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范莹1,王超2
(1.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 518172;2.香港浸会大学,香港 999077)
摘要 :全球创意和设计城市网络正在不断扩张。香港特区政府强调崭新的创意、优秀的设计、设计知识共享、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实施多项政策和措施,成功推动香港置身国际设计界版图。深圳与香港两座城市只有一河之隔,互相联系密切。近两年,深圳的年度生产总值已经赶超香港。尽管如此,香港仍旧在许多方面保有优势。这里我们深入探讨了香港20年来所实施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并从不同方面回顾了该领域的现状。藉此提出政府应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打造深圳质量。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产业政策;粤港澳大湾区;香港
文化创意产业(下称文创产业)对国家保持经济的快速良性增长具有推动作用。近年来,中国逐渐开始重视文创产业的发展。在2019年初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深圳未来要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深圳作为改革开发的前沿城市,在经历了40年经济高速增长之后,正在步入稳定和良性的发展轨道。文创产业是支柱产业的良好补充,更是城市经济增长和结构改良的催化剂。在2018年10月份,深圳政府出台《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该政策提出未来将着力于发展文创产业,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打造深圳质量。与深圳邻接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早在20年前已开始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创产业,香港这座城市多元文化
融合共生,拥有开放活跃的创意气氛,在文创产业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特区政府在产业政策和实践上先行一步,在探索过程中有很多成功的要素值得学习。深港两地只有一河之隔,政府和民间交流密切,回顾香港特区的文创产业发展历程,对深圳的文创产业发展和政策制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1 香港创意产业的发起
20世纪70~90年代,香港经济发展迅速,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在经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后,香港一直在寻找重新振兴经济的新契机。众所周知,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家与地区若要在国际竞争中维持核心地位,除了坚守传统特色产业外,更加需要注重提升自身的软实力。面对以消费为主题的市场,各级产品制造/服务供应商需要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以注重满足顾客需求为首要目标。这种综合素质的提升,具体体现为大幅度地引导产品技术创新,同时积累企业的无形资产,例如品牌、设计和时尚等一些形式上的资产价值。而这种无形资产的创造,并非通过传统的生产方式来完成,而是通过与创意和设计相关的活动来完成。将创意、文化和设计与商业建立联系并为之增值,从而促进更高层次的消费,是文创产业的魅力所在。这些年文创产业在香港异军突起,逐渐成为振兴本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20世纪末,也就是回归前后的10年时间,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传统工业迅速向珠江三角洲地区比如深圳、东莞等城市迁移。此期间香港的社会价值被急功近利的风气所主导,资本的短视性导致香港的经济被扭曲成一种“带高度盲目性和单一性”的产业结构[1]。那时,有远见的社会和政府人士看到经济表面繁荣下的泡沫,希望通过推动经济重构,带动香港走向创新驱动和科技密集的新经济体系。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以服务业强化制造业”(service-enhanced manufacturing)逐渐成为香港产业经济和服务部门新的可持续发展形态。借助这种新形态,香港完成了经济结构的平稳过渡。“服务强化制造”和发展“文化及创意产业”这两者,都着力于增强香港制造的竞争力[2]。
本文以使用者视角,基于对溧阳南山水库片区县域乡村旅游公路现状特征的研究,借鉴旅游公路相关的研究成果,征询专家意见,将公路现状整合为可量化分析的第一手资料。将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提出的AHP层次分析法与多因子综合指数分析法对县域乡村旅游公路选线适宜性进行评价,得出选线因子质量分析等级。总结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优化建议。
4.1.2判定规则相关检验合格,判定该产品合格。检验识别中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将对该批产品进行复检,复检结果再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标准,将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绿色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的预估是在项目建设前期进行招投标环节进行的,主要是预测在项目建成所需要花费的费用,这是建筑项目能够保质保量顺利建成的重要参考标准。绿色建筑工程的造价成本需要考虑一定的精确性,与此同时,还需要兼顾成本造价的速度。对于招投标环节来说,造价成本的预估速度和精确度直接影响了投标单位能否顺利中标。工程造价估算成本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03年,特区政府民政事务总署向立法会进行了一项关于推动香港创意产业及促进经济发展的报告中提到,民政事务局和工商及科技局分别负责了有关创意产业的不同领域,为创意产业培育人才,改善经营环境和提供专业平台,并且正在积极探索借鉴海外的经验[8]。这份报告体现出特区政府层面仍旧对创意产业的基本概念有所混淆,在产业调研和制订政策的过程中一些非盈利或者小规模的,而非产业化的活动被纳入产业范畴考虑。负责文创产业发展的行政主体不明确,分别有不同政府部门介入其中,可能会对未来的产业发展造成行政障碍。另外政府缺乏对文化及创意产品海内外市场的调研,因此无法对未来产业的发展做出相应规划。这也体现出政府层面对文创产业的认识尚未系统化,缺乏统筹和规划。如何合理地布局创意产业未来发展,是特区政府在起始阶段需要立刻解决的问题。
2 香港创意产业的演进
基于政府层面上对于文创产业的认识尚不明确的状况,香港特区政府通过香港大学进行了一项关于香港文创产业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于2003年公布,这份报告系统地阐述了文创产业在香港的发展情况及最新的研究趋势,为下一步政府进行文创产业政策研究和统计调查提供了理论依据。报告中将文创产业定名为“创意产业”,概念上明确界定创意产业为“一个经济活动群组,开拓和利用创意、技术及知识产权以生产和分配具有社会及文化意义的产品与服务,更可望成为一个创造财富和就业的生产系统”[9]。报告中将香港创意产业分成了共计11个组成界别,如广告、建筑、设计、音乐等领域,同时明确了每个界别的具体内容。需要提出的是,在之后2010年统计处结合特区政府公布的“香港标准行业分类2.0”对该统计架构进行了重新的改良[10]。从产业分类的演变历程看,文创产业的跨部门特性使产业分类和界定十分困难,要掌握文创产业对经济生产的贡献,需要政府统计部门跟随国际统计指引,同时依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对统计框架进行定时审查和适度地调整。基于这个分类框架,研究报告公布了2001年创意产业对香港经济的贡献为461.01亿元港币,占本地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为3.8%。由于前期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因素的影响,香港本地生产总值整体收缩,创意产业的经济贡献表现不佳,特别是建筑、广告、设计和电影等领域出现了明显的负增长。这种现象体现了创意产业的不稳定性,在整体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创意产业容易受到影响。在环境好转的情况下,创意产业对整体的经济贡献又会立刻好转。
在之后的一段时期内,特区政府不断落实各项举措开始推动文创产业的发展。在政府推动创新科技的热潮下,2004年科学园第一期完工,数码港第四期落成,这两个机构的设计构想均是为了落实经济转型,推动创新科技发展,为未来香港成为区域内创新及科技枢纽而建立。香港设计中心同年编制出版了“Designed in Hong Kong”一书,这本书记录了20世纪初香港设计领域的发展成果,向外界完整地展示了香港设计品牌的真实案例,为了解和推广香港本土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另外,特区政府于该年拨款2.5亿港币成立“设计智优计划”(DesignSmart),计划鼓励设计业与商业界进行合作,推动设计教育和研究,以及资源共享。之后,特区政府于2009年又追加拨款3亿港币成立“创意智优计划”(CreateSmart),弥补前期“设计智优计划”只针对设计领域进行支持,覆盖面过于局限的缺陷。近几年,特区政府品牌发展局针对香港公司对于发展自己品牌的迫切需求,提出了 “品牌智胜计划”(BrandSmart)的建议,该计划计划用于为本地的中小企业公司发展独立品牌提供支持。香港企业从原件制造(OEM),过渡到原创设计生产(ODM),到现在的原创品牌管理(OBM),体现了文创产业为其他行业升级带来的巨大改变和推动。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自2012年开始,每个年度都会有针对性地对香港的文创产业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贡献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后向公众发表专题文章。这些数据可以直观地反映产业现状,并为下一步政策制订提供数字依据。在统计对象上,统计处官方以“价值链”模式进行界定,将各个生产部门建立统一的联系。比如在调研中“电影及录像和音乐”界别覆盖了有关电影作品制作、影片分销、院线运营、影碟转录和租赁等内容,“出版”界别覆盖了印刷、出版、发行和零售等内容。在统计数据上,文创产业的年度总产值根据一项“经济活动按年统计调查”所提供的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编制,而就业人数则根据“雇佣及职位空缺按季统计调查”所提供的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编制。需要提出的是,“经济活动按年统计调查”自2009年起将统计范围扩大到个人服务,并根据文创产业的界别进行了内容调整。而2009年之前的数据则根据其他来源估算而成。在最新于2018年公布的数据中显示,文创产业在2016年的净产值达到1 096亿港元,对本地生产总值的贡献达到4.5%,相比于2005年的523亿港元翻了一番。在2005年到2016年这10年之间,文创产业总净产值平均每年增幅大约在6.7%左右,高于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同期5.1%的平均升幅。特别是在2009年到2014年之间,从632亿港元稳步增长至1 097亿港元。对于文创产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例也从2005年的3.8%上升了到2016年的4.5%。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虽然受到200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文创产业在2008年到2009年有所低迷,但是从2009年开始逐渐复苏并增长迅猛,在2014年达到顶峰。之后的两年虽然没有明显的增长,但是整体上近年来显示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在这其中,“软件、电脑游戏及互动媒体”界别对产业总体的贡献最大。在2016年该界别的总产值为483亿港元,占文创产业总体的比重接近一半(44.1%)。该界别在文创产业中的比重一直在增长,这和近年来互联网产业增长迅猛的现象保持一致。在就业人数方面,文创产业的就业人数在2016年为大约21万人,对就业的贡献为5.6%。文创产业的就业人数自2009年开始稳步增长,到2012年之后一直保持在200万以上,良好的行业增长带动了就业人口的增加。整体上来说,占总体就业人数的比重保持在5.5%左右。2015年中华厂商联合会针对会员在珠江三角洲经营状况的调查中发现39.2%的公司希望加紧建立自己的品牌,大部分希望从特区政府得到支持。一个优秀品牌的核心是在商业活动中标榜个性,用差异化思维武装自己。在成功的品牌案例中,围绕着公司定位、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到客户服务一系列活动,贯穿着以知识、智慧和灵感为导向的创意行为。众多公司对品牌构建的紧迫需求从侧面体现了商业市场对文创产业内容的需求潜力巨大。
在2008年10月,特区政府成立了经济机遇委员会,负责评估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对本地的影响,以及发掘香港未来新产业方向。经济机遇委员会建议发展六项优势产业以促进香港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该建议在2009-10年特区政府施政报告中得到确认。其中,六项优势产业在施政报告中被定义为“在香港享有明显优势且具潜力做进一步发展的产业”,其中就包括“文化及创意产业”。根据统计处历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六项优势产业的增长主要由 “文化及创意产业”带动,其相对于其他五项产业来说对整体经济的贡献最大,提供的就业岗位最多[12]。因此,经济机遇委员会在2009年建议必须优先发展具有较大潜力的创意产业,并为起步困难的初创企业提供资金帮助,以带动香港走向具有高附加值的知识型经济。之后,特区政府于2009年在商务及经济发展局通讯及科技科成立了“创意香港”办公室,专门主持香港创意产业发展工作,为推动创意产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之前一直由不同部门和机构运作的各种有关创意产业发展的各种拨款和资源统一划归到该办公室下管理。这种做法有利于妥善地协调各项计划和工作,加强协作效应,在管理上更加具有成本效益。以“创意香港”的成立为标志,代表着有关香港文创产业的政策发展走上成熟的阶段。在此以后,特区政府先后进行有针对性地拨款,例如2015年政府提出了四项策略促进香港电影业发展并为“电影发展基金”注资[13],2017年政府宣布向创意智优计划拨款十亿元港币加强产业扶持[14]。这些基金和计划均由该机构负责审核与运作。
3 香港创意产业的现状
在2005年的特区政府施政报告中,香港创意工业被正式改称为“文化及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在新的定义中,“文化及创意产业”继承了之前2003年所提出的行业分类框架,共计包含了11个分类界别。其中也提到未来会设立文创产业咨询架构,与不同方面的人士共同探讨产业发展的方向、策略和组织形式。这个会议也促成了之后“创意香港”办公室的成立。2006年,政府为香港设计中心提供了一笔为期5年的一亿元港币拨款,资助该机构协助各行各业提升设计和建立品牌[11]。在此之前,香港设计中心的项目是按照个别计划的形式逐次获得政府拨款及其他来源的资助,新的拨款有利于进行长期规划的实施。
在香港的民间组织和政府层面上,关于发展创意产业的讨论和规划已经持续了很多年[3-5]。香港特区政府在回归后即宣布成立了策略发展委员会,为香港的长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委员会意识到,香港需要在回归后尽快明确自身的城市地位。在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分量的北美洲和欧洲拥有纽约和伦敦两座核心国际城市,这两座城市分别在两大洲的国际贸易、金融、旅游、信息和物流方面发挥着区域性的枢纽作用。特区政府也在思考如何利用好中国的广阔资源以确立在亚洲的领先地位。策略发展委员会在分析了全球、地区和地缘因素之后,结合中国未来发展趋势,认为香港有潜力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未来的主要城市之一。下一步除了要巩固已有的传统优势外,还要思考为长期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随后在1998年特区政府年度施政报告中,明确提出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下积极应变,制定政策推动经济增长[6]。这份报告中提到了着重依靠创新与科技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其中涵盖了资讯科技、电影业、广播和电信业等,更是把知识产权作为一个单独的议题进行讨论。这为下一步发展文化与创意产业做好了政策铺垫,但是报告中仍然缺乏具体的行政措施来支持和解决相关问题。在2000年初策略发展委员会公布的首份政策研究报告书中提到,传统与非传统行业都可以对经济起推动作用。全球对于文化和创意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创意产业有潜力成为迅速发展的重要行业,非传统领域的创作和文化活动是香港未来30年应着重发展的行业和领域之一[7]。由于文化和创意本身是相对抽象和无形的概念,造成目前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文创产业的范畴、种类和分类有所不同。在这份报告中,对文创产业的概念界定尚未清晰。例如报告中单独提到的“资讯及电讯服务”领域,在之后被重新划分到了文创产业下。
4 香港创意产业的基础建设
设计“智”识周
4.1 香港设计中心
设计知识学院
设计营商周
创业培育计划:设计创业培育计划和时装创业培育计划
DFA设计奖
FASHION ASIA HONG KONG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大量的熟悉当地语言及文化风俗的非通用语人才,而培养相关人才的多样化教学手段及培养模式,需要丰富的非通用语外语类资源为其提供支持与保障,非通用语外语类资源成为“一带一路”背景下图书馆资源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图书馆应积极拓宽采访渠道,丰富自有资源建设,加强非通用语种资源的共建共享[6];通过宣传推广提高非通用语种文献资源利用率[7];关志英更进一步提出重视多区域多语种文献资源体系的建设[8]。
为了使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EZcolor系统的强大,项建龙亲自“操盘”,在我们随机提供了一张照片后,他在操控台上进行了简单调试,随即轻轻按下了印刷按钮。一台02年生产的海德堡四色机接收指令后,很快发出轰轰的声音,几句话的功夫便将数十张照片印刷出来。项建龙从中随意抽出了一张,放在操作台上检验色彩标准时,结果显示还原度高达98%。在我们的“目瞪口呆”中,这单活轻轻松松地划上了句号。
从1998年提出发展创意产业后的多年时间内,历届特区政府持续地投入产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财政资助,改革政府架构,以推动创意产业发展。这些基础设施包括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商业和教育组织等,在香港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香港设计中心(www.hkdesigncentre.org)是由特区政府发起组织的非营利性组织,于2002年成立。该机构创立之初就提出了“创意城市设计驱动,为香港成就设计愿景”的主题口号,其主要角色是协助政府所提出的推动香港成为“亚洲设计之都”战略的实施。透过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对促进香港文创产业发挥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在政府和民间建立沟通桥梁,引导有潜力的创业公司,吸纳多元化的人才,举办活动将设计元素带入生活,更凸显了香港设计在业界的影响力和专业性。香港设计中心成功运作了多个与设计紧密结合的项目:
4.2 创意香港
创意香港(www.createhk.gov.hk)是2009年6月特区政府为倡导和推动创意经济的发展而成立的一个专责办公室。该单位下辖多个部门,专门负责不同方向与创意经济有关的活动,比如游戏、动漫、电影等领域。主要的实施方式是培育创意人才,促进创业公司的发展及开拓市场,在社会营造创意氛围。办公室同时管理和运作“创意智优计划”“设计智优计划”和“电影发展基金”。特区政府于2009年和2013年向“创意智优计划”先后投入总计6亿港元的资金,用于支持创意产业范围内的资助申请,推动香港本地创意产业的发展。电影业是香港的优势产业,香港电影票房20世纪末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历史。为了重新振兴电影业,政府于1999年设立“电影发展基金”,为有利于香港电影发展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包括中小成本的电影制作。“创意香港”办公室目前运营该基金,同时也为国际电影公司在香港进行拍摄活动提供协助和负责监管。另外,“创意香港”作为政府方,监督和审核香港设计中心管理的两项创业培育计划的资助申请。
试验进行6周后,每个处理的每个重复随机选取3只小鼠,剪取十二指肠中段肠管3 cm,用蒸馏水轻轻洗净内容物后,立即置于固定液中固定。采用HE染色法染色,以IAS.BV4.4图像软件分析,测定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计算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比值。
4.3 香港知专设计学院
香港知专设计学院(www.hkdi.edu.hk)为香港职业训练局管理下的教育机构,成立于2007年,为培养专业的设计人才和推动香港创意产业发展而设立。该学院提供了多种层次的设计课程,通过两年高级文凭课程,第三年学士课程和第四年硕士课程,即可在四年内完成相关专业的进修。该学院下辖建筑、室内及产品设计学系,传意设计及数码媒体学系,技术设计学系,时装及形象设计学系共四个学系。同时,该学院每年会在其地下设计展览馆举行不同类型的展览,邀请国际知名的设计人才和团队参展,并向公众开放,极大地普及和推动香港的设计教育。
4.4 元创方
元创方(www.pmq.org.hk)位于香港荷里活道,是香港标志性的创意中心,于2014年开始使用。元创方的前身是香港已婚警察宿舍,政府在2010年宣布将其进行改造为一个创意项目,经过重新包装后,已经成为香港一处非常独特的创意产业中心。元创方为文创品牌提供服务,将创意进行商业化,培育了很多香港文创品牌和设计师,分布有服装、家居、珠宝、设计室等店铺。此外,还向外界推广创意和设计的理念,经常性地举办免费的工作坊、展览、推广活动和讲座,向公众开放。作为一个由政府发起的社会机构,元创方除了由政府机构负责开始阶段的基础工程建设之外,其他的日常资金均来自捐赠和自身运营。
4.5 西九文化区
西九文化区(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的前身是西九龙文娱艺术区,是1999年政府施政报告中提出的一项为提升香港文化水平及世界地位的发展项目。该项目覆盖九龙西部地区,实体形式为一系列的博物馆、剧院和广场等文化表演场地,包含了代表着顶级文化、潮流、时尚和娱乐等的各项内容。在西九文化区管理局的运作下,该项目联合艺术团体、教育机构和本地社区发起文化活动,举办表演和展览等活动,满足了香港长远的文化艺术基础建设和发展需要,也回应了市民的日常文化需求。
5 文创产业促进经济转型
文创产业是香港的优势产业之一,所包含的11个界别所覆盖的领域均具有优势。覆盖了香港社会的方方面面。香港的文创产业之所以能够大力发展,客观条件在于:(1)紧邻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2)世界级的基础设施建设,海陆空交通发达;(3)人才众多,拥有多所顶级高等学府;(4)拥有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5)中西文化相互融合及多元化的社会构成。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政府重视文创产业发展,出台各种相关扶持政策和措施,为香港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深港两地,深圳正在推进制造业转型,而香港早已转为服务业为主的产业模式。从近几年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到,深圳的电子信息和创新科技水平日渐提高,为城市发展和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产业慢慢向中西部地区迁移,经济和资源随之流向高增值的地区。未来深圳若想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改善经济质量,提升城市影响力,需要走高增值的发展道路。保持创新,才能保证优势。从香港的经验看,文创产业的经济增长率高于整体平均水平,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显著。文创产业发展过程中吸纳了创新人才,为拥有不同类型技术专长的人提供了就业岗位,特别是为青年人才提供了优质平台。因此,文创产业在转型过程中能够推进经济发展走上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资讯科技与香港的发展息息相关[Z].2005.
[2]L.Richard,Made by Hong Ko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Z].1997.
[3]香港艺术发展局.五年策略计划书[Z].1995.
[4]香港集思会.香港创意产业研究重点建议[Z].2009.
[5]香港大学文化政策研究中心.香港文化及创意产业与珠江三角洲的关系研究[Z].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政策组,2006.
[6]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1998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Z].1998.
[7]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策略发展委员会.“共瞻远景,齐创未来”香港长远发展需要及目标[Z].2000.
[8]香港特区政府立法会民政事务委员会.推动创意工业[Z].2003.
[9]香港大学文化政策研究中心.香港创意产业基线研究[Z].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政策组,2003.
[10]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香港的文化及创意产业在2005年至2010年的概况[Z].2012.
[11]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2006-07年施政报告[Z].2006.
[12]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国民收入统计组.香港六项优势产业在二零零八年及二零零九年的情况[Z].香港统计月刊,2011.
[13]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2015年政府施政报告[Z].2015.
[14]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2017年政府施政报告[Z].2017.
The Development and Enlightenment of Hong Kong'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FAN Ying1,WANG Chao2
(1.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Shenzhen Guangdong,518172,China;2.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Hong Kong,999077,China)
Abstract: Amidst,the expanding global network of creative and design cities,several of policies and programs from the government of HKSAR have helped to put Hong Kong on the world map of design which thrives on creativity,design excellence,design knowledge sharing,cultural exchanges and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s.Shenzhen is adjacent to Hong Kong spatially and yet to catch up with Hong Kong in term of GDP.Although Hong Kong is at the risk of falling behind,it still has advantage over in many aspects.Here,we shall explore the industrial strategies for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dopted in Hong Kong and review the current situation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We therefore propose that the government of Shenzhen urgently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o flourish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growth.
Key word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Industrial policy;Guangdong,Hong Kong,Macao,Dawan District;Hong Kong
中图分类号 :F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10(b)-0186-05
基金项目 :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课题编号:SZ2018C015);深圳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中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的比较分析及创新性研究”(编号:ybfz17005)。
作者简介 :范莹(1988,1-),女,山东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理论和创意思维教学研究。
标签:文化创意产业论文; 产业政策论文; 粤港澳大湾区论文; 香港论文;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论文; 香港浸会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