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甲状腺瘤临床疗效对比论文_张胤玉

探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甲状腺瘤临床疗效对比论文_张胤玉

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164000

【摘 要】目的:比较分析甲状腺瘤患者应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94例来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行传统切除术治疗的为对照组,应用改良小切口手术的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相关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仅为6.38%,相比于对照组的31.91%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甲状腺瘤患者,通过应用改良小切口手术,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

【关键词】甲状腺瘤;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two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thyroid tumors. Methods:94 patients with thyroma who were treated by oper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traditional resection,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by modified small incision operat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kinds of operation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The blood volume,incision length and oper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only 6.38%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31.91%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Conclusion:For patients with thyroid tumors,the improved small incision operation can achieve ideal therapeutic effect,and the operation is less traumatic and safe.

[Key words] Thyroma;Surgical treatment;Clinical efficacy

甲状腺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多发于中年女性群体。该病病程比较缓慢,患者通常会由于不适或无任何症状被发现颈部肿物,多数为单发,通常无压痛,有的患者由于瘤内出血瘤体会出现突然增大,会伴随胀痛[1]。部分甲状腺瘤可能会出现癌变,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较大威胁,需要对该病加以重视。近些年来,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升高,改良小切口手术也日益发展成熟,在甲状腺瘤临床治疗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2]。基于此,本文作者以本院94例甲状腺瘤患者为例,就其分别应用上述两种手术治疗的具体效果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94例甲状腺瘤患者,选取时间为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47例行传统切除术的患者为对照组,47例应用改良小切口手术的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女分别有13例与34例,平均(42.7±3.5)岁;病发部位:18例在左侧,25例在右侧,4例双侧。观察组中,男女分别有15例与32例,平均(42.9±3.7)岁;病发部位:19例在左侧,23例在右侧,5例双侧。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切除术治疗,采取仰卧位,全麻后在胸骨切迹上2cm处开一个大小适当的弧形切口,将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依次切开,并分离皮瓣。随后,常规缝扎颈前浅静脉,并在颈白线处开一个纵行切口,充分保留出甲状腺与瘤体,然后将一侧或双侧的颈前肌群横断,实施上下翻转处理,暴露甲状腺,将甲状腺叶游离出来,并切除肿瘤以及甲状腺周围组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吻合切断的颈肌,将术区关闭的同时,在肌层常规留置引流管。

观察组应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指导患者采取平卧的体位,将其头部适当垫高,并给予颈丛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在患者胸骨切迹上15mm的地方开一个3cm长的微弧形切口,双侧腺瘤患者还需扩大切口至5~6cm,接着将皮肤、颈阔肌层等逐层切开,给予电凝止血,然后在颈前筋膜间将皮瓣分离开来,向上翻转皮瓣并固定住,保护好切口。随后沿着正中线将颈白线纵行切开至甲状腺被膜,注意不要切断颈前肌群。接着将颈前肌群向外侧适当牵拉,暴露出甲状腺后,仔细观察腺瘤情况,借助蚊式钳,在瘤体突出部位绕瘤部周围对甲状腺组织及包膜进行钳夹,切开腺体组织并逐层分离至瘤体表面。接着沿腺瘤的表面一直分离至瘤体的基部,将腺瘤切下后彻底止血,并关闭甲状腺残腔。最后,逐层缝合术区,并用无创缝合针缝合皮肤。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等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前区疼痛、颈部麻木不适、吞咽障碍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经统计,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中,2例于术后出现颈前区疼痛症状,1例颈部麻木不适,并发症发生率为6.38%(3/47);对照组中,颈前区疼痛6例,颈部麻木不适4例,吞咽障碍3例,切口粘连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1.91%(15/4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上,甲状腺瘤作为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疾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患者初期症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吞咽及呼吸困难等表现,严重时还会出现Homer综合征,对颈丛浅支造成累及,从而导致肩枕疼痛等症状[3]。

对于甲状腺瘤患者,临床主要采取手术的治疗方法。其中常见的一种术式即为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但此种手术需大范围游离甲状腺体,在横断患者的甲状腺前肌群以后,容易引起颈前肌粘连与皮肤粘连等症状;该术式还需在颈部开较大的切口,术后瘢痕也比较大,无法获得理想的伤口外观美容效果[4];此外,在瘢痕牵拉影响下,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并且术后需将切开的肌肉吻合,容易对颈前正常的血液及淋巴管回流造成破坏,进而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出现,对手术及预后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近些年来,医疗技术水平日益升高,改良小切口手术也得到显著发展,并在甲状腺瘤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5]。具体分析,在应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患者时,无需横断其颈前肌群,只需在术中分离肌层深面甲状腺的真假包膜,便可获得清晰的术野,这样便可防止破坏患者的颈前肌群功能,从而有效预防颈前区疼痛、颈部麻木不适、吞咽障碍等并发症的出现。此外,在手术结束后,还可保持切口皮瓣血液的回流,积极预防肿胀的发生,加快切口的愈合。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相比,改良小切口手术具有微创、安全等优势,术后不会留下较大的瘢痕,更符合患者对美观的需求。

综上所述,通过应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来治疗甲状腺瘤患者,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手术创伤小,相比于传统切除术安全性更高。

参考文献:

[1]王前宏.改良小切口手术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3):184-185.

[2]李爱艳.认知护理对甲状腺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14,20(04):65-66.

[3]孟泉辛.認知护理对甲状腺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7):253-254.

[4]姜波.探讨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07):4546-4547.

[5]雒红军.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2014,34(10):65-66.

论文作者:张胤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4

标签:;  ;  ;  ;  ;  ;  ;  ;  

探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甲状腺瘤临床疗效对比论文_张胤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