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对社会正义的批判
文/曹钦
尽管对于“社会正义”的含义及其在政治哲学理论中所应有的恰当地位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却很少有人否定“社会正义”是一个有意义的概念和值得追求的理想。而在对这一点做出否认的少数人里,最有名的当属哈耶克。哈耶克认为,在一个由市场主导的自由社会里,“社会正义”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词汇,而且对它的追求将不可避免地导向全权主义。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哈耶克的观点,然后回顾对他的观点的一些批评,并说明为什么这些批评缺乏说服力,最后试图说明哈耶克的论述真正的漏洞在哪里。
综观“绿色”的词义演变,我们概括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关于“绿色”的两个义项的不同发展轨迹:①常用的颜色词 “绿色1”→活用的“绿色 1”;② 转用的“绿色 2” →汉化的“绿色 2”,并认为“绿色”的两个义项之间不是简单的引申关系,建议《现代汉语词典》明确标出,此外我们应注意“绿色”的词义演变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西方语言文化的进入以及汉语修辞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多渠道、多角度、多元化的。
哈耶克对“社会正义”的批判
哈耶克认为,“社会正义”一词只有在所谓“指令性”,即“由中央指导计划”的经济中才有意义。而在一个由“自由人”组成的社会里,它是空洞的和无意义的。他的这一论断建立在他对“社会的”(social)一词的独特分析之上。在哈耶克看来,“社会的”一词的含义经历过一次激进的转变。起初,“社会”被用来“描述一种自发产生的人类关系的秩序,以区别于特意设立的国家组织”,但它最终却“几乎变成了一个同其原义截然对立的反义词”。现在,通过“把和共同体有关的无论什么事情一概冠以‘社会的’”,“社会的”一词的使用者使得“自发产生的事情和国家特意组建的事情之间的差别完全消失了”。这种新的用法“假定共同体的行为背后存在着已知的共同目标”,并把社会视作一个“能思想的集合体,有它自己的愿望,它不同于组成它的那些个人的愿望”。
随着“社会的”一词含义的改变,“社会正义”也被“拟人化”或者说“人格化”了。现在,“社会正义”一般被等同于“分配正义”。但哈耶克指出,“分配”或“社会”的正义是“不适用于市场经济的结果”的,因为“在不存在分配者的地方,不可能有分配的正义……个人可以尽量使自己做到行为正义,但是分散的个人所得到的结果,既非出自别人的意图,亦非别人所能预测,因而由此产生的状态既不能称为正义,也不能称为不正义”。“分配”一词预设了“一个人格化的负责分配的机构的存在”。人们在市场竞争中可能获得满意或不满意的结果,但不能把这种结果说成是正义或不正义的。哈耶克进而认为,“社会正义”的观念不仅是无意义的,而且是危险的,因为对它的追求将导向全权主义。“政府越是竭尽全力去实现某种前设的可欲的分配模式,它们也就越是会把不同的个人和群体的地位置于它们的掌控之中。只要人们对‘社会正义’的这种笃信支配了政治行动,那么这个过程就必定会以一种渐进的方式越来越趋近于一种全权性体制。”
对哈耶克的一些批判
在学术界内,有很多人不赞成哈耶克关于“社会正义”的看法。据统计,哈耶克对“社会正义”的论述曾遭到过多达13种不同的批评。本文不欲一一评价所有那些批评。本节会对三种被较多地提及或较有力的批评做出评析,指出它们的不足之处,下一节则会指出哈耶克理论真正薄弱的几个部分。
第二种是哈耶克对社会正义的批判与他对最低收入的赞成相矛盾。哈耶克认为:“在自由的社会中,政府也应当以一种确获保障的最低收入的形式来确保所有的人都得到保护并免遭严重且残酷的剥夺。”许多评论者认为,哈耶克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与他对“社会正义”概念的否认不一致。然而,尽管哈耶克认为“在组织起来的社会中,帮助那些不能自立或自生的人,乃是每个人都必须承担的一项显见不争的道德义务”,但他从未以“社会正义”来命名这项道德。在谈到政府为实现“社会正义”而进行的行为时,他明确地把最低收入保障排除在外。而且,哈耶克更多的时候是出于一种现实的考虑而赞成由政府主持最低收入保障的。对于他来说,无论是将最低收入保障视为道德义务,抑或视为促成社会稳定的手段,都不等于将其“以社会正义的名义……上升到法治层面的基本原则”。
高中化学知识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先后衔接,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教师可以将与新知有关的知识制作成微课,让学生课前预习的时候进行观看,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也能激发学生兴趣,顺利导入新知识的学习.比如在学习“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之前,教师可以将学生初中学过的过滤、蒸发相关内容做成微课,让学生预习的时候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回顾,从而引出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一般方法,为萃取和蒸馏的学习做好铺垫,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探究的兴趣.
第一种是人们可以被要求为他们没有意图或预见到的情况负责。有的理论家指出,当一名汽车司机因为疏忽而没有检查汽车的刹车设备从而导致车祸时,尽管他并不想让任何人受到伤害,在事发前也无法预见到将要到来的伤害,我们仍然可以要求他为事故负责。所以,尽管没有人期望或预见到市场过程形成的特定收入分配结果,我们仍然有可能找出应该对此负责的人,并以社会正义之名要求做出改变。但是,这个例子与市场分配的例子并不真正具有可比性。在车祸的例子里,有一个单独的个人——司机——可以被要求对某个结果负起责任来,在他的疏忽与车祸之间,有着直接而明显的因果关联。而在市场经济里,没有一个与这个应负责者相对的人或机构存在。市场过程的结果是许多互不统属的人相互交往的产物,而不是某种单一意志设计的产物。因此,在市场里,没有一个人或机构能拥有足够充分的信息来预见到它的某一作为(或不作为)对整体的分配结果的影响。要求某一个人或机构对市场分配的最终结果负责是不合理的。
关于哈耶克对“社会正义”的批判,上一节中谈到了三种反对意见,以及它们为何不足以驳倒哈耶克的论证。接下来的部分将提出和考察一些更有力的反对意见。笔者将首先列举两种现有文献中已经提出的有力反对意见,再举出两种新的反对意见。
在哈耶克的论述中,另一个经常被许多批评者所诟病的问题就是,他似乎是在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来呈现推行“社会正义”的后果。在哈耶克看来,“只要人们对‘社会正义’的这种笃信支配了政治行动,那么这个过程就必定会以一种渐进的方式越来越趋近于一种全权性体制(a totalitarian system)”。当然,哈耶克实际上并没有宣称说,只要在很少的程度上实现“社会正义”,就会立即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他的意思是,任何试图完整一致地实现“社会正义”的企图,最终都会导向全权体制。但这样的话,我们就很难理解为什么要全盘拒绝“社会正义”。追求某个目标,不等于要不计代价地追求那个目标。对社会正义的追求不意味着需要不惜代价地全面实现它。对社会正义的信仰和对全面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拒绝是相容的。认为“社会正义”一词“除了在一种彻底的社会主义体制外就完全不能被理解”也是错误的。在一个兼有私有制和公有制的混合经济体中,“社会正义”完全可以被用来特指该经济体中的“社会”部分,如最低收入保障、累进税制、国有企业、公共供给的住房等。因此,追求社会正义并不必然导致滑向全权体制。
哈耶克的错误在哪里?
第三种是哈耶克持有一种功利主义式的“社会正义”理念,因此他不能说市场运作产生的结果既非正义的也非不正义的。如果对哈耶克的著作进行仔细的检查,会发现他有些时候确实是以功利标准在衡量市场制度的正义性。正如我们前面所见,哈耶克主张,市场运行产生的结果既非正义的也非不正义的。但是,他也曾说过:“如果我们认为最大限度地增加了社会中任何成员的机会的报酬原则是正义的,那么我们也应当认为,由自由市场决定的报酬是正义的。”显然,这与哈耶克之前的论证发生了矛盾。不过,这种矛盾虽然体现出了哈耶克自己对此问题没有深思熟虑,但并不能从根本上反驳“市场形成的分配没有正义不正义之分”的论断。哈耶克的支持者完全可以在承认其两处著作体现出的立场有冲突的同时,放弃其中一个立场而坚持另一个。如果想捍卫“社会正义”概念的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论证。
该区为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区,西部、北部为山区,中部、南部为华北平原,东部为沿海,地貌多样、腹地广阔;区内有密云、官厅、于桥、西大洋、王块、安格庄、龙门等大型水库,是重要水源区;有白洋淀、南大港、北大港、七里海等湿地,景观丰富多样。该区域水资源短缺,河流断流、功能退化,西部山区水土流失严重。该区域生态建设山区以水土流失治理和水源涵养为主体,平原以地下水修复和人居环境维护为核心、沿海以湿地保护与修复、河口生态维护为重点。
(一)作为事态的正义和作为对事态回应的正义
在对市场分配结果之正义性的判定上,哈耶克与诺齐克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对照。虽然同样是自由市场制度的坚决捍卫者,诺齐克对待“分配正义“观念的态度却与哈耶克不完全一样。与哈耶克相似的是,他也认为“分配”一词有误导作用,因为“一听到‘分配’这个词,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由某个体系或机制使用某个原则或标准来提供某些东西……然而……没有任何集中的分配,没有任何人或团体有权控制所有的资源,并总的决定怎样施舍它们”。诺齐克的这一论述与哈耶克如出一辙。但是,诺齐克并未因此而宣称市场过程的结果没有正义与不正义之分,也没有因此而拒绝使用“分配正义”的概念。对于他来说,如果市场交换的起点和过程都不违反交换者既有的权利,那么所产生的结果就是正义的。“分配正义的整个原则只是说:如果所有人对分配在其份下的持有都是有权利的,那么这个分配就是正义的……无论什么,只要它是从一正义的状态中以正义的步骤产生的,它本身就是正义的。”
(二)社会正义的实现并不需要全权政府
老师严肃地对我说:“快点弹!”我慢慢地抬起双手,放在琴键上,琴键像冰块一样扎手。我深吸一口气,慢慢地按下一个音,像探地雷一样,生怕弹错了老师会批评我。即便是小心翼翼,可我的手指还是不听使唤,总是弹错一个个音符,那些按错琴键发出的声音,像子弹一样打在我的耳膜上,让我狼狈不堪。我好不容易把一首曲子结结巴巴弹完了,老师用手点着曲谱说:“你自己看,是这个音吗?全错!”
(三)市场过程产生的结果的正义性
正如许多批评者所指出的,哈耶克的一个重要错误在于没有区分事态(state of affairs)和对于事态的回应。即使某个特别的事态不能被判定为有某种性质,对这个事态的反应却是可以被判定为有那种性质的。假如我同别人约好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见面,我们做出了这个约定这件事本身在道德上既非对的也非错的。但是,我对这件事的反应则可以用道德标准来衡量。如果我失约了,那么就是错误的。同样,即使市场过程产生的结果不能用正义或不正义来评价,对这一结果的反应却是有可能被判断为正义或不正义的。比如说,尽管我们无法精确地预测每一个人在市场中的命运,但我们可以对财富总体分布的模式有一个大概的估计。比如说,有理由相信在不受限制的市场机制运作下,个人拥有财富的差距会趋向于加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此的反应就可以被判断为正义或不正义的。
有些评论者宣称哈耶克也持有类似的看法。这种解读并非完全没有文本根据。尽管如此,从总体上来看,哈耶克在提到“社会正义”或“分配正义”时,大多数情况下仍然是否认这种正义概念的存在。对比诺齐克式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哈耶克对“社会正义”的批判在哪方面出现了问题。设想有两个社会A与B。社会A有理想的市场制度,每一个人都遵守抽象的规则,尊重其他人的合法权利。在这个社会里,没有进行财产分配的中央机构。按照哈耶克的理论,我们应该说这样一个社会的经济运作过程和财富分布既非正义的也非不正义的。现在再来看一下社会B。虽然在这个社会里也同样没有中央分配者,但与社会A不同的是,社会B里的人为了使自己的所得最大化,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他们会互相偷窃彼此的财产,在交易中会互相撒谎,在形势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会拒绝遵守先前的契约。显然,无论社会B里最终的财富分布是什么样子,这种分布都是既非为人所能预见到的,也非根据任何人的意图形成的。两个社会里最终的竞赛结果都是由参赛方的运气与技巧决定的。所不同的只是,在社会B里,“技巧”所涵盖的范围要更广泛。比方说,偷窃与撒谎的能力在社会B里属于技巧的范围。因此,按照哈耶克的逻辑,从正义的角度看,两个社会的财富分布没有区别:都是既非正义的也非不正义的。
然而,这明显是一个非常怪异的结论。大多数人,包括哈耶克自己,都认为参与市场的每个个人的行为可以是正义的或不正义的。如果承认了这个前提,那么显而易见的是,社会B中人们的行为比社会A中人们的行为更为不正义。而宣称大量不正义行为产生的结果与大量正义行为产生的结果是一样的——同样既非正义的也非不正义的——是一个极其违反直觉的结论。哈耶克论证的逻辑错误在于,他混淆了“正义”与“社会正义”的区别。从他对“社会正义”或“分配正义”的批判,无法得出市场结果不存在正义与非正义之分的结论。他在阐述自己的这个观点时,经常使用一个类比:“社会的正义”就像“道德的石头”一样,是一种毫无意义的说法。然而,虽然我们可以正确地断定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块石头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不道德的,但是我们不能说这个物体既不是石头也不是木头。同样,即使我们接受了哈耶克的类比,我们最多也只能说,市场结果既不是“社会地”正义的,也不是“社会地”不正义的。但我们不能说它既不是正义的也不是不正义的。
(四)含义模糊的“一致同意”
哈耶克的另外一个错误在于,他对“社会正义”观念所需要的共识程度要求过高,同时又对这种共识的具体内涵语焉不详。哈耶克反对“社会正义”观念的理由之一是:我们对于这一观念的含义及应用无法取得共识。按照他的说法,“根本就不存在切实可行的可以作为市场秩序中分配物质利益之基础的品行标准,应得者标准或需求标准,而且也更不可能存在任何可供人们用来协调这些不尽相同的利益主张的原则”。在他看来,这种分歧表明“社会正义”的要求“毫无内容可言”。然而,没有理由认为,一个定义存在分歧的名词,就必然是没有意义的。比如说,我们可能对“好的足球运动员”的定义有分歧:有的人更看重身体,有的人更看重技术,有的人更看重精神。但显然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说,“好的足球运动员”这个概念毫无意义可言。同样的道理对“社会正义”也适用。即使我们不能对这个词的定义达成完全一致,也不意味着它就必然没有意义。何况,在任何涉及正义问题的争论里,彻底的共识都是几乎没有可能达到的。哈耶克毫无疑问会主张说,尽可能尊重市场秩序的社会体系才是正义的。但在现实中,有些人会认为这种体系不够正义,因为政府干涉得太少,而另一些人则可能会认为这种体系不够正义,因为政府干涉得太多。显然,哈耶克不会因为人们对于政府干涉经济活动的适当限度没有共识,就承认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正义可言。同理,我们不能仅仅由于“社会正义”的含义存在争论,就认为这个词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结论
在哈耶克看来,在一个由市场主导的自由社会里,由于没有一个单一的分配者来决定每个人应得的份额,所以“社会正义”或者说“分配正义”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词汇;而且,对“社会正义”的追求也是危险的。本文考察了哈耶克的观点和其他学者对他的一些批评。在这些批评中,有的是基于对哈耶克的误解,或者可以通过局部性地修改他的论证加以避免,但另外一些则指出了他的理论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尽管他提出了一些令人感兴趣的论证,但哈耶克对“社会正义”的批判最终是无法成立的。一方面,他难以解释为什么要消解“社会正义”的概念就必须全盘否认正义概念可以用来评价市场体制;另一方面,他对“社会正义”的理解失之狭窄。正义的概念不仅可以用来评价人的行为有意造成的结果,也可以用来评价人们对特定事态的反应。而且,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并不必然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实现它,或者取得所有人对这一概念含义的一致同意。
【作者系南开大学哲学院副教授;摘自《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标签:概念论文; 哲学理论论文; 观点论文; 导向论文; 正义论文; 社会论文; 含义论文; 当属论文; 南开大学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