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疗法对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论文_钱燕 何买定 李鑫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 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对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96例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进食、行走2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BI总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均明显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控制、如厕、转移、上下楼梯其他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反馈疗法可有效提高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特别是在进食和行走能力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生物反馈疗法;偏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偏瘫是脑卒中的后遗症之一,有数据显示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约有3/4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1],其中以偏瘫最为严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恢复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提高其整体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改善其生活质量的关键,我院于2015年6月起采用生物反馈疗法对偏瘫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96例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46~75岁,平均(54.8±6.2)岁;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45~77岁,平均(55.2±7.3)岁。两组中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及意识障碍、失语、认知障碍者,无患下肢骨科疾病等系统性疾病者,无不配合治疗者,患者病程均在3个月以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给予营养神经药物、脑保护剂、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同时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取健侧卧位,作从远端到近端的屈伸、外展、内外旋等下肢被动活动,循序渐进,逐渐增加下肢活动幅度;指导患者进行连续主动翻身训练、桥式运动、平衡性训练等,对患者进行洗漱、如厕等日常训练,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每次45min,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选用MyoTrac BaSic型生物反馈治疗仪,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治疗前先向患者讲述该疗法的步骤、效果、注意事项等,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使用95%的乙醇进行脱脂,取40mm×40mm的电极片分别置于三角肌、肱三头肌、前臂伸肌肌群的肌肉肌腹处,电极片之间相隔20mm,电极与肌纤维长轴方向平行,用胶布固定。治疗仪设定为半主动配合模式,调整电流强度,叮嘱患者做受累肌肉的收缩运动,当肌肉最大收缩时,由治疗仪自动获取此时的平均肌电值即肌电生物反馈阀值。治疗过程中当患者听到受累肌肉主动收缩运动达到阀值所发出的语音提示时,应给予1次正反馈电刺激,每次电刺激持续20min,每天1次,每周治疗5天,连续治疗8周。

1.3评价标准

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控制、如厕、转移、行走、上下楼梯10项内容,记录每一项的评分及总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临床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数据间差异显著性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进食、行走2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BI总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均明显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控制、如厕、转移、上下楼梯其他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生物反馈疗法涉及物理学、控制学、生理学等多门学科,是治疗偏瘫的一种新兴技术,该疗法可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可将机体内意识不到的生理功能转化为可视可听的信号,这种信号再通过通路反馈到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发出的自主神经冲动信号,增加其精确度和强度[2]。偏瘫患者脑中枢神经细胞凋亡和坏死,虽然受损的的神经元不可再生,但在患者大脑病灶区域内仍存在少量的神经活动,可在随意控制下向肢体发送神经冲动的信号,生物反馈治疗仪可检测到这一微弱的神经冲动信号,并通过对这种信号的放大、加强实现对肌肉的刺激,通过改变轴突侧枝芽生与突触更新、轴突上离子通道及突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神经功能重组[3]。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治疗,借助电极片将自主收缩的受累肌肉的微弱电信号转变为可视可听的信号,由治疗仪显示并提示,使患者根据仪器发出的指令进行自我训练,促进偏瘫患肢肌肉自主运动的出现,从而消除肌肉痉挛状态,并诱发分离运动,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4]。经治疗,观察组患者进食、行走能力评分和总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可见生物反馈疗法的应用可更有效地促进患者进食、行走能力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总之,生物反馈疗法可有效提高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特别是在进食和行走能力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英,何世铭,李臣等.作业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3):170-171.

[2]蔡奇芳,林金来,罗兴文等.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偏瘫患者膝反张及下肢功能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10):27-29.

[3]刘珂,徐鑫亚,杨波等.生物反馈疗法对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6,42(11):1288-1289.

[4]胡可慧,李阳安,熊高华等.康复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3,28(1):37-38.

[5]祝飞虹,吴赞杨,马振宇等.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4):76-79.

[6]冯艳.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4):317-318.

论文作者:钱燕 何买定 李鑫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  ;  ;  ;  ;  ;  ;  ;  

生物反馈疗法对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论文_钱燕 何买定 李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