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馆式”教学法在《教师语言艺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廖颂举
(临沂大学 文学院,山东 临沂)
摘 要: 《教师语言艺术》课程继承和发展了“茶馆式”教学以及“后茶馆式”教学的优点,形成了一种“新茶馆式”的教学模式,实施“讲讲、练练、考考、赛赛”四个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让学生这个主体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以理论为指导,训练为主线,对教师口语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改进,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掌握专业性的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 《教师语言艺术》;新茶馆式;学生中心
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掌握的艺术,又是衡量教师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尺。从心底流出的教学语言应是示范性的、美化了的语言,要音美和意美统一,要“以情感人”。《教师语言艺术》的教学继承和发展了“茶馆式”教学以及“后茶馆式”教学的优点,形成了一种“新茶馆式”的教学模式,实施“讲讲、练练、考考、赛赛”四个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对教师口语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评价,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掌握专业性的知识和技能。
答案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期间,美国海军开发了声呐和回声探测之类的新技术,以寻找德国潜艇。到了和平时期,美国海军发现留下来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海底地形图。海洋研究继续得到了资助,并形成了第一张详尽的海底地图,由美国地质学家玛丽·萨普(Marie Tharp)和布鲁斯·希森(Bruce Heezen)于20世纪50年代末公开出版。
一 讲讲——课堂简捷高效的保障
“讲讲”环节,包括教师讲、学生讲,也包括课堂上大家一起讲,小组活动个别讲,个人发言等多种形式。
(一) 教师讲,讲中悟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语言艺术》课程的“新茶馆式”教学在汲取茶馆文化的文化多元、服务多层、管理民主等精髓的基础上,注重思维引导与点拨,授予学生语言学习的方法,重在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课堂上,教师讲授的重点在于教师语言重点探究、难点点拨、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等,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掌握专业性的知识与技能,最终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内化。
(二) 学生讲,讲中思考——让语言思维在讨论中延伸
“新茶馆式”教学强调“以学论教”,提倡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式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觉使用普通话口语进行交际。《教师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生生对话解决学生自学中的部分疑难问题,通过师生对话运用生生差异突破难点问题[1]。学生通过对文本内容、重点、难点等问题进行讨论,学会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升自身流畅语言表达的能力。
“练练”环节,主要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技能训练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进行个性化学习、互动式学习以及专题性学习训练活动,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一般口语交际能力以及教师职业口语技能等。
二 练练——学生自主学习的推手
对于公路施工期噪声而言,在防治工作的开展上,可尝试从自然屏障的建立角度来出发,这样操作的好处在于,能够对噪声更好的吸收、把控,减少噪声造成的不良影响。首先,针对公路施工期噪声周边的区域,有效开展自然植被数量的增加,尤其是树木方面、河流方面,都要做出良好的布置,在丰富的大自然屏障当中,公路施工期噪声的应对和解决,能够取得最好的效果,促使未来的公路建设,得到较多的保障。其次,自然屏障的建立过程中,一定要选用具有针对性的植被来完成,部分较为脆弱的植被在使用过程中,不仅无法得到预期效果,还容易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这对于公路施工期噪声防治而言,反而会产生相反的结果。
(一) 个性化学习训练
“考考”环节,指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来保证教学效果,以实现以人为本的评价核心,做到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他人评价的有机结合。
语言教育不仅要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更需着眼于培养外在精神面貌与内在气质兼备的现代文明人。因此,在评价改革过程中,该门课程会牢牢把握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原则,在开展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开展审美教育、文化熏陶,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知识、人文底蕴、创新能力、国际视野以及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该课程在评价主体维度讲究多元,教师和学生皆作为评价者,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互评、教师总结的方式,促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助于思想和意见聚,形成团队合作意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沟通氛围,全面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合作探究精神。
(二) 互动式学习训练
2.2 放射诊断科医生建议 通过X光显影,明确了导管线和电极线的位置及走向,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第7后肋,在右心耳外侧,电极导线放置在右心房。当患者体位发生较大变化时,导管尖端会向右心房端前进2~3 cm,为安全起见,建议拔出PICC导管2 cm,让导管尖端位置远离右心房,避免两者相互影响。
在《教师语言艺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为学生创建各种类型的自然语境,对学生进行互动式学习训练。教师在课堂活动所设置的模拟对话中,需要对学生的语言技能、姿态表述、语音语速、情感态度等进行综合性评价,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成长和学习效率的提高[2]。比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预先设定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以此训练学生作为“教师”角色,学会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反应能力和驾驭教师语言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技能、姿态表述、语音语速、情感态度等做出综合性评价。
(三) 专题性学习训练
教师职业口语包括全面组织教学语言、科学设计教学环节,细致体察学生心理、对具体教学情况做出及时应变等能力,还包括课堂讲授中使用的专业用语、导入语、过渡语、提问语以及沟通语、启发语、表扬语、批评语等。在“练练”环节,需要将这些学习内容设置成不同的专题,对学生进行分类训练。比如,在“模拟课堂教学”的情境中,教师担任“嘉宾点评”者的角色,某一学生担任“教师”,其他学生扮演成“学生”。如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上,作为“教师”,能够根据事件的具体表现,采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来化解不利因素,这是一种机智,也是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反应。
三 考考——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
教师语言教学的进行,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思维发展和个性特征。鉴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城市,普通话水平不一,语音语调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根据学生的语音面貌进行分层教学,为学生设计一套符合其自身发展的学习计划,对其进行个性化训练。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音面貌,选择普通话基础好的学生和普通话相对差的学生组成一组,兼顾男女比例、性格差异等因素,按照不同的标准,将学生划分成小组进行个性化语言教学训练。
(一) 学习阶段的过程性评价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为正值时,表示该区域b时段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大于a时段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反之,前者小于后者。
过程性学习评价认为,知识的构建是有价值的观点和思想产生并不断改进的过程,过程性评价的反复性、及时性与交互性,能够促使学生在知识不断发生重组与建构的过程中,减少现存知识与目标知识之间的差异,控制知识迁移的方向,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增强学习者的创新思维能力[3]。《教师语言艺术》课程立足于建立过程性学习评价机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阶段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充分掌握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情况,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训练计划设置,给予学生综合、客观、全面、真实的评价。
(二) 学习团队的整体性评价
应用实践小学期以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组织领导能力、诚信度与社会规范意识、专业学科领域的操作动手能力为重点,以专业实习、实训、技能提升、产学研用合作教学必须的实验实践环节等项目为内容,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旨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青岛工学院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全面修订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从教学内容、组织管理、成绩认定、教学保障与质量监控等方面执行应用实践小学期。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 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
《教师语言艺术》课程的终结性评价以试卷和技能过关相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教师职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对理论知识的考查按照教学大纲系统拟制试题,科学地确定考试内容,增加案例分析和应用分析题目,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探究创新的精神。而技能过关形式多样,如单项考查、代表性汇报演出、微课试讲、班主任工作模拟活动等[4]。通过试卷和技能过关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出问题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四 赛赛——师生价值实现的途径
在“赛赛”环节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语言类竞赛活动,使得课外训练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有益补充。
(一) 举办课内各类口语比赛活动
“新茶馆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回归课堂,融入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知识的主人。“新茶馆式”语言的引导,有利于架构起学生先有知识经验与课外实践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教师口语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将课堂学习与具体口语竞赛活动结合,如组织绕口令比赛、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主体班会主办活动比赛、微格教学比赛、辩论赛、小品话剧排演比赛等,以巩固和拓展教师口语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
(二) 参加课外各类语言类竞赛
《教师语言艺术》课程秉承弘扬国家优秀语言文化的宗旨,在教师口语课堂教学之外,积极拓展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各类语言类大赛,如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诗词大会、普通话大赛、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等。通过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广大学生能够充分展现自我,开拓视野,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竞争、开放性格的形成。
五 结语
总之,“新茶馆式”教学汲取了茶馆文化的情景多样、方式多变、互动多向等特点,通过精细设计教学,注重思维点拨,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有效推进教学进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教师语言能力和学习效能。教师语言教学过程中,由“教学”转变为“导学”,教师的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习者的向导、参谋、设计者、协作者、促进者和激励者。“讲、练、考、赛”四个环节相互衔接、环环相扣[5]。“讲讲”是基础,“练练”是关键,“考考”是保障,“赛赛”是应用,只有正确把握好“讲、练、考、赛”四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这个主体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最大效益和最佳效果,最终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打造优质的大学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人利.《后“茶馆式”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2] 张人利.“后茶馆式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证研究[J].人民教育,2011(5):41-45.
[3] 杨玲丽.议、异、义:“后茶馆式教学”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基本模态[J].江苏教育研究,2018(6):57-60.
[4] 张培.“后茶馆式”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贵州师范大学,2018.6.
[5] 周鹏飞. 后“ 茶馆式” 教学模式的启发[J]. 黑河教育,2016(1):15-16.
本文引用格式: 廖颂举.“新茶馆式”教学法在《教师语言艺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76):121-122+139.
作者简介: 廖颂举(1981-),女,汉族,山东郯城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史。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6.059
标签:《教师语言艺术》论文; 新茶馆式论文; 学生中心论文; 临沂大学文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