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价值渗透缺失的原因及对策_政治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价值渗透缺失的原因及对策_政治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价值观渗透缺失的成因及应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因论文,思想政治论文,缺失论文,价值观论文,课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价值观是人的素质中核心的要素之一。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就是要引导学生密切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与此相契合的是设置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价值观的渗透是思想政治课的应有之义。

但实际的情况是,在高考指挥棒的驱使下,思想政治课的应试化倾向十分浓厚,价值观教育正在被有意无意地弱化和忽视。出现这种倾向,首要原因是功利主义思想在教育界的蔓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评价教师的教,更多的是看教师导入是否精彩、环节是否巧妙、是否注重师生互动。整堂课条理清晰、全面、完整、精彩,我们就说这位教师素质好,这是一节好课。我们评价学生的学,往往就是看学生对书本知识有没有理解和掌握,就是看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也往往只看学生的分数,学生的分数上去了,教师的奖金、职称、声望也就上去了。而价值观教育既不在上级考核学校的范围内,也不在学校考核教师的范围内,被忽视也就在所难免。鉴于此种评价模式,现在的思想政治课主要是知识理论的教学,教学生如何正确地回答问题,而不是引导他们如何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判断,获得思想上的共鸣和成熟,致使思想政治课价值观教育的缺位。

关于价值观的渗透和导向,教材本身有很充足的资源,但这些理论式的说教过于抽象而空泛,学生本身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课外知识有限而片面,同时他们还不具备完全的判断能力,在接收外来知识时不加分析和判断,容易导致片面甚至偏激思想的形成。此时,枯燥乏味的书本理论和教学不仅不能发挥教育的引导功能,反而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倾向,造成思想政治课价值观教育的有名无实。

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教师作为教育者自身都眼花缭乱,不一定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取舍,更不用说教导他人。同时,一些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已经麻木不仁,惯于照本宣科,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度和广度以及针对性。即便借助于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技术,最多也只是给课堂增加了“华丽的外衣”,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成长,更缺乏价值观上的升华和内化,致使思想政治课价值观教育的羞羞答答、苍白无力。

鉴于这种缺失,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重提价值观教育的渗透,势在必行,是摆在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现实课题。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价值观的渗透,是要引导学生求真、向善、知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会他们为人处世。虽然在强大的现实力量面前,教师不一定能真正教会谁做人,但是当你在学生面前表达出对某种事物的厌恶,或者对某些人和事的敬畏,不会不影响到他们的态度和看法。所以作为教师不只是对学生的分数负责,对升学率负责,更要为学生成为怎样的一个人负责。

1.要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发展和完善自己

教师的个人修养直接作用于学生,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身上所有的信息都在产生某种能量,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学生。在高考指挥棒及功利思想的侵蚀下,教师的精神生活变得越来越贫乏,缺少人文的情怀,习惯于把课堂作为一个流水线,惯于以高人一等的强势姿态示于学生,甚至于做任何事情都会首先考虑是不是可以给自己带来利益,或是否会损害既得利益。然而,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我们要培养的是自然的、健康的、有尊严的、有理想的,能够理性地作出正确价值判断与选择的人,我们的教育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也要着眼于我们自身的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教学相长,在发展学生的同时更要发展自己,教师健康、美好、积极向上,学生才会健康、积极向上。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还应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发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通过阅读、积累、思考和发现完善自己,增强人格魅力,于润物细无声中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达到在现有教育体制之下的超越。

2.转变评价学生的标准,激励学生成长进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一种无形的价值导向。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给学生贴“好生”或“差生”的标签,以成绩论短长。而事实上,每一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学生的差异性天然存在,就如“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成绩的好坏也并不代表一切,不可能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三好生”或“优秀生”。因此,要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学会用发展的过程性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依据,摒弃“唯分数论”,多维度地评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发现和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励学生成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包括我们自己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因此,即便是面对成绩不好,行为习惯差的学生,也要少一些不满和抱怨,正是因为这些不足,教育才有了现实意义,才需要多一些人性的关怀和生命的体谅,尊重学生成长的自然规律,不放弃对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引导。

3.优化价值观渗透的方法,理解沟通达成共识

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视角显然要多元化,要善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去积极引导、熏陶学生,让学生获得健康而丰富的情感体验,达到价值观渗透的无痕化。

不同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等的不同,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但只要不违背常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下都无可厚非。在遭遇学生的非常言谈和举动时,直接正面的交锋很容易激化矛盾冲突,不是明智之举,不妨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通过价值理解、交流和沟通,因势利导,形成价值共识。在学习《政治生活》第一单元“民主选举”这一框时,刚刚进入主题,很多学生不约而同地表示了自己的不满,“现在的选举太假了”,我马上意识到他们指的可能是时下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出现的贿选现象,因此并不急于纠正他们的想法,而是耐心地引导他们先把这个问题搁置一边,看书并讨论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选举,每一种选举方式的优势和不足在哪里。经过一番讨论总结之后,各种选举方式及其优缺点学生已然明了。接下来的环节就请学生对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贿选现象进行重新认识。学生的观点显然没有之前那么激烈,缓和了许多。我不失时机地给出了自己对贿选的看法:“村委会选举采用的是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相结合的方式,而每一种选举方式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贿选只是差额选举这种选举方式本身可能出现的弊端之一。但并不是说出现了贿选,选举就假,就一定失败了。选举成功与否,选择合适的选举方式很重要,但选举制度,选民的态度和素质更重要。候选人要贿赂选民,选民可以选择不接受,坚持自己的主张,珍惜自己的选票,选举的结果依然是公正的,如果选民收受候选人的贿赂,那么选举必然失败。”学生都安静下来,陷入了沉思。能引导学生理性看待生活中的选举现象,正确对待自己的选举权利,价值观渗透的目的就达到了。

标签:;  ;  ;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价值渗透缺失的原因及对策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