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货币主义模型在人民币汇率决定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义论文,人民币汇率论文,货币论文,模型论文,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中国经济持续28年高速增长,构成了大国开放型经济追赶的最重要案例。然而人民币实际汇率走势与通常形态有所差别。改革外放最初15年前后,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和兑一篮子外国货币有效名义汇率,分别贬值约4~5倍,实际汇率依据不同度量指标贬值一倍半到两三倍;1994~1997年间人民币实际汇率曾一度大幅升值,但是此后约8年间在波动中出现显著贬值局面。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是否被很大程度地低估,成为国内外激烈争论的问题。
自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由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出口产品具有较强的替代性,这些国家以竞争性货币贬值为主要特征的金融危机,严重地削弱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虽然如此,中国政府由于对国际社会负责的考虑,多次向国际社会公开承诺并实现了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这在目前东南亚金融危机日益深化和日元不断贬值的国际金融环境下实属不易。从而引出了一个非常重要而敏感的问题:在此不利的国际经济环境下,人民币汇率能否继续保持稳定。或者说,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管理浮动的人民币汇率能延续汇率并轨以来的稳定性。由于汇率的变化取决于汇率制度和国内外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而给定汇制(管理浮动)的汇率变化主要取决于其基本的决定因素和中央银行的外汇干预。因此,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下的人民币汇率决定模型的界定以及模型的实证分析,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宣布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宣布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升值约2个百分点。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在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可以预见,人民币汇率在不远的将来会在更大的范围内波动,由此带来的风险也会加强。本文将应用广义货币主义模型,根据1990年至2004年的经验数据,实证分析验证宏观经济变量对人民币汇率影响。
二、货币主义现代汇率决定理论的分析
货币主义者把汇率看成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强调货币供求在决定过程中的作用,他们把购买力平价和货币数量方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了基于货币供应量和实际产出的汇率理论。最初的货币主义汇率理论最大成功之处是将难以真实测量的物价因素考虑在货币的需求之中,解决了购买力平价存在的难题,被称为狭义的货币模型,但该模型仅考虑到货币的交易性需求,忽略了货币的投机性需求,没把利率因素考虑在内。直到20世纪 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后,货币主义汇率决定模型才真正建立,并迅速获得西方学术界以及各国货币当局的普遍关注,且一度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重要经济组织制定汇率政策、分析和预测汇率变化的主要依据之一。
20世纪70年代货币数量论者扩展了货币数量方程,将利率引入了模型,产生了一般货币模型,弗伦克尔用该模型对20世纪70年代美元对马克汇率进行了实证检验,总体来说货币模型的适用性较好,并且长期货币模型的效果比短期好。不足之处在于,虽然利率因素被引入,但利率与货币供应量和实际产出的自相关导致分析利率对汇率的影响较为困难。
1976年弗伦克尔提出了灵活价格模型,该模型与一般货币模型的区别在于它将两国预期通胀率取代了两国名义利率差,解决了一般货币模型面临的问题。弗伦克尔用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解释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原联邦德国马克对美元汇率的变动。但是其对商品价格是弹性的假设并不符合现实,该模型对20世纪80年代的汇率变动无法做出解释。
同时,多恩布施在1976年提出了粘性价格货币模型,放松了过去货币模型关于价格弹性的假定,假定购买力只在长期成立,即在短期内商品价格是粘性的,导致汇率超调现象,很好地解释了即期汇率对长期均衡汇率的经常偏离的现象,相对于灵活价格模型,粘性价格模型显然是向前迈了一大步,但检验的实际结果却并不理想。
1979年弗伦克尔吸收了多恩布施的粘性价格假设理论,改进了灵活价格模型,提出了实际利差模型,认为购买力平价在长期内成立,在短期内预期汇率和即期汇率的差额不仅与长期均衡汇率的差额有关,而且与两国的通胀率之差有关。布施和格拉斯蒙用该模型对美元和德国马克汇率进行了检验,结果基本支持实际利差模型。但该模型无法解释20世纪80年代的汇率变化。
货币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接受了存量均衡的思想,将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结合起来,运用存量,流量调整方法研究汇率决定问题,强调国际收支差额会引起货币存量的变化,进而影响一国的经济活动。其不足主要表现为:首先,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与收入保持一定比例。这基本上符合长期现实,但在短期内是不成立的,所以只能用于解释长期汇率现象。其次,把货币因素看成决定性的,而收入水平、支出政策、贸易条件和其他实物因素只能通过对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发生作用。这过于强调货币渠道,把国际收支仅仅看作是一种货币现象。
三、货币主义模型在人民币汇率决定中的应用
现代汇率模型主要包括购买力平价模型、利率平价模型、货币主义模型和资产选择模型。其中,本文选取货币主义模型作为文章的基本分析框架。货币主义汇率决定模型是在浮动汇率制下发展起来的极具影响力的汇率决定理论之一,但在人民币汇率决定的研究中,对该模型涉及较少,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民币长期以来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虽然1994年实行了所谓以市场为基础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实际上仍然没有放开人民币的汇率,这个时候的人民币汇率受政策及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影响比较大。在1994年之后,人民币汇率一直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波动,并没有随着基本面变动而波动。2005年7月人民币升值,采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种汇率制度下决定的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比以前更大,范围更宽,受市场因素影响也比较大,因此这个时候选择货币主义汇率决定模型便有了前提条件。另外选择这个模型也是由于如下考虑:第一,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有其内在价值。表现出来,就是该种货币的购买力。而货币主义模型的一个基本前提假设就是购买力平价。第二,货币作为商品,其价格必然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受供求规律的支配。在货币主义模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把汇率看作是由各国货币的供、需存量决定,当货币供需达到平衡时,汇率也就处于一种均衡状态。因此,总的看来,货币主义模型从理论上较好地反映了汇率决定和变动的基础。因此,本文选择广义货币主义模型作为确定汇率的基础。
从1991年至2004年,由于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占中国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经常变动,加之各国国内的通货膨胀水平的年度数据经常波动,甚至有些国家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现象,因此,参考这些国家的货币来决定人民币汇率就会产生较大的波动。另外,从以上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其中国内货币供应量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内在因素。从 1980~1994年,由于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为了满足国内高涨的投资需求,中国人民银行每年货币供给以较快的速度递增,伴随货币供给量递增的是人民币汇率的连续上升。但在1995年至2001年的几年间,人民币每年货币供给量仍在递增,人民币名义汇率却“逆势而行”一再下降,其主要原因如下:第一,为了控制国内的通货膨胀,中央银行采取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速度逐步降低,需求膨胀得到抑制,因此进口方面不会对人民币币值形成贬值压力。第二,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商投资大幅增加。由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人民币资金相当紧张,造成人民币升值趋势。由于出口强劲增长和国外直接投资大规模流入,中国出现了“双顺差”,外汇供大于求,由此产生出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时从2001年开始由于美国经济衰退,美元贬值,外界预期人民币将要升值,这又使国际投机资本开始流入中国,主要体现在国外流入的投机资本在国家外汇储备总额中比例明显上升。由于中国外汇储备的形成不是用政府的财政结余来购买,而是用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来收购,在中国现行的“强制收购”制下,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央行就只能够对进入中国的外汇有多少收多少,其结果是在外汇流入的逼迫下,人民币的投放量不断扩大。2003年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为221222.8亿元,增长率为19.6%。
1996年12月1日中国实施经常账兑换,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为8.3元人民币兑1美元。在此之后,汇价固定在8.28元人民币兑1美元,上下浮动的幅度很小,不超过 120个基本点,并没有随宏观基本面变动而波动。随后国际社会开始呼吁人民币升值。2003年以后尤为强烈,国内外关于人民币升值与否的论战不断升级。本文所使用的货币主义模型,根据目前公布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估计了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应该说比较好的反映了详实的经济状况。从1997年开始,实际汇率不断下降,其实反映了人民币在不断升值,也就是说单位外币兑换的人民币越来越少。然而,名义汇率虽然也有升值,但是波动幅度却在120个基本点以内,远远小于货币主义模型所估计的波动幅度,说明名义汇率的确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性,这也成为国际社会不断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人民币最终走向可自由兑换的趋势背景下,货币主义模型在人民币汇率决定中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这主要是因为它很好地避免了购买力平价检验中选择不恰当的物价指数或不恰当基期的可能,将难以真实测量的物价因素考虑在货币的需求之中。
四、结论
如何借鉴西方汇率决定理论研究成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币汇率决定模型,是一个极富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在西方汇率决定理论中,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可以说是影响最为深远的。本文就是从货币主义汇率理论角度出发,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币汇率决定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论表明货币主义汇率理论能够很好的解释人民币汇率长期变化趋势,广义货币主义模型在人民币汇率决定中是有效的。我们建立的关于人民币汇率决定的货币主义模型是基于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和管理体制,试图用宏观经济变量来解释人民币汇率变化。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也表明,货币主义模型基本可以印证、解释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运用货币主义模型会比传统的汇率决定模型更适合人民币汇率的形成过程。
标签:人民币汇率论文; 汇率决定理论论文; 汇率变动论文; 货币论文; 汇率改革论文; 广义货币论文;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论文; 人民币论文; 外汇论文;