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与素质教育_素质教育论文

新课程标准与素质教育_素质教育论文

新课程标准与素质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新课程标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认识新课程标准

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新在哪里?

1.明确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

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仍以区域地理为主,但除北京、香港和极地地区之外,课程标准没有规定必学的区域。将会出现学生学习自己所在地和邻近的区域,各地学生学习的区域不完全一样,或就某一选择的区域来说,学习的内容和角度不完全一样的现象,这将使新的地理教育目标更加全面化。这就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应试教育教师习惯于让学生精确的掌握全国统一的教科书中的每一个具体知识,以此应付每一次考试。

2.基本理念新

(1)强调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按照地理课程标准的解释:一是学习在学生生活中所需的以及对我们所居住的地球的正确认识及相关的科学史知识;二是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并能增强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的知识或技能。

(2)强调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这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用。

(3)强调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验与体验出发,激发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也使地理教育迈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每位学生的潜能。

(4)强调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

(5)强调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课程中的应用。

(6)强调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3.教学方式新

规定教学方式为“以技能、能力培养带知识”。与以前的“以知识带技能、能力培养”的要求有了很大的区别。它具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更加突出地理教学对技能、能力培养的关注;二是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三个要求合为一体,使课程标准的每一条都具有明确的、可操作的教学实践意义和评价意义,课程标准因此而成为教师直接可用的教学依据。

4.教学内容新

强调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以适应目前这个知识经济、资讯科技发达为主导的时代。

5.教学空间大

课程标准的主要作用是提出教学要求,但同时也就为教师规定了教学空间。教师教学空间的大小与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内容的多少、要求的详细程度等密切相关。新课程标准:一是可以根据本校情况制定教学顺序;二是对知识要点的要求明显“粗化”,且弹性较大,但对教学说明明显细化。当课程标准中知识要点比较粗而说明及教学要求比较细时,教师不必拘泥于具体知识点组织教学,将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二、根据新的地理课程标准贯彻素质教育的思路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的地理课程标准进一步强化了素质教育。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符合素质教育观念的地理课堂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首先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

2.注重知识的现代性、趣味性、有用性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应当是与现代科技和现代科学相适应的内容体系,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世界潮流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因此,地理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应当对教材进行筛选和补充。素质教育应注重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有兴趣学习下去,教师还需把课本中的知识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地理科学研究的内容具有广阔的空间性,而中学生所接触的空间非常有限,乡土地理的内容就显得非常有用,只有当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有用的时候,他们才有学习的兴趣。

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能力,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学生的地理能力包括地理观察能力、地理想象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记忆能力、地理空间能力、地理创新能力和地理实践操作能力。地理能力虽然一直都是教学的重点,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学教学中一直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更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应当贴近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的距离,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大胆展开想象,转变角度,突破思维定势,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通过一定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志和毅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应用是学习的目的,是靠实践来完成的,学校教育必须非常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把课本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知识的用处;安排一些创造性的实际活动,使学生尽量去实践,并在实践中求得创新。

4.注重学生的公民素质教育

全日制义务教育的目的是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奠定基础。因此,教学内容应当是为他们将来参加现代生产和适应现代生活,对生活的环境有个初步的认识;同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理解和解释简单的地理现象;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如:爱护地球,防止污染;合理利用和保护各种资源;学会使用地图等。

5.注重学生个性品德素质教育

个性品德素质教育是除智力教育以外的所有教育。个性品德素质主要是指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审美素质。地理学科是蕴涵个性品德、素质教育最丰富最全面的学科之一,地理教学的个性品德教育功能比较强、比较齐全。

(1)心理素质:首先,心理素质表现在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学习地理的动机方面。调查表明,学生对地理学习不感兴趣,主要是由于应试教育的误导、地理教材和地理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学生对地理学科本身则是很有兴趣的。其次,表现为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尊重他人、团结协作、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一心理素质包括做学问和做人,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2)思想素质:首先是爱国意识和全球意识的养成。如热爱家乡、祖国,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我国的国情和国策,培养学生对祖国和民族发展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热爱人类共同的家园,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其次是环境意识和发展意识的养成。如加强对人类发展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3)审美素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涉及大千世界的地理学科蕴涵着大量自然美、人文美的因素,有利于审美素质的形成。地理教学内容涉及广远的时空,其中有许多时空节律美(如空间上地理景观的演替)、和谐美,尤其是层次较高的人地协调美是地理学科所特有的,应当充分体现和谐美的美感。可以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一些审美知识,用地图艺术、计算机多媒体等突出地理教学中的美感所在,使学生在知美赏美中养成审美情趣。

标签:;  ;  ;  ;  ;  

新课程标准与素质教育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