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紧缩:形成与治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货紧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1997年10月份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下滑,物价持续下跌:1998年经济增长7.8%,比上年下降一个百分点; 商品零售物价比上年同期下降2.6%。从1998年2有份开始,国家采取了系列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固定资产投资逐月增加,但物价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回升,而是继续下跌。
表1 1998年2~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率和物价比较表(%)
月份 2 34567
8 9
10
11
12
投资 10.2 10.3 12.2 12.7 13.8 15.6 17.4
20 21.2 22.3 19.5
物价 -1.5 -1.9 -1.2 -2.1 -2.7 -3.0 -3.2 -3.3 -3.5 -3.7 -2.7
资料来源《经济日报》1998年5~15日
以上情况表明,仅仅是有效需求不足并不足以解释经济中的主要现象,因为如果仅仅是有效需求不足,那么增加投资必然促使经济增长,物价回升。
一 供需结构矛盾是通货紧缩的直接动因
供需结构矛盾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消费者预期收入减少或投资者信心不足而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供给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而形成有效供给不足的一种经济现象。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有效供给不促”并非指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的“短缺经济”,而是指在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产品质量、性以或服务等不能满足消费者要求而不能形成有效供给的经济现象。供需结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产品结构不能适应消费者需求结构的变化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收入不断增长,因而需求结构也逐步升级。目前,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广大农户都已从过去以“衣”、“食”为主的需求转移到以“住”、“行”为主的需求。据对1995~1996年城乡居民家计调查的计算结果显示,在农村,对“衣”、“食”需求的收入弹性分别为0.87和0.61,而对家庭设备用品、交通通讯及居住大收入弹性分别为1.45、1.67、1.37。在城市,对“衣”、“食”需求的收入弹性分别为0.76、0.93,而对交通通讯、居住的收入弹性分别为1.31和1.16。这充分表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已经进入以“住”、“行”为主的升级换代剧变期。
然而,我们的产品结构仍然以“衣”、“食”为主,还没有转移到“住”、“行”上来,对已提供的“住”、“行”产品,不是价格过高,就是质量低下,抑或设计不合理,不能适应消费者需求。
第二,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生产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趋向
譬如,1996年,我国棉纺能力4109万锭,但其中有1000万锭急需淘汰;在印染行业,超期服役的占60%。1998年,我国生产原油1.6亿吨,而炼油能力却达2.6亿吨(按国家规划,到2000年, 我国石化工业的原油加工能力每年才达2.2亿吨), 这些都是各地方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直接后果,也是经济转型时的基本现象。这样,一方面生产效率仍然低下,产业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又出现过剩。
第三,产品质量低劣,销售手段落后 据国家质检部门抽查结果,第四季度产品合格率仅78.9%,其中生产领域为79.2%,而流通领域为64.7%,就连有关安全类重点产品,其合格率也不到80%。同时,销售方式落后,服务水平极低,企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还没有完全从过去那种“先生产后销售”的模式中转变过来,尤其是对消费者偏好的市场调查及售后服务都还不能适应需求的发展。其结果必然是在买方市场里买方日益恶化。
那么,供需结构矛盾怎样导致通货紧缩呢?
关于有效需求不足导致通货紧缩已有很多学者研究过了,这里主要就有效供给不足导致的通货紧缩作出分析。
有效供给不足的直接表现是产品积压,资金周转不畅。它至少会引起如下几方面后果:一是企业效益低下,投资预期减弱,从而降低投资需求;二是由于无效供给不能转化为有效需求,投资需求不能转化成最终的消费需求,致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大大减弱;三是由于产品长期积压导致货币资金流通不畅,从而降低货币流通速度;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那么由MV=PY知,物价必然下跌、我们可以从1998年实际经济指标推断出货币流通速度,由m+v=p+y(即货币增长率与货币流通速度增长率之和等于物价上涨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之和),可求得v=-6.5%(98年m为11.7%,y为7.8%,p为-2.6%),即1998年货币实际流通速度下降了6.5%。
以上几个方面最终都通过降低实际需求而导致通货紧缩。
如上图,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初始均衡点为A,当总供给曲线由AS[,0]移动到AS[,1]时,均衡点为B,然而由于存在太多的无效供给,实际供给曲线为AS[,1]'(有效供给),这时的均衡点不是B,而是B'。这样,一方面导致供给过剩Y[,1]-Y[,1]',致使效益下降,投资需求减弱;另一方面储蓄增加P[,1]·(Y[,1]-Y[,1]'),致使消费减少,两者共同作用最终使得实际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Y 的增速下降,价格降低,总消费曲线因此从AD[,0]左移至AD[,1]。
对于需求弹性增加后的有效供给不足引起的通货紧缩可用如下事例说明。在一个荒岛,只有一个医院,这时,不管医院的医疗水平如何,该岛的病人都必须到该医院就诊,反过来,医院的收益(经济增长)取决于病人(需求)的多少。现在,假设该岛居民的收入增加了,人们开始追求自生的美,医院为满足人们的需求增设了美容服务(注意:现在的需求弹性已远远高于一般医疗服务的需求弹性),这时,如果医院总是出现美容事故或者顾客接受美容服务后没有任何效果,那么消费者即使收入再高,也不会来美容,而是把钱储存起来,此时,医院的收益减少还能说是因为人们的需求不足吗?当然居民收入的增长是这一服务得以进行的前提。
二 不一致的货币政策减缓了物价的回升
我们知道,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必须互相协调一致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在西方,市场利率是由市场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控制基础货币发行量,其典型分析工具可用IS—LM模型表示。
该模型方程可写为:
Y=Z(Y,r,P)+C Zr〈0,Zy〉0,Zp〉0(1)
M=L(r,Y,P)
Lr〈0,Ly〉0,Lp〉0(2)
其中式(1)是产品市场均衡方程,Y为国民产出,Z 为消费与投资需求函数,C为政府支出;式(2)是货币市场均衡方程,M 为货币供给量,L为货币需求函数。
在上面的方程中,M是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控制,在P一定的情况下,给定M也就决定r和Y。
r[*]=J(M,P,G)(3)
Y[*]=K(M,P,G)(4)
且J[,M]〈0,K[,G]〉0,K[,M]〉0,K[,p]〈0
然而,在我们国家,M和r都由中央银行控制,两者都是外生变量,这时便可能出现不一致。如果实际利率r〈r', 则利率下降超过了货币增长所要求的利率,那么r的作用就会减弱,Y的增速下降;同时,由于实际货币供给小于流通中的货币需求,结果必然使物价下跌。相反,如果r〉r',则货币增长超过了利率下降所要求的货币量,那么M的作用就受到r的制约,这时候Y的增速达不到货币供给增长应有的数量,同时,由于货币供给超过了流通中的货币需求,必然使物价上升。
1998年上半年,M(指M[,0])实际增长率为6.5%,比计划增长率16%低了近10个百分点,而名义利率却相继下调,这必然引起经济增长减缓,物价下跌。尽管下半年货币供给量逐月增加,但并不能及时扭转经济的预期,况且利率的再次下调部分抵消了M增加的作用。
三 政策建议
结构调整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可以预见,通货紧缩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解决,因为这是改革二十年积聚下来的结果。按钱纳里工业化标准模型,我国现在也进入了工业化实现的中期阶段,这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高变动率。但由于我国特有的国情,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也只能在经济较快增长的情况下进行。如果说过去的主要问题是蛋糕太小的话,那么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在我们做的蛋糕里,面粉的比重过大,鸡蛋的比重过小,我们是减少面粉的比重还是增加鸡蛋的比重呢?答案只能是后者,而且连面粉的份量都得增加,只不过鸡蛋的份量要增加得更多些。1998年下半年,国家采取了相应的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对于启动经济,调整结构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必须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目前也是结构调整的最好时期。因为通货紧缩将迫使生产者降低价格以消除生产能力过剩现象,而不致影响到创新的技术领域,因而将促使需求和技术的快速发展。
总之,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需求,一手抓供给;迅速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是1999年及以后一段时期宏观管理的主要内容。目前可实行的方法主要包括:
首先,继续改革投资体制,减少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控制“无效供给”之源;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效益,增加有效供给,使投资需求最终转化成消费需求;改变政府购买方式,既要杜绝政府对“无效供给”的需求,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把过去因体制原因而形成的“无效供给”通过资产的重新组合等方式逐步消除。我们必须明白,企业的闲置资产、银行的不良资产都是一种“无效供给”,我们说增加对“鸡蛋”的投资力度并非一定要政府全部投资,更重要的是引导民间投资,促使企业自觉地把资金投到“鸡蛋”上去。
其次,要在做大蛋糕的同时调整结构,就必须继续扩大需求,不断增加居民收入。当前扩大需求的主要方式应为,一是增加广大农村居民的收入。1998年,城市人均收入增长了6.5%,农村却下降了1.3%,而广大农村市场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其日用品的收入需求弹性最大。同时,迅速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也是经济发展和国家稳定的必然要求。二是要继续推进住房改革,增加信贷消费,采取多种形式刺激有效需求,扩大内需。
第三,继续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关键是要使各种政策协调一致,互相配合。在利率尚不能市场化的今天,政府当局更需注意货币供给与利率之间的相互配合,否则会加重通货紧缩预期,不利于经济的回升。
收稿日期:1999-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