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青年对终身学习的认知与行为研究_在职学习论文

澳门在职青年对于终身学习的认知及行为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澳门论文,认知论文,青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综述

1.终身学习的内涵

终身学习的概念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后期,它是伴随着终身教育及其相关理念的普及和认识的深化而逐渐产生的(吴遵民,2004)。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潮流。一些国家和地区早就开始为终身教育法制化、体系化而努力(刘伯奎,2007),如美国就曾经颁布过《终身学习法》提出终身学习的概念,日本也于1990年制定了《终身学习振兴法》。现代社会的信息爆炸迫使人们不断通过各种管道实现自我提升和增值。因此,在知识经济中,只有懂得不断吸收信息并加以利用的学习型社会才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例如,有资料显示,一个中国劳动力一年创造的价值只相当于德国人的1/45,日本人的1/40,美国的1/350。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历结构重心偏低(刘国权,2004),相应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弱。

而终身学习则是迈向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步骤。终身学习一方面要求人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与传统的学习中的被动学习不同;另一方面,在终身学习的状态下,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体,而并非传统学习中的教育机构(杨维烈、徐挺、郑夏达,2008)。由此可见,所谓的终身学习并非针对某些固定的课程和知识的学习,而是一种受益终身的学习意识和能力,让人们始终处于一种相对主动的位置,能够借助身边一切可供选择的资源来进行自我的设计和完善(吴遵民、谢海燕,2004)。

2.终身学习的动力机制

在终身学习的动力机制方面,美国学者道伦斯(Dolence)和诺里斯(Norris)引用了永久性学习(Perpetual Learning)的概念来阐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会消除时空上的限制,由此也会大大地改变学习的动力。终身学习是永久性学习,由无处不在的技术力量所控制,学习将使公立和私立场所的教育融合在一起。”(吴雪萍、赵传贤,2002)。可见,道伦斯和诺里斯将终身学习的动力理解为信息社会中不断膨胀信息所带来的压力。而我国学者刘国权(2004)则认为,终身学习的实现需要依靠外部和内部动力机制共同作用。其中,外部机制主要指参与学习的时间和机会、突出人才的意识、改良学习的方法、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而内部机制主要指营造尊重学习能力的氛围、强化激励和淘汰机制、让人们深入了解学习的意义等。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其所提出的内部机制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会环境变革的结果。吴遵民(2004)更进一步将终身学习归纳成为以下四种因素推动的结果:知识社会的到来、人口结构的转变、经济成长与竞争、科技的进步以及文化生活的变迁。可见,目前大部分关于终身学习的研究都表明,社会环境的变化是影响终身学习的重要驱动因素。

3.终身学习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在终身学习研究的内容及方法上,对终身学习的概念探讨、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终身学习实践的对比研究以及对个人的终身学习行为研究是较为常见的三种研究内容。而在上述研究过程中,采用较多的研究方法当属比较研究、案例研究和问卷调查等。

案例研究和比较研究大多集中在国家和地区的层面上,主要试图通过研究得到一些关于推动终身学习发展的启示。如吴雪萍、赵传贤(2002)对新西兰的终身学习政策进行了研究。冯巍(2003)研究了OECD国家终身学习的政策与实践。史鋫娟(2004)重点研究了挪威的终身学习政策并归纳其特点。张洪霞、崔世广(2004)对日本的终身学习的政策及效果进行了研究。陈鹏(2006)对发达国家终身学习的进展、特点及其启示进行了研究。耿润(2007)则从欧盟终身学习战略的角度系统研究了其发展、影响及启示。朱敏(2008)对澳大利亚的终身学习政策进行相关研究。

在微观的研究内容方面,目前的研究主要针对终身学习的观念、意向以及学习现状,而研究方法大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如邓璐、吴遵民(2007)针对上海市民终身学习意向与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其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针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的认识,对自身学习现状及学习资源、环境的评价以及对政府发展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看法和建议等方面设计了问卷,并结合问卷所得数据提出了上海市进一步在市民中强化终身学习观念的对策与建议。

二、研究背景与方法

1.研究的背景

澳门近年来随着博彩业的开放,经济迅猛发展,失业率也屡创新低(见表1)。由于澳门的人口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每年还从其他地区和国家,如中国内地、东南亚国家以及欧美地区输入大量的劳动力。据2008年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2008年第二季度,澳门的外来劳动力数量为98505人。由此可见,目前澳门社会的就业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但是另一方面,2006年人口中期统计的结果却表明,澳门人口的平均学历水平相对较低,从统计资料来看(详见图1),中学学历及以下的人口占了澳门总人口的近89%,受过高等教育的居民仅占11%。在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下,如此的学历水平及结构对于未来的持续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因此,推进终身学习的理念及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终身学习成为澳门未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澳门特区政府在回归时就已经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性,并在历年的施政报告中对教育以及持续学习加以重点关注。如2001年施政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广终身教育的观念”。在2005年的施政报告中,澳门特首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有赖于充足、优质及永续的教育。以国际教育界的共识‘全民终身学习’可提供这方面的保证。”

图1 澳门居民学业水平分布示意图

据澳门统计暨普查局2006年中期人口普查资料。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澳门的教育机构和资源正不断多元化,同时,各种形式的终身学习促进机制和活动也日益增多,例如,为了唤起居民的终身学习的意识,澳门政府从2005年开始于每年10月或11月定期举办澳门“终身学习周”,其间会开办系列博物馆参观导赏、各类主题的讲座与课程等,2007年“终身学习周”共举办了50多个活动来吸引居民并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观念,2008年更是创新性地推出了“好书交换”的活动。然而,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及社会团体的积极配合之下,澳门居民在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方面成效如何,这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为此,本文试图从终身学习主体的角度,借助问卷调查的方法来了解目前澳门的青年人在终身学习方面的相关态度及行为特征,以便为澳门进一步推广终身学习提供相关支持。

2.研究的方法

本文主要针对澳门已经参加工作的青年人(年龄在18-25岁之间)在终身学习方面理念的认知以及行为特点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在借鉴了之前学者采用调查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问卷的设计。问卷主要分成三个部分:其一,调查被访者对于终身学习理念的认知程度;其二,调查被访者对于终身学习的方法、感受及投入情况;其三,调查被访者对于终身学习环境方面的认知。

在调查对于终身学习理念的认知程度方面,主要询问其对于终身学习理念的了解程度以及其主要的获取相关信息来源。在调查终身学习的方法及感受和投入情况方面,则针对是否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和行为、学习的目的性、学习的方式、学习的时间投入以及个人对于学习的感知状态等进行问题的设计。关于终身学习的环境与资源方面,则主要调查在学习资源和平台上是否充足、学习过程中的阻碍因素以及学习资金的支持来源等内容。

问卷设计完毕后,首先进行了小范围内的测试和修订,之后进入正式的调研阶段。问卷主要在澳门新口岸区、内港区、黑沙环区等地进行分发。调查的时间方面则主要集中在下班时段(晚上5点-7点)和人群相对密集的地点,如公交车站、写字楼下等。问卷的发放方式为随机抽样的方式,但是会预先确认被调查者的年龄阶段,以便增强调查的针对性和有效回收率。由于填写问卷耗时较少,因此,问卷的回收采用当面回收的方法进行。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156份,有效回收率为86.67%。

三、研究结论

通过对调查样本的统计分析,笔者得到以下四个主要结论:

结论一:被调查者对终身学习理念的整体认知度较高;教育机构、电视广播以及政府机构在推动终身学习理念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67.3%的被访者对于终身学习的理念有了解,其中17.3%的被访者对于终身学习的理解程度较深。

通过频数分析我们发现,被调查者获得终身学习相关信息的渠道除了位列第一的教育机构外,其次便是电视与电台,第三是政府,第四是报纸和杂志,第五是工作单位。可见,教育机构、大众媒体以及政府在推进终身学习的理念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尤其是教育机构对于推动澳门社会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二:被调查者的学习目的有较强功利性,距离终身学习的内涵尚有一定的差距。

在学习目的方面的排序,排在首位的学习目的是晋升的需要,约有57.1%的人士选择此项。其次则是增强工作技能,选择此项的人士占了51.3%。第三是为换工作做准备,选择此项的人士占了50.6%。有46.2%的人士选择为了获取知识而学习,只有19.2%的人士选择为了兴趣而学习。可见,大多数被调查人士学习的目的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即以工作及晋升为主要的方向。

而在被调查者对学习行为的感觉方面,有68.6%的人士认为学习有助于获取知识、有56.4%的人士认为学习有助于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有14.4%的人士认为学习较为枯燥、同时也有14.4%的人士认为学习让人十分快乐、有12.2%的人士认为学习是度过闲暇时间的理想方式。这些统计结果与前述学习目的的功利性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即为兴趣学习的比重较小,大部分学习还是为了工作及职业发展的目的。上述发现表明,被访者在理解终身学习的理念及参与终身学习的行为方面与终身学习的内涵:获取各种信息以促进自我完善和受益终身,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结论三:被调查者在实施终身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障碍因素相对较多。

通过频数分布分析可以发现,受访者在实践终身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障碍包括了以下因素:第一,时间的限制,约55.1%的人士认为时间较为有限;第二,精力的制约,53.2%的人士感觉工作之余缺乏足够的精力;第三,有29.5%的人士表示终身学习受到经济方面的条件限制;第四,缺乏相关的学习环境,有24.4%的被访者认为学习环境是重要的限制;第五,相关学习资源较为缺乏,持有该观点的人士约占被访者的23.7%。由于工作的缘故,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是每个在职人员都会遇见的终身学习方面的障碍,为此,笔者另外设计了一个问题询问被访者学习的资助来源。该项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76.9%的受访人士学习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自己筹集,而依靠家庭支持的占17.9%,受到政府资助的被访者仅占7.7%,这与受到雇主支持的被访者比例相同。可见,终身学习的经济制约因素,可能与资助的来源过于单一有关。

结论四:不同学历及收入水平的受访人士在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行为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为了深入研究受访人士在终身学习方面的理念意识和行为特征,特利用SPSS中的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合列联表(Cross table)的方法进行了数据分析。

资料分析的结果显示,不同学历水平的被调查者在终身学习的意识、业余学习的状态以及对于终身学习资源充足度的认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笔者利用SPSS软件的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对不同学历水平的被调查者在终身学习的意识、平时用于学习的时间、业余时间学习状态以及终身学习资源充足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可以看到,业余学习的状态以及终身学习资源充足度等方面,不同学历水平的差别较为显著。为此,笔者进一步用列联表的方式来分析不同学历水平的被调查者在上述方面的差异。

不同学历水平的被访者在业余时间学习的状态方面,如表3所示。为了进一步深入分析不同学历层次的被访者在业余时间中用于学习的比例,笔者以列联表为基础,分别计算出不同学历组在业余学习时间方面的数学期望。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业余时间中用于学习的比例基本上呈现出随着学历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其中在计算数学期望时,业余时间用于学习的比例分别取对应区间的中间值。

在不同学历水平对于终身学习相关资源的充足程度的感受方面,小学和研究生及以上的受访者对于目前终身学习的相关资源表示足够,而初中、高中以及大学毕业生层面的受访者则大多反映相关资源不足。由于通过学历水平与终身学习意识的列联表分析,发现小学层次的受访者对于终身学习的意识理解不足甚至完全没有听说。因此,笔者认为,小学层次的受访者之所以认为学习资源充足与其对终身学习的需求不足有关。而研究生则恰好相反,可能是由于其具备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因此能够自己发掘和充分利用资源的缘故。

不同职业的被调查者对于终身学习的意识、业余时间的学习状态以及终身学习的资源充足度等方面差别不大。

在不同的收入组别方面,业余时间的学习状态有较大的差别。通过列联表及卡方检验,可以发现随着月收入的增长,被访者在业余时间的学习状态就越积极和主动。问卷中学习的状态分为五类:从来没有学习,有想过学习但不知道用何方法,知道学习的方法但没有制订计划,已经制定了完善的学习计划,已经开始了持续的学习。其中选择后面三个答案的比重随着月收入水平的上升而不断上升,详见表4。

表4中收入越高的受访者就越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其中有一个特殊,即收入在5001-10000元澳门币的受访人群,他们有94.59%的比例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笔者认为可以将该部分群体理解为在经济压力的驱使下实现积极终身学习的群体,而高收入的受访群体则是在工作压力和竞争的压力下对终身学习表现出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行为。这一方面验证了环境压力对于终身学习的驱动力,另一方面也表明弱势群体的学习力相对较弱。

四、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调查研究的结果,笔者认为,目前澳门在职青年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终身学习意识,但是在终身学习的目的性、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资源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此,可以从以下渠道进一步推进澳门青年的终身学习。

首先,继续坚持不懈地推行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意识。目前,在特首的关注下,澳门政府已经通过多种管道和形式大力宣传和推广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已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特别是在职的青年人群对于终身学习的知晓度较高。但是,通过调查也发现,澳门青年在实践终身学习方面还以提升收入、职业晋升为导向,与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政府及教育机构应该在未来的发展中,进一步明确终身学习的理念内涵,让人们不仅应对收入和职称需要进行学习,更应该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最终使整个社会因为习惯性学习而不断进步。

其次,将终身学习推进的内容逐步转移到对学习力的培养。对于终身学习的实践除了要有理念的认知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力,即要知道学习什么、获取什么知识、从哪里学到知识、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是否具有建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和具备创新的能力和本领(傅金兰,2008)。因此,除了强化终身的意识,社会还应该为澳门的在职青年人,特别是低学历和低收入群体提供学习方法、学习管道以及学习技能等方面的支持。

第三,针对终身学习环境和资源不足的境况,进一步营造终身学习的环境和资源。为了能够给社会提供较易获取的终身学习资源,澳门可以逐步推进社区学习网络的建设、以社区为基本单位为居民提供获得各种信息的管道。此外,还可以在现有各种成人课程和培训的基础上拓展多元化的学习形式,如网络远程教育等。

最后,为了更好地促使澳门青年实践终身学习,政府还应主导并鼓励雇用单位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激励及终身学习的协助机制。如在雇用单位内部鼓励一定的竞争,在就业方面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再如对坚持学习,有突出成绩的人士,政府大张旗鼓地给予褒奖并以此来引导社会的学习风气。政府及各雇用单位也可以制定出各具特色的资助计划以为终身学习的实践提供坚实的经济后盾。

标签:;  

澳门青年对终身学习的认知与行为研究_在职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