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数学学习,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获得启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制定出一定的教学策略。只有在科学的教学策略的指引下,才能让学生在各种问题面前发挥出自己的解题能力。
解决数学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环节是审题。很多初中学生对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以入手,其原因有二:一是背景知识欠缺;二是审题不得法。实际上,不论在考试中还是就教材的习题来说,所选的数学应用题总是本着“具有共同背景知识”的原则,使初中生在此问题上不产生歧义。那么,初中生解决应用问题的困难就在审题上,表现在审题方法不当、思路不畅,甚至害怕应用题等现象。
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常见的做法是老师继续讲解各种类型的更难的题目。大家担心的是讲的题目类型不全、难度还不够,而当学生解不出应用题时,有的老师责怪学生读题审题能力差、语文水平低;有的老师自责教得不全,要求学生做得还太少。事实上,数学应用题是以问题的实际原型即实际模型为基础的,是将模型经过一定的抽象、概括而编写出来的。但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于从题目本身的字里行间去思索,而没有注意与实际模型的联系。到了应用题教学的提高阶段,如果还只局限于读懂题意、正确列式上,那么遇到有些题目时,往往会不理解题目中有关语句的真实含意,忽视了实际模型中隐含的内在关系,从而列不出式子。
就一道具体的应用题而言,是属于常见的简单题,还是常见的较难题,或不常见的题,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不一定是相同的。要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除了在广度上适当增加一些题目的类型、在深度上适当增加一些题目的难度外,更重要的是沟通数学应用与实际模型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从本质上去认识数学应用题,把应用题的教学从“知识型”、“问题型”的层面上升到“能力型”的层面。
一、仔细读题,抓关键词
例1:把100元按照1年定期储蓄存入银行,如果到期可以得到本息111.3元,那么这种储蓄的年息是存款的百分之几?
题中的关键词及数据:(1)作为条件:100元(本金),1年定期,到期本息111.3元;(2)作为所求:实际上是利率。
题中的关键句:如果到期可以得到本息111.3元。
为什么说这一句是关键句?这是因为这句包含的关系多,把它搞清楚了,这个题目也就易于解决了。
二、抽象审视,不同问题类型化
例2:一份试卷共有25道题,每道题都给出了4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要求把正确的答案选出来。每道题选对得4分,不选或错选倒扣1分。如果一个学生得了90分,那么他做对了多少道题?如果得60分呢?
如果我们暂时不管第二问,就第一问来说,“每道题选对得4分,不选或错选扣4分”是关键句。因为得分情况是就每道题而言的,故“每道题都给出了4个答案”虽然是事实,但从本题的数学意义上讲,却是没有用的信息。又“不选或错选倒扣1分”,故可把不选和错选看成一样的——不对,那么本题的信息为:
那么本题与例2在本质上一样的,即具有相同的数学意义,可建立同一数学模型。
抽象概括、类比归纳是思维能力的组成部分,因此,善于对题型进行归类,既可把习题由多变少,从而减轻学习负担,也是多种思维运用的体现,更是思维能力锻炼和提高的一种过程和手段。
三、逆向思维,执果索因
“走过”迷宫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往往正行容易碰壁,反行倒觉得较为顺畅,再做标志,正好达到目标。解题也一样,对一些正面难以入手的问题,不妨由结论向条件方向探索分析,打通各种关碍,最后由条件出发,写出解题过程。
四、数形结合,语言互译,辨明数学关系
一般的应用题都是以文字说明加一定数据组合而成的,这时候首先要抓住关键词句,把它们译成数学图形语言或符号语言,这对打开思路是很有必要的。另一方面,有些应用题是以图表的形式出现,这时候就要认真观察分析,把图表语言译成数学符号语言或一般文字表述,以加强对问题的透视。各种语言的互译,就是为辨明数学关系服务的。
审题方式既有其共性,也会因人随题的不同而表现出思维方式、方法技巧的多样性,解题时应灵活运用。在初中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必须由始至终注重学生解应用题的审题能力的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审题思路和技巧之后,在看似繁复错杂的应用题前就能得心应手,他们解答应用题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及其他方面的学习素质就会得到不断的增强。
论文作者:徐冬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7月总第16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1
标签:应用题论文; 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题目论文; 能力论文; 语言论文; 本题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7月总第16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