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展望_银行论文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展望_银行论文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现状及论文,前景论文,人民币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052(2013)04-0141-07

现阶段,在我国未全面放开资本账户的情况下,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可以为人民币提供一个进出自由且能为非居民提供人民币汇兑、结算和投融资服务的场所,实际上也就是让人民币逐步在香港离岸市场内实现完全可兑换,让香港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田,这样我国就能将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带来的风险相对隔离,同时又能够获取人民币国际化的好处。而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启动之前,香港就已经是一个全球二级的离岸金融中心,香港没有外汇管制和利率管制,凡市场的参与者不论居民还是非居民均可自由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离岸业务与本土业务混为一体,对离岸业务在法律上没有特殊的优惠和监管,本地和外资的金融机构地位平等、公平竞争。在香港离岸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币种有美元、日元、欧元以及其他各国的货币。在香港的市场上,在岸业务也就是港元业务远远小于离岸业务的规模。此外,由于香港历史上就是自由港,历来奉行的是自由开放的经济政策,拥有完善规范的行政和司法体制和高效、廉洁、透明的行政体制,其金融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先进、发达、功能健全,还具备有效、完善的金融监管制度。香港金融市场主要提供银团贷款、基金管理和股票交易等金融服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启动之后,人民币又为香港的离岸金融市场提供了一种新的交易币种和与之相应的金融工具,这无疑对繁荣香港经济,增强香港金融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也是非常有利的。在内地和香港的共同努力下,在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目前香港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市场,成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的枢纽。本文将探讨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一、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现状

香港的人民币业务最早始于2004年,当时仅获准试办人民币的个人业务,包括存款、汇款、兑换和信用卡业务。2005年,包括零售业、饮食业、运输业等在内的7个行业获准开设人民币存款账户。2006年,准许香港居民开设人民币支票户口。2007年,内地的金融机构获准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2009年香港获准与内地的上海、广东等四个指定城市之间的跨境贸易可以用人民币进行结算,2010年6月扩大了跨境贸易结算的试点城市和地区,结算的业务范围也扩展到货物贸易之外的其他经常项目。2010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香港)签订了清算协议,之后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就快速发展起来,如今已成为境外最大的人民币交易中心。

1.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市场

2008-2009年,香港人民币存款规模仅分别为561亿元和630亿元,而到2010年底,香港人民币存款总额飙升至3149亿元,2011年11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达到最高值6273亿元,但此后人民币存款就逐月下滑。截至2012年末①,香港地区人民币客户存款余额达6030亿元人民币,较2008年末增长了近10倍。

2010年以后香港人民币存款的大幅飙升显然跟通过香港进行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有关。据统计②,2010年通过香港进行的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仅达到3700亿元,然而到了2011年,就猛增到1.9万亿元,2012年继续增长到2.6万亿元(占全部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量的89%),这些通过贸易结算进入香港的人民币推动了香港银行体系人民币存款规模的快速上升。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8月,香港开始为非港居民的个人客户提供人民币服务,截至2013年2月底,香港银行为非港居民开立了3.8万个人民币账户,存款额超过70亿元人民币③。

在香港人民币存款中,定期存款占香港人民币存款总额的比重,由2009年9月的30%上升至2011年1月的66%,这主要应归功于在港的企业客户通过跨境贸易结算而收到的大量人民币。2009年12月底,香港企业客户人民币存款约为60亿元,仅占人民币存款总额的1%,而到了2010年12月底,香港企业客户人民币存款额就达到1820亿元,占人民币存款总额的58%,其中增量的绝大部分来自跨境贸易结算中收到的人民币。2011年香港人民币存款中约有70%来自企业存款,其中海外企业占15%。2011年与贸易结算相关的入款(内地汇入香港)与出款(由香港汇出至内地)比例收窄至大致平衡的水平,由2011年上半年的1.5∶1收窄至下半年的0.9∶1的水平④。

虽然2012年香港的人民币存款规模没有像前两年那般快速增长,但人民币存款已占全部香港银行存款的10%左右,在香港市场上成为除港元和美元之外的第三大货币。截至2012年底⑤,海外人民币资产市场规模约为1.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香港地区约达9600亿元,约占80%。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已不再是静态的资金池,而是通过自由市场机制,支撑着大量不同种类的人民币金融中介活动。

2.香港的人民币贷款市场

与存款市场相比,香港的人民币贷款市场规模则小得多,这主要是因为香港人民币贷款业务受政策限制起步较晚,直到2011年以后香港的人民币贷款业务才逐步开展,根据香港金管局公布的数据,银行向客户提供人民币贷款的余额,由2010年底的不足2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1年12月底的310亿元人民币⑥。随着香港人民币存款量的增加,香港银行从事人民币贷款的动力也日益强烈,而难以获得贷款的内地企业,也乐于转道境外融资,香港就逐渐成为内地企业境外融资的首选,越来越多的香港银行热衷于从事对内地人民币的贷款业务。如东亚银行2011年的半年报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在中国内地使用的贷款金额达1314亿港元,占其贷款总额的42.06%。香港银行贷款期限也由短期向中长期发展。2011年底,国家发改委批准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向中银香港借用30亿元人民币商业贷款,这一举动被视为创内地企业获批借用香港中长期人民币商业贷款的先河。进入2013年,香港的人民币贷款继续增长,截止到2013年2月底,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858亿元。

2012年12月28日,《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的正式批准。今后在深圳前海“特区”注册经营的内地企业,可从香港的银行借入利率更优惠的人民币贷款。2013年1月28日,首批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项目在深圳签约,15家香港银行向在前海注册的15家企业发放贷款,贷款额度约20亿元人民币。首批签约的15家银行集中在以下三类:一是五大国有银行在香港的分支机构及其控股银行,包括中银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工银亚洲,农行、建行和交行在香港的分行;二是商业银行在香港的分支机构及其控股银行,包括国开行香港分行、信银国际、招行香港分行、永隆银行;三是香港本土的银行合计4家,包括汇丰香港、渣打香港、恒生、大新银行。

3.香港的人民币债券市场

自从2007年6月国家开发银行第一笔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⑦发行之后,随着内地和香港制订和放开相关政策和债券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香港人民币债券的发行经历了从缓慢增长到2010年以后的快速发展阶段。2007-2012年的发行量分别为100亿元、120亿元、160亿元、360亿元、1079亿元⑧、1482亿元⑨。根据最新数据,2013年前两个月香港的人民币债券发行了129亿元,汇丰银行预计香港2013年的人民币债券发行规模为2800亿元至3600亿元。截止到2013年2月底,香港未偿还人民币债券余额为2475亿元。

随着政策的放宽和市场的发展,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上的发行主体亦从单一趋于多元化。发行主体从刚开始时的内地大型金融机构和财政部为主,拓展到目前的包括政策性银行(国开行与进出口银行)、国内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中国法人银行(汇丰银行与东亚银行)、港澳公司、红筹股企业(中国重汽)、跨国公司、外国银行(澳新银行与俄罗斯外贸银行)和国际金融机构(亚洲开发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世界银行)、内地大型非金融企业(宝钢)等。2011年至2012年上半年,约一半的新发行量来自香港发行人(包括香港本土机构及主要业务在香港的公司)。购买债券的投资者主体也从金融机构扩展到保险公司、投资基金、证券经纪人和香港本地及海外的公司,其中基金、保险、证券经纪人已占总投资者数量的48%以上。此外,一些国外央行也开始认购人民币债券,将其作为本国的外汇储备。可以预见,将来会有更多的机构投资者乃至个人投资者参与人民币债券市场,促使市场向多元化和成熟化方向发展。

香港的人民币债券期限以中短期品种为主,长期债券品种较少,主要以3年以内的债券为主,短期存款证的占比超过56%,这反映出发行主体对未来人民币长期走势的不确定性,购买人民币债券的投资者大都建立在人民币中短期升值预期的基础上。2012年1月,国家开发银行首次发行15年期的长期人民币债券,这对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基准收益率曲线的建立有很大的参考作用。可以预见,随着发债主体融资需求的多元化,人民币债券的期限、结构、品种将不断丰富,债券市场的基准收益率曲线也将更加完善。

4.香港RQFII的发展

通过RQFII(指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境外的投资者就能够通过购买相关的金融产品间接参与境内资本市场的投资,使香港庞大的人民币资金有了可用武之地。我国证监会、央行、外管局2011年12月16日联合发布《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的香港子公司作为试点机构开展RQFII业务。该业务初期试点额度为人民币200亿元,试点机构投资于股票及股票类基金的资金不超过募集规模的20%,募集规模的80%的资金投资于固定收益证券,包括各类债券及固定收益类基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人可将批准额度内的外汇结汇,用人民币投资于境内的证券市场。RQFII制度可以有效集中境外大量分散存在的人民币资金,并通过投资分享内地资本市场的成长,其流动性和收益率都比发行的人民币债券要高。

RQFII试点自2011年12月启动以来,已有21家试点机构获批RQFII资格。2012年4月3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宣布新增RQFII额度500亿元人民币,4月5日又宣布,此次新增的500亿元RQFII额度将用于发行人民币A股ETF产品⑩,由试点机构投资于A股指数成分股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目前已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首批拿到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资格的分别是华夏基金、嘉实基金、易方达基金、博时基金、南方基金、华安基金、大成基金、汇添富基金、海富通基金等9家基金公司旗下的香港子公司,这些试点机构的RQFII产品已获香港证监会批准,部分产品已开始投资境内证券市场及银行间债券市场(11)。

对RQFII放开内地股市的投资,不仅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也意味着在资本市场上人民币回流机制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正式对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开放。虽然总规模700亿元的RQFII投资额度不大,但毕竟为境外投资者购买A股和内地其他金融产品打开了一扇门。

5.在香港上市的以人民币计价的产品

目前为止,在香港上市交易的以人民币计价的产品大约有以下四种:房地产信托基金、交易所买卖基金、人民币货币期货、交易股本证券。房地产信托基金就是指汇贤房托。2011年4月11日,汇贤产业信托(汇贤房托)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展开认购,4月29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交易(12)。这是全球首只以人民币计价的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汇贤房托的发行,是香港继人民币存贷款、人民币债券后向人民币证券发行交易市场迈出的一大步。这类产品的推出有助于丰富香港离岸人民币的投资选择,进一步推动香港离岸人民币存量的上升。但是根据有关资料,汇贤产业信托自2011年4月底上市至2012年3月已经下跌了22%。尽管汇贤房托基金短期来看投资收益并不理想,但它为香港金融市场提供了崭新的人民币计价产品,并为今后人民币股票的发行提供了范例。

2012年2月14日,首只以人民币计价的交易所买卖基金(ETF)“恒生人民币黄金ETF”在港交所上市。恒生人民币黄金ETF投资目标是提供以人民币计价、反映以美元计价的伦敦黄金定盘价所表现的投资回报。每手买卖单位数目为100个基金单位。该ETF可像股票一样在交易时段进行买卖,特点是流通性强、透明度高和高度的便捷性。恒生黄金ETF定价基准为伦敦黄金市场定盘价。由于伦敦市场金价以美元定价,该基金产品会以外汇掉期及非融资资产掉期对冲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变动,尽量避免人民币汇价升跌影响基金表现。2012年7月18日,由华夏基金发行的、规模为50亿元人民币的人民币沪深300指数ETF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到目前为止,已有5只人民币ETF产品在香港上市,总市值超过了400亿元人民币。

2012年9月17日,全球首只美元对人民币可交收货币期货合约在港交所正式推出。香港银行提供的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合约(NDF)最低交易门槛通常在100万美元左右,参与者多为金融机构和大型贸易公司,而人民币货币期货每张合约价值仅10万美元,保证金不到8000元人民币。因此,与原有的NDF比较,人民币货币期货具有报价公开透明、门槛低、对手风险低和杠杆效应明显等优点,不仅适合大型银行、基金和海外公司的投资,也适合中小企业投资。

2012年10月29日,全球首只在境外上市的人民币交易股本证券在港交所登场。该只人民币交易股本证券为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合和公路基建有限公司配售的人民币交易股份。这是全球首只以人民币、港币同时交易的“双币双股”的交易股本证券。

虽然到目前为止,香港的人民币证券产品除了人民币债券发行交易较多外,其他的从品种到数量都还很少,也就是以上介绍的屈指可数的几个品种,但这些新产品的推出,不仅为市场提供了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资产品,使香港人民币市场产品更加丰富,而且使投资者增强了对离岸人民币的投资意愿,吸引了更多离岸人民币资金留在香港,而不是急于回流内地,这些都将进一步推动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

6.香港的人民币交易市场定价机制初步形成,并即将推出离岸人民币拆息定价机制

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交易市场(CNH)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统一离岸人民币的定价机制。在市场需求驱动下,香港财资公会在2011年6月正式推出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定盘价,形成统一离岸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美元兑人民币即期交易由2010年年初的日成交额1亿美元发展到目前日成交额20亿元,若包括远期交易,则已经达到50亿美元等值的交易,可交收远期市场成交量已超过不可交收远期市场。主要的银行也已经开始为客户提供人民币兑欧元、英镑和亚洲主要货币的直接外汇报价。

2013年4月25日香港财资市场公会公布了两项措施。一项是金管局计划于2013年6月推出全球离岸市场首个人民币拆息定价机制——人民币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定价。计划中的人民币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定价,将包括隔夜、1个星期、2个星期、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期限,并根据15至18间活跃于人民币同业市场的报价银行所报利率计算定出。目前已有13间银行提供上述期限的拆息,载于公会网站以供市场参与者查阅。人民币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定价的推出,将会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一个正式的基准,作为人民币贷款及利率合约的定价参考。这将会促进离岸人民币(CNH)贷款市场和与利率相关产品发展,尤其将会促进离岸人民币利率掉期市场的发展,并协助市场参与者对冲人民币业务的利率风险。另一项是将要撤销所有对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的过渡性监管要求。香港为全球最活跃的CNH市场,离岸人民币同业拆借每日成交量达80亿元,约为港元成交量的近一半。若对本地银行在人民币业务上的过渡性监管措施进行松绑,不再为未平仓净额(Net Open Position,NOP)及流动资金比率设限,将使人民币在外汇和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与其他外币的处理一致。市场预期CNH每日成交量将会愈来愈大,预计包括即期、远期和利率掉期在内的CNH每日成交量至2013年年底将增50%至150亿美元,外汇和拆借交易量的提高,增强了人民币的流动性,将吸引更多的交易在香港完成,无疑会进一步增强香港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功能。

7.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机构队伍不断壮大,人民币业务平台不断拓展

2012年香港金融管理局实施了多项措施来致力于将香港建设成为最开放、最便利的离岸人民币业务平台。一是将人民币银行同业支付系统(人民币RTGS系统)运作时间延长至每日15小时,便利位处欧州和北美较早营业时段的客户进行实时人民币收付。二是牵头举办海外路演活动,积极推广香港人民币业务平台,分别与英国财政部、澳洲财政部和澳洲储备银行携手举办合作论坛,推动伦敦和悉尼借助香港发展其离岸人民币业务。2012年海外银行已在香港开设超过1400个代理银行人民币账户,比2011年增加了500多个。而参与香港人民币RTGS系统的银行(即人民币业务的参加行)达到了204家,其中181家为海外银行的分支机构或内地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形成了覆盖全球超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币支付结算网络。该系统每日平均交易额增长迅速,由2010年的50亿元人民币跃升至2012年12月的2640亿元人民币,而其中进出内地的跨境交易仅占10%,其余90%均为离岸业务,可见人民币支付的离岸经济金融活动正在急速发展中。

二、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前景

一种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后,其离岸市场常常不止一个,如美元、欧元、日元等国际货币,都是同时在多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或离岸金融中心进行交易或投资的。人民币若要成为国际货币,也同样是应当要在境外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中心进行交易和投资活动。现阶段,香港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地理区位优势以及与内地的经贸投资关系而优先成为了最重要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但2013年以来,继香港之后,伦敦、新加坡、台湾地区、澳大利亚等也纷纷开始涉及人民币离岸业务,今后在全球形成多个人民币离岸市场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1.其他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

目前伦敦是除香港以外的已经取得较大成果的境外人民币离岸市场。伦敦的人民币业务起步于2011年,现在已初具规模。根据伦敦金融城的统计(13),伦敦的人民币存款超过1090亿元,其中客户存款占350亿元,银行同业存款占740亿元。2012年上半年,伦敦的人民币贸易服务业务量已经增长至22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上半年平均值增长了3.9倍,信用证业务量则翻了20倍至37亿元人民币。外汇规模也实现显著增长,人民币即期外汇日均交易额同比增长1.5倍至17亿美元,可交割外汇互换日均交易额同比增长2.4倍至31亿美元。在人民币债券发行方面,2012年4月,汇丰银行在伦敦首先发行20亿元三年期的人民币债券,其中60%被欧洲投资者所认购。随后,澳新银行发行的10亿元三年期的人民币债券,也受到欧洲机构投资者和私人银行客户的热捧。接着,巴西银行和建行伦敦分行也相继发行人民币债券。其他人民币产品包括工行伦敦分行发行的1亿元可转让存单以及欧洲商业票据等,2012年5月,渣打银行宣布其发行的欧洲商业票据已达10亿元。以上数据表明,伦敦的离岸人民币市场流动性正在提高,欧洲的投资者对于人民币外汇交易的信心不断增强,伦敦离岸市场日趋成熟、多样化。而且,在伦敦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多数是国际性的大银行,其供需双方更多是来自于真正的海外市场,其示范效果好于在香港离岸市场发行的人民币债券。未来,人民币资金在伦敦的使用可能会涵盖结算、贸易融资甚至贷款等多个方面。

2013年1月,中国银行台北分行与央行签订了人民币清算协议,成为台湾人民币业务清算行,正式开始为参加行开立人民币账户、办理人民币清算及结算、提供人民币购售及人民币拆借等服务。2013年2月6日,台湾人民币业务正式启动,第一天人民币存款额就已经达到13亿元。至2013年3月,中国银行台北分行的人民币清算业务总金额已达到102亿元人民币。据统计,目前已有46家银行(外汇指定银行和离岸金融机构)与中行台北分行签订了人民币清算协议,在该行开立了清算及结算账户。据商务部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两岸贸易总额1689.6亿美元,台湾贸易顺差954亿美元。贸易额的扩大和台湾的贸易顺差,都将给两岸银行业带来可观的清算业务量。有专家预计随着新政策的推出,到2013年底,台湾的人民币存款可能会激增至1000亿元。在接下来的两到三年里,受企业或机构投资者以及个人投资者资产分配或资产多元化需求的影响,台湾人民币存款将增至2000亿元(14)。目前,台湾银行提供的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一般在2.08%至2.38%之间,与香港市场基本一致。在人民币债券发行方面,台湾的相关金融机构也正在筹划中。随着台湾的银行陆续开始提供人民币相关的资产管理、投资和保险产品,预计台湾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可能会对香港的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带来一定压力。

2013年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工行新加坡分行担任新加坡人民币业务的清算银行,为新加坡的金融机构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从此新加坡的金融机构将可以直接通过美元人民币市场得到人民币供给,而不是依赖于中银香港或内地的往来银行进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人民币在新加坡和东南亚地区的使用。

2.支持其他地区离岸市场的发展,推动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合理流动,在全球构建以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为主导、多市场并存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体系

随着人民币在境外流通与使用范围的扩大,在我国政府、海外市场需求以及各个金融中心相互竞争的合力推动下,未来在全球出现若干离岸人民币市场是完全可能的。在这一过程中,香港市场一方面需要发挥自身与内地密切的经贸往来以及我国政府大力支持的优势,从市场广度与深度两个方面持续推进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另一方面也需要与其他金融中心加强合作,拓宽人民币使用范围,使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全球形成以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为主导、多个人民币离岸市场并存的离岸人民币市场体系。

虽然伦敦、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开始发展了,但是它们不可能与香港在同一层面上展开竞争,几个离岸市场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这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香港在离岸人民币业务方面具有先发优势,从前面的分析中可知其离岸市场已经发展到相当的程度,在定价上有一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在与内地的货币互换规模上又是最大的,加上其特有的与内地紧密的经贸关系,在“十二五”规划中,国务院明确提出支持香港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这就决定了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难以发生改变。二是其他几个离岸市场可供投资的人民币资产和市场的流动性非常有限,至少在中短期内难以超越香港。据最乐观的估计,到2013年底,伦敦和台湾地区的人民币存款规模也仅分别达到1000多亿元人民币,新加坡就更少了。人民币债券的发行都才刚刚启动,有的还没有启动,无法跟香港相比。三是其他离岸市场也各具特色,可以起到弥补香港离岸市场之不足的作用。如在人民币的投资者方面,伦敦的投资者主要是欧洲的机构投资者和私人客户,台湾地区主要是银行和保险公司,新加坡则以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为主,而香港的投资者则以基金、对冲基金、资产管理等机构为主。此外,新加坡是除日本以外亚洲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除了美国、日本、欧元区的货币,新兴市场货币在新加坡的兑换也很活跃。伦敦则不仅本身就是国际上数一数二的国际金融中心,还具有地理时区上的优势,可以弥补香港在时区方面的不足。四是在香港离岸市场上,人民币供给方和需求方更多的还是来自内地,而在伦敦,供需双方更多的来自真正的海外市场,尤其是来自欧洲市场,这更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在欧美市场的流通与使用,伦敦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可以真正实现人民币的“体外循环”。

对香港来说,其他离岸市场的发展肯定会对香港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挑战和冲击。相比伦敦而言,台湾和新加坡对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影响更大。因为台湾和新加坡不仅打破了香港唯一离岸人民币业务清算行的地位,而且与香港是处在同一个时区,在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安排和政策层面上,三地的差别不是很大,各个离岸人民币市场之间没有任何关于人民币流动的限制。对境外的企业来说,会选择在他们更熟悉的市场办理人民币跨境贸易,如随着台湾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地位的确定,一些原本将人民币资金存在香港银行的台湾客户(企业客户),可能会选择将这部分资产转回自己更熟悉的台湾银行,有人预计到2013年年底,台湾1000亿元规模的人民币存款中,有400亿元至500亿元可能是台湾居民或企业从香港转移而来(15)。台湾与香港的离岸人民币流动资产是完全可替代的。但是无论如何,伦敦等地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都不可能取代香港。当然,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进程最终将取决于我国政府对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内在需求。

因此,香港面临的压力是有的,香港虽然并不享有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专利地位,但具有先发优势及自身优势。香港是内地对外贸易和投资的主要窗口,在“一国两制”的背景下,香港无论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各方面都和内地紧密相连。同时,香港早在2004年就已开始经营人民币业务,无论从人民币存款、贸易结算、债券发行以至金融产品,都已具相当规模,各项人民币业务的开展也比较规范。展望未来,香港需要继续按照风险可控、服务实体经济活动、便利金融创新的原则,充分利用一直以来作为内地对外贸易和投资的中介和窗口角色,把握其中的机遇去积极推动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在为人民币境外的融通提供有利的平台的同时,也进一步巩固香港自身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对于香港来说,要秉持开放的态度,要与伦敦等海外金融中心共同推动和做大人民币离岸市场,与伦敦及其他境外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形成互补之势,正如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所说的,要通过香港来搭建“全面的一站式平台”。

收稿日期:2013年5月19日

注释:

①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2012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第6页。

②张颖.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进一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银经济月刊,2012年4月。

③香港金融管理局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简报会,2013年。

④香港金融管理局,货币与金融稳定情况半年度报告,2012年3月。http://www.hkma.gov.hk/media/gb_chi/publications-and-research/quarterly-bulletin/qb201203/C_halfyear.pdf。

⑤程婕香.香港便宜人民币贷款直通前海.北京青年报2012年12月29日。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hkstocknews/20121229/000014154149.shtml。

⑥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金融管理局2011年报。http://www.hkma.gov.hk/media/gb_chi/publications-and-research/annual-report/2011/11_International_Financial_Centre.pdf。

⑦又被称为“点心债”(Dim Sum Bonds),简称DSB。

⑧香港主要人民币债券发行情况一览。http://www.kiiik.com/info/1585871.html。

⑨2012年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回顾.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动态月报.招商证券,2013-01-05。http://finance.qq.com/a/20130105/002447.htm.

⑩人民币ETF是金融衍生产品,指以人民币计价的交易所买卖基金,香港的投资者可通过这类基金投资内地的金融产品。

(11)目前大约有40家境外机构被核准以不同额度投资内地的银行间债券市场。

(12)汇贤房托2011年4月28日发布公告称,发售价定为招股价下限5.24元人民币,集资总额104.8亿元人民币。

(13)秦伟.台湾、新加坡、伦敦竞相破题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正面受压.21世纪经济报道,2013-02-27。http://news.10jqka.com.cn/20130227/c533043350.shtml.

(14)新政策推出将使台湾年底人民币存款增至一千亿元,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02月26日。http://fund.xinhua08.com/a/20130226/1128380.shtml

(15)秦伟.台湾、新加坡、伦敦竞相破题,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正面受压.21世纪经济报道,2013-02-27。http://news.10jqka.com.cn/20130227/c533043350.shtml.

标签:;  ;  ;  ;  ;  ;  ;  ;  ;  ;  ;  ;  ;  ;  ;  ;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展望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