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营商环境指标下中部六省比较分析与对策论文

基于营商环境指标下中部六省比较分析与对策论文

基于营商环境指标下中部六省比较分析与对策

弓顺芳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郑州 450042)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跨区域要素双向流动和产业转移趋势不断加强,竞争与合作态势显现,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中部地区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中部地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的发展理念,结合地区资源和地理条件、贸易流量、腹地经济产业状况和发展目标,以“自贸区”建设为载体和抓手,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保障,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着力构建区域政策协同体系,打造对外开放发展的“营商环境高地”。

关键词: 营商环境;中部六省;对外开放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呈现由东向西,由沿海到内陆,由点到面的渐进式特征,先后实施了东南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中部地区虽然在我国经济版图上起着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作用,但是市场化、产业结构和开放度较低,一度是区域发展战略的边缘地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跨区域要素双向流动和产业转移趋势不断加强,竞争与合作态势显现,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中部地区迎来了重要发展战略期和机遇期。因此,如何实施中部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设内陆对外开放与协调发展高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不仅是中部地区实现从“中部塌陷”到“中部崛起”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1]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

二、基于关键营商环境指标的中部自贸区比较分析

近年来,中部地区的营商环境虽然有所提高,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表现在:一方面,中部省份在产业竞争力、外向型经济程度、宜居环境、人文特色差异较大,即使是营商环境、产业竞争力排名前列的城市,区域营商环境的优化也有明显短板;另一方面,中西部省市的自贸区建设存在发展定位趋同、现代产业不强、基础设施不足、生态环境指数较低,以及商务成本过高等共性问题。因此,以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视角,分析比较国内外营商环境评价的关键性指标,有助于推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1.营商环境及其评价指标研究现状。营商环境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某一区域或行业所拥有的政治、经济、法治、社会、生态等环境与政企关系、劳动力市场、金融机构等环境的复合有机体。它既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等市场资源要素,又包括社会、制度、生态环境等综合因素;既包括对要素的吸引力、利用力,又包括市场辐射力和综合服务力[2];既着眼于现时状态下的企业投资环境,又强调区域发展的潜力与增长后劲。

国际上通行的营商环境评价主体主要包括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学人智库、科尔尼全球城市指数、全球竞争力报告、全球法治治理指数等。其中,以世界银行为评估主体的营商环境指标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自2013年起,世界银行每年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侧重以中小企业的视角考察企业各阶段、各环节的制度建设规范性、完善性和企业行为的市场化程度和便利度,并建立了一整套衡量各国营商环境的指标体系,包括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少数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办理破产10个重要指标被纳入评价体系。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政界和学术界围绕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也进行了大量探索。学者黄育容(2015)基于2012—2015年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构建了以政府保护与监管两个维度的营商环境评价框架[3]。史长宽、梁会君(2013)通过分析30个省级横截面数据提出,政府应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缩短商业机构注册开业时间[4]。张威(2017)认为,营商环境的构成主要包括经济政策、要素供给、政府服务、法治体系、要素资源、市场体系与市场准入[5]。胡益等(2015)构建以国际化评价为中心,以市场化法治化为支撑的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6]。宋林霖等(2018)通过比对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认为政府应加强信用体系、保护投资者、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便利跨境贸易等重点领域的改革[7]。政策部门也相继制定本区域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交通大学开发研究的卓越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广东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和港澳大亚湾指标体系为代表。

2.影响区域营商环境的关键指标。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性的综合工程,要结合当地发展情境,筛选影响营商环境的关键指标,建立一套与当地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科学体系。其中,科学技术、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便利和腹地发展实力作为影响投资者行为的营商环境硬指标,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稳定性、客观性和可量化的特征。因此,本文选取主要科技指标、对外开放竞争力、基础设施便利度、市场环境指数作为考察中部六省营商环境的关键性指标。

再次,基础设施便利度。在基础设施便利度上,选取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为主要考察指标,在“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上,湖南为14.43台,位居中部六省第一,山西为9.74台排名最后;“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上,安徽为人均22.19平方米,湖南和河南省份分别为人均城市道路13.72平方米和13.9平方米,排名靠后;在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上,江西省为人均公园绿地14.5平方米,而湖南省为人均9.99平方米。数据表明,中部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有所改善,但整体上差别不大,特别是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足。

其次,对外开放竞争力。2016年国家公布的第三批自贸区名单包括中部两省,即河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湖北省自由贸易区,中部地区要紧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衔接融合的良好契机,在由外向型经济到开放型经济转型过程中,不断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根据可以收集到的资料,对外开放竞争力指标主要选取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数量三个方面指标。在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上,2017年河南省为172.2亿美元,位居第一,但在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数量上排名靠后,而湖北省在外资企业数量上远远超过其他五省。数据表明,中部省份与东部地区相比,在吸引外资上仍有较大差距,要继续优化政府“放管服”改革,着力改善政务环境。

最后,市场环境指数。市场环境的优劣是衡量地区企业整体竞争力的评判指针。一般来说,地区经济总量、货物进出总额、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能够反映一个地区市场环境的总体情况。总体来看,以2017年为例,河南省地区经济总量和货物进出口总额分别为44552.83亿元和5233.9亿元,位居中部第一,但在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排名靠后。数据表明,中部六省的市场环境质量总体上有显著提高,应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增加值。

首先,主要科技指标。主要科技指标包括研究与试验(R&D)活动人员全时当量、研发经费、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有效发明专利数、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和技术市场成交额。2017年,我国东、中、西和东北地区R&D经费分别为11884.8亿元、2820.2亿元、2196.6亿元和704.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2%、18.6%、13%和6%。据统计,河南省虽然在研发活动人员全时当量和研发经费位居中部第一,但在综合创新指数和经费投入强度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安徽省在有效发明专利数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上第一,湖北在综合创新指数和技术市场成交额位居中部第一。就全国范围来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超过千亿元的6个省市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国水平的全部为东部沿海地区或直辖市,外资研发机构也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数据表明,中部六省要继续提高科研经费投入强度,大力提升科研技术成果的市场转化能力。

3.借鉴存款保险制度。退押准备金制度只能保证共享租赁企业正常运营时的退押顺利。共享租赁公司作为新型经济主体,本身就存在较大风险,打去年以来,已有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倒闭。倒闭公司的押金退回风险已经发生。因此为避免公司倒闭带来的押金风险,我们依然可以借鉴银行业的存款保险制度,由共享单车企业为押金投保,一旦发生公司倒闭,由保险公司分担风险。

三、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推动中部崛起的对策

2.以发展开放型经济为重点,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开放是中部发展的最大红利,环境是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土壤,营商环境的优劣决定高端生产要素的流向和集聚。中部六省要结合区域比较优势,通过自由贸易协议脉络或鼓励跨境贸易,加大开放型经济的培育和发展,掌握国际经济运行的主动性和创新性。第一,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完善国际化监管体系。加快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跨部门联合监管、“互联网+监管”和“智慧监管”,推进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第二,建立基金投资科技创新市场;推进国际企业总部或运营商计划。第三,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现东中西部区域联动发展。密切“一带一路”沿线的城市集群,在加工制造、服务贸易、基础设施建设上,通过产业聚集效应推动形成全新的跨区域的产业合作模式。第四,保护外商投资者合法权益和知识产权保护。妥善解决外商投资过程中的矛盾纠纷,搭建和提供市场主体需要的法治保障、信息咨询、融资担保、技术支持、人员招聘和人才培训等社会化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

通常认为的“装配式建筑”,其特征是大量的混凝土、钢结构构件在工厂生产加工完成;现场装配作业取代混凝土现浇作业;推行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与施工;采用标准化设计。而广义的“装配式建筑”,还应包括设计的灵活性,构件的模数化、标准化,以及机电设备系统集成化。

在文化保护视角下对乡村进行改造,可以加快乡村建设的步伐,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部地区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结合本地区资源和地理条件、贸易流量、腹地经济产业状况和发展目标,以“自贸区”建设为载体和抓手,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保障,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着力构建区域政策协同体系,打造对外开放发展的“营商环境高地”。

1.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要清醒认识中部地区营商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化解困难的长期性,综合考虑当前突出问题与长期战略规划、局部性突出问题和全局性战略问题,系统持续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改革。关键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计划经济大环境下的粗放式发展理念。第一,突出创新是改革的引擎力量。要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必须全面推进理念的创新、技术的创新、模式的创新和制度的创新[8]。中部地区要以自贸区制度创新为重点,大胆改革,进一步释放市场和社会主体活力。第二,完善跨区域和区域间的部门合作、生态环境和产业承接等协调机制。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切入点,调整政企关系和政资关系,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扫清制度藩篱。第三,坚持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绿色发展。以不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降低包括税费、物流、金融融资、土地房产、劳动力市场供应成本和营商成本。第四,鼓励“双向”开放,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中部地区不临海不沿江,应主动适应国际市场,注重引资、引技与引智相结合,提高招商引资质量。

3.加强市场规范化运行,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是企业开展商业活动的前提,是合作共赢和现代契约精神的基石。使企业能够在健康的市场环境充分竞争,同时保护私有产权,以最小成本解决商业纠纷,引导企业健康发展[7]。第一,对标国际,构建国际化营商规则和标准。可以借鉴欧美的做法,一方面建立破产保护制度,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的破产风险;另一方面完善企业运营的法治规则,在市场准入、国民待遇、负面清单、安全审查、环境保护等法治指标,尽早形成符合国际规则的标准体系。第二,加强法制教育培育,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征信系统。提高社会、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水平和法制意识,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维护和保障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构建诚信经营的法治屏障。第三,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信用信息系统,推进知识产权的诚信体系建设。

4.坚持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构建便利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的核心是制度创新,基础是要素集聚和比较优势,导向是居民福利水平。营商环境便利化最能反映营商环境与具体实践操作的结合程度。第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核准制和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和“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与资源配置的效率。因此,凡市场机制能够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交给市场;凡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的事项,一律交由企业决策,政府不再审批。第二,创新政府运行流程。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缩短企业项目报建流程,推广区域联动评估,实行线上线下融合,加快优化整合各级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第三,深化商事制度集成化改革。正确处理政企、政资关系,提高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和矛盾纠纷的能力,切实解决企业难题。通过深化“多证合一”改革,构建以信用监督为基础,跨区域、跨部门联合监管、“互联网+监管”等新型监管机制和政策协同机制,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第四,推动中部自贸区之间以及与东部沿海自贸区的交流合作与联动发展。强化东部沿海城市对中西部腹地支撑作用,推动陆海空立体经济示范区建设,提供和维护区域一体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流程2:在使用映射服务器的基础上,入口隧道路由器ITR能够迅速查找出EID2所对应的位置标识RLOC2,之后在RLOC1为源地址和RLOC2为目的地址的数据包内将步骤1的数据包进行封装,最后再将封装后的数据包发送至IP承载网;

综上所述,中部地区正面临着内陆开放和政策叠加的大好发展机遇,也面临着经济与产业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政策和区域协作效率低和现代产业转型升级缓慢问题。要促进中部崛起,优化营商环境要将提高人民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所有工作的标准,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打破各类行政壁垒、“信息孤岛”和地方保护政策,使城乡居民共同享有平等的公共服务、改革红利。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152.

[2]中部竞争力蓝皮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报告(2013)[R].2013.

[3]黄育容.基于《营商环境报告》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8):93.

[4]史长宽,梁会君.营商环境省际差异与扩大进口——基于30个省级横截面数据的经验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5):12-20.

[5]张威.我国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J].理论学刊,2017,(5):60-73.

[6]胡益,李启平,江丽鑫.广东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研究[C]//广东经济学会.市场经济与创新驱动——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分会场文集,2015.

[7]宋林霖,何成祥.优化营商环境视阈下放管服改革的逻辑与推进路径——基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8,(4):67-70.

[8]徐宪平.区域创新的问题与解决路径[J].区域经济评论,2017,(3):9-10.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ix Provinces in Central China Based on Business Environment Indicators

GONG Shun-fang
(Zhengzhou Administrative College,Zhengzhou 450042,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national“the Belt and Road”development strategy,the trend of two-way cross-regional factors and industrial transfer has been continuously strengthened,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have emerged,regional integration has accelerated,and the central region is in the midst of an important strategic opportunity for development.Therefore,the central region should adhere to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of innovation,coordination,green,openness,and sharing.Combine regional resources and geographical conditions,trade flows,the economic status of the hinterland and development goals,and take the construction of“free trade zone”as the carrier and grasp.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we will focus on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focu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and focus on building a regional policy coordination system to create a“business environment highland”for opening up and opening up.

Key words: business environment;six provinces in central china;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9)19-0065-03

收稿日期: 2019-02-27

基金项目: 2018年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优化营商环境视域下河南省放管服改革的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2018B030)(主持人:弓顺芳);2018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难点、重点任务和战略举措研究”阶段性成果(2018JC27)(弓顺芳为主要参与人)

作者简介: 弓顺芳(1980-),女,河南郑州人,讲师,硕士,从事公共治理研究。

[责任编辑 陈丽敏]

标签:;  ;  ;  ;  

基于营商环境指标下中部六省比较分析与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