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65
摘要:以一座典型的后张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为工程背景,对30m预应力混凝土梁顶板8m、16m连续负弯矩束进行分析研究,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供设计参考。
关键词:后张法;预应力束;锚具
Astract Taking a typical post-tensioning method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 with continuous box beam as an engineering background,the 8M&16M-longth continuous prestressing tendon of 30M-longth prestressed beam was studied.Some useful results are obtained for design.
Key words post-tensioning method prestressing tendon anchorage
1前言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发展,大跨径跨河、跨线桥,高架桥等发展很快,且更多地应用了多跨径的后张预应力连续梁技术。为消除连续梁在桥墩位的较大负弯矩影响,设计时通常大多在梁顶板采用较短的负弯矩束(一般为8m、16m)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加以解决。在后张预应力方法中,锚具变形、预应力筋回缩及接缝压缩等因素而导致预应力损失对较短的预应力筋有较大影响。因此,为确保连续梁的质量,确保桥梁的质量与安全,探讨30m后张预应力梁顶板8m、16m连续负弯矩设计,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工程背景
徐明高速公路第八合同段位于安徽泗县境内,设计主线大、中、小桥928.66m/13座,车行天桥367m/4座,其上部结构主要采用空心板、T梁、箱梁预制及现浇槽型梁、箱梁,其中空心板预制设计500片、T梁预制设计108片、箱梁预制设计120片。
处于建设阶段的K73+155分离式立交桥为一座上跨S329省道的大桥,其中跨省道桥跨采用25+30+30M现浇箱梁,箱梁高2M,单箱双室。采用270K级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12×7 5),OVM15-12锚具。
2.1跨S329省道现浇箱梁段主梁纵向连续负弯矩预应力束布置图
3.3 比较分析
极限超张拉产生的应力增加σ(增)与应力损失Δσ 比较发现,对较短的8m连续负弯矩束,即使采用超张拉方法也无法抵消因锚具变形等因素而引起的应力损失;而对较长的16m连续负弯矩束,采用超张拉方法则可以抵消因锚具变形等因素而引起的应力损失。故在设计背景中,8m连续负弯矩束张拉应力因锚具变形等因素而无法达到设计控制应力要求,导致设计缺陷。
4 改善设计建议
为达到设计预应力负弯矩束控制应力要求,对8m连续负弯矩束应该采取增加根数,降低控制应力值,达到通过采取超张拉方法能够消除因锚具变形等因素而造成的应力损失的要求。
5 结论
在后张法中,因锚具变形等因素的影响,预应力筋的应力损失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变形对较长(大于16m)的预应力筋产生的应力损失是较小的,而对于如30m后张预应力梁顶板8m连续负弯矩束来讲而产生的应力损失是比较大的,按目前设计控制应力,即使采用超张拉的方法来消除此应力损失也是难以达到的。但在设计中,对这种8m短预应力筋采取增加根数,降低张拉控制应力值的方法是可以解决的。
参考文献:
[1]JTG/T 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
[2]JGJ85——2002,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S].
论文作者:王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5
标签:预应力论文; 弯矩论文; 应力论文; 顶板论文; 损失论文; 锚具论文; 因素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