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片研究进展论文_钟继昌1,谢金涛2

分散片研究进展论文_钟继昌1,谢金涛2

(1皖北卫生职业学院 安徽宿州 234000)(2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 安徽宿州 234000)

【摘要】分散片结合了片剂和液体制剂的优点,其研究发展日益受到重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研究资料并结合我们课题组对该剂型的研究情况,本文就其特点、研发现状、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评价及发展前景作一简单综述。

【关键词】分散片;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3-0002-03

分散片(dispersible tablets)指遇水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可加水分散后口服,也可吮服或吞服,特别适合抗菌药、解热镇痛抗炎药等快速起效药物的剂型。难溶性药物制成分散片可以明显提高生物利用度。分散片具服用方便和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

1.特点

分散片主要特点:(1)崩解快,生物利用度高。分散片速崩是因为所选择的崩解剂具有不溶于水或不完全溶于水与吸湿性强决定的,崩解剂吸水后粉粒膨胀不溶解,不形成胶体溶液,不阻碍水分子继续渗入[1]。分散片要求药物在3min内全部崩解,崩解速度较普通片剂、胶囊等要快[2]。(2)制备工艺简单,对生产工艺无特殊要求。(3)服用方便,分散片可加水分散后口服或与果汁牛奶等同服,也可吮服或吞服,适合老、幼和吞服困难的患者。其综合了片剂和液体剂型的优点,还可置于舌上后即分散均匀,几乎不可能再吐出药物,对儿童及精神病患者非常有利。

此外,分散片崩解不受生理环境影响,能分散均匀,避免速释造成局部浓度过高导致不良反应。与泡腾片相比[3],泡腾片需要加入泡腾崩解剂与水溶性辅料,且不适合与泡腾剂有酸碱有反应的药物,生产过程中需控制室温(<20℃)和相对湿度(<20%),对储存条件要求高[4],分散片在对生产条件无特殊要求。泡腾片只能在水中溶解后口服,分散片则可采取多种口服途径。

2.研发现状

分散片性能独特、优点突出,颇受研发人员重视。如Bayer等研制的用于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分散片[5]、新型广谱口服第二代头孢菌素银力舒头孢丙烯分散片[6]、新一代抗精神药物利培酮的口服速溶新剂型的研发[7]等,目前,国内外上市的品种有10余种。

3.处方设计

3.1 药物选择分散片是固体速释剂型,用于解决崩解慢、溶出差、生物利用度不高或液体制剂稳定性差、携带、储存不便等问题而研发的一种新剂型。适用于难溶性药物和生物利用度不好的药物,不适于毒副作用较大、安全系数较低和易溶于水的药物[8]。

3.2 常用辅料

3.2.1崩解剂影响分散片崩解的众多因素中选用优质的崩解剂是关键[9]。优质崩解剂是指吸水溶胀度>5ml/g的崩解剂[10],如CMS-Na、L-HPC、PVPP、CCNa等。

CMS-Na是一种高效快速崩解剂,有良好吸水性和膨胀性,膨胀后体积增大200~300倍。贾燕等[11]探讨了CMS-Na用量为1%~2%时对崩解影响不明显,3%~7%时明显加快崩解,8%~10%时反而延迟了崩解。如分散片处方中CMS-Na用量偏大影响崩解,可考虑与其它崩解剂以合适比例混合,既可达到要求用量,又能发挥CMS-Na速崩性能。

L-HPC为一种多孔性白色不规则粉末,有较大表面积,可使片剂易成型,又能速崩及增大崩解后颗粒分散度。L-HPC具毛糙结构,与其它颗粒间有较大镶嵌作用,使片剂黏性强度和硬度增大,产生黏结和崩解双重作用[12]。压片时L-HPC可使片剂易于成形,片面光洁美观,硬度好,长期贮存中崩解不受影响。

实际应用中,采用多种崩解剂联用所取得的崩解效果要比单用崩解剂效果好,许冬瑾等[13]将L-HPC与CMS-Na联用较单用PVPP崩解作用好,且能达到分散均匀度和溶出度要求。如将PVPP和CCNa联用替代单用PVPP可同样达到良好速崩效果,另外用Vivastar(德国JRS公司)替换PVPP,崩解效果优于CMS-Na、L-HPC,而价格仅为PVPP的1/4。

3.3.2填充剂MCC是常用的填充剂,可压性好,兼有黏合、助流、崩解作用,尤适用粉末直接压片。中药提取物一般黏性较大,以乳糖作填充剂虽压缩成形性较好,但不利于崩解,故制备中药分散片时,宜采用硫酸钙等作为填充剂[14]。

3.3.3黏合剂可采用PVP、HPMC等,其中PVP最为常用,化学性质稳定,能溶于水和乙醇。对水与热敏感的药物用其醇水溶液制成颗粒后,可降低颗粒干燥温度,缩短时间。因其为亲水性,压片后,水易透入,崩解速度加快,也利于药物溶出[15]。

3.3.4其它辅料微粉硅胶在制粒压片或粉末直接压片时有效改善颗粒和粉末流动性,同时表面硅醇基吸附药物后,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崩解与溶出,常用量为0.1%~0.3%。表面活性剂能增加药物的润湿性,促进水的浸入,加速崩解和药物溶出,较常用的有SLS、吐温-80及SDS。杜青[16]等通过研究得出SDS能改善片剂表面的润湿性,使水分易浸入,加速崩解和药物溶出。润滑剂常用硬脂酸镁、滑石粉、PEG等,生产中多采用水不溶性润滑剂,用量少,效果好。分散片中可加入矫味剂,崩解剂为不溶性的物质,崩解后有沙砾感,可加入甘露醇,与樟脑混合压片后加热使樟脑升华,孔隙率为20%~30%,甘露醇在口中完全溶解,口感好。也可加入四丁醇,不吸潮,能增加片剂的硬度,对崩解影响小[1]。

4.制备工艺

4.1 预处理根据分散片特点,控制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原辅料的粒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原辅料须粉碎过100目筛,经微粉化处理后增加粉末粒子表面的湿润性,促进药物溶出[17]。杨士豹[18]等采用微粉化乌贝制得的分散片溶出快且药效也明显提高。不溶于水的原药多以结晶存在,片剂在水中崩解后药物不能很快溶解成分子状态,压片前可先将药物与水分散型黏合剂混合,包衣后再与稀释剂混匀压片;将不溶或难溶药物与亲水性辅料一起研磨,可使结晶态原药转变成无定形状态,防止粒子聚集,增加粒子表面润湿性,提高药物溶出度。

4.2 压片对热敏感及水不稳定的药物,流动性和可压性好或加入适量助流剂后,尽量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张秋蓉[19]等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制备的氢氯噻嗪分散片崩解时间短、溶出度高。湿法制粒一般要求采用湿法制得的湿颗粒在18目以下。如用流化床一步制粒,可使颗粒的质量提高,压出的片能更好崩解、溶出。

4.3 硬度硬度要比普通片小,以保证有足够孔隙率而快速崩解,但又要维持外观、光洁度等,这就要求具有适当硬度。因此要综合考虑压片时的压力和各辅料配比,李铁玉[20]等研究表明,压片压力小,易碎,压力大,崩解时间长。

4.4 新技术为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及改善口感等,经常采取一些新技术,如先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包衣微丸术、环糊精包合技术等先制成中间体。郭涛[21]等在研制麝香保心分散片时将原处方的7味中药进行提取纯化,冰片、肉桂油等易挥发性药材采用β-CD包合后制成中间体。

5.质量评价

除应符合非包衣片剂的质量标准外,分散片还应进行溶出度和分散均匀性检查。曹红[22]等用广纤检测分散片体外溶出度,定时、定量反应速溶特点。韩丽梅[23]等提出用透光率评价分散片混悬性。此外,还须对生物利用度进行评价,富马酸酮替芬分散片[24]、葛根总黄酮分散片[25]、格列美脲分散片[26]等作了生物利用度评价。

6.发展前景

改善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是研发分散片的目的。分散片服用简单,易为广大患者接受,适合作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推广。但在研发中仍存在问题,如没有突出分散片的特点、未重视对溶出度的考察等。若不断的改进工艺,运用和发展现有药剂学技术,选用优质辅料研制开发分散片,今后将会有更多更好的分散片制剂满足临床需求。

【参考文献】

[1]黄大福.分散片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4(47):9289-9291.

[2] Ferectro C,Mumoz N,Velasco A,et al.Disintehrating efficiency of croscarmellose sodium in a direct compression formulation[J].Int Pharm,2001,1471(1):11-21.

[3]高春生.速释固体制剂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8,25(5):293-298.

[4]罗延红,廉秀娟,李引乾,等.泡腾片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01,16(1):39-40.

[5] Bayer AJ,Day JJ,et al.Bioalvailability and acceptability of a dispersible formulation of levodopa-benserazide in parkinsonian patient with and without dysphagia[J].J CL in PharmTher,2001,13(3):191-194.

[6]银力舒头孢丙烯分散片:新型光谱口服第二代头孢菌素[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8,33(4): F0004-F0004.

[7]新华社信息.中国药业[M].2003,12(3): 38.

[8]张娜,胡丽娟,徐红欣,等.中药分散片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11): 930-932.

[9]胡丹兰.分散片在新药报批药学部分存在的几个问题研究[J].健康前沿,2016,23(7): 250.

[10]刘梦莹,刘文,冯果.新型口服固体速释制剂-口腔崩解片的研究概况及展望[J].贵州中医学院学报,2008,30(3):68-70.

[11]贾燕,许伟明.法莫替丁分散片的研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9,30(6):251-252.

[12] Zhang GG,Law D,Schmitt EA,et al.Phase transformation considerations during process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e of solid oral dosage forms[J].Adv Drug Deli Rev,2004,56(3):371.

[13]许冬瑾,欧阳百发,李剑秋.克拉霉素分散片的处方工艺改进[J].中药材,2005,28(10):955-956.

[14]陈燕军,藏琛.几种常用填充剂与崩解剂在中药分散片中的性能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8):580-583.

[15]刘鋆,刘振香.分散片处方研究与制备工艺[J].中国药业,2006,15(21):57-58.

[16]杜青,郑宁,孙鹏等.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制备及性质考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0,21(3):135-137.

[17]胡盛松.萘丁美酮分散片的制备与含量测定[J].中国药业,2009,18(5):32-34.

[18]杨士豹,江征.微粉化乌贝分散片工艺研究及药效验证[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3066-3068.

[19]张秋荣,孙默然,刘艳凯,等.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氢氯噻嗪分散片[J].郑州大学学报,2008,43(1):162-164.

[20]李铁玉,李桂兰,钟啸.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制备及性质考察[J].吉林医学,2008,29(23):2158-2160.

[21]郭涛,宋洪涛,赵明宏,等.麝香保心分散片的制备及其冰片和人参总皂昔的体外溶出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2,37(11):836-841.

[22]曹红,陈坚,熊海疆,等.光纤过程检测美洛昔康及头孢拉定分散片的溶出度[J].药物分析杂志,2007,27(8):1281-1284.

[23]韩丽梅,王卓,邓英杰,等.用透光率评价分散片混悬性的方法[J].药物分析杂志,1996,16(6):396-397.

[24]高晓华.富马酸酮替芬分散片在健康人体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其生物等效性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3):99-100.

[25]张嘉家,易荆丽,周毅生,等.葛根总黄酮分散片的药动学研究及其愈风宁片的比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107-110.

[26]肖亚宝,王峰,张凯宇.格列美脲分散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J].首都医药,2014,12:64-65.

基金项目:2016年度校级科研立项课题:右旋布洛芬-β-CD包合物分散片在大鼠体内初步药动学研究(WKY201617)资助

论文作者:钟继昌1,谢金涛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2

标签:;  ;  ;  ;  ;  ;  ;  ;  

分散片研究进展论文_钟继昌1,谢金涛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