初战争、和平和革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不能制定正确的、坚定的政策,当帝国主义战争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形势日渐成熟之时,不是带领群众去争取革命的胜利,而是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沙文主义为伍,背叛了无产阶级的立场,导致第二国际的破产。20世纪末以苏联东欧演变为标志的社会主义低潮的出现,则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里既有西方敌对势力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又有国内各种反社会主义势力的兴风作浪,更主要的是苏联东欧几十年来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不能适应战后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苏联及模仿其体制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出现停滞,在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中不能很好地发挥优势,试图对此加以变革的努力由于指导思想的失误而偏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最终导致改革失败,出现社会主义运动低潮。

第三、前后两次高低潮转变的进程不同。第二国际时期,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之间的活动联系十分密切,各国党及工人运动有很明显的一致性。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大多数工人政党的领袖及相当一部分群众深受改良主义的毒害,看不清战争的帝国主义本质,几乎在一夜之间纷纷站到了资产阶级政府一边。而20世纪末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首先是在各国范围内进行的,苏联东欧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也有很大差别,80年代兴起的改革在各国的主要任务与矛盾焦点也不同,有的要解决经济问题,有的要解决民族矛盾,有的首先要解决政治问题。各国演变的经历有的长达近10年(波兰),有的则只有短短数日(罗马尼亚),有的爆发了激烈的流血冲突,有的则在较平静的气氛中实现了制度的转变,从而使后一次低潮在各国出现时呈现很大的差异性。

其次,20世纪的两次运动低潮又有许多共同特点:

第一、两次低潮都发生在资本主义经历重大调整、时代特征出现重大变化的时期,都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主客观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的产物。在19世纪末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下,进入20世纪初,欧美各国的经济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在自身范围内经历了一次重大调整,垄断统治代替了自由竞争,各国对内对外政策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社会主义运动遇到一系列新的机遇与挑战,许多国家的工人政党无法适应这一历史转变而导致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一次低潮。20世纪最后几十年,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不仅推动各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也引起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巨大变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关系继续进行着局部调整,各种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发展比较稳定,并没有出现人们预想中的资本主义“总危机”,相反,在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社会主义运动再次面临一次重大的机遇和挑战,苏联东欧的无产阶级政党同样在这一历史性挑战面前由于受到长期内外夹击而败下阵来。

第二、两次低潮都是从内部开始的,是由于社会主义运动内部各种错误思潮泛滥,工人阶级政党的一些领导人背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导致党内思想混乱、组织涣散、丧失战斗力而出现的。第二国际时期,各国资产阶级利用国内外取得的巨额利润,纷纷培植一部分“工人贵族”,分化和破坏工人运动,这是导致运动低潮的重要因素。但主要原因是各国党内的机会主义特别是修正主义不断挑战、歪曲和否定马克思主义,一些党的领导人对此缺乏清醒认识,不敢作坚决的斗争,导致党内各种思想混乱,随之又引起组织上的分裂,无产阶级政党的战斗堡垒作用被严重削弱,不能率领群众继续推进革命。80年代在苏联东欧各国出现的是同样的情形。西方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是导致苏东剧变的外部因素,而直接的、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国内尤其是党内的演变。许多共产党先是长期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当出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与矛盾需要实行全面改革的时候,一些领导人又全面否定十月革命道路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极力推行民主社会主义,全面迎合西方敌对势力的要求,导致党在思想上、组织上的严重危机。

第三、两次低潮都只是局部的、暂时的失败,每次低潮的出现同时也是新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开始,两次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和失败,都只是某种机会主义或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虽然破产了,但社会主义运动并没有结束,随着战争的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逐渐转移到了革命形势日渐成熟的俄国,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创造性发展,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并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大高潮,使社会主义运动呈现出“西方不亮东方亮”的局面。而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主义的挫折,也只是传统的苏联模式的失败,局限于苏联东欧各国。这一挫折导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更好地总结、反思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更加全面深入地推进社会主义改革。中国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始的改革,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使社会主义运动不仅没有随苏联东欧的剧变而终结,而且在进入21世纪以后,将会出现一个全面发展的新的高潮。

三 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两次低潮的启示

总结历史是为了更好的正视现实,开创未来。20世纪的两次挫折和低潮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尤其是后一次挫折使十月革命以来多国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付之东流,教训非常深刻。回顾20世纪的这两次社会主义运动低潮,可以得出几点启示: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主义运动必须始终坚持而不能背离马克思主义。两次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理论产生怀疑、动摇开始的。无产阶级政党一旦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会在形势发生剧烈变动的重大历史时刻分不清方向,丧失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主动权而陷入危机。

第二、马克思主义必须在坚持中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条件,从而给社会主义运动提供科学的指导。如前所述,两次低潮都是出现在社会主义运动的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时代发展都给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政党提出各种新问题,需要用发展的理论来回答。墨守成规同样会葬送社会主义的事业。

第三、马克思主义必须得到科学的创新,才能指导社会主义运动不断从低潮走向高潮。两次社会主义运动的转折过程都有所谓的“理论创新”,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修正”,戈尔巴乔夫也提出了“新思维”,其实质都是用民主社会主义代替马克思主义,最终都背弃了马克思主义。列宁则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分析了形势,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用它指导了十月革命。同样,邓小平在20世纪后半期实事求是地分析国际形势和中国国情,提出了一系列新理论、新观点,并用它指导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两次高低潮转变告诉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问题不仅仅在于敢不敢创新,而在于能不能正确地、科学地创新。

第四、必须不断探索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规律,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运动的长期性、复杂性,同时对社会主义始终保持必胜的信心。马克思主义诞生150多年来,资本主义经历了数次重大调整,已今非昔比, 当今世界的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仍保持强大的优势,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几次大起大落,应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无数代人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这一目标。社会主义运动也不可能始终高奏凯歌,像走在“涅瓦大街”那样平坦顺利,这一进程始终是曲折、艰辛的,对此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两次低潮过后都形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高潮又足以证明:失败和挫折是暂时的,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社会主义最终将取得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已经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新的希望,我们应保持充分的信心。

收稿日期:2000—01—12

标签:;  ;  ;  ;  ;  ;  ;  ;  ;  

20世纪两次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的比较与启示_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