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对中国的认知调查-以10个国家为样本论文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对中国的认知调查
——以10个国家为样本

刘晓麒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团委,西安 710038)

【摘要】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以来,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数量稳步上升。培养高质量、高层次的知华友华人才,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向高质量发展是各高校在新时代担负的重要使命。对“一带一路”沿线10国留学生的调查显示,大部分留学生对中国充满好感,认同中国改革开放及“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的贡献,但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科技水平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对“一带一路”五通的具体内容及合作模式还不够了解。因此,要加强交流,增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互信,创新对外宣传内容在留学生中的传播模式,加强在华留学生对中国社会的融入感。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一带一路” 沿线留学生 认知中国

一、引言

2019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六年,随着该倡议的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合作平台。六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助推了沿线国家留学生来华热潮,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六十多个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共计26.06万人,占来华留学总人数的52.95%[1]。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设立了“丝绸之路”奖学金项目,据统计,2017年沿线国家3.87万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占奖学金生总数的66%[2]。另外,“一带一路”建设及其持续繁荣和长久发展也需要得到更多沿线国家的认可和加入,实现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成功转型。沿线国家在华留学生作为各国认识和理解中国的重要媒介,是我国开展对外合作、扩大国际影响、传播中国声音、促进民心相通的关键桥梁和重要纽带。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对中国有关情况的看法,找准定位、因情施策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沿线国家留学生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看法和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看法。

目前学界对于留学生对中国看法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各国留学生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和认知研究。哈嘉莹认为,虽然中国经济近年来快速发展,但在国际上的国家形象构建是滞后的,来华留学生作为中国自我构建国家形象的渠道是十分重要的[3]。邓禹对广西地区东盟国家留学生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做了研究,得出来华后留学生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好于来华前的结论[4]。陈文对东南亚留学生进行了调研,让他们对中国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等中国国家形象做出评分:硬实力方面的评分相对较高且来华后高于来华前,而软实力方面的评分较低而且来华后的评分亦低于来华前[5]。彭伟步、苏曼通过对蒙古国在华留学生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进行实证研究,得出蒙古国留学生对中国的评价处于中间状态的结论[6]。叶淑兰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层面对留学生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与建构做了分析,发现来自西方国家的留学生对中国的政治体制的认同度低,对中国评价较为负面,而非洲、中亚、拉美和东南亚等国的留学生则对中国形象认知较为乐观[7]。尽管学者们的研究视角不同,但大多数的学者都停留在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整体观察及感知的研究上。研究群体主要为某一国留学生或某个地区留学生,如东盟地区、蒙古等国。留学生群体对中国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迈入深耕细作阶段,研究沿线国家留学生对中国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看法就十分必要。

二、研究方法与分析

1. 研究方法

根据以上模型的建立与分析可知,当卖家选择“标出税额”的策略时,买家选择“购买单件化妆品”的可能性较大;当卖家选择“不标出税额”的策略时,买家选择“购买套装化妆品”的可能性较大。又因为前者策略组合可使卖家获得更大的收益,故可判断卖家选择“标出税额”,买家选择“购买单件化妆品”是对双方都更为有利的策略。这一结论基本适用于需求弹性正常产品。基于此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本文选取了代表不同区域、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东北亚2国(俄罗斯、韩国)、中亚1国(哈萨克斯坦)、东南亚3国(柬埔寨、越南、新加坡)、南亚2国(印度、巴基斯坦)、西亚1国(也门)、中东欧1国(罗马尼亚)的来华留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互联网线上方式面向上述10国在华留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每国计划样本发放数量为150人,共1 500人,实际参与线上答题人数1 533人,符合预期(见下页表1)。为了更加详尽地了解上述国家留学生对中国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看法,并与西方国家留学生进行对比,本研究还采用了面对面访谈、视频访谈和邮件访谈三种形式,对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地的65名留学生进行访谈,本文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访谈记录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补充说明。

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看法

可以看出,美国留学生一直以来都是不认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韩国、新加坡等比较发达的国家在市场准入、市场监管上与美国具有相同或相似标准,因此这两个国家的留学生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不认同度最高;与此同时,他们能够较为客观地看待中国的科技发展状况,认为中国科技现状与发达国家尚存在一定差距。而哈萨克斯坦、柬埔寨等发展中国家留学生则认为中国科技实力很强,主要是由于中国科技在支撑“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投入了大量经费,培训了大批科技人才,并促进许多科技成果在沿线国家实现落地应用。

表1 沿线10国留学生对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看法

注:表中数字除占比外,均代表的是被调查者选择不同选项的人数,各个分项的具体内容见下文分析。

为了更为客观地反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对中国的认知,并与西方国家留学生形成对比,我们分别对柬埔寨、巴基斯坦、新加坡和美国的留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结果也表明,柬埔寨和巴基斯坦的留学生均对中国的改革开放高度赞扬。例如,柬埔寨留学生泰丽达在2018年访谈中说,“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并且带动周边国家一起发展,为亚太地区和全球经济都注入了巨大动力。”巴基斯坦留学生田亮在2018年访谈中说,“改革开放政策不仅带来了中国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而且也使中国为全球经济贡献了更大的动力。”新加坡留学生牛黎明在2019年访谈时说:“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从封闭落后的国家跃升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迈入到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更深层次的领域,也面临更具挑战的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美国留学生琼斯在2019年访谈中说:“中国经济为世界经济带来动力,但这是因为美国允许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才使得中国经济有高速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在中国的投资所推动的。”

可以看出,不论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还是美国留学生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对世界经济的贡献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值得注意的是,柬埔寨、巴基斯坦等国的留学生更加肯定中国改革开放对中国自身、亚洲地区以及世界经济的贡献。新加坡与中国建交较晚,1990年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且新加坡奉行“大国平衡”的外交政策,因此,对中国下一步的改革会挑战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有所担心(新加坡留学生中,共有 14人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对于世界经济的贡献一般或不大)。2018年以来,中美关系在美国对中国挑起经贸摩擦、美国国会通过《台湾旅行法》等事件背景下,已然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留学生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和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归功于美国给中国的机会,这一点需要警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联合国、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主导了世界秩序。近年来,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等全球治理中出现的问题,以欧美为中心的这种世界格局正在遭遇挑战,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成为引领全球治理变革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因此,越来越多的西方青年,尤其是美国青年感到自己国家的影响力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威胁,这也是他们对“一带一路”倡议最深的焦虑。

也门、罗马尼亚、哈萨克斯坦、新加坡各有5名留学生选择“意义不明显”或者“没有意义”,属于认同度较高的国家。认同度低的主要为印度留学生(29人选择“意义不明显”,11人选择“没有意义”)和韩国留学生(21人选择“意义不明显”,7人选择“没有意义”)。为了更好地了解各国留学生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治理中具体举措的认知,我们对一些留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柬埔寨留学生谢小龙在2018年接受访谈时说:“中国扶贫工作做的特别好,中国政府精准扶贫的政策即将在2020年把中国贫困人口数降到零,这是中国对全球治理的重大贡献。”俄罗斯留学生罗蒙洛索夫在2018年访谈中说:“中国的脱贫工作、乡村振兴、强硬的反腐等措施逐步消除了贫富差距。新农村建设等手段妥善安置了失地农民,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就业途径,这些经验在全球治理中值得分享”。印度留学生乌卜玛在2018年的访谈中表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初,两国经济实力的差距并不明显,而现在中国经济的发达程度已远远领先于印度,政治体制是造成这种差别的重要因素。”也门留学生在2018年的访谈中说:“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中国应当把改革开放中的成功经验用于国际社会,成为全球治理的引领者,帮助西亚北非地区的国家和难民,与美国为首的逆全球化势力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护理工作也要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如:医护、护护、医技、后勤、职能等相关部门,稍不注意就会困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之中。任何一种人际关系都会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护患关系,有责任心的护士为病患做了许多,但由于许多的患者及其家属不理解护士的工作性质,时有辱骂、甚至殴打护士的事件发生,近年来,医患关系也是日益紧张,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中,护士的身心更加紧张、焦虑、疲惫。

以上数据及访谈记录显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中,大多数是认同中国改革开放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意义的,其中他们关注最多的是脱贫、反腐、农村地区就业等领域对于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启示。他们之所以关注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这些问题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而对于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安全、跨国犯罪等全球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没有提及,这与留学生年龄较轻、不关心政治有一定关系。认同度较低的印度和韩国的留学生在访谈中并没有直接肯定中国改革开放对全球治理的贡献,而是指出了他们认为的中国政治体制的弊端,认为中国“政府绝对主导”的规则体系已经在冲击西方倡导的自由民主和公平竞争。印度和韩国学生的意识形态受到西方“自由、民主”等价值观念的影响较深,印度的大国心态使得印度学生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不甘心成为世界二流国家,对于几十年前和自身经济实力相差不多的中国,他们始终存在“酸葡萄”心理;而中国和韩国由于历史问题、萨德反导部署问题,近几年韩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不断下降,留学生对中国的认同度自然也不如其他几个国家高。也门作为西亚地区局势不稳定的国家之一,其留学生期待中国可以在亚洲地区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调查的148位留学生中仅有2人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对全球治理“无意义”)。

第三,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科技水平认知存在偏差。在问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时,高达43.0%(659人)的受访留学生觉得中国是混合经济,只有39.9%(611人)的留学生选择“市场经济”;有16.2%(248人)的留学生选择“计划经济”(韩国留学生110人,占7.2%,新加坡留学生81人,占5.3%);还有1%的留学生选择了“其他”,在这1%的留学生里有人填写了“不确定”或者“不知道”,也有部分学生(5名韩国留学生、1名新加坡留学生和1名越南留学生)填写了“国家资本主义”。“一带一路”沿线留学生眼中的中国科技状况调查显示,53.1%(814人)的留学生认为中国的科技实力“非常强”,39.7%(609人)的留学生认为“比较强”,只有不到10%的受访留学生认为中国的科技实力“一般”(69人),或者和美国、西欧等国存在一定差距(41人)。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不到10%的留学生中,韩国留学生占4.3%(66人),新加坡留学生占2.3%(35人)。哈萨克斯坦留学生阿巴耶夫在2018年的访谈中说:“中国在某些尖端高新产业即将成为领军人,中国是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强大实力的科技强国。”柬埔寨留学生洪玛尼在2017年的访谈中说:“我非常喜欢中国的高铁、淘宝、支付宝,在我们国家很多人用的手机都是中国制造的。”

以上分析可知,切口处细根的萌发与生长发育以及功能的发挥实际上是促进生根的激素与抑制生根的激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过程,即激素是以系统的方式来调控切口处细根的形态建成与功能(陈鸿鹰,2017)。

上述调查显示,来自“一带一路”沿线比较发达国家的留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不认同度较高,大多表示他们在相关书籍中看到过或者在媒体上听到过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等评论。例如,韩国留学生金宇顺在2018年的访谈中表示:“韩国很多企业想进入中国市场时只能占有不到50%的股权,无法取得对公司的控制权,中国政府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在一些问题上明显偏袒国内企业。”与此同时,我们对美国留学生进行了访谈,留学生迈克在2018年的访谈中说:“中国绝对不是市场经济体制。从美国人的角度来说,中国的市场经济应该是由企业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而不是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扶植。”

第一,认同中国改革开放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调查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很大、大、一般、不大的分别占53.0%(813人)、36.0%(552人)、7.2%(111人)、3.7%(57人)。其中,柬埔寨留学生对中国改革开放对世界经济贡献的认同度最高(102人选择“贡献很大”、52人选择“贡献大”),巴基斯坦次之(99人选择“贡献很大”、53人选择“贡献大”);认同度最低的国家为韩国(59人选择“一般”、18人选择“贡献不大”)。柬埔寨和巴基斯坦认同度最高(分别仅有2人和3人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一般或者不大),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和柬埔寨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和巴基斯坦更是互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柬铁”“巴铁”不仅是中国人对两国的亲切称呼,很多接受访谈的两国留学生也自称为“柬铁”“巴铁”。亲密的国家关系自然使两国留学生对中国改革开放具有高度认同,并且对中国改革开放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及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表示称赞。参与调研的韩国留学生中,79人认同中国改革对世界经济的贡献,77人(近一半的韩国留学生)认同度低或者不认同,这一数据在10国留学生中显得非常突出。韩国是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始成员国,其电子、汽车、纺织、化妆品等产业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因此,韩国留学生对于中国给世界经济带来的贡献并不十分认同。

分析上述问卷数据及访谈资料,我们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多数是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在参与调查问卷的10国留学生中,印度和越南是持反对态度与中立态度最多的国家。一些印度留学生甚至不愿意接受关于“一带一路”话题的访谈,这与印度政府未明确表示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以及采取不积极参与态度有必然联系,并认为“一带一路”倡仪会使印度在南亚地区的利益会受到影响。部分越南留学生则明确提出,南海问题和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是“一带一路”倡议在越南推进的障碍。韩国留学生持消极态度的原因在于,他们大多认为中国试图通过这一倡议改变由西方主导的地区和国际秩序,改写国际规则。留学生大多从当地媒体或西方媒体获知“一带一路”建设有关信息,媒体对于中国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抹黑和诋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留学生的主观判断。

表2 沿线留学生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后 “中国国家身份首要定位”(单选)

表3 中国大学生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后“中国国家身份首要定位”(单选)

(3)受高岩温影响,在施工期应采取持续降温措施降低支护结构温度梯度,减小热胀压应力;在运行初期应采取适当降温措施,降低对支护结构应力冲击的影响;160 d后的支护结构表面温度仍高于设计运行水温,支护结构表面温度和运行水温相同需要相当长的运行过程。

国家身份的构建是一个过程,它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对这种新身份的认同;二是这种新身份需要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8]。为了观察我们自身对国家身份的认识,笔者在陕西、江苏两省的部分大学生中就这一问题发放了网络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1 777份(见表3)。选择负责任的全球大国的比例与沿线国家留学生持平,但是在中国大学生眼中的国家身份首要定位仍然是发展中国家,选择地区强国的比例也高于世界强国。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增强,中国故事、中国方案在国际社会不断得到认同;但是,我国当代大学生对于国家的自信程度和国际身份的认同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恶性病变共有10例,主要分布在胸部与腹部,CT检查显示病灶区域密度不均匀,有点状钙化病灶存在,病变周围组织出现受压,增强扫描检查显示病灶区域有不均匀强化。MRI检查显示颈部为T1WI、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存在强化。

上述调查(见表2)及访谈都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认为,中国国家身份的首要定位是负责任的全球大国,其次是世界强国,选择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留学生比例一样,但都低于前两者,这充分说明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身份构建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后已经逐步形成,沿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这一身份都表示认同。

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看法

第一,总体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来,62.4%(957人)的留学生对“一带一路”建设持“积极态度”,18.7%(286人)的留学生持“中立态度”,仅有2.2%(33人)的留学生持“消极态度”,另有8.2%(125人)的留学生表示“不确定”,8.6%(132人)留学生表示未听说过该倡议。对“一带一路”建设表示积极支持的留学生国家分别是巴基斯坦(137人)、柬埔寨(136人)、俄罗斯(128人)、哈萨克斯坦(128人)、罗马尼亚(114人),持“中立态度”和“消极态度”的,印度留学生和越南留学生分别占6.4%(98人)和5.9%(90人),这在10国留学生中占比最高。这与沿线国家留学生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认同度基本保持一致,认同度最高的仍然是柬埔寨、巴基斯坦、俄罗斯三国,认同度较低的为印度、越南、韩国。为了调查清楚认同度较低的原因,我们对俄罗斯、印度、越南、韩国的留学生进行了访谈。俄罗斯留学生别林斯基在2018年访谈中表示:“普京总统亲自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高了此倡议在俄罗斯的知名度,‘一带一路’给青年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印度留学生古普塔在2018年访谈中说:“中印两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南亚国家具有明显竞争,‘一带一路’有给南亚国家造成‘债务陷阱’的嫌疑。”越南留学生阮春林在2018年访谈中表示:“越南‘两廊一圈’规划和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对接,将有助于扩大两国及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但越中两国的南海争端问题和越南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使得越南整个国家不是很看好‘一带一路’建设。”韩国留学生朴昌浩在2018年访谈中说:“韩国及西方媒体上常评论,‘一带一路’将会给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挑战,比如,马来西亚政府就以此为由取消了与中国合作的铁路项目”。

第四,认为中国国家身份的首要定位是负责任的全球性大国。柬埔寨留学生谢小龙在2018年访谈中说:“中国的外交政策不以国家大小、贫富、强弱差异而区别对待,令所有国家在与中国打交道时都能充分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国际社会越来越突出。”新加坡留学生许志强2018年访谈中说:“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在亚洲金融危机时却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帮助东南亚国家度过难关,这是很多西方发达国家都做不到的,中国是一个有担当的负责任大国。”

目前,国内本科生的培养方式迫切需要改革,研究生导师制的成功实践为本科生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部分高校开始尝试将本科生导师制作为大学生教育教学管理的新模式。但是,在本科生中实施导师制受到专业特点、师生配比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实行的本科生导师制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各种本科生导师制基本上都是因校而异的。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已经实施的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分为五种模式。

哈萨克斯坦留学生阿巴耶夫在2018年访谈中表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开展,使哈萨克斯坦学生有了更多来中国学习的机会,但哈萨克斯坦普通青年并不太清楚‘一带一路’五通领域具体的内涵和合作模式。”巴基斯坦留学生奥马尔在2017年接受访谈时表示:“由于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一带一路’在巴基斯坦年轻人中知晓度很高,但是真正了解‘一带一路’五通领域和内涵的人主要集中在从事与中国事务相关群体。”新加坡留学生许志强在2018年接受访谈时说:“中国政府应该制定更加详细和规范的合作准则,让周边更多国家和企业了解五通的细节内容,以开展更加有针对性的合作。”

形成了“职能一体化、队伍专业化、设备现代化、流程标准化、档案星级化、宣传长效化”的水资源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模式,被江苏省水利厅授予“江苏省水资源管理示范市”称号。

华谊兄弟目前的三大业务板块——影视娱乐、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互联网娱乐具有协同效应,身为产业经营一体化的国内知名娱乐传媒公司之一,其全产业链的打造为打开市场创造了巨大的潜力。另外,在人才资源方面,冯小刚、徐克、成龙等优秀导演以及旗下知名艺人、创作团队都会吸引许多消费者。

第二,大多数留学生对“一带一路”五通领域的具体内容和合作模式不了解。当问及“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时,38.7%(593人)的受访留学生选择了“贸易畅通”,16.7%(256人)留学生选择了“民心相通”,13.4%(206人)的留学生选择“资金融通”,13.0%(199人)的留学生选择“设施联通”,9.6%(147人)选择了“政策沟通”,另有8.6%(132人)的留学生表示“不确定”。

上述调研显示,沿线国家大多数留学生对“一带一路”的五通领域不是十分了解,并不知道“一带一路”合作的优先领域是设施联通,他们更多地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只是一个经济外交倡议或人文倡议,对中国在当地援建的大量基础设施基本未提及。虽然他们认同“一带一路”建设给周边国家带来的便利和机遇,但是对于这一倡议的原则构建、内涵发展、合作模式等了解不深入,主要原因在于当前“一带一路”在各国的宣传多存在于宏观层面,内容也主要聚焦于经贸合作,倡议的细节和事实层面的介绍相对较少。

第三,沿线国家的个别留学生对“一带一路”建设存在一些质疑和担忧。例如,印度留学生乌卜玛在2018年接受访谈时说,“中印有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中国与南亚其他各国的合作,将形成一个针对印度的包围圈。”新加坡留学生陈立新在2017年访谈中说,“中国对东南亚国家提供的基础设施援助有可能为当地国家带来债务负担,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等。”韩国留学生张银正在2018年访谈中说,“‘一带一路’倡议表明了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决心,但有些企业和个人不遵守当地法律、不尊重当地文化、不关注当地民生的言论和行为将直接影响到‘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国形象。”持质疑态度的留学生主要来自印度、新加坡和韩国。如前所述,印度出于地缘政治因素,对“一带一路”倡议本就持消极态度,加之中印边界等问题,印度的质疑声不言而喻。新加坡和韩国一直承担着美国利益在亚洲表达者的责任,韩美同盟更使得韩国政府担心和中国合作给韩美同盟带来负面影响。所以“一带一路”倡议在韩国的宣传会受到西方媒体的影响。从以上访谈还可以看出,沿线国家留学生对“一带一路”的质疑主要是从自身角度出发,问题也多聚焦在对当地环境和民生的影响上。

与此相比,西方国家的质疑则多集中于中国对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挑战,对美国领导权的冲击。澳大利亚留学生扎克里在2017年访谈中说:“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倡议显著表明中国在倡导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和规则上的雄心,不少国家已经开始担心,中国是不是要取代美国,成为新的规则制定者。”美国留学生约翰逊在2019年访谈中说:“中国近五年来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中国的崛起使特朗普政府感到心理不适,为了防范中国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有更大动作,因此对中国展开贸易攻势。”

第二,认同中国改革开放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意义。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中,44.7%(685人)的留学生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对全球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8.4%(742人)选择“有重要意义”,4.8%(74人)觉得“意义不明显”,2.1%(32人)认为“没有意义”。认同度最高的仍然为柬埔寨留学生(88人选择“非常重要”、66人选择“重要”),俄罗斯(86人选择“非常重要”、66人选择“重要”)和巴基斯坦(83人选择“非常重要”、68人选择“重要”)次之。全球治理自20世纪90年代起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其包含的领域和内容也逐渐增多,比如脱贫、气候变化、环境卫生、人类安全等等。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在各种国际场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推动全球治理的核心理念,正在受到俄罗斯、柬埔寨、巴基斯坦等多数沿线国家的支持,而支持率最高的这些国家也正是受中国改革开放影响最深的国家。中国和俄罗斯于1996年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当前两国关系发展密切,两国领导人交往频繁,不论是经贸往来还是人文交流都逐年增多,并且两国在上合、金砖、亚信等多边机制框架内进行有效协调,共同为全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俄罗斯留学生对中国好感度不断上升,选择中国改革开放对全球治理没有意义的人数为零。2019年4月,中柬两国签署《构建中柬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双边关系进一步深化,留学生群体也是两国关系迈入新的历史阶段后最大的受惠群体。中巴关系从未受到国际风云变幻的影响,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一直深入向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访问巴基斯坦期间,宣布未来五年内为巴提供2 000个培训名额,巴基斯坦留学生同样高度认同中国改革开放对全球治理的意义(参与调查的155人中仅有1人选择“没有意义”)。

三、结论与启示

1.调查结论

第一,沿线国家留学生普遍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世界经济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多数都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面临资金匮乏、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带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亚投行与丝路基金为这些国家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充分的金融支持。很多留学生都表示,中国通过为沿线不发达国家提供技术、设备及人员帮助从而促进其经济转型,促进当地人口就业、刺激当地经济增长,引领这些国家走出极端贫困的困境。

第二,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市场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红利对世界各国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各国留学生均认为,中国企业不仅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有优势,凭借低廉的商品价格在世界市场占据了很大份额,近年来中国技术密集型产业也在不断发展。诸如淘宝网、支付宝、滴滴打车这样的成功商业事例也值得世界上其他国家共同学习。他们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国际地位也日益提升,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极富吸引力的、现实的大市场,未来中国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还将继续增强,因此沿线各国都愿意参与进来。

第三,对中国改革开放及“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不足与偏差导致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沿线一些国家民众对中华文明并不了解,容易接受西方媒体对中国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的歪曲报道。另外,沿线很多国家历史上都受过侵略,内心当中有“国强必霸”的恐惧心理,担心中国通过扩大开放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事实上,很多留学生在来中国以前对中国并不了解,“中国威胁论”只是他们被动接受的一种认识,来中国之后他们觉得中国的同学、朋友都非常友善,也了解到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大部分留学生对于中国社会的偏见与误解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由于信息不足或错误引导等而形成的。沿线各国绝大多数留学生表示,随着他们在中国生活时间的增长,他们与中国社会的接触更加深入,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及“一带一路”建设所取得的发展成绩可以接受并且认可。

2.调查启示

第一,增强与沿线国家留学生的政治互信。倡导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增进情感交流,通过举办留学生研讨会、故事会等活动,让留学生更加了解中国及中国倡导的“和合”理念,为我国改革开放路上和“一带一路”建设争取更多的认同者、支持者、同行者。利用青年国际组织、机制等平台,深入宣传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及“一带一路”建设,强化对留学生的思想引领。凝聚各方力量,促进中外留学生深入进行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在外国青年群体中树立中国青年组织和中国青年的良好形象,为共建“一带一路”奠定良好舆论氛围。

第二,增强传播的力度。传播模式决定接受程度,如果直接将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一带一路”倡议的精髓要义等用讲座或者以文件的方式传播给留学生,恐其难以接受,更谈不上入脑入心。因此,需要针对年轻人喜欢新鲜事物及互联网传播方式的特性,以他们易于接受的文体活动和文化产品为载体,拓展传播渠道、创新产品内容和传播模式,让更多具有当代文化价值特性、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融入留学生的日常生活,实现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另外,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其通过参与感知中国的社会实践,体验中国扶贫方式,了解古代丝绸之路,帮助其参与创新创业和发展对华合作企业。以不同的方式将真实的情景、真实的人物和真实的故事展现给留学生,不仅有助于丰富他们对中国的客观认识,改变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也能增进其对华感情,促进“民心相通”,为其回国讲好中国故事增添鲜活的素材。

第三,加大对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宣传。秉持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的原则,促进各国留学生之间开展“一带一路”跨文化交流和对话,扎紧青年文化纽带,积累青年情感基础,塑造世界各国包容合作的青年文化特征。展示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形象,帮助各国留学生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从彼此封闭到开放包容,从猜忌隔阂到互信认同,为中国在世界上树立“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天下为公、四海一家”的国家形象发挥青年独特的作用。

砖子觉得自己像掉进冰窖里,酒意全跑了。草草吃完,收拾好碗筷,闷坐着抽一会烟。赵仙童进卫生间洗了好长时间的澡,出来时,套在身上的蝉翼睡衣,映衬着若隐若现的胴体,虽生育过一儿一女双胞胎,但体形保养得没多大变化,凸凹有致,女人味浓足。砖子被撩出些许火花,奔进卫生间,冲洗几下,一丝不挂跑出来,抄起夹着腿坐在沙发上的赵仙童进内室,扔到席梦丝上,饿虎一番,才缠缠绵绵。赵仙童也极配合,戏中仙女似的温柔柔顺,顺得砖子生生地感动好几回,才腾出空子冷一眼壁上的石英钟,刚巧零点。

[ 参 考 文 献 ]

[1] 赵婀娜:《中国成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载《人民日报》,2019年6月4日。

[2]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http://s.scio.gov.cn/wz/yidaiyilu/detail2_2019_04/22/1138702.html?from=timeline

[3]哈嘉莹:《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国家形象的自我构建》,载《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

[4]邓 禹:《广西东盟留学生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与启示》,载《东南亚研究》,2013年第3期。

[5]陈 文:《两广地区东南亚留学生眼中的中国国家形象》,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11期。

[6]彭伟步 苏 曼:《想象中国:在华蒙古国留学生对中国认知的实证研究》,载《国际传播》,2019年第2期。

[7]叶淑兰:《镜像中国: 上海外国留学生的中国形象认知》,载《社会科学》,2013年第9期。

[8]赵 磊 陈庆鸿:《有关“软权力”与“负责任大国”的若干问题》,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年第3期。

收稿日期: 2019-09-12

作者简介: 刘晓麒,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副教授,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副处长(挂职),共青团西安市委副书记(挂职),主要研究青年工作、青年外事、英语教学、国际关系。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8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外国青年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倡议研究”(课题编号:2018ZD191)、2018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研究课题“‘一带一路’倡议下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课题编号:GZYYB201809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王建敏)

标签:;  ;  ;  ;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对中国的认知调查-以10个国家为样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