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国情报学研究进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学论文,研究进展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2011年,国内情报学界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比较频繁,召开了多次重要的学术研讨会。6月,由中国科技情报学会情报研究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信息分析与竞争情报理论方法创新学术交流会在成都召开。9月,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主办、新疆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承办的2011年度全国科技情报工作研讨会在乌鲁木齐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主办、宁夏社会科学院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在银川召开。10月,由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办的2011年全国情报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京举行。由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主办的第六届青年情报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由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和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竞争情报年会在杭州举行。11月,由西南大学承办的第三届“搜索行为与用户认知研究”研讨会在重庆召开。12月,为纪念钱学森先生诞辰100周年,由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主办的“钱学森国防科技情报信息系统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2011年,国内情报学领域出版了多部专著和文集,发表了几百篇学术论文,对情报学理论与方法、信息检索、情报分析与研究、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信息计量学等领域都有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以下就这些著作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对2011年情报学五大主要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作一简要总结。
2 情报学理论与方法
2011年,在情报学理论研究领域,学者们在继续关注学科的基础理论建设和理论体系发展的同时,对情报学理论创新研究给予了较多的重视。
南开大学王知津教授牵头的学术团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当代情报学理论思潮的文章。学者们分别探讨了现象学、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实证主义、阐释学、实用主义、后结构主义、哲学诠释学、科学哲学等理论在情报学中的体现、影响以及对情报学理论发展与创新的启示[1-7]。
情报学理论体系和学科发展,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王知津、周鹏、韩正彪认为,人类生活可以归纳为低层事物和高层事物两种类型,目前情报学研究的重心集中在由生存需要派生的信息需求和行为,提出情报学理论应综合考虑人类生活中低层事物和高层事物的信息需求和行为[8]。成颖、孙建军、柯青综合各代表性情报学流派、信息的哲学观以及ASIS有关信息科学的定义,并以此构建了基于系统观的情报学理论体系模型[9]。王知津、王文爽、卞丹试图从情报学的元理论入手,探索将建构主义、集体主义和结构主义作为情报学元理论的可能性,以促进情报学理论体系的构建[10]。刘冰运用复杂性视角分析现代情报学理论主要特征,从理论体系、研究范式、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等方面探讨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现代情报学理论范式的转变[11]。
近几年关于在情报学中引入Intelligence的讨论在2011年依然继续。宣云儿、李晓菲通过对近十年几种核心刊物上情报学论文的词频统计,发现现阶段我国情报学研究趋于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网络研究的泛化现象[12]。他们认为,将 Intelligence纳入到情报学体系中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包昌火则一贯认为中国情报学应以情报研究(Intelligence Studies)为核心,其基本任务是Information的Intelligence化,即将信息转化为用于科学决策的情报和谋略[13]。肖勇也持类似的观点,他通过对钱学森先生关于中国科技情报工作本质的论述的分析,指出中国情报学应回到以情报研究为核心的发展轨道,面向智库,以区别于面向信息库的资讯学[14]。
关于研究方法的研究与运用一直是情报学研究一个薄弱环节,最近几年情报学界对这个问题越来越重视。刘伟、王传清从哲学方法、一般方法和专门方法三个层面梳理了我国图书情报学近十年来的发展,指出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欠缺实证研究、缺乏针对网络环境的新方法[15]。张力等通过对图书情报学的10种外文期刊和3种中文期刊2001—2010年间刊载论文的抽样分析,发现国内研究以定性为主,而国外则更具多样性,多用定量的、归纳的和实证的研究方法[16]。在强调重视定量研究方法的同时,学界对国外规范的定性研究方法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韩正彪和周鹏分析了扎根理论在国外情报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扎根理论应用于情报学研究的思路[17]。
3 信息检索
2011年国内信息检索领域的研究热点依然是基于本体的语义信息检索。基于本体的信息检索研究,主要集中在本体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领域本体构造、传统知识组织工具改造三个方面。
王志华和赵伟构建了一个基于本体的语义网检索模型,提出了一种领域本体库和应用本体库的构建方法,给出了查询本体的生成以及相似本体匹配推理的方法,实现了以该模型为基础的试验性检索系统,实验结果证实该模型可改善检索效率[18]。柳巧玲和尚艳艳设计了基于领域本体的语义知识检索系统架构,提出了综合考虑概念间的关系类型、概念所处的层次深度、概念密度、概念间连接的强度以及概念的属性等因素计算语义相似度的知识检索算法[19]。江潇俊、李善平、刘思屹设计了一种基于本体的关联知识可视化检索模型,该模型关注知识源之间的关联性和知识检索的用户体验,提出新的知识检索方法;应用实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提升用户获取知识的效率和质量[20]。李学明和付大超通过研究泌尿外科辅助诊断系统模型,在泌尿外科领域本体的基础上研究语义相似度、语义相关度的计算方法,并提出新的相关度计算方法,结合JENA开源推理引擎,实现了基于泌尿外科本体的推理,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21]。鲍丽倩、张自然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数字图书馆跨语言信息检索系统,并探讨了数字图书馆跨语言领域本体的构建原理[22]。王晰宇和周中林也提出了一个从本体角度出发的数字图书馆文献信息集成方法以及基于本体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模型[23]。钱智勇结合楚辞古籍文献的特点,分析楚辞书目实体款目相关性的主要内容及款目间的关联关系,构建了楚辞书目本体,实现了楚辞书目语义关联检索[24]。赵小兵、邱莉榕、赵铁军探讨了建设统一标准、统一接口的多民族语言本体知识库的思路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25]。薛建武、勾苗和吴拓利用W3C新推出的本体描述语言标准SKOS,实现了《国防科学技术叙词表》的节选段落到本体的转换[26]。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之外,国外学者比较关注的本体评价方法以及本体整合和提取方法两个方面的研究,在国内情报学界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在重视本体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的同时,学者们对个性化检索模型、多媒体和跨语言检索、信息检索可视化等也给予了较多的关注。
徐恺英等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构建了一种个性化智能检索模型,使搜索引擎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检索服务,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7-28]。唐晓玲、何燕选取与当前查询相关的检索历史来构建“查询上下文”,并基于此设计了一个个性化检索模型[29]。易明等探讨了基于点击流的个性化信息检索原理,构建了面向个性化信息检索的点击流信息运动过程模型[30]。黄名选等将负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应用于信息检索,提出一种基于正负关联规则融合的信息检索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31]。苏绥等讨论了语言模型方法在跨语言信息检索中的应用[32]。吴丹设计了一个让用户参与跨语言信息检索全过程的用户检索实验,实验表明,用户行为分析有助于指导交互式跨语言信息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践[33]。赵铁军、曹海龙讨论了以机器翻译技术为核心的多语信息处理研究的最新进展[34]。
4 情报分析与研究
情报分析与研究是情报学的一个核心领域。专利情报分析和竞争情报研究依然是该领域中的热点。值得一提的是,情报分析与研究的理论探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王知津教授在《图书情报工作》上组织了一组关于“情报分析与心理学”的专题文章,将情报分析科学与心理学进行交叉、融合研究,试图构建基于心理学的情报分析研究框架[35]。该专题五篇文章,首先将研究视角置于认知心理学,剖析现有情报分析中存在的认知偏差[36]与误判心理[37],揭示其对情报分析带来的影响,进而提出将社会因素融入到情报分析认知中,重构、优化情报分析的流程[38],此过程需要进行从肯定到质疑的逻辑思维转换[39],最后探讨了非智力心理因素对于情报分析的影响机理[40]。
在专利情报分析方面,学者们探讨了专利情报分析在科技与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如黄立业等探讨了专利情报分析在科技发展战略制定中的应用[41],李慧等探讨了专利情报分析在科研立项中的应用[42],陈红运等探讨了专利情报分析在企业技术发展战略中的应用[43]。专利情报分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专门领域中,如唐恒等利用专利情报分析了国内外光伏产业的发展[44],李新等利用专利情报分析我国牧草机械技术的发展[45],钟华和安新颖以抗HBV制药企业为例利用专利组合分析医药技术的发展[46]。
竞争情报研究在近几年发展很快,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2011年有多部竞争情报研究的著作出版。包昌火等编写的《竞争情报导论》[47],以构筑竞争情报学科为起点,以Information的Intelligence化为主线,全面地讨论了竞争情报的基本问题。李国秋和吕斌编写的《企业竞争情报理论与实践》为广大企业提供了面向问题的竞争情报解决方案[48]。
在竞争情报分析方法和技术方面,孙涛涛和刘云运用专利文献耦合方法来分析企业主要竞争对手及其技术优势[49]。余红梅和梁战平将文本可视化技术应用于竞争情报文本分析中,认为文本可视化是竞争情报分析新的重要手段[50]。张玉峰和何超通过挖掘蕴含在Web日志中的隐含模式和知识,为企业实现网络竞争情报动态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51]。李会和程刚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模型[52]。杨静和梁工谦引入知识管理模式,构建了一个基于知识管理的4S企业竞争情报收集系统[53]。
近几年来,竞争情报分析的实践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李洁在分析广交会上竞争情报获取的优势条件后,从会展前策划、会展期间搜集和会展后总结三方面探讨了企业竞争情报活动在广交会中的具体实施[54]。欧阳越秀等将数据挖掘、流程挖掘和农业保险企业竞争情报的需求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农业保险企业集成性竞争情报系统模型[55]。张红燕以浙江省舟山地区的船舶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船舶制造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建设[56]。陈锦攀等结合电力企业特点,探讨了广东电网公司建设竞争情报体系的构想[57]。张云中针对虚拟企业竞争情报活动的特征设计了一种虚拟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模型[58]。
5 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
2011年在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领域,情报学界关注较多的研究主题是个性化信息服务、用户信息行为和用户信息需求。此外,新技术在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如基于云计算和3G移动网络的信息服务获得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个性化信息服务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用户兴趣和需求的挖掘、服务模式、专门领域中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或针对特定群体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等。王卫平和杨金侠分析了Tag中蕴含的用户兴趣等特征,构建了一个基于Tag的用户兴趣模型[59]。郑晓宇探讨了基于用户兴趣挖掘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机制[60]。谈晓洁从服务创新的视角探讨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创新[61]。郭亚军设计了一个以用户信息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数字信息服务模型[62]专门领域中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或针对特定群体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分布面很广。谢敏等讨论了政府网站中的个性化信息服务[63],刘奕君等探讨了物流系统中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型[64],黄洪海等探讨了热体经络研究领域中的个性化信息服务[65]。赵静讨论了针对农民工群体的个性化信息服务[66]。个性化服务也是图书馆服务研究领域中的重点之一。冯英华和刘磊通过调研发现图书馆已进入信息服务集成化的发展阶段,构建包含人员、信息资源、技术、服务等要素在内的个性化服务系统已成为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67]。
信息技术是信息服务创新的驱动力。近两年,云计算、3G移动、Web3.0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引起了信息服务领域的广泛关注。关于云计算,学界对其在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现状、潜在价值以及基于云计算的信息服务系统资源、架构、主体与服务模式等进行了探讨。关于3G网络,学界就移动图书馆服务、移动气象信息服务、移动地理信息服务、移动搜索服务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关于Web3.0,学界讨论了Web3.0环境下信息服务交互模式的变革和个性化信息聚类服务等问题,如胡海波探讨了Web3.0给信息服务带来的变革性影响[68],熊回香等设计了基于 Web3.0的个性化信息聚合平台的基本架构[69]。
在用户信息行为研究方面,研究者一方面主要对特定用户进行研究,如对于城乡青少年、农民、高校图书馆用户等的相关信息行为特点进行研究,从而为相关信息服务提供改进参考策略。另一方面就是对特定环境中的信息查寻行为进行研究,如对网络消费中的信息查寻行为[70]、协同信息行为[71]及用户搜寻行为[72]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等进行研究。
关于用户信息需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基本理论研究,包括信息需求的特点和规律,如袁红和吴明明探讨了用户信息需求的马太效应[73]。另一方面是在实践环境下的信息需求研究,这些实践环境主要集中在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档案馆等场所,如蒙德成认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在信息资源、技术、信息服务的需求方面都呈现出了新的特点,高校图书馆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74]。
6 信息计量学
2011年信息计量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中,网络信息计量占据了很大比重,同时,学者们对知识图谱、学科研究热点、社会网络分析等也给予了较多的关注。
网络信息计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信息计量指标方面,对网络信息计量指标的评价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同时从研究趋势上看更多的研究关注如何将网络信息计量指标应用到各种网站的评价中。张会平应用网络内容分析法、链接分析法和网络影响因子理论,提出一套评价地市级政府网站的信息计量指标[75]。张洋、张淑玲从网络链接分析角度对比中美医学院网络信息计量的指标,探索各个指标在大学评价中的有效性,并对中美医学院的网络影响力进行比较分析[76]。张洋、戈云运用布拉德福定律方法、百分比补偿法和网络影响因子方法等信息计量学方法,对我国图书情报学科的核心网站进行测定,并对不同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网络影响因子等网络信息计量指标完全可以应用到网络信息资源评价当中[77]。同时,学者们还将网络信息计量指标结合到评价网站健康度的指标体系中。网络信息资源质量评价研究越来越注重适用性和实用性课题研究,而且评价对象不再局限在学术网站上,更多地应用于各类垂直网站和政府网站等。
除网络信息计量之外,很多学者尝试运用可视化知识图谱对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宗乾进对维普数据库中“极地研究”13年载文进行分析,以可视化知识图谱的方式展示我国极地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文网络等[78];宗乾进、沈洪洲对 CSSCI中2009年中国图书馆学文献进行分析,以可视化知识图谱的方式展示2009年国内图书馆学研究热点和知识来源谱系[79];赵蓉英、王菊同样对图书馆学的重要学术文献及学术代表人物,以知识图谱的方式进行了梳理[80];马瑞敏、倪超群提出“聚类分析”和“pathfinder算法”为一体的可视化方法,研究了我国图书情报学知识结构,并分析了其发展演变的具体情况[81]。
在信息计量学领域中,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近年来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肖雪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知识组织和用户行为的角度指出学科信息网络具有明显的小世界现象,并采用小世界度量指标对CSDL四个学科信息门户进行分析,针对发现的网络链接问题,提出了学科信息门户链接设计的优化策略[82]。
7 结语
除了以上五大主要研究领域外,一些新兴的和交叉的研究领域,如知识管理、信息伦理等主题也受到了情报学界的广泛关注。从近几年的著述来看,情报学学科的综合和交叉特点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计算机科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数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被广泛借鉴到情报学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的背景也越来越多样化。
数字时代的到来为情报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和问题,这就要求情报学不断加快在理论、方法、技术和实践上的创新。情报学的各个研究领域正是沿着这个方向在不断地开拓和前进。
标签:情报学论文; 信息检索论文; 用户研究论文; 网络模型论文; 情报搜集论文; 信息发展论文; 用户分析论文; 网络行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